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听力分析
听力训练的考查范围都是源于课本知识,与课本息息相关,但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和改变,考查了学生的灵活性,不能死记硬背,要求思维灵活。第一节图片题,考查学习用具(第1题),生活习惯(第2题),地点(第3题),家务劳动(第4题),情绪(第5题),学生容易得分,只需要掌握词汇,能听出关键词即可得分。第二节根据问题及所听句子选答案,这题在第一节的基础上加一点点难度,要求学生细心与耐心,考查了特殊疑问句,询问来源(第6题),助动词do引导的一般疑问句(第7题),建议类交际用语(第8,10题),现在完成时(第9题)。第三节的听力材料由问题及句子转变为对话,在听对话中,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要注意集中精力,除了需要排除干扰项还要求学会推测。在本节听力中,都是由特殊疑问词(when, what, where, how)提问的,第11,12小题都考查了时间,考查了起床时间,周六做什么活动,文章会提到两到三个干扰项,学生需要细心听才不容易出错,第15小题,要根据所听对话判断说话者两人之间的关系。第四节根据对话回答2—3个问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运用,第16,17小题是boy与girl 之间的对话,16小题考查的是用现在完成时来询问女孩,17小题考查的是用what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男孩,学生极易混淆问题而出错。18,19,20小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较强,需要学生听懂听力材料的内容,同时,也要会归纳主旨大意。
听力训练除了重基础,重教材,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及灵活性,要加强思维拓展,增强课外听力及口语训练。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 单项填空
单项选择立足于《课标》,考查贴近时代背景。2020年云南省英语中考试题以《新课程标准》为命题导向,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单项选择这一题型上,即在语境中考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例如:21题考查冠词;23题考查特殊疑问代词;26题考查非谓语动词V-ing的形式;33题考查连词,同时还融入了时代背景和“战疫“元素,例如:22题考查名词辨析,25题考查介词辨析,30题是句型“It is adj. for sb. to do sth.” 这三题都与疫情期间的生活息息相关,描述了医护人员的付出,网课期间的教师主播,疫情期间戴口罩防疫的现象。
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单项选择不仅把握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还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就是一次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的过程,例如:28题和29题考查学生对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的正确使用和give动词短语的辨析,同时引导学生坚持梦想,为之奋斗。贴近生活,注重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易混淆的句子提升难度。
此外,在考查了《新课标》的语法项目中常见的词法和句法外,还突出了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例如:24题问日期;27题请求帮助;31题询问对方想法;其中,24题A选项What day is it today? 和B选项What’s the date today? 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问句;27题则需要考生认真读完题才能选出符合答句的选项。这些都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
第二节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的话题是围绕换位思考来展开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本语篇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同时也应该以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学会互相理解。和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在知识技能的考察方面则有以下几个特点:本篇完形填空共有230词左右。篇幅适中,词汇量符合云南省考试说明的要求,没有超出词汇的考查要求,总体难度适中。淡化了语法的考查,考查主要是词义辨析,词性覆盖了名词(36,39),动词(40),形容词(37),副词(38)介词(41),连词(45),数词(44),代词(42)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整体篇章的把握能力,通过上下文和文章内部存在的逻辑关系来锁定正确答案。比如第36题but I have never forgotten the___ that I learned that day. 根据横线后面learn这个词可以判断lesson为正确答案。
教学启示:一定要注重学生单词的积累,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培养通过字里行间的逻辑关系来锁定正确答案的能力。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的题材丰富,分别涉及中国文化的24节气介绍,充满善意的故事,手机的合理使用,保护地球的措施。选材符合21世纪时代发展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内容思想上体现当下核心素养的要求,能给学生文化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引领,指导学生健康生活,通过生活中的细小行为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阅读语篇有部分生词,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对学生词汇量的新要求。判断题的前四个题信息直观,可以在原文中找到,考察学生的细心和耐心程度。第五个题是主旨大意题,错误类型是以偏概全。阅读A篇和B篇题型类型合理,体现义务教育课标中对学生各项阅读能力的要求,语篇度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题型包括细节信息题、推断题、观点态度题、词义猜测题和主旨大意题。阅读七选五,语篇类型为说明文,语篇为总分结构,61题考察语篇概括能力,语篇逻辑清晰,文本中和选项中的逻辑信号词提示明显,如 this, so等,给教学实践的启示是,教师除了要注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得注重文章的逻辑结构分析,教会学生运用技巧来处理复原语篇。
第四部分:写作
写作部分分为三个题型分别考查学生对词法、短语和篇章的书面表达能力。66至70题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分别考查了人称代词、名词和形容词的转化、基数词变序数词、形容词副词转化以及动词和名词的转化。其中66,68.69题较易,而67题考察的是danger的变形,是学生平时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70题要求在动词变成名词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名词单复数的问题,考生需要多思考一步,是较难的题目。71-75题短语汉译英,考查了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副词短语三种类型,均出自教材单词表,均为基础题,但也需要考生考虑主谓一致、大小写等问题,对考生的细致严谨程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书面表达题为My After-School Life, 要求考生描述课余生活及其收获。题目紧扣教材话题,考生都有话可说,但要将文章安排的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说清自己的成长与收获,避免流水账式的写法以及列清单的写法,拿高分还是很不容易。从话题上看,写作部分涉及到的话题有家乡的变化、孝敬父母、健康、疫情、毕业寄语、友谊、礼仪、国家发展等,最后的书面表达紧扣学生日常生活,可以说从个人、社会到国家都有所涉及,也非常巧妙的用题目表达了教育者对学生安全问题的关注,对三年学习的鼓励,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和家乡的变化,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建立民族自信等。考题不仅是对考生知识层面的考查,更体现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落实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总体来看,本次试卷难易适中,英语的功能性和交际性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中考实际上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开阔学生的视野,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多渠道,大容量地给学生带来具有时代感的英语信息,加强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多给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真正让学生们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的同时,核心素养能力也得到了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