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2年3月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3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29:41
文档

2012年3月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3

2012年3月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0分)1.(2012年3月梅州质检)2011年是中国党成立90周年。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分析,“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的主导因素不包括A.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B.上海是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C.中国的第一个主义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D.陈独秀在上海为党的创建发挥了核心作用【答案】D【点拨】【结束】2.(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
推荐度:
导读2012年3月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0分)1.(2012年3月梅州质检)2011年是中国党成立90周年。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分析,“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的主导因素不包括A.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B.上海是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C.中国的第一个主义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D.陈独秀在上海为党的创建发挥了核心作用【答案】D【点拨】【结束】2.(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
2012年3月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0分)

1.(2012年3月梅州质检)2011年是中国党成立90周年。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分析,“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的主导因素不包括

A.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

    B.上海是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

    C.中国的第一个主义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

    D.陈独秀在上海为党的创建发挥了核心作用

【答案】D

【点拨】

【结束】

2.(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D

【点拨】

【结束】

3.(2012年3月淮北市一模题)1919年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荚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梁启超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B.梁启超与后来青年学生的意见一致

    C.梁启超看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     D.梁启超已变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士

【答案】D

【点拨】

【结束】

4.(2012年3月日照市一模)民主时期,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全县23万人口中,有8万多人参加了,其中5万多人为牺牲。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

A.1924~1927年                       B.1928~1934年

C.1937~1945年                       D.1945~1949年

【答案】B

【点拨】

【结束】

5.(2012年3月开封市二模28题)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辛亥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A

【点拨】

【结束】

6.(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了当时国人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党领导人民推翻的统治

    C.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答案】A

【点拨】

【结束】

7.(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9题)胡适说:“辛亥以后,从前所有一切维系统一的制度都崩坏了。没有任官权,没有,没有赋税权;而各省的督军都自由招兵,自由作战,自由扣留国税,自由任命官吏。到了后来,有力的督军还有干预的政治,就变成了军人的附属品了。离心力的极端发展,造成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由此可见,胡适

    A.认为辛亥导致局面的出现   B.意识到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C.坚持走社会改良的道路             D.主张建立强有力的

【答案】A

【点拨】

【结束】

8.(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洪仁王干 在《资政新篇》中写道:“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  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上述材料表明洪仁王干

    ①以天朝上国自居②准许外国人自由活动③承认西方国家长处④主张全境开放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③

【答案】D

【点拨】

【结束】

9.(2012年3月驻马店市一模12题)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一大会址       井冈山会师       七大会场   人民占领总统府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的艰难历程

    C.对民主的探索              D.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C

【点拨】

【结束】

10.(2012年3月泉州市质检24题)“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

五色旗,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

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是1912年中华

国歌歌词,体现了国人追求

A.富强     B.民主共和        C.救亡图存        D.民主科学

【答案】B

【点拨】

【结束】

11.(2012年3月滨州模拟)“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

  A.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发动第五次“围剿”

【答案】B

【点拨】

【结束】

12.(2012年3月沈阳市质检6题)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来,被南方“”各省代表推举为中华临时大总统。“临时”从本质上体现了

A.党对袁世凯争夺总统权力的退让    B.党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高尚品质      D.中华政权的不稳定

【答案】B

【点拨】

【结束】

13.(2012年3月泰安一模)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

【答案】A

【点拨】

【结束】

14.(2012年3月河南六市联考)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与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答案】B

【点拨】

【结束】

15.(2012年3月梅州质检)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下列哪一事件可以作为开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辛亥

【答案】D

【点拨】

【结束】

16.(2012年3月莆田市质检10题)下图为某位学生的电脑屏幕截图

该同学查找的资料最有可能用于研究(  )

A.“五四运动对上海服装演变的影响”      B.“五四运动时北京学生运动”

C.“五四运动时上海底层百姓的生活”      D.“五四运动与上海各阶层关系”

【答案】D

【点拨】

【结束】

17.(2012年3月滁州市质检)1939年5月,为关报《》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下列关于“新阶段”的表述正确    

  A.无产阶级开展社会主义    

B.中国党开始领导中国

  C.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彻底否定旧民主主义

【答案】C

【点拨】

【结束】

18.(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2011年是中国党诞生90周年,有人曾用“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等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党的光辉历程。下列关键词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一大的召开        B.力挽狂澜——八七会议的召开

    C.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B

【点拨】

【结束】

19.(2012年3月洛阳市二模)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A.满足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    B.争取大多数农民对的支持

    C.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    D.增强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实力

【答案】D

【点拨】

【结束】

20.(2012年3月“江南十校”联考)图4为安徽近代不同时期或战争形势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图4      ③                 ④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答案】C

【点拨】图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鄂豫皖根据地示意图;图为战争中的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图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图为战争中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形势示意图。据此可以得出正确排序。

【结束】

21.(2012年3月驻马店市一模9题)当得知国民将要进行北伐时,莫斯科的联共(布)和国际表示了强烈的反对。1926年6月下旬,国际远东局魏经斯基到达上海,劝说陈独秀及放弃对北伐的支持态度。苏联方面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认为北伐只是一种讨伐军阀的行为,不具有民族的全部意义

    B.不希望看到资产阶级性质的统一中国  

    C.害怕中国人民的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自身

    D认为和党在当时实力弱小,开展北伐必遭失败

【答案】C

【点拨】

【结束】

22.(2012年3月湖北八校联考)初期政体变化频繁,时而实行总统制,时而实行责任内阁制,但是政局依然动荡不已,这说明

    A.先进的政治制度始终超前于落后的政治文化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辛亥的不彻底性

    C.立宪派势力在制宪活动中作用举足轻重

    D.西方列强为维护其在华利益不断干涉中国

【答案】A

【点拨】

【结束】

23.(2012年3月青岛质检)1851年与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历史上都发生了大规模的运动。这两场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都是在西方启蒙思想影响下发生的    

B.都缺乏先进的领导阶级和纲领

C.发动者都曾用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D.都主张推翻清朝并变革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D

【点拨】

【结束】

24.(2012年3月南昌模拟)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黑暗时期——中世纪”。以下说法不能论证冯友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封建国家

B.西方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巨大

C.太平天国的纲领没有体现反对帝国主义本身

D.太平天国的主张不能超越封建社会,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答案】C

【点拨】

【结束】

25.(2012年3月福州市质检18题)为了纪念中国党成立90周年,近期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丛书,下图是其中某书的部分目录。下列作品与该书所反映的主题内容一致的是

    A.《星火燎原》

B.《长征组歌》

C.《血战台儿庄》 

D.《志愿军记录》

【答案】C

【点拨】

【结束】

26.(2012年3月南昌模拟)右图是1949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消息。报纸里头版头条的有关内容,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来研究:

A.新中国政治制度建立        B.战争胜利进军的过程

C.中国党的发展历史        D.大众传媒的历史作用

【答案】C

【点拨】

【结束】

27.(2012年3月南昌模拟)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 920年曾指出:“从(1 9 1 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  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答案】A

【点拨】

【结束】

28.(2012年3月石家庄二模33题)梁启超说:当光绪、宣统年间,全国有知识、有血性的人,恐怕没有一个不算党。但主义虽算不同,手段却有小小差异。一派注重种族,说是只要把满洲人撵跑了,不愁政治不清明;一派注重政治,说是把民治机关建设起来,不愁满洲人不跑。两派人各自进行,表面上虽象是分歧,目的总是归着到一点。此处梁启超要说明的是辛亥

  A.成功的原因    B.失败的原因

  C.发生韵背景    D.蕴含的启示

【答案】C

【点拨】

【结束】

29.(2012年3月潍坊模拟)吕思勉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文化上的落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①创立拜上帝教   ②奉行平均主义    ③重建等级礼制    ④提倡效法西方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点拨】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0分)

30.(2012年3月肇庆模拟)(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关国家的权力机构分布图:

材料二: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四幅图片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的政治。(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三所示政体与图二所示政体相比,有何创新之处?(4分)

(3)据材料二,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明清及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合理性。(8分)

(4) 图四与图三所示政体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外政治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哪些认识?(6分)

【答案】

(1)图一:封建主义集权;图二: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图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或三权分立的政治);图四: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分)

(2)创新:在民主形式上,美国实行代议制的间接民主,摈弃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在和地方的关系上,美国建立了集权制的联邦制国家,突破了小国寡民的;在国家权力分配上: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和保障民主制度。(共4分,答对2点即可,只答美国政体的创新之处也可。) 

(3)观点:①政治制度根植于本国本民族;

②学习外国制度,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否则必然失败;

③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其合理的一面,不能全盘否定。(4分,答对2点即可,意思相近可赋分)

     合理性:①明清主义集权的强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捍卫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促进了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②近代前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企图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但最终失败;

③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企图在中国建立美国三权分立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最终仍以失败而告终。(共4分,答对2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区别:两者的阶级本质不同:图三是资产阶级民主,图四是社会主义民主。(2分)

     认识:①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②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人类各阶级、各阶段民主可以相互借鉴和影响;

④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4分,答对2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点拨】

【结束】

31.(2012年3月泰安一模)(22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

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了。

——梁启超《辛亥之意义与十年之乐观》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2分)汉朝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2分)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克服了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概述“光荣”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5分)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1分)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3分)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1分)   

材料四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爆发的原因。把的爆发归咎于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的后  果。指责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邱涛《辛亥百年论》

(4)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批驳。(8分) 

【答案】

(1)周朝:实行分封制。(2分)汉:察举制和征辟制。(2分)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2分)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2分)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1分)

(3)“笼子”指的是实行三权分立。(1分)制定了1787年;总统是美国的首脑,经公民投票选举产生(有任期);总统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项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3分)趋势:政治民主化。(1分)

(4)批驳:对辛亥全盘予以否定是错误的,其理由是不成立的。(1分)①由于列强侵略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引起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反抗;(1分)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成立团体,提出纲领三民主义,领导了一系列武装斗争,为辛亥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因而辛亥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分)

②辛亥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进程;(2分)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所决定,其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1分)

③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片面扩大了历史发展偶然性的作用,否定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没有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1分)

【点拨】

【结束】

32.(2012年3月鹰潭市一模)(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辛亥性质的争论

在辛亥100周年之际,笔者读到了不少关于辛亥性质问题上的一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启迪人们思维,有利于推动辛亥研究的深入。

针对有的学者提出的“把辛亥定性为资本主义是不正确的”这一认识,吕明灼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辛亥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因为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前,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思想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动力。而杨天石则认为,辛亥是资产阶级,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辛亥的性质应是民主共和,领导力量是“共和知识分子”或“平民知识分子”。彭剑认为,各方对辛亥性质的讨论,基本都是从领导者性质入手,但从政体转型角度来看,辛亥的一个基本面是共和制和君主制的较量。

评材料中关于辛亥性质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性质的一个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9-12分)

①列出其支持的观点(2分),②能举出多方面相关的史实论证自己观点(7-10分),

二等(4-8分)

①列出其支持的观点(2分),②仅能从一两方面列举史实并论证观点(2-6分)。

三等(1-3分)

仅能作一般性论述,缺乏史实和清晰思路,酌情给1-3分。

【点拨】

【结束】

33.(2012年3月蚌埠市二模)(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乘且《英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分别指什么?其形成的历史条件有哪些?(12分)

材料二  1781年,在华盛顿的领导下,美民打败了最后一支英国殖民,赢得了国家。华盛顿本人也获得了崇高的威望。当时,有人写信给华盛顿,认为美国也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设一个国王,并鼓励他当美国国王,但这一提议遭到华盛顿的严辞拒绝。他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彻底实行共和政体,如果不能遵循这一原则,试图采用其他政体,就是叛逆。”

    ——高中历史课本·人教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坚持共和政体的原因。(8分)

材料三  史学界对辛亥发生的价值和共和政体的选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时至二十世纪初年,大清帝国害了癌症,气数已尽,非垮不可了。“墙倒众人推”!众人推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方法也完全相同。只是你推你的、我推我的罢了——这便是满清末年,中国运动的形式和性质。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观点二:“君主立完比民主共和更符合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辛亥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在中国不一定就是好事情,辛亥是造成初年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3)请对上述某个观点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史论结合。)(8分)

【答案】

(1)政治环境: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社会环境:避免了过度,保持了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4分)

形成条件:英国悠久的王权的的传统;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壮大;前期斗争对封建势力的打击;斗争双方的妥协态度。(8分)

(2)北美地区没有经历君主制,有着良好的民主传统;英国失败的影响;启蒙思想深入发展;华盛顿个人良好的民主意识。(8分)

(3)评分提示:(8分)

第一层次(7—8分):观点明确,能从多个角度论述,且史实充分、准确,有助于证明观点;语言流畅,论证有力。

第二层次(5—6分):观点明确,有史实支撑论点,无史实错误;但不够充分,史料单一;语言通顺。

第三层次(3—4分):观点明确,无史实支撑论点;语言空洞,没有说服力;

第四层次(0—2分):观点不明,论证不清;逻辑混乱,语言不通。

【点拨】

【结束】

文档

2012年3月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3

2012年3月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0分)1.(2012年3月梅州质检)2011年是中国党成立90周年。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分析,“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的主导因素不包括A.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B.上海是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C.中国的第一个主义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D.陈独秀在上海为党的创建发挥了核心作用【答案】D【点拨】【结束】2.(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