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名称:低压气体直流放点击穿特性
院系: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
班级: 化机1201
姓名:代钰莹
学号:*********
摘要
通过低气压直流辉光放电发生装置,研究了氩气的气压与击穿电压的关系,在放电极板间隙及极板材质不变的情况下,得到了氩气的帕邢曲线,给出了氩气的最小击穿电压和最佳击穿条件.
关键词:汤森击穿判据、帕邢定律、放电击穿、击穿电压、直流辉光放电。
一、实验原理与内容
1、实验原理简述
帕邢定律是表征均匀电场气体间隙击穿电压、间隙距离和气压间关系的定律。18年由帕邢根据平行平板电极的间隙击穿试验结果得出。帕邢定律的公式为:,式中A和B在一定E/P范围内是常数。γ为离子撞击阴极时所发生的电子发射的过程系数。
帕邢曲线是根据帕邢定律的函数表达式所绘制的曲线,表达的物理意义为:击穿电压U是电极距离d和气压P乘积的函数。
帕邢定律在一定Pd范围有效。气压过高或过高真空中,帕邢定律不适用。
帕邢曲线的主要特点是:提高气压或是降低气压到真空都能提高间隙击穿电压,这概念在实际应用中是有意义的。曲线在特定的Pd值时,有最小的击穿电压。
2、实验内容
(1)实现低气压气体直流击穿过程。测量氩气的帕邢曲线。
(2)理解汤森击穿理论,掌握帕邢曲线的物理意义,认识帕邢曲线的普遍性。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实验装置
该装置是一台辉光放电综合实验装置,可以完成4项实验项目。因此在实验前面板上设有“工作选择”开关,本次实验内容应设定在“击穿电压测量”一档。该装置有四个功能部分构成:
(1)放电管:用于实现氩气的击穿和放电。
(2)放电电源:可以提供0-1000V 的可调电压输出,为放电管提供电场。
(3)氩气的送气与调节系统,以及气压测量。
(4)基于二极管导通特性的击穿电压测量系统。此外,为了保持放电管的温度恒定,必须对放电电极实施冷却,装置还附带了循环水冷却系统。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方法
(1)测量氩气在电极间隙为4-8cm,气压在4-100Pa范围内的击穿电压数据。
(2)绘制氩气的帕邢曲线,找出最小击穿电压和最佳击穿条件。
2、实验步骤
(1)测量两电极之间的实际间距。
(2) 检查放电管与电源之间的电路连接是否可靠;电压调节旋扭是否最小位置;气体流量调节旋扭是否最小位置。
(3)打开电源开关;开启循环水泵,检查循环水是否正常。
(4)打开真空计开关。
(5)开启机械泵,抽真空至2-3Pa,大约需要15分钟。
(6)调节减压阀,使得流量计前气压在0-1大气压之间(指导教师准备)。
(7)调节流量计的通气流量,至放电管内气压为20Pa。
(8)试验仪的功能选择开关调至《击穿电压》测量档。
(9)打开高压电源开关。
(10)调节电源的电压输出,可以快速增至200V,然后继续缓慢升高电压,直至气体发生击穿现象。读取击穿时的电压。记录气压和电压的数值。然后,把电压降至0V以下,为下一次测量做好准备。在减小电压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放电熄灭电压,并注意其与击穿电压的差别。
注意:
1增加电压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放电管电压表头和击穿电压表头的示数。
2每个气压下,至少要重复3次测量,以三次击穿电压测量值之间的偏差不大于15%为成功测量,以得到可靠击穿电压。
③ 在气压较高时,击穿前后,放电管的电压会有明显下降。接近击穿时的放电管电压为气体击穿电压。
(11)增加气体流量,使气压升高至30Pa左右,重复(10)的测量。
(12) 依次增加气体流量,每次增加10Pa左右,重复(10)。直至气压达到100Pa。得到8组实验数据即可。
(13)减小气压回复至20Pa左右,重复(10)。
(14)依次减小气压,每隔2Pa测量一组数据,直至4Pa。测得7-8组数据即可。
(15)实验完毕后,调节气体流量控制旋钮至最小位置,调节电压至最小值,依次关闭电压、机械泵、冷却水,电源开关。
四、实验数据与分析
d=5.0cm
| 20Pa-100Pa时击穿电压与数据对应记录表 | |||||||||
| 气压/Pa | 20 | 31 | 41 | 50 | 60 | 71 | 80 | 90 | 100 |
| 击穿电压U/V | 300 | 350 | 367 | 392 | 431 | 451 | 4 | 522 | 562 |
| 307 | 348 | 368 | 401 | 429 | 454 | 486 | 522 | 561 | |
| 301 | 354 | 368 | 400 | 426 | 452 | 488 | 521 | 559 | |
| U平均值/V | 302.6 | 350.6 | 367.7 | 397.7 | 428.7 | 452.3 | 487.7 | 521.7 | 560.7 |
| Pd值/(Pa*cm) | 100 | 155 | 205 | 250 | 300 | 355 | 400 | 450 | 500 |
| 20Pa-4Pa时击穿电压与数据对应记录表 | ||||||||
| 气压/Pa | 20 | 17 | 16 | 14 | 12 | 10 | 7.6 | 5.8 |
| 击穿电压U/V | 292 | 287 | 281 | 283 | 291 | 304 | 308 | 309 |
| 292 | 286 | 280 | 285 | 288 | 307 | 306 | 311 | |
| 296 | 283 | 279 | 284 | 290 | 305 | 303 | 307 | |
| U平均值/V | 293.3 | 285.3 | 280 | 284 | 2.7 | 305.3 | 305.7 | 309 |
| Pd值/(Pa*cm) | 100 | 85 | 80 | 70 | 60 | 50 | 38 | 29 |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由excel绘制的帕邢曲线图如下:
结合数据和帕邢曲线可知,氩气的最小击穿电压为280V,氩气在电极间隙为5.0cm时的最佳击穿条件为气压为16Pa,Pd值为80Pa*cm。
最小击穿电压的成因:氩气压强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气体起辉,当压强较大时,放电管内中性粒子束较多,当电压较小时,已电离的粒子碰撞中性粒子,由于粒子在单位路程内碰撞的粒子束多,很难使中性粒子电离,因此必须提高极板电压,而当气体压强过小时,带电粒子碰撞中性粒子的概率大大降低,也很难起辉。
六、讨论题解答
1、击穿电压时气体从非自持放电到自持放电的击穿发生电压,放电的熄灭则是反过程,熄灭电压为什么与击穿时的电压不同?
答:击穿之后再减小电压,直到放电结束的电压称为熄灭电压。击穿电压为放电从非自持状态过度到自持的那个电压.熄灭电压的环境是存在了很多很多的电子离子,而击穿过程发生在电子数不断增加的过程,因而需要电压不断增高,以积累足够电荷,以至电荷产生的电场影响了外加电场,故击穿电压要高于熄灭电压。
2、简述判断击穿的原理,你对提高实验中击穿状态的判断精度还有什么建议?
答:气体击穿后电路中形成电流,使二极管流过的电流迅速增大,电流表示数显著增大从而判断击穿。可进行多次测量,剔除不合理数据,减小偶然误差。
3、第一组数据为什么从20Pa开始测量?而且为什么首先向气压较高方向继续
测量?
答:20Pa左右出现了最低击穿电压,继续向高气压方向进行是为了减小管内气体成分的影响,并在高气压实验过程中把管内空气稀释,尽量接近真空。
4、为什么在20Pa以上气压范围内的气压步幅大于20Pa以下气压范围步幅?
答:小于20Pa时,击穿电压的变化较小,而由于气体并不是完全在真空状态下充入,气体本身会产生一定压强,为减小这些压强的作用,故在20Pa以下采取小步幅。
5、重复测量20Pa的击穿电压,会有所不同,什么原因?
答:真空机不断进行抽气,放电管内氩气浓度发生变化。每次进行击穿实验后放电管内都有剩余的已电离气体粒子,这些都会使结果发生变化。
6、较高气压时,气体击穿后放电管电压为什么突然下降?
答:这是由于击穿后电流电流自动增加放电电压借助回路自动适应调整,特别是亚辉光放电模式下的伏安特性呈现负阻性导致电压降低。另外气压较低时可以观察到辉光放电发光先在阳极附近建立,随着气压的增大击穿时辉光放电逐渐向阴极附近扩散。
6、每次重复测量之前,为什么把电源电压调至0V?
答:使放电熄灭去除部分电离的粒子,也避免了在调节气压过程中出现再次击穿,使下一组数据的测量的初始条件较上一组变化不大。
七、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让我对低电压气体的击穿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我细心和耐心的实验素质,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要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我认为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测量顺序必须严格遵守,数据从20Pa至100Pa,进行线性区测量,而后调回20Pa,从20Pa开始逐渐降低气压测量。其次每次读取完击穿电压值后,必须先调回0V。实验过程中很多数据都是一闪而过,要集中注意力测量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还要注意各仪器开关的先后顺序,实验中比较危险的步骤是调节氩气气瓶处的阀,老师的帮助让我们避免了危险情况,谢谢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