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安全标志图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有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黄球2个、红球3个、白球4个,从盒子里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3.如果把
5x
x y
+中的x 与y 都扩大为原来的10倍,那么这个代数式的值 ( ) A .不变 B .扩大为原来的5倍 C .扩大为原来的10倍 D .缩小为原来的
1
10
4.今年我市有近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1000 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B. 近4万名考生是总体 C. 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D. 10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
5.下列各式:()x
x x x y x x x 2
225 ,1,2 ,34 ,151+---π其中分式共有( )个。
A 、2
B 、1
C 、3
D 、5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B =
C .3=
D .632=
⋅
7. 如图,△ABC 中,AD 是中线,AE 是角平分线,CF ⊥AE 于F ,AB =5,AC =3, 则DF 的长为( )
A 、 2
B 、1
C 、2
D 、5
第7题 第8题
第18题图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3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AB为边在第一象限作正方形ABCD,顶点D恰好落在双曲线y=
)0
(≠
k
x
k
.若将正方形沿x轴向左平移b个单位长度后,点C恰好落在该双曲线上,则b的值为( )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要使式子=﹣a成立,a的取值范围是▲.
10.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8,则这个菱形的面积为▲ .
11.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3
1
1
=
-
-
-x
m
x
x
有增根,则这个增根是▲.
12.要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角是直角”,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已知
11
4
a b
-=,则
2
227
a a
b b
a b ab
--
-+
的值等于▲.
直线kx
y=)0
(>
k与双曲线
x
y
2
=交于)
,
(
1
1
y
x
A、)
,
(
2
2
y
x
B两点,则
1
2
2
1
7
4y
x
y
x-的值是▲ .
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
1
1
2
m
x
-
-
=的解为正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
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DAB=60°,E为BC的中点,在对角线AC上存在一点P,使△PBE的周长最小,则△PBE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17.如图,已知双曲线y=(k>0)经过直角三角形OAB斜边OB的中点D,与直角边AB相交于点C.若△OBC的面积为3,则k= ▲ .
第17题图
18.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的四个角向内翻折,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H=12厘米,EF=16厘米,则边AD的长是▲厘米.
三、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推理过程或演算步骤)19
|3
- (2) a
a
-
-
-
1
1
1
第16题图
20.(本题8分)(1)解方程: (2)
21.(本题8分)先化简,再求值:2
2()a b ab b a a a
--÷-
,其中1a =
,1b =
22. (本题8分)某课题组为了解全市九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一次数学检测中,从全
请根据以上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a 和b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 = ▲ ,b = ▲ ; (2)请在图中,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如果把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定为优秀,那么该市24000名九年级考生数学成绩为优秀的学生约有多少名?
23.(本题10分)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BC ,∠B=90°,AG ∥CD 交BC 于点G ,点E 、F 分别为
AG 、CD 的中点,连接DE 、FG (1) 求证:四边形DEGF 是平行四边形; (2) 当点G 是BC 的中点时,求证:四边形DEGF 是菱形.
24.(本题10分) 如图,在方格纸中,△ABC 的三个顶点及H G F E D 、、、、、五个点分别位于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画出△ABC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2)先从H G F E 、、、四个点中任意取两个不同的点,再和D 点构成三角形,求所得三角形与△ABC 面积相等的概率是 ▲ .
221
2
4
x x x +
=--
25.(本题满分10分)某文具厂加工一种文具2 500套,加工完1 000套后,由于采用了新设备,每天的工作效率变为原来的1.5倍,结果提前5天完成了加工任务.求该文具厂原来每天加工多少套这种文具?
26.(本题10分)
如图,一次函数b ax y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 – 3
x
的图像交于
(A -
),3(n B 两点,与x 轴交于D 点,且C 、D 两点关于y 轴对称.
(1)求A 、B 两点的坐标以及一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2)求ABC ∆的面积.
(3)在 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B PA -的值最大.若存在,
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7(本题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B 在x 轴上,四边形OACB ∠AOB=60°,反比例函数k
y x
=
(k >0)在第一象限内过点A ,且与BC 交于点F. (1)若OA=10,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F 为BC 的中点,且S △AOF =243,求OA 长及点C 坐标;
28.(本题12分)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BC=3,在BC边上取两点E、F(点E在点F 的左边),以EF为边所作等边△PEF,顶点P恰好在AD上,直线PE、PF分别交直线AC于点G、H.(1)求△PEF的边长;
(2)若△PEF的边EF在线段CB上移动,试猜想:PH与BE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猜想的结论;(3)若△PEF的边EF在射线CB上移动(分别如图②和图③所示,CF>1,P不与A重合),(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直接写出你发现的新结论.
八年级数学期中试卷答题纸
填空题:(30分)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17、 ; 18、 ;
19 |3- (2)
a a ---111
20.(本题8分)(1)解方程: (2)
21.(本题8分)先化简,再求值:2
2()a b ab b a a a
--÷-,其中1a =,1b =
22. (本题8分)
(1)表中a 和b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a = ,
b = ;
(2)请在图中,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
221
2
4
x x x +
=--
23.(本题10分)
24.(本题10分) 如图,在方格纸中,△ABC 的三个顶点及H G F E D 、、、、、五个点分别位于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画出△ABC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2) .
25.(本题满分10分)
26.(本题10分)
(1)
(2)
(3)
28.(本题12分)
八年级数学试题参及评分标准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R
9.0≤a 10.24 11.x=1 12.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是直角 13.6 14.6 15.11≠-m m 且 16.31+
17.2 18.20
三、解答题(共96分)
19.(1) 1………………4分
(2)1-22
-a a …………4分
X=-3 ……………………………3分
检验:当 X=-3时,左边=1,右边=1,
X=-3是原方程的解……………………………4分
(2)原式=5﹣+﹣1 =4+.……………………………4分
21、 b a +1
…………………………… …………4分
63
…………………………………………8分
22.(1),…………………………… …………4分
…………………………… 6分
(3)0.12+0.09+0.08=0.29
0.29×24000=6960(名)
答:该市24000名九年级考生数学成绩为优秀的学生约有6960名…………………………8分
23、(本题10分)略
24.(1)略…………………………… 5分
(2)21
…………………………… 10分
25.(本题10分)该文具厂原来每天加工x 套这种文具.
根据题意得:51.51000
-0
250-1000-2500=x x
100=x …………………………… 8分 经检验,100=x 是原方程的解, …………………………… 10分 答:该文具厂原来每天加工100套这种文具.
26(本题10分)(1))0(3
25>=x x y ……………………………2分 (2)OA=28………………………… 6分 C(,210)…………………………… 10分
27、(本题12分)(1)A (-1,3)、B (3,-1)…………2分
一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2+-=x y ………5分
(2)8=∆ABC S …………8分
(3)P(5,0)…………12分
28. (本题12分)
解:(1)过P 作PQ ⊥BC 于Q (如图1),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B=90°,即AB ⊥BC ,
又∵AD ∥BC ,
∴PQ=AB=,
∵△PEF 是等边三角形,
∴∠PFQ=60°,
在Rt △PQF 中,∠FPQ=30°,
设PF=2x ,QF=x ,PQ=,根据勾股定理得:(2x )2=x 2+()2,
解得:x=1,故PF=2,
∴△PEF 的边长为2;……………………………4分
(2)PH ﹣BE=1,理由如下:
∵在Rt △ABC 中,AB=,BC=3,
∴由勾股定理得AC=2,
∴CD=AC ,
∴∠CAD=30°
∵AD ∥BC ,∠PFE=60°,
∴∠PHA=30°=∠CAD,
∴PA=PH,
∴△APH是等腰三角形,
作ER⊥AD于R(如图2)
Rt△PER中,∠RPE=60°,
∴PR=PE=1,
∴PH﹣BE=PA﹣BE=PR=1.……………………………8分
(3)结论不成立,
当1<CF<2时,PH=1﹣BE,
当2<CF<3时,PH=BE﹣1.……………………………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