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27:49
文档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1.已知(1+i)z=2i,则复数z=()A.1+iB.1−iC.−1+iD.−1−i2.已知a⃗,b⃗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AB⃗⃗⃗⃗⃗=a⃗+2b⃗,BC⃗⃗⃗⃗⃗=−2a⃗+λb⃗,若A,B,C三点共线,则实数λ=()A.−4B.−1C.1D.43.已知某种设备在一年内需要维修的概率为0.2.用计算器产生1~5之间的随机数,当出现随机数1时,表示一年内需要维修,其概率为0.2,由于有3台设
推荐度:
导读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1.已知(1+i)z=2i,则复数z=()A.1+iB.1−iC.−1+iD.−1−i2.已知a⃗,b⃗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AB⃗⃗⃗⃗⃗=a⃗+2b⃗,BC⃗⃗⃗⃗⃗=−2a⃗+λb⃗,若A,B,C三点共线,则实数λ=()A.−4B.−1C.1D.43.已知某种设备在一年内需要维修的概率为0.2.用计算器产生1~5之间的随机数,当出现随机数1时,表示一年内需要维修,其概率为0.2,由于有3台设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 1. 已知(1+i)z =2i ,则复数z =( )

A. 1+i

B. 1−i

C. −1+i

D. −1−i

2. 已知a ⃗ ,b ⃗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AB ⃗⃗⃗⃗⃗ =a ⃗ +2b ⃗ ,BC ⃗⃗⃗⃗⃗ =−2a ⃗ +λb

⃗ ,若A ,B ,C 三点共线,则实数λ=( )

A. −4

B. −1

C. 1

D. 4

3. 已知某种设备在一年内需要维修的概率为0.2.用计算器产生1~5之间的随机数,当

出现随机数1时,表示一年内需要维修,其概率为0.2,由于有3台设备,所以每3个随机数为一组,代表3台设备一年内需要维修的情况,现产生20组随机数如下:

412 451 312 533 224 344 151 254 424 142 435 414 335 132 123 233 314 232 353 442

据此估计一年内至少有1台设备需要维修的概率为( )

A. 0.4

B. 0.45

C. 0.55

D. 0.6

4. 厦门地铁1号线从镇海路站到文灶站有4个站点.甲、乙同时从镇海路站上车,假

设每一个人自第二站开始在每个站点下车是等可能的,则甲乙在不同站点下车的概率为( )

A. 1

4

B. 1

3

C. 2

3

D. 3

4

5. 已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面积为2π的半圆,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

A. 1

2

B. 1

C. 2

D. 4

6.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某校组织“心中歌儿献给党”歌咏比赛,已知5位评委按百

分制分别给出某参赛班级的评分.可以判断出一定有出现100分的是( )

A. 平均数为97,中位数为95

B. 平均数为98,众数为98

C. 中位数为95,众数为98

D. 中位数为96,极差为8

7. △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已知cosB =3

4,c =2a ,AC 边上的

中线长度为m ,则m

b =( )

A. 1

2

B. √2

2

C. 1

D. √28.如图(1)平行六面体容器ABCD−A1B1C1D1盛有高度为h的水,AB=AD=AA1=2,

∠A1AB=∠A1AD=∠BAD=60°.固定容器底面一边BC于地面上,将容器倾斜到图

(2)时,水面恰好过A,B1,C1,D四点,则h的值为()

A. √3

3B. √6

3

C. 2√3

3

D. 2√6

3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9.某学生为了解甲、乙两城市的气温情况,收集并整理了两城市2020年月平均气温

的相关数据,得到折线图(如图),则()

A. 甲城市有3个月的月平均气温低于0℃

B. 甲城市的月平均气温的最大值比乙城市的月平均气温的最大值大

C. 甲城市年平均气温比乙城市年平均气温低

D. 甲城市月平均气温的方差比乙城市月平均气温的方差小

10.复数z的共轭复数为z−,则()

A. z与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关于实轴对称

B. z⋅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虚轴上

C. 若|z−1|=|z+1|,则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实轴上

D. 若|z−|=1,则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集合是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

11.如图是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AB=3,BE=2,

BC=4,则在该长方体中()

A. B,C,F,G四点共面

B. 直线AE与直线GC平行

C. 直线BH与平面ACG的距离为3

D. 三棱锥B−DFH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9π

12. 已知向量a ⃗ =(4,3),a ⃗ 在向量b ⃗ 上的投影向量为c

⃗ =(2,4),则( )

A. a ⃗ ⋅b ⃗ =c ⃗ ⋅b ⃗

B. 与b

⃗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为(−√55,−2√55)或(√55,2√55) C. b ⃗ ⋅(b ⃗ −a ⃗ )的最小值为0 D. |a ⃗ −b ⃗ |的最小值为√5

三、单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3. 已知1+i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2=0(其中p ∈R)的一个根,则p =

______ .

14. 为了解学生一学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情况,学校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统计其参

加活动的时长(单位:小时),得到以下数据:8,9,11,11,12,13,14,16,17,22,则该组数据的75%分位数为______.

15. 若平面上的三个力F ⃗ 1,F ⃗ 2,F ⃗ 3,作用于同一点,且处于平衡状态.已知|F

⃗ 1|=√3N ,|F ⃗ 2|=2N ,且F ⃗ 1与F ⃗ 2的夹角为5π

6,则F ⃗ 2与F ⃗ 3的夹角为______. 16. 厦门双子塔是厦门的新地标,两栋的塔楼由裙楼相连,

外观形似风帆,并融入了厦门市花“三角梅”的视觉元素.小明计划测量双子塔A 塔的高度,他在家测得塔尖的仰角为26.3°,再到正上方距家42米的天台上,测得塔

尖仰角为22.3°,塔底俯角为10.8°.则塔的高度约为______米.(精确到个位) 参考数据:sin4°≈0.07,sin33.1°≈0.55,sin63.7°≈0.90,sin79.2°≈0.98.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0分)

17.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AB 上,且AE =

2BE ,点F 是BC 的中点.

(1)设AB ⃗⃗⃗⃗⃗ =a ⃗ ,AD ⃗⃗⃗⃗⃗⃗ =b ⃗ ,用a ⃗ ,b ⃗ 表示ED ⃗⃗⃗⃗⃗ ,EF ⃗⃗⃗⃗⃗ ; (2)已知ED ⊥EF ,求证:AB =32AD .

中点,要过点E和棱BC将木料锯开.

(1)在木料表面画出符合要求的线,写出作图过程并说明理由;

(2)写出切割后体积较大的几何体的名称,并求出它的体积.

19.甲、乙两人进行投篮比赛,约定赛制如下:

选定投篮位置,并在同一位置连续投篮三次,站在3分线外每次投中得3分,站在3分线内每次投中得2分,总得分高者胜出.

假设乙同学在3分线内投篮,每次投中概率为0.7,在3分线外投篮,每次投中概率为0.4.用Y表示乙投中,N表示乙未投中,假设每次能否投中是的.

(1)观察乙的投篮情况,根据树状图填写样本点,并写出样本空间;

(2)已知甲三次总得分为4分,若乙想赢得比赛,你建议他位置选在3分线内还是3

分线外,为什么?20.某校有高中生2000人,其中男女生比例约为5:4,为了获得该校全体高中生的身

高信息,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采用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收了样本容量为n的样本,得到频数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身高(单位:cm)[145,155)[155,165)[165,175)[175,185)[185,195]频数m p q方案二: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男、女生样本量均为25的样本,计算得到男生样本的均值为170,方差为16,女生样本的均值为160,方差为20.

(1)根据图表信息,求n,q并补充完整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该校高中生的身高均

值;(同一组中的数据以这组数据所在区间中点的值为代表)

(2)计算方案二中总样本的均值及方差;

(3)计算两种方案总样本均值的差,并说明用方案二总样本的均值作为总体均值的

估计合适吗?为什么?

21.如图,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PA=PD,四边形ABCD是

正方形.

(1)直线AC与平面PBD是否垂直?若垂直,请证明;若不垂直,请说明理由;

(2)若二面角P−CD−B的平面角为60°,求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

22.在①c(acosB−bcosA)=a2−1;②bcosA+abcosB=c;③4SsinB=cos(A−

C)+cosB中选一个条件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并解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设钝角△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S为△ABC的面积,_______.

(1)求b;

(2)若点O为△ABC的外心,△OAC的面积为√3

,求△OAB与△OBC的面积之和的最

4

大值.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1+i)z =2i , 可得z =2i

1+i =2i(1−i)

(1+i)(1−i)=1+i . 故选:A .

直接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法则化简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基本知识的考查.

2.【答案】A

【解析】解:∵a ⃗ ,b ⃗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AB ⃗⃗⃗⃗⃗ =a ⃗ +2b ⃗ ,BC ⃗⃗⃗⃗⃗ =−2a ⃗ +λb ⃗ , A ,B ,C 三点共线,

∴AB ⃗⃗⃗⃗⃗ =t BC ⃗⃗⃗⃗⃗ ,即a ⃗ +2b ⃗ =−2t a ⃗ +λt b ⃗ , ∴{

−2t =1

λt =2

,解得实数λ=−4.

故选:A .

由A ,B ,C 三点共线,得AB ⃗⃗⃗⃗⃗ =t BC ⃗⃗⃗⃗⃗ ,列出方程组,能求出实数λ.

本题考查实数值的求法,考查向量平行的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3.【答案】B

【解析】解:在20组随机数中,三位数字中有数字1的即可, 故共有9个随机数中含有数字1,

所以一年内至少有1台设备需要维修的概率为9

20=0.45. 故选:B .

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了古典概型概率公式的应用以及随机数的应用,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4.【答案】C

【解析】解:令事件A 为甲乙在相同站点下车,则P(A)=1

3×1

3+1

3×1

3+1

3×1

3=1

3, 所以P(A −

)=1−P(A)=1−1

3

=2

3

故选:C .

可令事件A 为甲乙在相同站点下车,计算出事件A 的概率后利用对立事件的性质P(A −

)=1−P(A)可求出甲乙在不同站点下车的概率.

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运算求解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数算,属于基础题.

5.【答案】B

【解析】解: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 根据侧面展开图是面积为2π的半圆,

所以{1

2π⋅l 2=2π2πr

l

解得l =2,r =1, 所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 故选:B .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根据题意列方程组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面积计算问题,是基础题.

6.【答案】A

【解析】解:对于A ,平均数为97,中位数为95,假设前两个数最大取95可推出后两个数都是100,∴选A ;

对于BCD 中的数据都不能判断最高分是多少,∴不选BCD . 故选:A .

对于A ,平均数为97,中位数为95,假设前两个数最大取95可判断A ; 对于BCD 中的数据都不能判断最高分是多少.

本题考查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考查数算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属

7.【答案】C

【解析】解:因为cosB=3

4

,c=2a,AC边上的中线长度为m,

所以在△ABC中,由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可

得b2=a2+4a2−2a⋅2a⋅3

4

=2a2,可得b=√2a,

又因为cos∠ADB=−cos∠BDC,

所以由余弦定理可得m 2+b2

4

−4a2

2⋅m⋅b

2

=−m

2+b2

4

−a2

2⋅m⋅b

2

,整理可得m=√2a,

所以m

b =√2a

√2a

=1.

故选:C.

由题意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可得b=√2a,又cos∠ADB=−cos∠BDC,利用余弦定

理可得m=√2a,进而可求m

b

的值.

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了计算能力和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

8.【答案】B

【解析】解:作A1E⊥AD于点E,

A1F⊥AB于点F,

因为∠A1AD=∠A1AB=60°,

则A1E=A1F=AA1⋅sin60°=

2×√3

2

=√3,

AE=AF=AA1⋅cos60°=2×1

2

=1,

又∠EAF=∠BAD=60°,所以△AEF为正三角形,

则EF=AE=1,

取EF的中点G,连接AG,A1G,

则AG⊥EF,A1G⊥EF,EG=FG=1

2EF=1

2

又AG ∩A 1G =G , 所以EF ⊥平面AA 1G ,

则AG =√AF 2−GF 2=√1−(1

2)2=√3

2,

A 1G =√A 1E 2−EG 2=√(√3)2−(1

2)2=

√11

2

,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A 1AG =

AA 12+AG 2−A 1G

22AA 1⋅AG

=

4+34−

11

4

2×2×

√3

2

=

√3

3

, 则sin∠A 1AG =(√33)=√63,

作A 1H ⊥AG 于H ,

因为EF ⊥平面AA 1G ,A 1H ⊂平面AA 1G ,

所以RF ⊥A 1H ,又AG ∩EF =G ,则A 1H ⊥平面ABCD ,

所以点A 1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d =A 1H =AA 1⋅sin∠A 1AG =2×√6

3=

2√6

3

, 故平面A 1B 1C 1D 1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d =

2√6

3

, 由题意可知,所盛水的体积为平行六面体容器ABCD −A 1B 1C 1D 1的一半, 所以ℎ=1

2d =√6

3.

故选:B .

作A 1E ⊥AD 于点E ,A 1F ⊥AB 于点F ,取EF 的中点G ,连接AG ,A 1G ,作A 1H ⊥AG 于H ,利用边角关系以及线面位置关系结合余弦定理求出sin∠A 1AG =(√33

)=√63

,证

明A 1H ⊥平面ABCD ,则点A 1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A 1H ,从而得到平面A 1B 1C 1D 1到平面ABCD 的距离,即可求出h 的值.

本题考查了棱柱的结构特征的理解与应用,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了化归与转化思想等,属于中档题.

9.【答案】AC

【解析】解:由折线图可得,甲城市在1月,2月,12月的月平均气温低于0℃,故A 选项正确,

甲,乙城市都在7月取得月平均气温的最大值,甲城市的月平均气温的最大值比乙城市的月平均气温的最大值小,故B 选项错误,

由折线图可知,乙城市的月平均折线图均在甲城市的月平均折线图的上方,甲城市年平

由折线图可知,甲城市月平均气温比乙城市月平均气温波动大,甲城市月平均气温的方差比乙城市月平均气温的方差大,故D选项错误.

故选:AC.

根据折线图,结合平均值和方差的性质,即可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折线图的实际应用,以及平均值和方差的性质,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属于基础题.

10.【答案】AD

【解析】解:对于A,由共轭复数的定义可知,z与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关于实轴对称,故选项A正确;

对于B,设z=a+bi,则z⋅z−=a2+b2为实数,故选项B错误;

对于C,|z−1|=|z+1|表示点Z对应的点到A(1,0),B(−1,0)的距离相等,

则点Z在过线段AB中点的直线上,

所以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也在过线段AB中点的直线上,故选项C错误;

对于D,由复数模的几何意义可知,若|z−|=1,

则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集合是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故选项D正确.

故选:AD.

利用共轭复数的定义以及复数的几何意义,即可判断选项A,由z⋅z−的结果,即可判断选项B,由复数模的几何意义,即可判断选项C,D.

本题考查了复数基本概念的理解,共轭复数的定义以及复数的几何意义,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11.【答案】AD

【解析】解:由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还原长方体FEBA−GHCD,

则FG//BC,

所以B,C,F,G四点共面,故选项A正确;

由图可知,直线AE与直线CG为异面直线,不平行,故选项B

错误;

因为BH//平面AGH,

所以点B到平面AGH的距离即为直线BH到平面AGH的距离d,由等体积法V H−ACG=V A−CGH,

则1

3⋅S△ACG⋅d=1

3

⋅S△CGH⋅AD,

因为在△CGH中,CG=√13,AC=5,AG=2√5,

所以S△ACG=1

2×2√5×√13×√61

√65

=√61,

又S△CGH=1

2

×2×3,

所以d=S△CGH⋅AD

S△ACG =

√61

=12√61

61

,故选项C错误;

因为三棱锥B−DFH的外接球即为长方体的外接球,

所以2R=√22+32+42=√29,

则三棱锥B−DFH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9π,故选项D正确.

故选:AD.

先利用平面展开图还原长方体,由FG//BC即可判断选项A,由直线AE与直线CG为异面直线,即可判断选项B,由等体积法V H−ACG=V A−CGH,求解直线BH与平面ACG的距离,即可判断选项C,由三棱锥B−DFH的外接球即为长方体的外接球,求出外接球的半径,由球的表面积公式求解,即可判断选项D.

本题以命题的真假判断为载体考查了立体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考查了四点共面问题、线线位置关系的判断、点到平面距离的求解以及球的表面积问题,综合性强,涉及知识点多,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化简运算能力以及转化化归能力,属于中档题.

12.【答案】ABD

【解析】解:由已知可得b⃗ //c⃗,所以设b⃗ =λ(2,4)=(2λ,4λ),

选项A:因为a⃗⋅b⃗ =4×2λ+3×4λ=20λ,

c⃗⋅b⃗ =2×2λ+4×4λ=20λ,

所以a⃗⋅b⃗ =c⃗⋅b⃗ ,故A正确,

选项B:因为|b⃗ |=2√5|λ|,所以与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为(−√5

5,−2√5

5

)或(√5

5

,2√5

5

),故

B正确,

选项C:因为b⃗ −a⃗=(2λ−4,4λ−3),所以b⃗ ⋅(b⃗ −a⃗ )=2λ(2λ−4)+4λ(4λ−3)=20λ2−20λ=20(λ−1

)2−5,

2

时,b⃗ ⋅(b⃗ −a⃗ )的最小值为−5,故C错误,

所以当λ=1

2

选项D:因为|a⃗−b⃗ |2=(4−2λ)2+(3−4λ)2=20(λ−1)2+5,

所以当λ=1时,|a⃗−b⃗ |的最小值为√5,故D正确,

故选:ABD.

由已知可得b⃗ //c⃗,所以设b⃗ =λ(2,4)=(2λ,4λ),选项A:分别求出a⃗⋅b⃗ 与c⃗⋅b⃗ ,即可判断;选项B:根据单位向量的求解公式,求解即可;选项C:求出b⃗ ⋅(b⃗ −a⃗ ),根据

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选项D:求出|a⃗−b⃗ |2的关系式,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性质,涉及到单位向量的求解以及模的最值问题,考查了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3.【答案】−2

【解析】解:∵1+i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2=0(其中p∈R)的一个根,

∴由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虚根成对原理可得,1−i是一元二次方程x2+px+2=0的另一根,

则−p=(1+i)+(1−i)=2,∴p=−2.

故答案为:−2.

由已知可得一元二次方程x2+px+2=0的另一根,再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p.

本题考查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虚根成对原理的应用,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基础题.

14.【答案】16

【解析】解:10×75%=7.5,其比邻整数为8,找到第8个数为16,

故答案为:16.

按照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

本题考查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考查数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5.【答案】2π

3

【解析】解:根据题意,设F⃗2与F⃗3的夹角为θ,

三个力F⃗1,F⃗2,F⃗3,作用于同一点,且处于平衡状态.则F1⃗⃗⃗ +F2⃗⃗⃗⃗ +F3⃗⃗⃗⃗ =0⃗,

变形可得:F1⃗⃗⃗ +F2⃗⃗⃗⃗ =−F3⃗⃗⃗⃗ ,则有|F1⃗⃗⃗ +F2⃗⃗⃗⃗ |2=|−F3⃗⃗⃗⃗ |2,即|F3⃗⃗⃗⃗ |2=F1⃗⃗⃗ 2+F2⃗⃗⃗⃗ 2+2F1⃗⃗⃗ ⋅F2⃗⃗⃗⃗ = 1,则|F3⃗⃗⃗⃗ |=1,

又由F1⃗⃗⃗ +F2⃗⃗⃗⃗ +F3⃗⃗⃗⃗ =0⃗,则F2⃗⃗⃗⃗ +F3⃗⃗⃗⃗ =−F1⃗⃗⃗ ,

则有|F2⃗⃗⃗⃗ +F3⃗⃗⃗⃗ |2=|−F1⃗⃗⃗ |2,即F3⃗⃗⃗⃗ 2+F2⃗⃗⃗⃗ 2+2F1⃗⃗⃗ ⋅F3⃗⃗⃗⃗ =F1⃗⃗⃗ 2,变形可得cosθ=−1

2

又由0≤θ≤π,则θ=2π

3

故答案为:2π

3

根据题意,设F⃗2与F⃗3的夹角为θ,将F1⃗⃗⃗ +F2⃗⃗⃗⃗ +F3⃗⃗⃗⃗ =0⃗变形可得F1⃗⃗⃗ +F2⃗⃗⃗⃗ =−F3⃗⃗⃗⃗ ,由数量积的计算公式求出|F3⃗⃗⃗⃗ |,又由F1⃗⃗⃗ +F2⃗⃗⃗⃗ +F3⃗⃗⃗⃗ =0⃗变形可得F2⃗⃗⃗⃗ +F3⃗⃗⃗⃗ =−F1⃗⃗⃗ ,变形可得F3⃗⃗⃗⃗ 2+ F2⃗⃗⃗⃗ 2+2F1⃗⃗⃗ ⋅F3⃗⃗⃗⃗ =F1⃗⃗⃗ 2,计算可得cosθ的值,结合θ的范围分析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涉及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6.【答案】30

【解析】解:设塔高CD,AB=42,∠CAE=26.3°,∠CBF=22.3°,

∠FBD=10.8°,

所以∠ABC=112.3°,∠BAC=63.7°,所以∠ACB=4°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AB

sin∠ACB =BC

sin∠BAC

,即42

sin4∘

=BC

sin63.7∘

所以sin4°≈0.07,sin63.7°≈0.90,

所以BC=540,

在△BCD中,∠BDC=90°−10.8°=79.2°,∠CBD=22.3°+10.8°=33.1°,

由正弦定理可得:BC

sin∠BDC =CD

sin∠CBD

即540

siin79.2∘=CD

sin33.1∘

,解得:CD≈30.3,

故答案为:30.

由题意如图求出∠ABC=112.3°,∠BAC=63.7°,所以∠ACB=4°,再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C的值,在△BCD中,再由正弦定理可得CD的值.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正弦定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7.【答案】解:(1)因为AE =2BE ,则AE ⃗⃗⃗⃗⃗

=2

3AB ⃗⃗⃗⃗⃗ ,EB ⃗⃗⃗⃗⃗ =1

3AB ⃗⃗⃗⃗⃗ , 所以ED ⃗⃗⃗⃗⃗ =AD ⃗⃗⃗⃗⃗⃗ −AE ⃗⃗⃗⃗⃗ =b ⃗ −2

3

a ⃗ , EF ⃗⃗⃗⃗⃗ =EB ⃗⃗⃗⃗⃗ +BF ⃗⃗⃗⃗⃗ =13

AB ⃗⃗⃗⃗⃗ +12

AD ⃗⃗⃗⃗⃗⃗ =13

a ⃗ +1

2

b

⃗ ; (2)证明:因为ED ⊥EF ,所以ED ⃗⃗⃗⃗⃗ ⋅EF

⃗⃗⃗⃗⃗ =0, 即(b ⃗ −2

3a ⃗ )⋅(1

3a ⃗ +1

2b ⃗ )=1

2b ⃗ 2

−2

9a ⃗ 2=0, 即|a

⃗ |=32|b ⃗ |,所以AB =3

2AD .

【解析】(1)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以及三角形法则即可求解;(2)利用向量垂直的性质化简即可证明.

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涉及到向量垂直的性质,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转化能力,属于基础题.

18.【答案】解:(1)因为BC//面A 1B 1C 1D 1,所以过直

线BC 及点E 的平面,与平面A 1B 1C 1D 1的交线EF ,EF 必平行BC ,

故在面A 1B 1C 1D 1,内作EF//BC 交D 1C 1于点F ,故过点E 和棱BC 将木料锯开,故锯子所经过的平面与长方体表面的交线围成四边形EFCB .

(2)切割后体积较大的几何体的名称为四棱锥ABEA 1−DCFD 1,它的体积V =S ABEA 1⋅AD =1

2(1+2)×1×1=3

2.

【解析】(1)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作图; (2)根据柱体的特征进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解,同时考查了作图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与划归的思想,属于中档题.

样本空间Ω={NNN,NNY,NYN,NYY,YNN,YNY,YYN,YYY};

(2)记A=“乙在3分线外赢得比赛“,

则P(A)=P(NYY∪YNY∪YYN∪YYY)=0.6×0.4×0.4+0.4×0.6×0.4+0.4×

0.4×0.6+0.4×0.4×0.4=0.352;

记B=“乙在3分线内赢得比赛“,

P(B)=P(YYY)=0.7×0.7×0.7=0.343,

所以P(B)所以建议乙的位置选在3分线外.

【解析】(1)由树状图,列举出样本点,写出样本空间即可;

(2)记A=“乙在3分线外赢得比赛“,记B=“乙在3分线内赢得比赛“,利用相互事件的概率公式求出P(A),P(B),比较大小即可.

本题考查了样本空间、事件相互性等基础知识,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与数算等核心素养,属于基础题.

20.【答案】解:(1)因为身高在区间[185,195)的频率为0.008×10=0.08,频数4,

所以n=4

0.08

=50,

故m=0.008×10×50=4,p=0.04×10×50=20,q=50−4−20−6−4=16,

所以身高在区间[165,175)的频率为16

50=0.32,在区间[175,185)的频率为6

50

=0.12,

由此可补充完整频率分布直方图: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样本的身高均值为:

150×0.008×10+160×0.04×10+170×0.032×10+180×0.012×10+190×0.008×10=12++54.4+21.6+15.2=167.2cm ;

(2)把男生样本记为x 1,x 2,...,x 25,其均值记为x −

,方差记为s x 2; 把女生样本记为y 1,y 2,...,y 25,其均值记为 y −

,方差记为s y 2

则总样本均值z −

=25

25+25x −

+25

25+25y −

=

25×170+25×160

50

=165,

又因为∑(25i=1x i −x −

)=∑x i 25i=1−25x −

=0,

所以∑225i=1(x i −x −

)(x −

−z −

)=2(x −

−z −

)∑(25i=1x i −x −

)=0,

同理可得∑225j=1(y j −y −)(y −−z −

)=0,

所以总样本方差s 2=1

50[∑(25i=1x i −z −

)2+∑(25j=1y j −z −

)2]

=150[∑(25i=1x i −x −+x −−z −)2+∑(25j=1y j −y −+y −−z −

)2

] =

150{25[s x 2+(x −

−z −

)²]+25[s y 2+(y −

−z −

)²]}

=1

50{25[16+(170−165)²]+25[20+(160−165)²]} =43;

(3)两种方案总样本均值的差为167.2−165=2.2.

用方案二总样本均值作为总体均值的估计不合适,原因为:没有按照等比例进行分层抽样,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不同,因此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差.

【解析】(1)由图可求得n ,进而得到m ,p ,q ,即可补充完整直方图,利用图像即可求得身高均值;

(2)把男生样本记为x 1,x 2,...,x 25,其均值记为x −

,方差记为s x 2;把女生样本记为y 1,y 2,...,y 25,其均值记为 y −

,方差记为s y 2,则总样本均值z −

=25

25+25x −

+25

25+25y −

=165,

根据方差公式、平均数公式变形即可得到s 2;

(3)因为没有按照等比例进行分层抽样,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不同,因此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差,所以不合适.

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样本的数字特征、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考查数算、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21.【答案】解:(1)直线AC与平面PBD不垂直.

证明如下:

分别取AD、AB的中点M、N,连接PM,PN,MN,

∵PA=PD,∴PM⊥AD,

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

AD,

∴PM⊥平面ABCD,

又∵AC⊂平面ABCD,∴AC⊥PM,

又∵正方形ABCD中,AC⊥BD,且MN//BD,

∴AC⊥MN,

又∵MN∩PM=M,∴AC⊥平面PMN,

∵过同一点P只能作唯一平面PMN垂直于AC,

∴直线AC与平面PBD不垂直.

(2)∵平面PAD⊥平面ABCD,CD⊥AD,

平面PAD∩平面ABCD=AD,∴CD⊥平面PAD,

又∵AD、PD⊂平面PAD,∴CD⊥PD,CD⊥AD,

∴二面角P−CD−B的平面角为∠PDA=60°,

设AB=a,∴Rt△PDC的面积为S=1

2×PD×CD=a2

2

Rt△BCD的面积为1

2×BC×CD=a2

2

取AD的中点M,连接PM,∵PA=PD,∴PM⊥AD,由(1)知,PM⊥平面ABCD,

设点B到平面PCD的距离为h,

∵V P−BCD=V B−PCD,即1

3×S△BCD×PM=1

3

×S△PCD×ℎ,

得ℎ=PM=√3

2

a,

∵PB =√2a ,∴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ℎ

PB =√6

4

【解析】(1)分别取AD 、AB 的中点M 、N ,连接PM ,PN ,MN ,证明PM ⊥平面ABCD ,可得AC ⊥PM ,再证明AC ⊥MN ,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可得AC ⊥平面PMN ,这与过同一点P 只能作唯一平面PMN 垂直于AC 矛盾;

(2)由已知可得CD ⊥平面PAD ,得到CD ⊥PD ,CD ⊥AD ,即二面角P −CD −B 的平面角为∠PDA =60°,设AB =a ,分别求出△PDC 与△BCD 的面积,由等体积法求得点B 到平面PCD 的距离为h ,可得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ℎPB

=

√6

4

. 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考查线面角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

22.【答案】解:(1)选①,因为c(acosB −bcosA)=a 2−1, 所以c(a ⋅

a 2+c 2−

b 2

2ac

−b ⋅

b 2+

c 2−a 2

2bc

)=a 2−1,

所以a 2−b 2=a 2−1, 所以b =1.

选②,由bcosA +abcosB =c ,得sinBcosA +bsinAcosB =sinC ,

因为sinC =sin(A +B)=sinAcosB +cosAsinB , 所以bsinAcosB =sinAcosB , 所以b =1,或B =π

2,

因为△ABC 是钝角三角形,所以B ≠π

2, 所以b =1.

选③,因为4SsinB =cos(A −C)+cosB , 所以4×1

2acsin 2B =cos(A −C)−cos(A +C), 所以2acsin 2B =2sinAsinC ,所以2b 2ac =2ac , 所以b =1.

(2)设△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 ,

因为△OAC 的面积为√3

4,所以1

2√ R 2−1

4=√3

4,所以R =1,

所以△OA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OC =60°,

法一:①因为A 或C 为钝角时,△OAB 与△OBC 的面积之和的最大值相同,

设∠BOA=θ,则∠BOC=60°+θ,

所以S△OBC+S△OAB=1

2R2[sin(60°+θ)+sinθ]=√3

2

(√3

2

sinθ+1

2

cosθ)=√3

2

sin(θ+

30°),

因为θ=180°−2(A−60°)=300°−2A,90°所以当θ=60°,△OAB与△OBC的面积之和最大值为√3

2

②当B为钝角时,如图(2),设∠BOA=θ,则∠BOC=60°−θ,

所以S△OBC+S△OAB=1

2R2[sin(60°−θ)+sinθ]=1

2

(1

2

sinθ+√3

2

cosθ)=1

2

sin(θ+60°),

因为0<θ<60°,所以当θ=30°,△OAB与△OBC的面积之和最大值为1

2

因为1

2<√3

2

所以△OAB与△OBC的面积之和最大值为√3

2

法二:①当A或C为钝角时,同法一;

②当B为钝角时,如图(2),

则有△OAB与△OBC的面积之和小于扇形OABC的面积,

因为扇形OABC的面积为π

6

所以△OAB与△OBC的面积之和小于π

6

因为π

6<√3

2

,所以△OAB与△OBC的面积之和最大值为√3

2

法三:设∠BOA=α,则∠BOC=β,

所以S△OBC+S△OAB=1

2

R2(sinα+sinβ)

=1

2×2sinα+β

2

cosα−β

2

=sinα+β

2

cosα−β

2

①当A或C为钝角时,|α−β|=60°,如图(1),则cosα−β

2=cos30°=√3

2

不妨设a<β,则β=α+60°,得α+β=2α+60°,

因为α=180°−2(A−60°)=300°−2A,90°所以0°<α<120°,所以60°<α+β<300°,

所以当α+β=180°时,△OAB与△OBC的面积之和最大值为√3

2

②当B为钝角时,α+β=60°,如图(2),则sinα+β

2=1

2

所以当α=β时,△OAB与△OBC的面积之和最大值为1

2

,因为1

2<√3

2

,所以△OAB与△OBC的面积之和最大值为√3

2

【解析】(1)选①,由余弦定理化简已知等式即可求解b的值;选②,利用正弦定理,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化简已知等式可得b的值;选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化简已知等式即可求解b的值.

(2)设△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可求R的值,可得∠AOC=60°,

法一:①设A为钝角,设∠BOA=θ,则∠BOC=60°+θ,可得S△OBC+S△OAB=√3

2

sin(θ+ 30°),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其最大值;②当B为钝角时,设∠BOA=θ,则

∠BOC=60°−θ,可得S△OBC+S△OAB=1

2

sin(θ+60°),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其最大值;

法二:①当A或C为钝角时,同法一;②当B为钝角时,则有△OAB与△OBC的面积

之和小于扇形OABC的面积,由扇形OABC的面积为π

6,π

6

<√3

2

,即可得解面积之和最

大值;

法三:设∠BOA=α,则∠BOC=β,可得S△OBC+S△OAB=sinα+β

2cosα−β

2

,分类讨论即

可求解其最大值.

本题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外心等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直观想象能力,考查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

文档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1.已知(1+i)z=2i,则复数z=()A.1+iB.1−iC.−1+iD.−1−i2.已知a⃗,b⃗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AB⃗⃗⃗⃗⃗=a⃗+2b⃗,BC⃗⃗⃗⃗⃗=−2a⃗+λb⃗,若A,B,C三点共线,则实数λ=()A.−4B.−1C.1D.43.已知某种设备在一年内需要维修的概率为0.2.用计算器产生1~5之间的随机数,当出现随机数1时,表示一年内需要维修,其概率为0.2,由于有3台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