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自变量: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就是自变量。
2、因变量: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3、假设:是基于某个理论或者以往的研究结果,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作的预测。
4、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5、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6、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研究者也将之称为生态效度。
7、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8、直接验证:在尽可能保持原实验方法、实验条件的情况下重复实验
9、系统验证:系统验证就是系统变化那些被认为与实验结果不相关的因素,考察是否会出现同样的实验结果
10、概念验证:就是根据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或者理论模式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结果
11、习惯效应:是指一个实验系列中,被试连续采用某种相同的方式则会导致一种习惯性偏差
12、期望效应:指实验系列中对感觉改变的期望所造成的被试反应偏差
13、练习效应:就是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被试对实验任务操作的熟练性逐步提高,反应的准确性越来越好
14、疲劳效应:就是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被试的疲劳程度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实验任务的操作绩效越来越差
15、持续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任务上保持一段时间的注意被称为持续性注意
16、加工定向注意:将注意看成一个把心理集中于多个感觉输入的一个的主动加工过程,注意提高了某些“被注意到”的任务或信息的加工质量
17、直接知觉: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直接知觉经验
18、间接知觉:刺激本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所以个体必须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刺激信息做出推断、评价和解释,才能实现对刺激的真正知觉。
19、不可能图形:不可能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错觉
20、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距离、缩影比、照明改变的时候,虽然网膜影像已在一定程度发生改变,但人们对物体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知觉仍相对稳定。
21、前瞻记忆:是指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即对于某种意向的记忆。它反映了将来的情况,使我们记得去做一些事情
22、回溯记忆:指的是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
23、错误记忆: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出现过
24、真实记忆:指正确地报告出曾经呈现过的词或发生过的事
25、词干补笔: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测验时提供单字的头几个字母,让被试补写其余几个字母而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单字。
26、知觉辨认:指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一系列单字,然后要求在速示条件下对学过的单字以及另外一些未学过的单字进行辨认。
27、速度—准确性权衡:在实验过程中,被试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的标准来指导其反应。
28、反应时: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29、特征:是某个维度的一个特定值
30、客体: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