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25:10
文档

初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初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班级              号数              姓名              一二三总分(一)(二)(三)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①zào()②恬()③jiàn()④亢()2.“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的诗文背诵。(10分)(1)荷笠带斜阳:               。《送灵澈上人》(2
推荐度:
导读初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班级              号数              姓名              一二三总分(一)(二)(三)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①zào()②恬()③jiàn()④亢()2.“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的诗文背诵。(10分)(1)荷笠带斜阳:               。《送灵澈上人》(2
初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班级                   号数                   姓名                  

总分
(一)(二)

(三)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    )热了,使恬(    )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   )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 亢(    )奋了。

①zào(        )    ②恬 (      )    ③ jiàn (      )   ④ 亢(       ) 

2.“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的诗文背诵。(10分) 

(1)荷笠带斜阳:                      。《送灵澈上人》 

(2) 江山代有才人出,                    。《论诗》

(3)                  ,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5)《春夜洛城闻笛》中以闻笛来表达浓浓思乡之情的句子

是                    ,           。

(6)《约客》中含蓄表达作者寂寞心情的句子

是                       ,                       。

(7)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写出含有“竹”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词。(课内外均可                     ,                       

3.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4分)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① 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于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晚年的保障;②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这样,你的人生才会翻开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星球上的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讯,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家。

B.《竹影》作者是丰子恺,他是现代画家、散文家。

C.《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D.《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作家冰心。

5.名著阅读:(6分) 

 (1)《 昆虫记》的作者是         (作家名)。我们上学期学过它的一篇文章是          。《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在作者的笔下    ,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          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女儿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         ,也会“愉快的进食。”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            的楷模。   

6、综合性学习(7分)

中国教育部日前宣布,将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1)被誉为“中国戏曲之母”的是           ;中国的戏曲“国粹”是          ,被称为“东方歌剧”。(2分)

(2)戏曲的角色可分为                             四大行当。(2分)

(3)对“京剧进课堂”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的,试谈一谈。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3分)。

                                                     

                                                    

二、阅读(56分)

(一)文言文阅读 (20分)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选文写了表演者表演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它们分别是:          、           、          。(3分)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语(4分)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夫齁声起          

以为妙绝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9、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3分)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10、选文第三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3分)

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12选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___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于_____描写。宾客们“几欲先走”的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____________(3分)

(二)(17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13、“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这一日记表达了他怎样的内心感受?(3分)

答:                                                                        

14、“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这句话表现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怎样的品质和风度?(3分)

答:                                                                     

15“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画横线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句中的“堡垒”指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5分)

答:                                                                        

                                                                                

16、“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分)

                                                                                                                            

17斯科特一行去南极探险的意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老人与海(节选)(19分)

     ①大约夜里十点的时候,他看见了城市的灯火映在天际的反光。起初只能依稀看出,就像月亮升起前天上的微光。然后一步步地看清楚了,就在此刻正被越来越大的风刮得波涛汹涌的海洋的另一边。他驶进了这反光的圈子,他想,要不了多久就能驶到湾流的边缘了。

     ②现在事情过去了,他想。它们也许还会再来袭击我。不过,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武器,怎样能对付它们呢?他这时身子僵硬、疼痛,在夜晚的寒气里,他的伤口和身上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在发痛。我希望不必再斗了,他想。我真希望不必再斗了。

     ③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磷光。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它就此丢了。

     ④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窜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⑤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的断了。就把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最末的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⑥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害怕起来,但是这味儿并不太浓。

     ⑦他回到船艄,发现舵把那锯齿形的断头还可以安在舵的狭槽里,让他用来掌舵。他把麻袋在肩头圈好,使小船顺着航线驶去。航行得很轻松,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他此刻超脱了这一切,只顾尽可能出色而明智地把小船驶回他家乡的港口。夜里有些鲨鱼来咬这死鱼的残骸,就像人从饭桌上捡面包屑吃一样。老人不去理睬它们,除了掌舵以外他什么都不理睬。他只留意到船舷边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小船这时驶来多么轻松,多么出色。

     ⑧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它是完好的,没受一点儿损伤,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更换的。

     ⑨他感觉到已经在湾流中行驶,看得见沿岸那些海滨住宅区的灯光了。他知道此刻到了什么地方,回家是不在话下了。

      ⑩“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8.老人虽然终于杀死了前来抢夺他的战胜品的鲨鱼,但最终,拴在船头的猎物(大鸟林鱼)被吃光,只剩下一副鱼骨头。对这个结局,你是不是认为老人很倒霉,很不幸? (3分)

                                                             

                                                               

19.所选的文段中,老人再战鲨鱼面临着哪些困难?你能简单地归纳吗?(至少三点) (3分)

                                                             

                                                                 

20.本文中老人与鲨鱼搏斗,采用的武器是什么? (2分)

                                                                

21.第③段写老人与鱼搏斗的情景,很为生动。请你指出此段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的?试各举两例。(4分)

                                                                      

                                                        

22文章中最有哲理,可以作为座右铭的一句话是哪句?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分)

23.在学习和生活中,你经受过困难的考验吗?说出令人记忆犹新的一次战胜困难的经历。并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4分)

                                                                               

四、作文(60分)

我没想到我如此__________(浮躁  虚荣  坚强   幸运   依赖父母……)

要求:1.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的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3.字数在600字左右;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文档

初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初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班级              号数              姓名              一二三总分(一)(二)(三)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①zào()②恬()③jiàn()④亢()2.“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的诗文背诵。(10分)(1)荷笠带斜阳:               。《送灵澈上人》(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