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170多年前林则徐领导的与这一共识相关的活动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虎门销烟 D.义和团运动
2.历史遗迹能够让我们回味历史,读懂历史。圆明园遗迹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英法联军的暴行
C.沙俄侵华的罪证 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3.近代列强曾强迫清允许他们在中国投资办厂,其目的是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剥削中国人民,这种外国企业最早出现是在签订( )
A.《南京条约》后 B.《北京条约》后 C.《马关条约》后 D.《辛丑条约》后
4.“口号”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外争国权,内惩”
5.北京某中学将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四个地点实地考察,其中前往西南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
A.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B.三军会师 长征胜利
C.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D.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6.报纸是反映社会动态、传递民间呼声的重要工具。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此评论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割让给日本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百日维新的失败
7.下列对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背景因素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人民反抗的威胁 B.列强侵略的逼迫
C.清朝统治的危机 D.资产阶级的斗争
8.“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共和兴”。该事件( )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9.历史往往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题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自主 D.和平、发展
10.“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是一次战争中的誓词,其“军阀”主要是指北洋军阀,“总理”即孙中山。与这一誓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战争
1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史上的伟大传奇。” “伟大传奇”是指(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 D.红军长征
12.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13.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声急”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14.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中国制造的一起大惨案,被中外界称为人类“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起惨案发生在( )
A.沈阳 B.上海 C.南京 D.广州
15.的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 )
A.南京 B.挺进大别山 C.转战陕北 D.长江以北地区
16.瞿秋白于19年诞生于常州青果巷。在13岁时他决然剪掉了自己的辫子,以表达对( )
A.清开展自强运动的响应 B.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拥护
C.“孔家店”口与的认同 D.中国代表拒签巴黎和约的支持
17.1949年3月23日,率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他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照此说法,当年的完美答卷应该是( )
A.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被选举为
C.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D.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18.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六十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
19.辛亥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0.旧版1分纸币的正面主景图案,是国产第一辆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产生的时期是( )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21世纪初
21.最早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是( )
A.1912年《中华临时约法》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2.民族脊梁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根基和砥柱。下列人物属于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时期的代表有①王进喜 ②邓稼先 ③焦裕禄 ④杨利伟( )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3.我国城市经济改革的重点是( )
A. 国有企业改革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对外开放
24.当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能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
A.民主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 C.一国两制 D.西部大开发
25.今年7月1日,将是特别行政区成立18周年。“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是指( )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管辖 B.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C.中国不向派驻 D.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二、综合题(50分)
26.(24分)小华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过程中,看到一段文字:“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为寻找历史事实依据,印证上述结论,他和同学们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2分)
(2)材料一所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4分)概括“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2分)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党诞生,中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秋收后,中国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和人民的正确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材料二所述,“正确道路”指什么道路?(2分)在这条正确道路指引下,中国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例即可,4分)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4)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2分)“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2分)请列举1978~2001年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例即可,2分)
【收获与拓展】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颇有收获启示。请你写出两点启示。(4分)
27. (26分)下列材料摘选自《中国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三个标志(6分)
(2)材料一中提到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请举出三次重大的探索失误。(6分)
材料二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确立思想和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哪一次会议上?(4分)“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2分)
(4)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创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先河,请写出全国农村最早实行“包干到户”的地点名称。(2分)1980年,国家决定建立经济特区,总共建有五大经济特区,请写出其中三大特区。(6分)
参
1——5CBCDA 6——10CDCBA 11——15DBBCA 16——20BCCAB 21——25BCABD
26. (24分)(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答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戊戌变法、辛亥。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6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战争等。(6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分)中美建交、港澳回归、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2分)
(5)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言之成理即可,每要点2分,共4分)
27. (26分)(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分)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6分)
(3)七大、十五大、十三大。(6分)
(4)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中任意三个。(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