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历史(理科) 试题卷
命题:盖文斌 审题:赵宇慧
满分[ 100]分 ,时间[90]分钟 2013年4月
卷Ⅰ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70分)
1.新航路开辟以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世界各地的商品大量流入欧洲 B.欧洲地中海商业中心衰落
C.大量的黄金白银涌入欧洲市场 D.欧洲封建主势力逐渐衰落
2.世界博览会已历经150多个春秋,各届博览会都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图1所示的体现当时工业成就的展品最有可能出现于
A.1851年伦敦世博会
B.1910年布鲁塞尔世博会
C.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D.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
3. “泰坦尼克”电影的3D效果处理使得这一电影再次成为焦点。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采用蒸汽动力,沉没时曾用无线电报技术求救。这说明
A.它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动力技术
B.无线电报技术作为求救工具当时已经落伍
C.可能建成于19世纪早期
D.集中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的成果
4.“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是指
A.英国与荷兰 B.英国与西班牙 C.葡萄牙与西班牙 D.英国与法国
5.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实现“统一”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人才的流动
6. 在当今现代化城市里,看到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的景象,不禁让我们想起了100多年前一位与此密切相关的伟大发明家
A.毕升 B. 达尔文
C.达•芬奇 D. 爱迪生
7.1850年,马克思看到一台电力机车模型后,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的无比的力量——电,将取而代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马克思预言的正确性
B.当时实际可用的发电机的问世是此预言的基础
C.电灯、电话、电影放映机的涌现印证了这一预言
D.电气技术比蒸汽技术将提供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
8.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A.18世纪末的英国 B.19世纪末的美国
C.1920年代的苏联 D.1930年代的德国
9.20世纪30年代,十万美国人申请向苏联移民,这主要是因为 ①美国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②美国人口多导致生存艰难 ③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0.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并发表鼓舞人心的就职演说。该演说的核心内容应该是
A.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B.建立雅尔塔
C.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医治”危机中的美国经济
11.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规则,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颁发的微章(见图2),这一法规是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联邦紧急救济法》
D.《社会保险法》
1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13.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克林顿经济的相同点是
A.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 B.实行不同程度的国家干预
C.倡导自由放任 D.大力发展“新经济”
1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主要结果是
A.促进了社会和谐 B.强化了国家机器
C.阶级矛盾基本消除 D.消除了社会不公现象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国采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该国是
A.英国 B.联邦德国 C.法国 D. 苏联
16.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实行
A.重农抑商 B.新经济 C.战时主义 D.“海禁”
17.图3是西方一些国家的统一货币。下列有关这一货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美洲国家的统一货币
B.它于20世纪末正式问世
C.它在21世纪初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D.它的问世有利于加深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18.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该的中心是
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B. 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D. 促进贸易自由化
19.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开放的中国也离不开世界。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C.“文化大”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事合作
21.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中,最能佐证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恐怖活动 B.毒品泛滥 C.金融危机 D.全球变暖
22.表4是《纽约时报》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部分新闻的标题,从中反映出
表4
| 新闻标题 | 时间 |
| 外蒙古试图赶上20世纪的发展 | 1959年8月3日 |
| 民间音乐在肯尼亚衰颓 | 1959年11月8日 |
| 埃及学生要刷牙,学校免费提供牙刷和牙膏 | 1960年4月22日 |
| 巴布亚人离开石器时代 | 1960年7月1日 |
| 牧童上了开罗的电视 | 1962年11月25日 |
| 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 | 1967年8月17日 |
| 西贡姑娘的服装用超短裙代替了袄代 | 1969年3月31日 |
C.文明的同质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3.儒家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缓和阶级矛盾,下列观念与之相关的有 ①仁者,爱人 ②严刑峻法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兼爱、非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4.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他为“亚圣”。下列儒家思想观点中,属于孟子提出的闪耀着“民本”思想光芒的是
A.“天行有常” B.“有教无类”
C.“独尊儒术” D.“民贵君轻”
25.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
A.“弱者道之用”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26.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这一先哲思想当为
A.老子的“无为”思想 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C.庄子的“齐物”思想 D.墨子的“尚同”思想
27. 孔子提倡“仁”与“礼”的学说,周游列国却不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只得自嘲为“丧家狗”,退而修书讲学。孔子的这种遭遇主要是因为
A.韩非等思想家比孔子更善于雄辩 B.孔子的学说缺乏辩证法思想
C.各国统治者中缺乏伯乐之才 D.“仁”与“礼”的学说不合时宜
28.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①《诗》 ②《书》 ③《墨子》 ④《春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郊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回答说,“你来看此花树时,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王守仁 D.黄宗羲
30.中国的传统是对皇帝及皇权的敬畏,“没有犯错的皇帝,只有做错的宰相”,而开始从制度上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黄宗羲 D.孙中山
31.以下表述与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顾炎武不符的是
A.开清据学之先河 B.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
C.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
32.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下列不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以“众治”取代“独治” D.“存天理,灭人欲”
33.“司南”最早出现的时间可能是在我国古代的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34. 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表现技法可分为工笔与写实 B.按题材可分为山水、花鸟、文人画
C.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逐渐成熟 D.山水画是其精粹,不太讲究布局
35. 唐代名篇系列“三吏”、“三别”充满着强烈的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作者是有“诗圣”之称的
A.屈原 B.杜甫 C.李清照 D.曹雪芹
卷Ⅱ
二、非选择题(36题8分,37题10分,38题12分,共30分)
36.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5为何时成立的何组织的标志?(2分)
材料二 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决不能袖手旁观。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中才能找到。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依赖于技术和现代化的中国决不能落后于如此迅速的全球化步伐,在信息技术、电信或金融服务等将成为构筑新时代经济的关键性砖瓦的领域尤其不能如此。
——某国际组织总干事雷那托·鲁杰罗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加入该国际组织对中国的发展有何意义?(6分)
37.(10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
3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是四大发明。图6、图7所示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伟大创造分别是什么?他们的伟大创造产生了哪些相同的深远影响?(6分)
材料二
(2)图8的机器是谁改良的,该机器的出现有何意义?谁用图9的是理论发明了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有何意义?(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