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25:36
文档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姓名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中横线上写上相应的汉字。(6分)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已接近尾声了,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徜徉在hàomiǎo的知识海洋里,撷取文学宝库中的朵朵浪花。老师的zhūnzhūn教导更让我míngkè在心: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锐智,成为一个志趣高雅的人。2.根据要求默写。(6分)①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②,休将白发唱
推荐度:
导读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姓名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中横线上写上相应的汉字。(6分)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已接近尾声了,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徜徉在hàomiǎo的知识海洋里,撷取文学宝库中的朵朵浪花。老师的zhūnzhūn教导更让我míngkè在心: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锐智,成为一个志趣高雅的人。2.根据要求默写。(6分)①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②,休将白发唱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中横线上写上相应的汉字。(6分)

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已接近尾声了,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徜徉在

hào miǎo        的知识海洋里,撷取文学宝库中的朵朵浪花。老师的

zhūn zhūn                教导更让我míng kè          在心: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锐智,成为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2.根据要求默写。(6分)

① 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②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③ 今夜月明人尽望,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④                  ,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⑤ 刘禹锡在《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的观点,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感情的句子是:

“                       ,                        。”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4分)

A.我们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B.联欢晚会上,她献上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唱得真是栩栩如生。

C.人生之路是曲折的,在坎坷面前,谁能勇往直前,谁就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卖点。

D.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4.选出下列说法中没有错误的一项。(      )(4分)

A.《社戏》中的“我”带有作者的影子,因此可以认定“我”就是少年时的鲁迅。

B.明代作家沈复写的《幼时记趣》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记叙,确实充满了童趣。

C.《七颗钻石》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作品。

D.写借条时不必强求署名,因为双方都知道是谁借的,强求署名有时会把关系搞僵的。

5.根据语境,完成下面的口语交际。要求:①不改变原意;②人称表述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6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周老师了,麻烦你告诉周老师一声。另外请帮我问问,后天早上去他家找他行不行。”                                       

  (1)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周老师的女儿玲玲说了这件事。小王说:            

                                                                   。

  (2)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周老师本人。小王说:            

                                                                    。

二、阅读与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7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6.第一段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 (4分)

7.第二段在景物描写上很有层次,请找出语段中表现层次井然的三个词语。

①              ;②               ;③           。(3分)

8.大自然的风,本是无形的,但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受写得生动、细腻,形神兼备,请结合第三段文字作简要分析。(4分)

  

9.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作者实写的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具体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5分)

灶旁读书       张冬娇

①年少时,家里没有专门的书房,饭桌边、床上、堂屋里、屋后的竹林,只要有坐的地方,而且坐得比较舒适,就可以读书。印象最深的,是在灶旁读书的情景。 

②那时的灶房,是在正屋的旁边盖成的一间屋,有一层半楼高。那是我在小学教书的父亲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利用假期,一块砖一块砖砌上去、一片瓦一片瓦盖成的。灶房里陈设很简单,只有用黄泥打成的大小二灶,没有木板的二楼,堆积着一些干柴。

③暑假,正是农忙时节,烧柴火煮猪饲料的事都是我做。其实烧柴火是一种很轻松的事情,看着火候,往灶里放上适当的柴,就可以坐在灶旁看书了。父亲柜子里有一捆捆《短篇小说选刊》,拿来摊于膝上,添一灶柴,看几行字。四周里很安静,大人们都下地了,孩子们在村头树阴里玩耍,偶尔传来他们的嬉戏声。窗前的树叶被烈日晒得发蔫,蝉儿拉长了单调的声音。束束阳光从瓦缝间射下来,在泥地上投下大大小小的光圈。柴一烧起来,灶里发出“哔啵”之声,屋里弥漫着柴香。

④那时,我最不喜欢烧的是晒干的稻梗。它质地松软,放进灶里,“哄”地一声,火势就软下来了,留下的柴灰又多,来不及看完一行字就得添柴、清灰,很麻烦。最喜欢烧的是劈好的树干树兜,架起一烧,火势很烈,可延续十几分钟。为了不耽误读书时间,我把各种杂柴分成一束束再首尾相连。灶里火势软下来了,只需夹住柴往前送一下就可以了。但有时看得入迷了,火焰沿着杂柴烧到了脚边才惊觉。

⑤记得有年暑假,父亲从同事那里借来一本厚厚的小说,每次读后就藏起来。引起了我的好奇,等他走后,我在衣柜里折好的第三件衣服下找到了这本书,原来是张恨水的《啼笑姻缘》。我如获至宝。为了不让父亲发现,我记好放书的位置和书的朝向,算好父亲回来前,按照原来的样子放好。每天只能看几十页字,无奈放下时,就盼望着第二天烧柴火的时候快点到来。记得那本书我是先我父亲看完的,而父亲到现在都不知道。那本书给我的印象很深,至今我还记得书中的故事情节,以及各个人物的名字。

⑥如今,我有了自己专门的书房。从桌椅的搭配,到窗帘桌布的颜色,我都精心设计好,并随着四季的变化而替换。在书房里读书,舒适而随意。但有趣的是,在灶旁读书已成了一种习惯,在等待饭熟的空隙里,只要听到厨房里高压锅发出“噗噗”的声音,便坐立不安,自觉不自觉间会找一本书或杂志来看,一坐在炉子旁,全身心就投入进去。此时读书极易入目入心,效率是最高的。一篇文章看完了,待回过神来,厨房里已飘满了饭香。恍惚间,又回到了儿时,那个散发出清香的灶房里。

10.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1.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只要有坐的地方,就可以读书。

 (2)但有时看得入迷了,火焰沿着杂柴烧到脚边才知道。

12.作者未经父亲同意就擅自偷拿父亲的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5分)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沈复《幼时记趣》) 

[乙]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做得好驱蚊符。或请得以贴室中。至夜蚊虫愈多,往咎道士。道士曰:“吾前往观之。”见所贴符曰:“原来用得不如法耳。”问:“如何用法?”曰:“每夜赶好蚊虫,须贴在帐子里面。”(选自《笑林广记》)

1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6分)

    则 或 千 或 百 果 然 鹤 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8分)

  ① 项为之强(          ) 

② 徐喷以烟(          )

③ 往咎道士(          )

④ 原来用得不如法耳(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译文:

②原来用得不如法耳。

  译文:

16.阅读原文,揣摩文旨。

[乙]文讽刺了像道士那样         、        的人和像买符者那样           、                 的人。(4分)

17.[乙]文原题为“驱蚊”,而沈复在《幼时记趣》中则是“留蚊于素帐中”,请问这一“驱”一“留”分别表现了作品中人物怎样的不同心境?(8分)

  

三、写 作(60分:写作55分、卷面书写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当你做完前面的题目,准备再一次挑战自我的时候,请回眸一下自己十多年的生命历程。在你走向成长和成熟的道路上,是谁对你的影响最大?这个人是怎样影响了你?怎样牵动着你的情思?往事历历在目,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每一缕微风都有可能帮你打开记忆的闸门,让你回想,让你陶醉,让你感激,让你幸福。那就赶快动笔,在下面文格里留下最优美的文字吧。

请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为题目,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参

1.浩淼  谆谆  铭刻   2. 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门前流水尚能西 ③不知秋思落谁

家 ④稻花香里说丰年  ⑤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3.B  4.B  5. 

(1)玲玲,小李明天不能去语文组找你爸爸(周老师)了,请你回去转告一下。他

还问后天早上去你家找你爸爸行不行?(意思对即可。)(2)周老师,小李今天不来

找您了,他问明天早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意思对即可。) 6.“偷偷地”和“钻”

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

喜的感觉。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丰

富情感,表现了强烈的喜爱之情。7.①树上 ②花下 ③ 遍地  8.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本段文字中,作者巧妙地通过人们不同的感觉突出表现了春风温暖柔和、清

新宜人的特点。“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使人亲切地感到春风的柔和温暖。再比如

春风带来“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各种气息像发酵似的越来

越浓,使人直接感到春风的香甜、醉人。(只要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略作阐述即可

给分) 9.五种景物:树、草、灯、人、房,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

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10.第③段画线的句子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我”读书时周围的宁静,从侧面表

现了“我”读书的用功。 11.(1)“只要……就……”表现“我”童年读书时不计

条件的艰苦,突出了“我”热爱读书的特点。(2)表现“我”对火焰沿着杂柴烧到

脚边反应的迟钝,突出“我”读书时入迷的程度很深。  12.作者未经父亲同意就

擅自拿父亲的书固然不对,但是面对他这颗迷恋读书的心和当时匮乏的读书资源,

他的这种做法不但不可耻,反而显得十分可敬和可爱。13.则/或千或百/果然鹤

也。14.①同“僵”,僵硬 ②慢慢 ③责怪 ④罢了  15.①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

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②原来是使用方法不恰当罢了。16.狡猾、奸诈   愚蠢、自

欺欺人  17.“驱”,是因为蚊子叮咬人,人厌烦它,所以“驱”之;“留”则一个孩

子幼稚的心灵和天真好奇的情趣。(意思对即可)  18.略

文档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姓名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中横线上写上相应的汉字。(6分)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已接近尾声了,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徜徉在hàomiǎo的知识海洋里,撷取文学宝库中的朵朵浪花。老师的zhūnzhūn教导更让我míngkè在心: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锐智,成为一个志趣高雅的人。2.根据要求默写。(6分)①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②,休将白发唱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