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市级一等奖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24:02
文档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市级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2.学习王戎聪明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2.指名读课文,注意课文停顿。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读文,复习课文。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感悟文章。要求: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推荐度:
导读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2.学习王戎聪明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2.指名读课文,注意课文停顿。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读文,复习课文。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感悟文章。要求: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2.学习王戎聪明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课文停顿。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读文,复习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感悟文章。

要求: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注意写作顺序,感受人物形象。

(1)学生自读注释,师提示: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①抓住重点字“尝、诸”来理解第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②抓住重点字词“子、竞走、唯”理解第二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③第三句话的意思是: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④抓住“信然”理解第四句话: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2)教师谈话:同学们,在这一课中有三个“之”,它们的意思有区别吗?

理解“之”的意思。“诸儿竞走取之”中的“之”代表“李子”。“人问之”中的“之”代表“王戎”,“取之,信然”中的“之”代表“李子”。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因为李子树在路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4)大家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学生回答。

生1: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孩子。

生2:王戎是一个聪明机智、冷静理智的孩子。

教师指导: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王戎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板书:观察仔细、聪明机智、善于动脑)

2.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呢?请同学们先和同桌互相讲一讲,然后再给全班同学讲一讲。

同桌间尝试讲故事,教师指名学生讲故事,然后课件出示整个故事,学生对照纠正。

课件出示: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3.填一填:同学们把课文读了这么多遍,读得这么流利,大家也都理解了课文的意思,那大家能按原文填空吗?让我们试着来填一填吧。

课件出示:

王戎________,尝与________游。看道边李树________,诸儿________,唯戎______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________,此必________。”取之,________。

4.背一背:谁能把它背下来?我们可以按照“游玩——伙伴摘李——王戎说出理由”的顺序背诵。(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5.演一演: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只用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非常简洁。我们读的时候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这个故事中至少应有几个角色?他们会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指名回答,并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这个故事。)

6.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生:我学到了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善于观察,仔细思考。

师: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设计意图:

反复诵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把王戎和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容易使我们感受到王戎的聪明机智。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感受人物形象。

三、《世说新语》故事会

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在网上搜集更多《世说新语》里面的故事或视频,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交流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设计意图:

拓展性阅读,会让学生的阅读激情长时间保持,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冷静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针对本课的教学,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讲故事导入,了解《世说新语》。

备课时,我想:如何让学生快速了解《世说新语》呢?我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讲一讲学过的“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四个故事,然后让学生找到四个故事的规律性——都是写人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表演故事,内化感悟。

文章故事性很强,适合表演,于是我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阅读、表演的过程中,真正将书本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从读到悟,由悟到说,从说到演,进行语言实践,内化语言,真正体会到王戎的机智、冷静。

三、不足之处。

在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一环节时,学生对于概括并提炼出哲理性的语言做得不够到位,学生的认识不够全面,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文档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市级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2.学习王戎聪明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2.指名读课文,注意课文停顿。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读文,复习课文。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感悟文章。要求: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