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基础性;技术性;高速发展性;实践性;层次性;综合性;人文性。(基、技、高、实、层、综、人)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1)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3)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4、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
(3)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第二章
1、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教育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直、启、系、巩、量、教、理、因)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