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M地的海拔可能是
A.175米 B.195米 C.215米 D. 235米
2.四个村庄中,最有可能看到其他三个村庄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仅考虑地形条件,四个村庄中规模扩大可能性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2为某海峡区域图,图中虚线为国际日界线,读图回答4-5题。
4.当虚线东侧为11月30日12时,虚线西侧为
A.11月29日Il点 B.11月29日12点 C.12月1日11点 D.12月1日12点
5.该海峡是
A.连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通道 B.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的通道
C.连接北冰洋和大西洋的通道 D.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道
中国民居邮票上的民居建筑反映了各地风俗,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3回答6-8题。
6.四种民居中,可能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具有冬暖夏凉特点的民居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关于四种民居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地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B.②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③地终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D.④地气候湿热,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图4为某日某时亚洲东部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9-10题。
9.此时,黄海吹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10.20世纪90年代前后,日本企业产业转移的方向从西欧、北美地区转向东亚、东南亚,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素质 B.能源和原料 C.消费市场 D.交通运输
图5是我国塔里木盆地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示地区发展农业最大的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B.冬季低温冻害 C.大风沙尘多D.土壤含盐高
12.图示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酸化 D.水资源污染
13.造成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有
①不合理利用水资源②过度放牧③过度樵采④过度开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图6为澳大利亚东南部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的大致规律是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
C.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D.由南向北递减
15.图中M地降水集中在5-9月,主要是
A.受东南信风影响 B.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C.受西南季风影响 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16.随着农业的发展,墨累一达令河流域灌溉不断增加,使该地区
A.湿地增多 B.水土流失加剧C.径流增多 D.土壤盐渍化加剧
图7中的①、②、③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读图回答17-18题。
17.苏州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18.与①、②相比,③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图8是美国旧金山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9-22题。
19.据图可以判断旧金山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凉爽少雨C.冬季低温少雨 D.冬季温和多雨
20.图中海岸山脉是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张裂形成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21.21世纪初,该区域有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其主要原因是
①土地价格低②市场广阔③劳动力廉价④海运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从图中区域迁入东南亚、墨西哥等地的企业可能是
A.电子工业 B.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 D.石油工业
图9为世界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图示区域包含的大洲有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24.沿东经30°经线,非洲的南北距离约为
A .4500千米 B.5500千米 C. 6600千米 D. 7800千米
25.如果一架飞机从图中①城沿最近路线飞往②城,则飞机的飞行方向为
A.自西向东 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先向南再向北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10年8月,备受关注的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完工,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东至上海,成为一条跨区域绿色能源通道。读图10回答问题。(10分)
(1)说出川气东送工程沿线所属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3分)
(2)列举三个川气东送工程管道选线需要考虑的社会经济因素。(3分)
(3)指出川气东送对上海市的积极意义。(4分)
27.图11为世界某地区热带雨林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描述图示大洲地形分布的基本特征。(2分)
(2)试简述热带雨林破坏对当地气候、河流和生物的不利影响。(4分)
(3)试评价甲河段发展内河航运的条件。(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黑龙江省局部地区图(图12)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黑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比较表。
(1)从耕地类型、作物熟制和主要粮食作物三个方面,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黑龙江省种植业发展的差异。(6分)
(2)从单位面积谷物产量看,黑龙江省比长江三角洲地区 (高或低),试简要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3分)
(3)从人均谷物产量看,黑龙江省比江苏省 (高或低),试分析黑龙江省人均谷物产量更高或更低的主要原因。(3分)
(4)试说明黑龙江省三条大河对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国北方某地区能源分布与能源流向图(图13)
材料二 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图14)
(1)图中能源流向①输入的地区是 ,有人认为应该将输煤改为输电,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4分)
(2)图中PQ段黄河的流程长度大约为 千米,请判断该河段含沙量的大并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四个方面分析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西安的气候对该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分)
成都市2013-2014学年度上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高二地理参与评分标准
1C,2C,3D,4D,5B,6C,7D,8B,9A,10C,11A,12B,13D,14B,15B,16D,17C,18B,19D,20D,21B,22A,23C,24C,25D
26.(10分)(1)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 特征:夏季高温多雨(1分),冬季低温少雨(1分)。
(2)城镇分布(1分);线路造价(1分);市场(1分);环境影响(1分)。(任意答对3个得3分)
(3)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1分);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1分);带动资源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1分);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1分)。
27.(10分)(1)西部为山地(安第斯山脉),呈南北走向(1分);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1分)。
(2)降水量减少(1分);河流径流量减少(1分),含沙量增大(1分);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
(3)有利:流经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水流平稳(1分);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丰沛(1分);终年高温,河流无结冰期,一年四季可通航(1分)。不利:人烟稀少,经济不发达,运输量小(1分)。
28.(16分)(1)(每空1分)
| 长江三角洲地区 | 黑龙江省 | |
| 耕地类型 | 水田 | 旱地 |
| 作物熟制 | 一年两熟到三熟 | 一年一熟 |
| 主要粮食作物 | 水稻 | 小麦 |
(3)高(1分)原因:黑龙江省人少地多(或人均耕地多)(1分);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谷物产量多(1分)。
(4)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1分);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1分);提供水能资源,发展水电(1分);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水产品(1分)。
29.(14分)
(1)京津唐地区(华北地区)(1分)
(观点与理由一致才能得分,除给出的答案外,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可酌情给分)
赞成:①能源输出区输电比输煤获得的经济效益更高;②输电的运输成本较低;③输电可以减轻能源消费地区的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④输电可以缓解铁路交通运输的压力。(每点1分,任答3点给3分)
不赞成:能源输出区燃煤发电,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1分);能源输出区燃煤发电,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加重水资源短缺(1分);输电要修建输电设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1分)。
(2)200-240千米(1分)
特征:含沙量大(1分)
原因:(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1分);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冲刷能力强(1分);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沙源丰富(1分);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对地面的保护性差(1分)。
(3)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热同期)(1分)。
不利条件:①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低于0℃),易造成低温冻害(1分);②年降水量较少(1分);③春季易发生干旱(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