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I)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1 页,总分 30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以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 2007年 3 月,该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 25 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回答 1~2 题。
1.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A.原料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2.该公司在中国投资兴建芯片生产厂,主要因为中国拥有
A.丰富的原料 B.庞大的市场
C.廉价的劳动力 D.先进的技术
图 1 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 3~5 题。
3.R、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800 米 B.900 米
C.1000 米 D.1100 米
4.M、N、P、Q 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M、N B.M、P
C.M、Q D.P、Q
5.若在 Q 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A.风沙 B.洪涝
C.滑坡 D.寒冻
读图 2,回答 6~7 题。 图 1
6.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回答 8—9 题。
8.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9.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图 4 表示北半球某区域。a 为纬线,b 为晨昏线。b 线中 M 点纬度值最大,N、P 两点纬度值相等。回答 10—11 题。
10.M 点的纬度最低为
A.71.5°N B.66.5°N C.61.5°N D.56.5°N
11.若 Q、R 两点相距 60 个经度,且 R 点为 30°E,图示区域为夏半年。此时北京时间为
A.6 时 B.8 时 C.18 时 D.20 时
第Ⅱ卷
本卷共 5 大题,共 160 分。
36.(15 分) 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图 7 中
的 A、B、C、D、E 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据此并读图 7,回答问题。
在 A、B、C、D、E、五处中:
(1)印染厂宜选址于 ① ,理由是 ② ;
(2)水厂宜选址于 ③ ,理由是 ④ ;
(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 ⑤ ,理由是 ⑥ ;
(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 ⑦ ,理由是 ⑧ ;
(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 ⑨ ,理由是 ⑩ ;
37.(21 分)图 8 为某国简图。读图 8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 ① 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② 。 (6 分)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 ③ 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④ 。(7 分)
(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⑤ 。(2 分)
(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6 分)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
评分说明:
1.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2.考生答案中,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外国地名伦敦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
Ⅰ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
文综全国卷二解析
1.D 芯片生产属电子工业,电子工业通常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
2.B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中国计算机已被广泛地应用,因而中国拥有庞大的芯片市场,故选B。
3.C 读图可知,图中R地的海拔高度在1250米左右,Q地的海拔高度在250米左右,故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1000米。
4.A M地可能是一个高地,其周围闭合等高线的海拔高度为500米,M地的海拔高度在500米~600米之间,很可能与N地相等。
5.C 该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充沛,Q地位于陡坡之上,夏季连降暴雨时有可能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故选C。
6.B 在甲、乙、丙、丁四地中,乙地最陡,最易引起水土流失,因而最应退耕还林(草),故选B。
7.D 丁地最平坦,且靠近河流,因而灌溉条件最好,故选D。
8.B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重要的地理标志(乞力马扎罗山的海拔高度为55米,图中维多利亚湖在赤道附近),推知图示区域为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故选B。
9.C 东非高原的海拔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失去了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因而地形是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故选C。
10.B 6月22日,北极圈内全部极昼,M地的纬度最低,故选B。
11.B 在北半球的光照俯视图上,M、Q、P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Q、R两地经度相差60°,则M、R两地经度相差30°。R地为30°E,M地的经度则为0°。夏半年,北极周围极昼,M地的地方时为0时,由此可计算出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为8时。
Ⅱ卷共 5 大题,共 160 分。
36.(15 分)答案要点:
(1)①B ②在居住区的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2)③E ④在城区河流的上游
(3)⑤A ⑥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
(4)⑦D ⑧靠近高等院校
(5)⑨C ⑩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
37.(21 分)答案要点:
(1)印度 ②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③热带季风 ④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 分雨(湿)季和干(旱)季
(3)⑤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4)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
形成旱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