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以农业立国本,长久的发展,形成了农村多,城镇少的国家格局。在改革开放之前,这种格局对中国的发展是有利的,第一,农业为本的国情,决定了让更多的人如何在土地上劳作,换做成足够的粮食,用以满足基本温饱。第二,工业化的相对滞后,提供不了众多的工作岗位来接纳庞大的劳动群。第三,制度的,让每个区域的人在该区域,没有流动性,没有迁移性。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显得越来越不切合实际,第一,制度的更改,让原本死寂沉沉的市场,焕发出活力,各行各业都在生机勃勃的发展,发展需要人,发
展依赖人,人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庞大
的农业来。第二,技术的进步,机械化
程度的提高,让农业的靠天收靠人做改
为了一人一机一天百亩,多余的劳动
力,全部分散到其它行业。第三,人口
基数的庞大,人口红利的消失,如何保
障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如何保障人民
的安居乐业,只有自力更生,只有自我
解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乡村振兴这个战略举措被提出来,如今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
短板,而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
要激发农村自身的活力,走中国新特色
的乡村振兴之路。中国要强农业必须
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
民必须富。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
农惠农富农,促进农业基础稳固、
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乡村文
化旅游能够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生态
环境的优化整合、让农村各产业的协同
发展、各方面的需求进行统筹兼顾,实
现多方共赢,实现人文环境优秀、自然
生态优异、产业发展优良、居民生活优
越。
二、文化旅游是产业升级发展
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
略目标,成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
盾表现在我车发展的各领域和各环节
中,乡村振兴既是解决我国城乡、区域
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抓手。发展乡
村文化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
可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
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
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游
客旅游文化消费需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
工业发展,我国的工业体系是世界上为
数不多的自给自足、系统完善的国家之
一,小到螺丝钉,大到航天机械,我们
都能制造。工业体系的完善与完备,让
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与能力做我们想做的
事。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更是让人们
的生活日益丰富化与幸福化。物质的保
障,基础的解决,下来就是精神的满
足,国家也在为经济的发展寻找新的引
擎。两者的共同目的,不自觉的全部落
到了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上面。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最为综合的
一种,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最
为人们所喜欢,最为环保绿色。人文旅
游大多在城镇,自然旅游大多在山区或
郊区,这就有了重合。大量劳动力的进
入城市,造成乡村出现落寞,失去活
力,可是大多的都市人员,喜欢在节假
日的时候,到乡村散步寄托,如何做到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杨建文
【摘 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探索当前农村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同时,如何保证农村文化特色的延续,如何走乡村特有的文旅之路,成为我们研究的主题方向。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特色建设;农村发展活力
62ECONOMIC & TRADE UPDATE
两者的完美融合,成为一个有趣的必答题。以山区为例,交通的不便利,让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优美的自然风光白白浪费,当地的脱贫致富充满挑战。建路修路,让交通动起来,一对一帮扶,担保,扶持,利用大的文旅企业招商引资,建立符合当地特色的小镇,把山区居民搬迁过来,一方面,完成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另一方面,拉动当地经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这句话有了新的定义,靠山发展山,靠水发展水,让自然地回馈造福人民。
以嵩县为例,嵩县之前很是贫穷,周围全是山,工业基础差,当地的人生活贫困,可耕种的土地又少,如何发展经济成为难题。谁能想到,短短十几年,如今的嵩县,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环境优美,成为所有人向往的天堂。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嵩县根据自己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而且是把重点放在了乡村文旅的发展上,特色旅游与特色自然完美融合,全县5A,可想而知是多么的美。嵩县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学习的,也证明了文旅发展的可行之处,更证明了发展的必要性。
发展乡村文旅必须保证因地制宜,绿色生态发展,做为现代化农业的一部分,积极发展,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造福人们,服务人们。
三、乡村文旅发展的注意事项
好的东西大家都喜欢,好的经验大家都在学习,好的效果大家都称赞。但是,在发展中,往往出现东施效颦的笑剧。投入巨大的资金,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没有得到,所以在发展乡村文旅的时候,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结合自身,切勿好高骛远
没有同一片相同的树叶,就好像没有相同的地点一样。同一座山,也有阳面与阴面,同一条河,也有上游与下
游,段段不一样,点点更不同。一个乡
村有一个乡村的特点,在发展规划的时
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建造适合
自己的文化,不要盲目照搬,盲目对
比,相同的点可以作为参考,不同的
点,作为类比。比如,两个乡村相距很
近,一个地方的树很有特色,发展树文
化,很是成功,相近的村,看到后,盲
目照搬,业发展树文化,后果可想而
知,要不是两个乡村都落寞,要不就是
兴一个落寞一个,原因就是审美疲劳与
雷同。为什么不发展本村特色的石头文
化呢?只有各不相同,才会五彩缤纷。
立足本身,特色发展,才是王道,维稳
进步。
(二)适当开发,保持生态有序
在发展过程中,当地人民急于摆
脱贫困的情绪我们都可以理解,当地政
府急于帮助人们走向致富的道路也是认
同的,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出现盲目
追求速度,盲目追求效率,过度开发过
度建造,造成人为的环境破坏,甚至出
现不可修复的创伤。最为典型的就是珠
峰旅游开发,面对世界第一高峰,多少
人梦为一求得想站在世界最高处,为自
己喝彩,为自己加油,成为征服自然地
人。最早的时候,设备的简陋,登山技
能的欠缺,让很多人止步山底,满是不
舍与不甘,只有少之又少的人可以登
顶。现在,设备的巨大进步,登山技能
的丰富,专业的带领团队,让越来越多
的人经过短暂训练后,就可以相对轻松
地登上珠峰。征服自然地快感,证明自
我的成功,让珠峰一时之间成为热捧之
地,当地也为次经济得到发展。但是,
所有人在享受这一福利的时候,忽略了
珠峰脆弱的生态,短时期的人员增加没
有什么,但是,长时间的人员增加,带
来的是环境的严重破坏。人员的增加,
生活物品的增加,排泄物的排放,给生
活造成了不可修复的破坏。以至于,目
前,当地不得不进行通过自然修复
来回复珠峰的自然生态。之前的不注
意,带来了短暂收入,却没有形成循环
经济,得到的总是少的,付出的是惨重
的,教训也是值得深思的。
(三)循序渐进,科学发展
文旅景观的发展,特别是自然景
观,在开发的时候,需要小心谨慎,需
要循序渐进,一口吃不了大胖子,一口
也瘦不成瘦子,我们做的,是按照自然
地本身,合理发展,让自然回馈自然,
让金钱生金钱,绿色发展,而不是,追
求片刻的荣誉,片刻的利益,失去长远
的利益,最终造成事故。自然很美丽,
也很无情,我们怎么对待自然,自然就
怎么对待我们。
四、结语
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发展文旅文化,让乡村文旅成为真正的
造福功德。也希望,我们的乡村越来越
美丽,我们的人们越来越幸福,我们的
国家越来越昌盛。
(威海市文登区委党校,山东
威海 2400)
参考文献:
[1]谢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8).
[2]秦志玉.乡村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
究——以日照市渔家民俗旅游村为例[J].人文天
下,2019(02).
[3]李燎.推进融合发展 筑牢乡村振兴产业——
大邑县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J].先
锋,2018(09)
[4]杨艳,沈安永,余荀.农文旅融合 助乡村发
展——从江县大力发展乡村民族文化旅游[J].当
代贵州,2018(29).
[5]杨永乾.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乡村美百姓
富——台江县加快“农文旅”一体化发展进程
[J].当代贵州,2016(38).
[6]李泽芬.生态文化旅游视角下的民宿旅游发展
策略研究[J]. 时代金融. 2017(18).
63
ECONOMIC & TRADE UPD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