
(例说作文)
(一)、开头的写法
扣 题 定 位 引 下 文
把题目中重点的字 确定写作范围; 引出下文
或词写进第一段中 完成情感定位
1.扣题,就是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
2.定位,一方面,指确定写作范围,即确定本文要写哪方面的内容。一般使用概要的总述写法。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对所写人或事,是喜是恶?是褒是贬?表明自己的观点。
3.引下文,即为什么这样说?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最好是在段尾,用一句含而不露的话语作铺垫,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1:八年级下册朱自清《背影》的开头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就叫“扣题”就是这么简单!
扣题:背影
定位:两年不见父亲,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透露出思念的心情
引下文:为什么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引出下文
例2:九年级下册鲁迅《故乡》的开头: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段中,就叫“扣题”。无比简单!
扣题:故乡
定位: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阔别故乡二十余年,重履故土,内心应是按捺不住的欣喜与激动的心情
引下文:我为什么冒着严寒回家?故乡怎样了?故乡的人怎样了?引出下文
例3:茅盾《白杨礼赞》的开头: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就叫“扣题”。就这么简单!
扣题:赞美白杨树
定位: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表示赞美的思想
引下文:我为什么赞美白杨树?白杨树不平凡在哪里?引出下文
开头的“定位”很重要。你是想定位小一些,只写某一方面的内容呢,还是想定位大一些,写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呢?确定好后,再下笔写开头的“定位”部分。“定位”与下文的关系是:
定位小,下文单一写;
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如果你在开头的定位(确定的写作范围)较小,下文就应单一地去写。
例4:如写《我的爸爸》开头:
“我的爸爸的字写得特棒,真是人见人夸。”
下文只需单一地写“字”→这就叫“单一写”
这个开头只确定了写“字”的范围,下文就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来写,可写爸爸是怎么想起练字的,他的字是怎么练出来的,到底有多棒,都在哪些场合受到了什么人的夸奖,他们是怎么夸奖的。这样,要写的内容就比较单一。——这就叫“单一写”
如果你在开头的定位(确定的写作范围)较大,下文就要分多个方面去写。
同样写《我的爸爸》,开头若这样写:
“我的爸爸不仅字写得棒,还会绘画、唱歌,又拉得一手好提琴,真是一个多面手。”
下文就要分4个方面去写→这就叫“多面写”
这就告诉我们,在审清题意后,你决定写什么,在开头就要把“位”定得准准的,不能随便乱写一气。
小结:文章的开头所担当的任务:
扣 题 定 位 引 下 文
把题目中重点的字 确定写作范围; 引出下文
或词写进第一段中 完成情感定位
定位小,下文单一写;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二)、中间的写法
中间的写法:
承 上 顺 写 详 重 点
接续开头的内容 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详写重点部分
1.承上,就是接续开头的内容来写。因为开头是要求“扣题”的,当然就不会跑题。中间部分,我们“承上”,接续开头的内容来写,也就能保证不会跑题。作文,不跑题,是很重要的。
2.顺写,就是有条理地叙述,也就是按一定的顺序叙写。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顺序的,万事万物的发展都存在于时空之中,人最能感知时空的变化,人都是有思想情感的。因此,我们说作文的行文顺序一般有以下3种:
① 时间顺序
写事情的发展,我们必须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去写,这样才能保证叙述的条理一清二楚,让读者一看就明明白白。
例5:九年级下册鲁迅的小说《故乡》,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按“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的时间先后为顺序写的.
② 空间顺序
就是按照我们游览或目光移动的空间顺序来写。游记文、写景文和说明文多采用这种方法。
例6:八年级上册刘大杰的《巴东三峡》,刘先生是从宜昌起,逆流而上地游览三峡的。他按照游览的顺序——从西陵峡、巫峡到瞿塘峡一一描绘了三峡中各处不同的水势与山势。
③情感顺序
就是按照我们对事物的情感、认识的变化顺序来写。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人的情感、认识往往是会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例7:七年级上册《小巷深处》
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为母亲而骄傲,——写到“我”长大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结束。
3.详重点,就是详写重点部分。
在你所写的文章中,你认为哪个事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最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就把这一段作为重点,详细地多写几句。此外,在任意一段中,对能反映人或物特点的材料,也应详写。
记叙文中:
如果只写一件事,那这件事一定要详写。
如果写两件事,就要详写一件事,略写一件事。
如果写三件事,可以详写一件事,也可以详写两件事,其余的则略写。
例8:例说开头和中间的关系
阅读课文《颐和园》,看看中间和开头是怎样联系的?按什么顺序写?
①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②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③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④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⑤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⑥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中间和开头的联系
开头点题定位引下文: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中间承上顺写详重点:(2—5自然段)承接开头的“美丽”来详细地写: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处处体现了颐和园的美丽。
小结:中间的写法:
承 上 顺 写 详 重 点
接续开头的内容 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详写重点部分
(三)、结尾的写法
照 应 开 头 写 所 感
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 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
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 (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1.照应开头。就是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
2.写所感。就是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写出其中之一即可)。在结尾写出了“所感”,就能起到点明观点或升华观点的作用。
(你如果分不清哪是“感想”,哪是“感受”,哪是“感悟”,也没关系,统称为“所感”即可。)
例9:八年级下册朱自清《背影》
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结尾照应开头,写出了感受)
例10:九年级上册茅盾的《白杨礼赞》
开头: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结尾: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结尾照应开头,写出了感想)
小结:结尾所担当的任务:
照 应 开 头 写 所 感
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 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
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 (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四)例说完整的简快作文写法
例11:如课文《颐和园》
开头点题定位引下文: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中间承上顺写详重点:(2—5自然段)承接开头的“美丽”来详细地写: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处处体现了颐和园的美丽。
结尾照应开头写所感: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结尾照应开头,写出了感受)
总结:一个装满物品、封口严实的口袋,是自成一体,沉甸甸的。
一篇内容充实、首尾照应的作文,是结构完整,分量十足的。
写好作文一定有方法,让我们记住三句话:
开头:点题定位引下文
中间:承上顺写详重点
结尾:照应开头写所感
(五)动手练习
以“高一纪事”或“X X 二三事”为题,运用今天学到的写作文方法写一篇记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