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学生家访计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
在学校工作中,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是指导家庭教育,而抓家庭教育又是提高学校教育工作水平的新途径,因此,学校不可避免地要掌握与家长交往,指导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复杂。
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我们应特别重视:对家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对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规律的指导以及每个家庭的“个性特点。
一、联系与沟通要教育好教师学会与家长的沟通。
成功的家访首先是能让家长接纳你,信任你。
因此,第一次见面的讲话,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家访也要提前备课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自由时间多了,活动空间大了,对缺乏自制能力的小学生来讲,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误入歧途。
因此,学校应抓时间挤时间,经常到学生家里去家访。
经常家访,可以读懂每个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校和家庭三者的积极性,形成合力。
做好家访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
1、目的性和期望值每次家访前,学校要认真细致地“备此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本次家访成功与否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2、了解学生家访前,学校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3、提前预约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4、时间的选择与控制家访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
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5、内容和方法家访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可以家访,学生取得进步可以家访,发现学生有问题可以家访,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家访。
家访的谈话方法,注意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家校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的是学校教育。
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我们要家校联手,共育新人,做到以下几点:1、变“请进来为“走出去:改变以往的随意请家长进校“训话为主动走进家庭,将意见和建议送到家庭中。
2、变“被动家访为“主动家访:主动家访,防患未然,使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变“谈话方式家访为“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应加大与家长的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力度。
总之,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全本学生素质,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这块阵地。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做好家访工作,为学校整体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加倍努力。
小学三年级家访计划2017-01-15 12:24 | #2楼基本情况:三(2)班有学生49人,男生23人,女生26人。
他们大多数来自姚集街姚集小学施教区,少数来自姚集街李集、帽子小学施教区,也不乏来自外乡镇、区县、省份学生。
他们绝大多数9岁,年龄尚小,好动,自控力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指导思想:家访即家庭访问,是老师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通过家访可以在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通过家访,与学生、家长架起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能够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通过家访, 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措施:根据家访三个100%的要求,现将本学期家访工作计划如下:一、勤家访,架好主桥梁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教师家访的目标和途径如下:(一)家访目标:《小学学生家访计划》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