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泸州医学院解剖学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28:43
文档

泸州医学院解剖学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泸州医学院解剖学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一、近五年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一)教学模式的演进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历程我院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先后经历了单纯小班制讲习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模式过渡性探索、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复合式教学模式等三个发展阶段。1、单纯小班制讲习教学模式阶段自1977年我院正式招收第一批本科学生以后,到1998年为止的21年中,我院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一直采取的是小班制讲习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以每一个行政小班(25人左右)为基本的教学单位,每一个小班一个学期的全部教学由同
推荐度:
导读泸州医学院解剖学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一、近五年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一)教学模式的演进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历程我院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先后经历了单纯小班制讲习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模式过渡性探索、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复合式教学模式等三个发展阶段。1、单纯小班制讲习教学模式阶段自1977年我院正式招收第一批本科学生以后,到1998年为止的21年中,我院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一直采取的是小班制讲习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以每一个行政小班(25人左右)为基本的教学单位,每一个小班一个学期的全部教学由同
    

    泸州医学院解剖学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一、近五年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

(一)教学模式的演进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历程

我院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先后经历了单纯小班制讲习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模式过渡性探索、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复合式教学模式等三个发展阶段。

1、单纯小班制讲习教学模式阶段

自1977年我院正式招收第一批本科学生以后,到1998年为止的21年中,我院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一直采取的是小班制讲习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以每一个行政小班(25人左右)为基本的教学单位,每一个小班一个学期的全部教学由同一位承担,并在实验室内采取边讲边习的方法完成。

其中,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手段主要为板书、图谱(挂图)、实物标本与模型相结合;1991年以后,参观使用人体科学馆的标本开展教学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补充手段,同时,人体科学馆内的视频媒体教学系统逐步在解剖学教学中得到使用和推广。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手段在19年以前同系统解剖学一致,但在19年9月开始了尸体解剖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1990年秋即推广到了所有的临床医学专业班级,当时为每个行政小班4具尸体,四肢部3~4人/组,胸腹部6~7人/组。

此阶段,先后共有相关的教学论文11篇发表;并有9项教学成果获奖,其中省、教育厅奖励3项。

2、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过渡性探索阶段

在1998-2003年期间,由于学院招生规模的迅速发展,师资力量的不足问题逐步突出,教学资源的整合综合利用改革被提上研究日程。作为解剖学综合教学改革的过渡性教学模式探索,我们对解剖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新尝试。其中,有三个主要的教学方案得到实施。第一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开展了小班讲习、小组解剖操作与中班理论小结(讲授)相结合的改革探索,并在临床医学本科96、97、98级的部分班开展了对解剖操作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操作考核和标本回收的改革探索。第二是在对99、00、01、02级临床医学普教本科的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的学时和教学内容大幅度调整的基础上,将这两门分别在第一、三学年开设的课程合并,并集中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完成全部教学,同时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大幅度减少,系统和局部解剖学的实习和尸体解剖操作得到保持。第三是在非临床医学本科的普教本、专科和成教本、专科的系统解剖学(以及局部解剖学)的教学中,开展了大班理论讲授为主和小班讲习为辅的教学改革探索。

与此同时,教学辅助手段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就实验教学而言,1998年开始,忠山校区的解剖实验室配备了三套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为每个实验室配备了视频设备;在2002年迁入城北新校区以后,完成了解剖实验室视频控制系统和教室视频设备功能整体化的建设,至此,24个实验室可以同时接收四套不同的视频文件。就理论教学而言,从1998年到2003年,以实验室教学所用彩色挂图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解剖学图谱复印(黑白)胶片等图片资料为主,教案的讲授内容也经历了粉笔板书、投影胶片和Powerpoint等三种呈现形式的迅速演变。

此阶段,先后有10余项教学科研申报,并有9项获得立项资助,其中7项为我室人员负责(含省级重点教改项目2项);共有相关的教学论文25篇公开发表或参加学术交流;并有12项教学成果获奖,其中省、教育厅奖励3项。

3、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复合式教学新阶段

2004年以来,新的人体解剖学复合式教学模式得到确立和发展。在2004年,由于解剖学理论课教室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得到保证,而且教研室统一提供了解剖学彩色图谱的电子文件,理论教学的CAI课件逐步成为主讲教师理论教学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

在2004年春季的临床医学普教本科2003级的解剖学教学中,停用系解、局解合一的《解剖学》教材,在一个学期内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神经解剖学三部分先后完成了教学任务。在2004年秋季,在学院教务处的支持下,我室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结束了过渡时期的教学探索,并在2005年春季,进入了新的教学改革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我院各专业、各层次的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均以大班理论教学为主,小班讲习为辅。

第二,应用解剖学课程的性得到恢复。如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的系统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被重新先后在两个学期开设,从而学生作为教学受众的知识和能力发展的规律性得到尊重,而且局部解剖学仍然以解剖操作的实验教学为主;口腔、麻醉和影像专业的应用解剖学课程仍然以小班讲习为主。

第三,各种解剖学课程均以视频教学为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

第四,积极开展了网络课堂和英汉双语教学的探索。

第五,开设了面向留学生的纯英语解剖学教学(目前主要是实验教学)。

此阶段,先后有6项教学科研申报,有3项获得立项资助,其中由我室人员负责的省级教改项目2项;共有相关的教学论文11篇公开发表或参加学术交流;并有10项教学成果、教学课件获奖,其中省级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

(二)学生学习指导研究及应用情况

1、学情调研和学习指导研究

我室历来就有在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与成才为中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良好传统。

2、早期的学习指导实践探索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室老、中、青专家就开始了以小班制课堂教学和晚自习辅导为主、以师生共建班级体为补充的学生学习指导的实践研究。例如汪澜教授、余荣光教授、胡兴宇教授、彭玉兰教授、吴国雄副教授、周德明教授、唐清文教授、肖洪文教授、陈道帮副教授等人,就长期通过上述方式开展了以课程学习辅导为中心的学生学习方法及成才教育的实践探索。

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两方面的具体成果:其一是对卫生部(1982)所颁发教学大纲的内容,按教学实际进行再分级,形成了便于师生教学共享的课程执行大纲;其二是形成了以各类型习题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专用学习辅导资料——《人体解剖学学习指南》。这些实践工作,在教学中受到师生的高度认同,也受到了各级部门的表彰和推介,如余荣光教授、彭玉兰教授、肖洪文教授先后分别受到国家、省、市和林宗扬医学教育奖励或荣誉。

3、近十年来的系统研究

近十年来,在教研室新一代领导集体支持和年轻教师的积极组织下,我室形成了以肖洪文教授、孙国刚副教授、李开荣讲师等人为主的学生学情调研、学习指导研究团队。该团队主要做了以下的开创性研究:

第一,新时期学生学习指导需求调研

在我国高等教育从既往的精英教育逐步走向普及的过渡时期,我们的学情调查提示医学生解剖学学习障碍发生率有所上升。例如,国内吴爱群等人的调查表明,解剖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占62%,美国东北医学院的学生在解剖学结业考核中不及格学生最多可达40%;但我们在(系统解剖学)教学结束时调查发现,1233名学生中77.05%的学生主观上认为自己需要学科性的有系统地学习方法指导。

有关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系统解剖学期终考题连续四年的全面分析”、“医学专科《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调查研究”、“医学生学习与成材指导新探索”等学术论文之中(参见本卷7.3)。

第二,解剖学课程学习指导的系统研究

国内外解剖学同行历来有一个共识:解剖学教学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学科方法与技能的系统教学。

对此,近十年来,我室教改研究团队进行了系统的前人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主要是建立了以解剖学观察描述的基本思维程序、解剖学知识内容的四层次划分法、解剖学知识与标本的“四步学习法”、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等内容为主的学习指导(理论和技术)体系。例如,关于系统解剖学学习方法的系统推介涉及如下内容:

1. 系统解剖学观察描述的基本思维程序

名称与位置、形状、形态分部(分叶)、构造特点、功能(作用)、临床意义。

对于不同篇章的不同器官或结构,更要注意其思维要领的共性与个性。学生无论在个人还是合作性自主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标本(或模型)、挂图等资料的自主观察描述,均要以基本思维程序为指导;而且,这既是卷面考试需要重点考核的技能,也是学习后续课程和临床工作的重要技能。

2. 知识内容的四层次划分法:按重点掌握、熟悉、重点了解、简单了解的四个层次划分。这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师的讲授过程综合分析,才能很好地加以把握。通常,学科理论结业考核试卷中,前两部分内容占90~95%。

3.四步学习法:(1)确定标本及其描述要领; (2) 合作式读书读标本; (3) 离开书描述标本;(4)回忆自测,复习作业。

学生自主创立的小组式合作学习,不但可以高效地利用学习材料(标本、模型和图谱等),还可创造出视、听、动、思和模仿等生间互动的宝贵资源,所以是解剖学自主学习中的关键环节。

4.增强记忆力的方法:

(1) 掌握构词规律法。即利用逆向思维,分类地理解记忆名词术语。如桡侧腕长伸肌就包括了位置、形态、功能等命名因素。

(2) 歌诀法。把一定知识内容的关键字词编成顺口溜、歌谣或奇特的小意境,要求在模仿基础上自编自用,使专业知识与个人的知识阅历融为一体。

如关于腕骨的名称和排列顺序:

手舟骨    手月骨    三角骨    豌豆骨

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头状骨    钩骨

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尺侧豌豆——粥舀三碗、大小(人)都(能吃)够,(还可)吃豆!

(3) 列表比较法。主要是对各类器官、结构从描述与观察的思维要领上进行列表比较。

例如,可以利用滑膜关节的描述与观察程序中的要领(关节名称、关节面的名称和形态、关节囊的厚薄和紧张度及其附着与薄弱部、关节内软骨的有无及其作用、运动类型及其名称与幅度、临床意义等),把全身主要关节列表比较,则可以使所学知识系统化、集约化、个性化。

(4)绘制简图,形象和夸张记忆。如通过和尚哭脸脸谱的绘制,生动有趣地记忆枯燥繁多的颅底内面结构及其空间位置关系。

第三,跨学科、多课程学习与成才指导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我院开展对医学生系统地进行基础课学习指导和开设选修课(医学学习论)有17年的历史,此方面一直走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前列,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关注和兄弟院校的借鉴。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同医学学习论之间的跨学科、多课程学习和成才指导研究,已经有近十年的历史,使共计万余名学生在教学中受益。

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论文和教材资料及获奖成果。教材主要有《医学学习论》(2001)、《医学生学习素质和智能培养》(2000)、《医学学习方法指南》(1999)和教育部规划教材《学会学习》(叶学良教授参编,2002)等;论文主要有“根据医学专业课特点进行学习指导的教学研究——系统解剖学的评论性思维合作教学法实验研究(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Critical Appraisal Thought Cooperative Teaching Approach Of Systematic Anatomy Education)”,“医学生思维类型与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关系研究”,“医学院新生思维类型的调查研究”,“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参见本卷7.3);先后获得省、教育厅和国家级学会教学成果奖励5项次(详见本卷7.4)。

5、学习方法和指导对解剖学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同上述学习和成才指导研究相对应,为了延伸应用这些成果,我室立足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学习为教学工作之中心,开展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和教育技术现代化的系列教学改革研究。

在这些教改项目中,学习方法和学习指导的研究成果,使得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的技术线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使我室解剖学课程教学的长期经验、教学理论和技术得到系统而快速的提升,先后获得省教育厅立项资助教改科研4项、院级立项资助教改科研2项,协作部、省、院级教改科研5项(详见本卷7.2表一),上述工作在我室人体解剖学作为我院第一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提出的改革项目和措施

1.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的改革

    近五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我院原有的解剖学小班授课模式已无法适应,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针对解剖学的学科特点,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并提出了改革的计划和措施。在实际教学中,为适应招生人数增加带来的教学资源相和教师相对不足的严峻问题,将原的小班讲习课改为理论课大班集体授课,实验课小班授课的模式。

(2)教学内容的调整

    针对我院不同专业及目前医学进展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对教学大纲作了修订,各个部分的教学时数也作了相应调整。对临床医学专业,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分别在第二、三学期开设,将系统解剖学学时由原来的90学时增加为108学时,同时将局部解剖学由90学时削减为72学时,将四肢、胸腹盆部作为操作与讲述重点,而头颈部则以理论讲述结合实验观察为主。对非临床医学专业及非医学专业的解剖学,则削减学时,以介绍人体各个系统的构成及主要器官、结构为主。对一些相对重要性较小,而学生又易于理解的内容,改为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与临床相关疾病的联系,增加了课堂病案的讨论与讲解,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5年来,还分别为头颈外科研究生开设了《头颈部应用解剖学》,为临床医学专业不同方向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第八学期)开设了有关的解剖学提高课,临床医学专业神经病学方向《神经解剖学》;眼耳鼻喉方向《眼耳鼻喉应用解剖学》;心血管方向《心血管解剖学》;儿科方向《小儿解剖学》等。

(3)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理论课教学中,改传统的板书授课为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课件中以精练的文字阐释辅助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与视频文件,使解剖学这门古老的形态学科充满活力。同时,利用我院校园网的优势平台,将教师的多媒体可见置于网上,方便学生随时浏览。在实验教学中,除传统的实物标本、模型观察外,我们引进了大量的VCD教学光盘,同时自制了教学所需的内容齐全的实验教学辅助光盘,24间实验室均有电视闭路系统及全套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与模型,教研室建有面积800m2的标本陈列室,所有标本均有中、英文双标,并配置了现代化的触屏查询系统,对学生自由开放,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观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效率。在标本考试方面,教研室进行了大胆尝试,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建立了多媒体标本试题库,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与财力,也使考试更为公正、公平,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文档

泸州医学院解剖学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泸州医学院解剖学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一、近五年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一)教学模式的演进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历程我院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先后经历了单纯小班制讲习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模式过渡性探索、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复合式教学模式等三个发展阶段。1、单纯小班制讲习教学模式阶段自1977年我院正式招收第一批本科学生以后,到1998年为止的21年中,我院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一直采取的是小班制讲习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以每一个行政小班(25人左右)为基本的教学单位,每一个小班一个学期的全部教学由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