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次 | 章节 | 教学进度计划 | 备注 |
| 1 | 第五章 曲线运动 | 1曲线运动 2平抛运动 | |
| 2 | 3实验 研究平抛运动 4 匀速圆周运动 | ||
| 3 | 习题课5向心加速度 | ||
| 4 | 6 向心力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习题课 | ||
| 5 | 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专题 | ||
| 6 |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 1行星的运动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 |
| 7 |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同步练习讲评 | ||
| 8 | 5 宇宙航行 习题讲评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 ||
| 9 | 万有引力与航天检测 | ||
| 10 | 期中考试 | ||
| 11 | 第七章 机械能 | 1 追寻守恒量—能量 2功 习题课 | |
| 12 | 3 功率4重力势能 | ||
| 13 | 5、6、7 动能和动能定理 习题课 | ||
| 14 |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习题课 | ||
| 15 |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定恒定律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 ||
| 16 | |||
| 17 | 机动 |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 |
| 18 | |||
| 19 |
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期我们要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通过学习物理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认真学习物理教学大纲,明确必修物理课和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现行使用的教材做好调整。学习有关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理论和经验,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育教学计划与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二、教学目标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达到高考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做法
1、.精讲精练: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决不盲目图多。
2、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强化了对象的针对性,眼睛要盯住全班学生,具体做法是:(1)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2)每章要有单元测验,阅卷完后,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逐题分析,特别“究错”题。(3)对学生要把每次讲评完后的答卷收上来重作分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重视复习,温故知新
学习是一个循序而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每章后的物理复习更是如此。复习过的内容要多次见面,学生才记忆得牢固、理解得准确、运用得自如。
4、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要求学生答题必须严谨、规范和完善,为此,我们在平时讲解习题时自身做到语言精炼,板书规范,表述完整,言传身教,注重答题的要点和文字叙述的规范,专业术语和字符的准确。同时,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学会用示意图建立起思维的平台;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谨慎操作的习惯;每次考试后,将评分标准及答案张贴在班上,让学生们熟悉,以便提高学生高考答题的质量。
二〇一三年二月
高中物理(必修2)
集体备课记要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