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15:24
文档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合情境教学课例测评模块:气候的威力作者:陈烨(黄石市团城山学校)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模块框架设计2008年4月14日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材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单元第三单元设计者陈烨本单元包括的课文名称1、《中国石拱桥》、2、《苏州园林》、3、《故宫博物院》、4、《桥之美》5、《说“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和要求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本册教材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
推荐度:
导读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合情境教学课例测评模块:气候的威力作者:陈烨(黄石市团城山学校)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模块框架设计2008年4月14日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材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单元第三单元设计者陈烨本单元包括的课文名称1、《中国石拱桥》、2、《苏州园林》、3、《故宫博物院》、4、《桥之美》5、《说“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和要求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本册教材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整合情境教学课例测评模块:气候的威力

作者:陈烨(黄石市团城山学校)

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模块框架设计

2008年4月 14 日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年级 

教材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单元 

第 三 单元 

设计者 

陈烨 

本单元包括的课文名称 

1、《 中国石拱桥 》、2、《 苏州园林 》、3、《 故宫博物院 》、4、《 桥之美 》  5、《说“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和要求 

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本册教材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 

《课程标准》及“内容标准”中与本单元的相关内容 

1、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 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关键能力 

(目标能力) 

1、说明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 

2、理清说明顺序; 

3、理解运用常见说明方法 

4、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和其他表达方式的运用 

学生已经掌握的(与期待掌握关键能力相关的)知识水平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 已经了解了说明文的基本文体特征 ,能把握 说明文 的主要内容, 知道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初步具有了品析语言的能力 。 

学生容易理解和容易误解的知识内容 

1、初二学生能很快理清说明顺序,判断说明方法,但不易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某处说明方法的好处。 

2、不易区分说明文中的描写与记叙文中的描写。 

3、体会语言容易空泛,针对性不强。 

复杂情境的初步构思 

以说明文《 气候的威力 》( 节选 )为阅读文本,创设了南极气候 的独特情境,以帮助学生达到本单元能力目标。 

发生于情境并指向关键能力的具体问题 

1、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理清说明顺序的能力,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的能力 ) 

2、理解说明文中的描写。(体会说明文中其他表达方式运用的能力 )   

3、明确说明方法并分析运用。(理解运用常见说明方法的能力 ) 

4、品析关键字词。(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语言 的能力) 

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指标的表述目标分类层次最低/完美标准

1、文本理解

理解最低标准
2、答案意义

理解、应用和分析最低标准
3、表达能力

应用最低标准
4、语言质量

应用完美标准
整合情境教学课例单元测评模块

■目标能力

理解说明文说明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理清说明顺序;理解运用常见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和其他表达方式的运用。

气候的威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 巨大的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像被秋风肆虐的枯叶,瘫在了跑道上 。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问题

Q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用文中的词概括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_______________ 

Q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________。从内容上看,它的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Q3: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①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②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

■参 

Q1:逻辑顺序。狂风、严寒、变幻莫测 

Q2:描写。南极风大。说明文中运用描写,一能使语言变得活泼,增强行文的变化和文章的趣味,二能使事物的特征得到形象、生动的说明,此处即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南极风力之大。 

Q3:①从程度上进行修饰,指出人们对南极气候的了解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严密准确,所以不能删去。      

② 从频率上进行修饰,说明南极 风速达到55.6米每秒 是常态,而不是特殊现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严密准确,所以不能删去。

 

■评价指标与标准 

评价指标最低标准完美标准
文本理解答案意义

表达能力

语言质量
Q1 指出说明的顺序/1 

找到两个以上的相应词/1

无涂改标记/1

Q2 1、表达方式正确/1 

2、目的理解正确/1 

理解说明文中描写的作用/1

表述清晰/1

Q 3 结合具体语境有针对性分析/2

表述清晰/1

总分3421
■传统测试题 

Q1:给括号内的字注音(5分) 

      ①( 挪 ) 威     ① 冰 ( 雹 )    ③   满 ( 载 )   ⑤( 肆虐 ) 

Q2: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3分) 

    ① 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 

    ② 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冰雹。 

    ③ 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 

Q3:“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 ”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传统测试题评价指标 

评价设计 

最低标准完美标准
分类层次理解理解应用应用
评价指标文本理解答案针对性表达能力

语言质量
Q1 注音正确/5 

Q2 说明方法判断正确/3 

Q 3 作用判断正确/2 

总分10
传统测试题参

Q1:( 挪 ) 威 nuó      冰 ( 雹 )báo     满 ( 载 )zài   ( 肆虐 )sì nüè 

Q2:①列数据②举例子③做比较 

Q3:承上启下或过渡 

文档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合情境教学课例测评模块:气候的威力作者:陈烨(黄石市团城山学校)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模块框架设计2008年4月14日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材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单元第三单元设计者陈烨本单元包括的课文名称1、《中国石拱桥》、2、《苏州园林》、3、《故宫博物院》、4、《桥之美》5、《说“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和要求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本册教材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