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 | 素描第二课(透视) | |
| 教学 重难点: | 一 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 二 理解透视现象和原理 | |
| 教学目标: | 一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二 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透视规律、作画步骤。 三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周围物象及其变化的敏感和概括能力,养成细致观察分析习惯。 | |
教学准备: | 画板,画架,素描纸,铅笔,橡皮擦,透明胶,美工刀,正方体石膏,静物台,射灯 教学ppt | |
教 学 过 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所看到的世界里物体的外部形态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几种最为基本的几何形态,几何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就是千变万化物象的形态概括,比如:人的体态是千差万别的,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几何形来概括,这样看来复杂的物象可以利用这种规律和观点进行提炼,所以学习石膏几何形体写生能帮助我们尽快地掌握写实绘画的规律,从而使我们自由地去表现我们想要表现的一切。 三、讲授新课 一、基本透视原理 透视现象是我们学习写实素描必须搞明白的内容,基本上可分为:1 平行透视,2成角透视,3倾斜透视。 1、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画面平行,所产生的透视现象为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特点:立方体只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主点) 2、成角透视 当立方体二个体面与地面平行,其他体面与画面成一定角度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为成角透视。成角透视的特点:有两个消失点。 3、倾斜透视 倾斜透视的特征:与画面和地平面都成倾斜的面,分别是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向上的倾斜线向视平线上方汇集,消失于天点;向下的倾斜线向视平线下方汇集,消失于地点均在灭点的直线上。 二﹑透视在绘画的特性 1﹑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出三维的体积空间。 2﹑近实远虚:由于视觉的原因,近处的物体感觉会更清晰,而远处的物体感觉会有些模糊,这一现象在绘画中也经常用来表现物体的纵深感。事实上,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对近实远虚更加以强调。 3、写生中的角度选择及画面构图 上窄下宽,构图适中,不能过小过大过偏 4、讲解并示范正方体结构素描写生的方法步骤 5. 学生写生石膏正方体,画出正方体的结构素描 6. 改画评画 | |
| 学生作品 画面要求: | 写生一张8开石膏正方体的结构素描,注意透视、构图以及步骤 | |
| 总结 | 这节课主要学了有关透视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这些透视在绘画的特性就是近大远小,近实远虚。在绘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些透视的微妙变化,尽量把透视画准确,还要注意画面的构图,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