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光源和光源的几种不同分类;
2、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光源:叫光源。
2、光源的分类:(1):自然光源:如
(2):人造光源:如
3、光在沿直线传播;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k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
课堂导学
1、有下列物体: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有,一定不是光源的有,可能是光源的是
2、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的传播规律可以归纳为:
3、光线:画法:
4、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影子的形成,可画图解释
(2)日食月食的成因,可画图解释
(3)小孔成像,可画图解释
5、光速
(1)真空的光速:我们计算时一般取c= m/s
(2)空气中的光速真空中光速,但我们一般认为与真空中光速一样大,也取 m/s
(3)水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在开凿大山隧道是,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偏差,这主要利用了的原理。
2、通过门缝看,眼睛离门缝越 (填近或远),观察到范围越大,可以用光的来解释。
3、过路的人经过一盏路灯下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4、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膜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的像
B.三角形光斑
C.蜡烛的倒立的像
D.圆形光斑
5、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可以在任何均匀介质中传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课后作业
6、浩繁的星空,天体之间相距遥远,例如,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AU), 1 AU=1.496×1011m,若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等因素对太阳光传播过程的影响,那么,太阳光可以看成是沿方向传到地球的,你每天接收到的太阳光大约是秒前从太阳上发出的。
7.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8.植树时.要想判断这行树直不直,采用的方法是:人站在第一棵树前面,如果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直了,其理由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反射现象 D.光的漫反射现象9.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来解释;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____.
10.从地面发出的光射到月球反射回地面,所用时间为2.56S,则月球离地球多少千米?课后反思光的色散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2、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分别由什么决定。
3、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4、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光的色散:,年,国物理学家用
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2、白光是由组成的;
3、彩虹的形成原因:太阳光在空中传播时被空中的水滴而形成的,
4、色光的三原色是、、;
5、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
6、颜料的三原色是、、。
7、人眼看不到的光有、,它们颜色可言。
8、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红外线的特点及其重要应用
1、红外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2、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而且物体的,向外辐射的红外线
就;
红外线的几个重要应用:(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
9、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紫外线的特点及其重要应用
1、紫外线处于光谱的位置是;
2、紫外线的特点及几个重要应用:(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
3、天然紫外线最重要的来源是:;
课堂导学
1、演示实验:用玻璃三棱镜对准太阳光,折射到教室的墙壁上,观察现象。
色散:
2、讨论分析色散的原因:
在同种介质中,入射角相同时,各种色光在折射时的不同造成的;
3、演示:色光的三原色为;并演示他们混合后可以得到不同的其它颜色。
4、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一部分光被物体,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物体。
5、演示实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
一透明物体透过的是红光,则它是的,若透过的是黄光,则它是的。若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那它是色的。
6、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不透明的绿色树叶因为只反射光,所以才是色的。
7、若一个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那它是色,若一个物体吸收所有色光,那它是色。
8、经过实验知道颜料的三原色是、、。
9、在“汶川大地震”中,救援人员用雷达式、热红外等多种生命探测仪搜救被困的同胞,其中热红外生命探测仪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在黑暗中 (选填“能”或“不能”)
发现目标。
10、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甚至引起皮肤癌,这是由于太阳光中含有下列哪种光线造成的(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射线
D.r射线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光的折射现象
B、是光的色散现象
C、是光的反射现象
D、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2、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种原颜料的颜色是()
A、红橙黄
B、红绿蓝
C、黄红蓝
D、红白蓝
3、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则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色,裙子是色。
5、看不见的光中,靠近红光的是;靠近紫光的是。
6、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家中的电视机遥控器是靠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的。
7、将下列做法与紫外线的作用或特性连起来。
做法紫外线特性
A.适当晒太阳 a.能杀死微生物
B.医院用紫外线消毒 b.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
C.用紫外线验钞 c.使荧光物质发光
D.夏天用遮阳伞 d.防止皮肤病变
课后作业
8、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布发生,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人们能够看到彩色的电影画面是因为白银幕能够反射;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在蓝色灯光的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色。
9、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红纸上面有一个色“光”字。
10、2006年3月6日,大庆市民惊奇的发现刚升起的太阳的周围出现了多个“小太阳”,太阳的上方还有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这种天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特殊的天气下,云中竖直挂着许多小冰晶(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
(1)天空中出现的彩虹,说明太阳光是一种 (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2)人们看到多个“小太阳”,是由于太阳光经小冰晶反射和后形成的虚像。
11、某同学对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由表可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2)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的遮阳伞,你知道只是为什么吗?
12、科学家之所以关注南极臭氧层被破坏而形成的“空洞”,这是因为( )
A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B紫外线照射人体及动植物,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C臭氧层出现“空洞”,将使全球气候恶化;
D紫外线可以杀菌消毒,治疗皮肤病变。
13、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________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_______的光不
容易被散射。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_______的蓝光散射得较多。
14、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B.红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
C.红外线不能被我们看见,所以它不能像可见光那样传递能量
D.红外线在空气中很难被传递
15、现在许多公共场所都用紫外线来消毒、灭菌,这是因为()
A.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B.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紫外线对人体十分有害
16、下列有关不可见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 B.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
C.不可见光也可以在空气中直线传播 D.不可见光遇到物体也可以被反射
课后反思
光的反射(一)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2、 了解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3、 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 光的反射:光从 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会 ,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是
3、光的反射定律 。
课堂导学
1、光的反射现象可画出图如右,先明确图中的几个概念:
(1) 入射点O :入射光与反射面的交点,即图中O 点
(2) 法线ON : 叫法线,用虚线表示
(3) 入射光线:即图中的 ,用实线表示 (4) 反射光线:即图中的 ,用实线表示 (5) 入射角: 光线与 的夹角,用α表示
(6) 反射角: 光线与 的夹角,用β表示
2、师生共同探究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2)将纸板沿绕ON 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现象是 ,
则可以得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3)将光线沿着刚才记下的右侧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入,观察左侧的反射光线的位置
现象: 。
由此可得出: 。
3、综合可归纳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一束与镜面成3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是
度,反射角是 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度;若入射
角减小1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
2、有一束光垂直照射到一平面镜上,则此时的入射角是 ,反射角
是 ,入射光线如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入射角是0°,反射角也是0°
B.入射角增加20°,反射角也增加20°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3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30° 法线
4、完成以下光路
课后练习
4、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的器材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试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5.完成图5一16所示的作图:图(a )中作镜面的法线和反射光线;图(b )中作镜面的法线和入射光线;图(c )中作镜面和法线。
课后反思
图2 图1
A B
O
图3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光的反射种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光的反射光路,会判断反射角和入射角
3、利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反射现象。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镜面反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2、漫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3、画出镜面反射、漫反射的光路图
课堂导学
1、归纳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异同点。
(1)不同点:
(2)相同点:
2、光的镜面反射和光的漫反射各自有什么应用意义?举例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关于光的漫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发生漫反射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见黑板上的字迹,这说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二者没有区别。
2、如图1所示,S为某发光点,SO是它发出的一条光线,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3、在图2中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垂直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O
图1
图24、如图3所示,太阳光线跟水平面成30°角,要利用太阳光垂直照亮井底,应把平面镜放在跟水平面成度角的位置,在图中画出平
面镜的位置;
图3 图4
课后练习
5、有一液面微变监视器,如右上图4,光束发射器始终以一定的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面光电转换接收器接受收,在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由S1移向S2,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若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光点由S2移到S3,则说明被监视的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
6、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此时人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A .30° B. 60° C.120° D.240°
7、在黑暗的房子里,桌上立着一平面镜,镜子后面是白色的墙,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和墙面照射,从旁边看时,墙很亮是因为墙对照射的光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镜子很暗是因为镜子使照射光线发生______________。
8、晚上在田地里走动,因为白天下雨,地面低凹处有积水,为了不致踩在水里,我们根据月光应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有水
B.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有水
C.迎着月光走时,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都有水
D.迎着月光走时,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亮处都有水
9、小海家在桂城丽雅园买了一套房子。他的卧室正好在大马路旁边,晚上灯火辉煌,车水马龙,格外热闹。这却给小海带来了烦恼:车声、嬉笑声使他的学习受到影响;睡觉时尽管把窗帘拉好,灯光还是可以透进房间。对着这样的环境,小海孤枕难眠……。又有一天.小华与爸妈一起去超级市场,突然远处的玻璃墙幕上一束耀眼的强光把小海的眼睛给射花了,他迷惑不解.怎么大白天也会这样的呢?
请你根据上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小海受到了哪些污染?
(2)是什么原因使小海的眼睛给射花了?
(3)如果你是小海,你该怎样来减少那些烦恼?
课后反思平面镜成像(一)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如何用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
2、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平面镜的像实际上是来自物体的光经平面镜。
3、虚像:由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
课堂导学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猜想与假设:
2、设计并进行实验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
3、进行实验
(1)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在蜡烛这边通过玻璃看(填“有”或“无”)像,再观察屏上(填“有”或“无”)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4、分析论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所记录的数据,可得平面镜成像的特
点有如下几点: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右图,原理是,S’为S的
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许多学校在一进楼门的位置都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同学们站在镜子前成
(填“实”或“虚”)像,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 1m
B .0.5m C. 0m D .2m
2、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立的虚像;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是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 m。
3、一只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行,有时我们看到好像鸟在水中游动,有时看到鸟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是鸟的影,后者是鸟的像;
B.前者是鸟的像,后者是鸟的影;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二者都是鸟的像,形成原理一样。
4、照镜子时,平面镜中“人”的大小取决于( )
A.人本身的大小
B.平面镜的大小
C.人到平面镜的距离
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课后练习
5、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是,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
(3)选用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器所在位置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烛焰
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是
像;
(5)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 ,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 .7.在平面镜前放一支铅笔,如果要使铅笔与它的像垂直,铅笔应该和镜面成___ 度,当铅笔跟平面镜成α角,笔和像之间的夹角应为____ 度.8.下图“T” 形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
9.请在下图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1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左下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课后反思平面镜成像(二)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2、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做成像图及光路传播。
3、凸面镜及凹面镜对光的作用。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凸面镜:为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作用,汽车的后视镜
是,可以起到的作用,还有用到凸面镜的地方是。
2、凹面镜:为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作用;生活中用到凹面镜的
地方有
课堂导学
1、复习:(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哪些?(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2、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找出凸面镜与凹面镜的共性和区别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例题分析
例1、在图中,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例2、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教师引导,
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一只猴子在井边玩是看见水中有一“月亮”,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的“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C.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D.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2.白天在房间里照镜子时,为了能清晰地看见自己的面容,应该( )
A.面部正对着窗口
B.镜子正对着窗口
C.面部和镜子都对着窗口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如下图6所示,一间房子的墙壁上挂着一面平面镜MN,其对面的墙上有一窗户,A为人眼,试作出人眼A从镜子里所能看到窗子外面景物范围的光路图。
4、如图7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S·
A
S’
课后练习
5、身高1.60 m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 m的地方,这个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高______ m,
像与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m,这个同学向镜前移动0.5m,此时像与他的距离
为_______m.
6.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下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 )
A.3:40 B.4:20 C.8:20 D.9:40
7、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8、承承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下图中的()
9.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到
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像。
课后反思光的折射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光的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光的折射折射现象是:
2、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是:
3、光发生折射的规律有:
课堂导学
1、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光的折射现象是
2、根据现象画出光的折射的光路图,明确图中的几个概念
①入射点是:;②法线是:;
③入射光线是:;④折射光线是:;
⑤入射角是:;⑥折射角是:;
⑦反射角是:;
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归纳出光折射时的规律:
4、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1)、下列哪幅图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 )
(2)、放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看起来向上弯折了?画出光路图
(3)、潜水员在水里看岸上的树,觉得树变高了,画出光路图解释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B.观察楼房在水中的倒影 C.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位置高 D.在路灯下出现了人的影子
2.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 A .“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 .“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
.
“
鱼
”
和
“
云
”
都
是
光
的
反
射
形
成
的
虚
像
D .“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3.在海上或沙漠上,有时会看到高楼大厦,热闹市场,实际大海、沙漠上并没有这些楼市,这种现象叫“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 A .光在海面上反射的缘故 B .光在云层上反射的缘故
C .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D .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折射的缘故
4.图中a 、b 、c 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 是其中一条的折射光线。则____ 是OA 的入射光线。 课后练习
1、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如图1,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 是入射光线, ____ 是反射光线,________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 ,折射角为____ ,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_ 。 图1
3.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___ ,这是由于光从____ 射入____ 时发生的____ 造成的,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____ 像。
4.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向某一透明介质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与分界面的夹角为30°,若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 度,折射角为____ 度。
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 现象。
6.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O 的点,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则入射光线是____ ,入射角是____ ,反射光线是_____ ,反射角是_____ ,折射光线是____ ,折射角是______ 。
课后反思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有关透镜的几个基本概念:
1、________厚,________薄,叫凸透镜,________薄,________厚,叫做凹透镜。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主光轴(简称立轴),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心。课堂导学:
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2、(重点)三条特殊光线:
1.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经过焦点
3.经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画出凸透镜画三条。
3、画出通过透镜焦点的光线和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的光路。
焦点和焦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焦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焦距。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1、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2、怎样确定焦点,测未知凸透镜的焦距。
3、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路线。
课堂练习:
1、完成下列光折射的传播路线。
2、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几幅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3、如图所示,已知两条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画出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
4、同学们在讨论“如何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冰成________,“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________位置。
课外练习:
5、如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从外径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球面镜、凹秀镜这四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件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中的那个光学器件。
A、可能是球面镜
B、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C、可能是凸透镜
D、可能是凹透镜
6、教材P62 2、3、4、5
课后反思生活中的透镜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认识凸透镜的成像性质。
2、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
3、理解实像和虚像。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画出凸透镜、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路径。
课堂导学:
1、照相机
(1)基本构造(观察照相机)
①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___,它的作用(记录)。③还有快门(控制);④光圈(控制);⑤调焦环(调节)。
(2)成像特点
物体离照相机镜头________,成像记录的胶卷离镜头________,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投影仪
(1)基本构造(观察投影仪)
①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_;②成像________;③镜头下有一个放投影片台面;④平面镜(取下平面镜感知作用并观察天花板上的成像特点)——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之在屏幕上成像)。
(2)成像特点:
成像特点是:
3、放大镜
(1)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
(2)使用体验其成像特点:
透过镜看到物体的那边有一个、的像。
4、实像和虚像
(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接得到像)。
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
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倒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实像:学生画成实像光路。
(2)虚像:通过凸透镜射的光没有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物一侧成虚像发出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光屏承接不到,也不能使胶片感光。
例: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放大镜所成的虚像。
特点: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同侧,正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虚像,学生画成虚像光路。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小明同学用镜头焦距为6cm的普通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相,按快门时不小心将中指的
指尖触摸到镜头一小部分,这张照片上能不能有小明同学指尖清晰的像?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A、投放在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时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
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汽车的后视镜
课后反思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3、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4、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共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所不同的是:物距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
2、放大镜要求物距________,成像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过程。
(1)提出问题:(根据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距________有什么关系呢?
(2)猜想:①;
②;
可把物距相对于焦距分出不同的区域分析成像。
物距较远处u>2f;物距较近处f(3)设计实验(根据猜想设计)
①选择一定焦距的凸透镜,如何测定未知焦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纸悄承接最小最亮点,用刻度尺测亮点到透镜的距离)。
选择适当大小焦距离的凸透镜(方便做实验),最好在10cm—20cm。
(4)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安装器
①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在中间),使它们中心同高(三心同高)。
②把蜡烛光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轮廓最清),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u,像距v,填入表。
③按要求依次做出表格中其它物距范围的成像。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根据表格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像的虚实: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
像的正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u=2f,u=f的成像;
物距越远,像距怎样变,像怎样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画出一个带箭头的线段“个”竖立在凸透镜主轴上,u>2f,f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课后反思
眼睛和眼镜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眼睛的构造。
2、知道眼睛是怎样看不清物体的。
3、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特点及矫正方法。
4、认识眼镜的度数。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眼睛的构造——好象一架照相机。
主要构造: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光会聚在_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再通过它上的________传输给大脑,________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近处物体,它________使晶状体变________;看远处物体时,它________,使晶状体变________。
正
常的眼睛调 课堂导学:
1、眼睛看不清物体的原因: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不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矫正方法。
①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晶状体太__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_或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过长,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________。 矫正方法:眼前放一个凹透镜,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②产生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__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_或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过________,使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________。 矫正方法:眼前放一个凸透镜,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出示图:近视眼及矫正,远视眼及矫正 眼镜的度数
①折光本领大小由________的长短决定,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________。
②透镜焦度Φ:51
=Φ,单位m -1,Φ越大,透镜折光本能越________。
③眼镜的度数:Φ×100,即5100,单位(度),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
凹透镜(近视胶片)的度数是负数。
练习:P71,回答以下问题。
1、+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
2、取一副老花眼镜,测定它的两镜片的度数。④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 、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 、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2、某人戴的眼镜如图所示,则()
A、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近视眼
B、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远视眼
C、照相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D、幻灯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3、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一些。(选填“强”或“弱”。)
4、如图所示,为研究视力矫正问题,小明和小华同学用凸透镜和光
屏模拟眼睛,凸透镜看做眼睛的________,光屏看作________。
(1)小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整蜡烛、凸透
镜、光屏的位置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同一直线
上,且三者高度相同。点燃蜡烛,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
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
变模糊了,再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以上现象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时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________(选填“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起向下”)方向移动光屏,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
课后练习
5、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
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__(近视、远视)
眼,可以用________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
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_____看书,
通过_______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6、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①②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7、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上图所示,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课后反思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一)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通过凸透镜的认识,更进一步理解透镜的作用。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定焦距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距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实像与虚像的理解区别
1、实像:由实际的光线(直线传播的光线、折射光线)相关的能用光屏承担的像。
凡是实像是倒立的(例小孔成像,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
2、虚像:由反射光线或射线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的,不能用光屏承接的像。
凡是虚像是正立的(例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潭清疑水浅)。
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1、平行光束法;
2、等大像法
探究照相机照相技术
1、被照景物环境较暗怎么办?
2、照全班学生合影时,有人不在取景窗内怎么办?
3、照学生登记照只照上半身相应怎么办。
光具分类
1、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光具有________________。
2、对________发散
3、对光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的光具有:平面镜、玻璃方砖。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学到哪些知识?关于透镜的规律有哪些?
课堂练习:
1、下列对①平面镜成像;②放大镜成像;③小孔成像;④照相机照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①③
B、应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②③
C、所成像是实像的有②④
D、所成像是虚像的有①②
2、利用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人们制成了()
A、验钞机
B、遥控器
C、微波炉
D、超声波诊断仪
3、下列连线错误的是()
课后练习:
1、生活、生产中常用到光学知识:在开凿大山遂道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机的掘进方向,是利用了光沿________;有时人们把电视机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墙壁发射,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现象;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面才能把鱼叉到,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现象: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________像的性质制成的。
2、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
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________射,又
通过摄影机前的________镜形成________像。观察图中照片,可知频闪摄影时要求背景较
________(填“亮”、“暗”)。
3、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_使荧光物质发光。自行车的尾灯是由________组成,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尾灯上时,它会将光沿原路反射回去,以便引起司机的注意,在森林里游客如果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圆饮料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是因为饮料瓶相当于________镜,它能使太阳光________。
5、小明仔细观察了如图示的光路图,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D、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6、在探究影响环境保护的活动中,赵微用手电筒灯光比较空气中浮尘的多少,他在夜晚向空中射一束手电筒灯光,空气中就会出现笔直的光柱。如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1)光的传播遵循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从不同方向都能看见光柱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3)如果发现光柱太粗,说明灯丝不在银碗的________________上;
(4)从环保的角度看,光柱越明亮,说明空气中浮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二)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区别比较凸透镜、凹透镜,通过不同的途径辩认两种不同透镜。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
4、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区别。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凸透镜和凹透镜比较
①形状;
②对光的作用;
③焦点;
④对三条特殊光线作用;
2、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及应用
物距、像距、成像情况、应用
u>2f
fu ①产生原因;②矫正方法。 4、显微镜和望远镜异同点 ①构造;②原理。 课堂导学: 判定透镜对光的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的方法 例: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判定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①触摸法;②平行光检测;③用光屏检测。 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 ①u=f不能成像。 ②u=2f等于实像。 ③u在2f以外,u减小,v变大,像也变大; u在f以内,u减小,v变小,像也变小。 ④凡是倒立的实像,凡正立是虚像。 ⑤成像光路是可逆的。 课堂练习: 1、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8cm,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所示,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 第3题图 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投影仪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课后练习 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拿走近视眼镜,应将光屏() A、保持在原来位置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5、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__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___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存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