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26:04
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表
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表检查大项检查项检查子项质量缺陷列举检查结果1、基坑支护、地基处理、桩基工程1.1基坑支护基坑开挖分段分层控制,挖土后及时支护深基坑未分层开挖,或开挖后未及时支护按规范要求进行基坑变形监测深基坑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基坑变形监测深基坑周边安全防护栏杆符合要求深基坑周边安全防护栏杆设置不符合要求基坑稳定,支护有效,不出现垮塌基坑支护出现垮塌或失稳控制点水准点和控制桩无可靠的保护降水排降水措施不得力,降水井点无安全维护,降水不及时基坑明排水基坑内四周明排水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基坑周
导读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表检查大项检查项检查子项质量缺陷列举检查结果1、基坑支护、地基处理、桩基工程1.1基坑支护基坑开挖分段分层控制,挖土后及时支护深基坑未分层开挖,或开挖后未及时支护按规范要求进行基坑变形监测深基坑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基坑变形监测深基坑周边安全防护栏杆符合要求深基坑周边安全防护栏杆设置不符合要求基坑稳定,支护有效,不出现垮塌基坑支护出现垮塌或失稳控制点水准点和控制桩无可靠的保护降水排降水措施不得力,降水井点无安全维护,降水不及时基坑明排水基坑内四周明排水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基坑周
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表
| 检查大项 | 检查项 | 检查子项 | 质量缺陷列举 | 检查结果 |
| 1、基 坑支 护、地 基处 理、桩 基工 程 | 1.1基坑支护 | 基坑开挖分段分层控制,挖土后及 时支护 | 深基坑未分层开挖,或开挖后未及时支护 | |
| 按规范要求进行基坑变形监测 | 深基坑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基坑变形监测 | |
| 深基坑周边安全防护栏杆符合要 求 | 深基坑周边安全防护栏杆设置不符合要 求 | |
| 基坑稳定,支护有效,不出现垮塌 | 基坑支护出现垮塌或失稳 | |
| 控制点 | 水准点和控制桩无可靠的保护 | |
| 降水 | 排降水措施不得力,降水井点无安全维 护,降水不及时 | |
| 基坑明排水 | 基坑内四周明排水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 井;基坑周围应设挡水墙 | |
| 漏洞 | 护坡桩或者边坡支护明显存在安全隐患, 未及时处理 | |
| 1.2地基处理 | 换填法:填料合格;分层铺填厚 度满足施工方案要求 | 填料中垃圾较多,或为不合格土料 | |
| 未分层铺填 | |
| | CFG桩复合地基:褥垫层厚度符 合要求;截桩合格 | 褥垫层厚度与施工方案相比相差50mm以 上 | |
| 截桩不合格 | |
| 强夯法:场地排水良好无积水,点 夯与满夯时间间隔满足方案要求 | 强夯施工时场地积水 | |
| 点夯与满夯时间间隔不满足要求 | |
| 水泥土搅拌法(湿法):搅拌桩机 必须有水泥计量装置 | 搅拌桩机无水泥计量装置 | |
| 真空预压法:加固土体中夹有砂层 时,应采取措施切断加固区内外水 气联系 | 未采取措施切断加固区内外水气联系 | |
| 1.3桩基工程 | 桩位偏差(轴线、垂直度)符合规 范要求 | 桩位偏差超过规范允许限值 | |
| 预应力管桩施工期间,无重车、堆 土等侧向荷载影响 | 预应力管桩出现侧压破坏 | |
| 预制桩堆放要符合要求 | 预制桩堆放,放桩的地面必须平整、坚实, 垫木间距应与吊点位置相同,各层垫木应 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 层。不同规格的桩,应分别堆放 | |
| 灌注桩检测 | 对于桩长大于40米的钻孔桩,安装预埋 声测管,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对于 桩长少于40米的钻孔桩采用小应变检测 | |
| 截桩和桩头处理合规 | 截桩和桩头处理不合规 | |
| | 桩基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 | 桩基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 | |
| 1.4地梁及承 台 | 砼桩顶界面清理 | 钢筋绑扎,锚固不到位,保护层不符合要 求 | |
| 地梁钢筋绑扎,锚固,保护层 | 钢筋绑扎,锚固不到位,保护层不符合要 求 | |
| 模板支撑 | 模板支撑偏位,不稳固 | |
| 地梁成型几何尺寸,轴线,密实度 | 砼不密实,轴线、尺寸偏差大于验收要求 的1.5倍 | |
| 2.地下防 渗漏 | 2.1穿墙套管 | 穿外墙套管应预留 | 穿外墙套管未预留 | |
| 金属套管内壁防腐处理 | 金属套管内壁未做防腐处理 | |
| 2.2防水基层 | 基层清理、修补 | 防水施工前基层未清理、修补 | |
| 卷材防水阴角八字脚 | 卷材防水施工前阴角未抹八字脚 | |
| 止水螺杆端头处理 | 地下室外墙止水螺杆端头未采用凹进处 理 | |
| 孔洞封堵 | 防水施工前墙体孔洞未有效封堵 | |
| 2.3防水材料 | ★防水涂膜厚度及分遍涂刷 | 防水材料厚度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分遍涂刷遍数不够 | |
| 卷材厚度、规格 | 卷材厚度、规格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 |
| 2.4防水附加 层 | 附加层是否漏做 | 防水附加层漏做 | |
| 附加层构造及范围大小 | 防水附加层构造及范围大小不符合要求 | |
| 2.5防水施工 | 卷材铺贴方式及质量 | 1、卷材应满粘而未满粘,有空鼓起包; 2、涂料涂刷遍数不够,起包或有褶皱 | |
| 卷材搭接长度 | 卷材搭接长度不足、黏贴不合格 | |
| 防水范围及高度 | 防水范围及高度不符合要求 | |
| 防水收头处理 | 防水收头处理不符合要求 | |
| 2.6★止水钢 板及止水螺杆 | 止水钢板规格、位置及预埋质量 | 竖向止水钢板规格、位置及预埋质量不符 合要求 | |
| 止水螺杆使用 | 抗渗砼主墙梁未用止水对拉螺杆 | |
| 2.7成品保护 | ★堆放重物或杂物 | 防水保护层未施工前,表面堆放重物或杂 物 | |
| ★成品破坏、顶板防水保护层 | 防水层未保护成品被破坏 | |
| 防水保护及保护砖墙 | 地下室外墙防水层外无苯板保护和无保 护砖墙 | |
| 地下室挡墙保温 | 挡墙保温层按防水保护层施工 | |
| 2.8 土方回填 | 回填部位的清理 | 回填部位未清理干净、有杂物和积水 | |
| | 回填土配比 | 土质不符合要求,未按比例掺灰、含水率 过高或垃圾过多 | |
| 回填夯实 | 未分层夯实 | |
| 3.模板与 支撑系统 | 3.1模板厚度 | 模板厚度 | 模板厚度不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 |
| 3.2大模板 | 大模板清理及存放 | 大模板拆除后堆积在楼面,堆放混乱及安 全措施不到位;未清理保养 | |
| 3.3立杆 | 立杆间距 | 立杆间距大于施工方案规定值100mm以 上 | |
| 立杆应落地 | 立杆未落地 | |
| 3.4垫枋 | 垫防数量 | 立杆下无垫防 | |
| 3.5扫地杆及 水平拉杆 | 数量 | 少于施工方案规定数量 | |
| 整体性 | 部分扫地杆未连成整体 | |
| 随立杆一并搭设 | 未随立杆一并搭设 | |
| 3.6顶托及底 托 | 顶托伸出立杆长度、歪斜 | 顶托歪斜,插入立杆内长度小于150mm, 伸出立杆长度大于350mm | |
| 不能使用底托 | 将顶托用在底部做支撑 | |
| 3.7墙柱侧撑 | 木枋 | 木材平放,且违反施工方案 | |
| 抱箍及对拉螺杆 | 抱箍数量不足,或抱箍钢管未伸到头 | |
| 是否钢木混搭 | 出现用木材代替钢管现象 | |
| 是否稳固 | L形柱支撑不稳固 | |
| 3.8梁支撑 | 梁侧模固定按方案要求进行 | 2600梁未使用对拉螺栓 | |
| 边梁吊模、侧撑 | 边梁用铁丝吊模、或用木材、模板侧撑 | |
| 侧撑刚度 | 梁中、梁端缺少能约束其左右位移的侧撑 | |
| 底撑刚度 | 梁跨度<8m和梁跨度〉8m未按照要求进 行拆除和回顶或梁侧立杆间距比施工方 案大200mm以上 | |
| 是否钢木混搭 | 出现钢木混搭 | |
| 3.9剪刀撑、斜 撑 | 剪刀撑、斜撑数量及设置 | 剪刀撑、斜撑设置数量不符合规范或施工 方案 | |
| 3.10板底支撑 | 次楞 | 间距大于施工方案100mm及以上,或未伸 到头(200mm)。 | |
| 主楞 | 间距大于施工方案100mm及以上,或未伸 到头(200mm)。 | |
| 斜屋面板底支撑 | 斜屋面板底支撑不牢固,用短木材支撑在 钢管上 | |
| 3.11防漏浆措 施 | 墙、柱防漏浆、防错台 | 墙柱下无防漏浆、防错台措施 | |
| 板防漏浆 | 楼板模板间隙大于10mm,且无防漏浆措 施。 | |
| 3.12后浇带、 悬臂构件支撑 | 是否搭设、支撑不能提前拆除 | 未搭设、后浇带支撑提前拆除 | |
| 支撑是否稳固 | 后浇带支撑不稳固 | |
| 3.13底层立杆 基础 | 立在回填土上基础是否稳固 | 土基范围立杆范围的基土未平整处理,立 杆垫防不稳固 | |
| 4.钢筋工 程 | 4.1钢筋规格 及数量 | 钢筋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钢筋规格、数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 |
| 4.2钢筋加工 | 弯钩角度不对;弯钩直段长度不 够;箍筋形状不规范;尺寸偏差超 规范 | 不符合要求 | |
| 4.3钢筋连接 | 钢筋绑扎;梁、柱钢筋接头 | 绑扎不齐全;梁、柱钢筋接头不合格 | |
| 直螺纹连接 | 钢筋直螺纹接头端面不平,连接不到位 | |
| 焊接质量 | 电渣焊接头不饱满、错位偏斜;电弧焊接 头不同心、焊接长度不足、焊缝不饱满 | |
| 绑扎搭接长度 | 绑扎搭接长度不足 | |
| 接头位置及接头率,锚固长度 | 接头位置、接头率、锚固长度未按设计和 验收要求 | |
| 梁,柱,板钢筋绑扎 | 柱墙筋多挡未绑扎,梁底筋、腰筋多挡未 绑扎,板筋应满扎部位未满扎 | |
| 4.4钢筋位置 | 梁板下筋垫块、板垫块马镫 | 垫块、马镫数量明显不足、安装不正确 | |
| 柱墙钢筋移位,间距不均匀其余钢 筋分部不均 | 柱墙钢筋与设计位置偏差215mm,柱梁钢 筋、板筋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 | |
| 加密区 | 加密区箍筋未设置 | |
| 4.5钢筋保护 | 切割破坏 | 出现切断受力钢筋的现象 | |
| | 预留钢筋的保护 | 是否与方案相符 | |
| 后浇带和预留洞口 | 有防水要求的后浇带处,无有效防水措 施;预留洞口缺少、漏放加强筋 | |
| 4.6预埋线管、 套管,防雷连接 | 墙、梁、板内线管间距 | 墙、梁、板内预埋电管间距不小于25mm | |
| 板内是否三层管重叠 | 板内出现三层电管重叠 | |
| 防雷连接 | 防雷连接筋规格、焊接长度及焊缝不符合 要求 | |
| 5.混凝土 工程 | 5.1砼孔洞、蜂 窝 | 砼孔洞 | 砼构件出现孔洞(深于砼保护层) | |
| 蜂窝 | 蜂窝 | |
| 5.2露筋 | 砼构件不能露筋 | 各种原因造成露筋 | |
| 5.3错台、漏浆 | 漏浆无错台 | 漏浆无错台 | |
| 2cmW错台三3cm | 2cmW错台三3cm | |
| 错台>3cm | 错台>3cm | |
| 5.4夹渣 | 砼构件夹渣 | 砼构件出现夹渣 | |
| 5.5胀模、下挠 | 1.5cmW胀模、下挠三3cm | 1.5cmW胀模、下挠三3cm | |
| 胀模、下挠>3cm | 胀模、下挠>3cm | |
| 5.6拆模过早 破坏 | 梁、墙体或反坎破坏 | 拆模过早导致梁、反坎破坏和墙体损伤、 缺棱掉角 | |
| 混凝土表面 | 混凝土表面拉伤、麻面 | |
| 5.7裂缝 | 楼板混凝土网状裂缝 | 楼板混凝土出现网状裂缝 | |
| 楼板混凝土线状裂缝 | 楼板混凝土线状裂缝 | |
| 梁、墙砼构件裂缝 | 梁、墙砼构件裂缝 | |
| 5.8穿孔对拉 螺杆 | 卫生间、屋面露台泛水区螺栓孔设 置 | 卫生间、屋面露台泛水区域内出现使用穿 孔对拉螺杆(卫生间地面装修完成高度 300mm内不能有空心对拉螺杆) | |
| 5.9柱、墙与 梁、板砼标号不 同时浇筑工艺 | 柱墙梁节点混标号 | 出现柱(墙)砼标号彳低于设计标号的夹层 | |
| 梁板冷缝(搭接质量) | 梁板出现冷缝,且结合面不密实 | |
| 5.10混凝土施 工 | 泵管在楼板上无柔性支垫 | 泵管固定不稳,在楼板上无柔性支垫 | |
| 混凝土浇筑时施工通道 | 工作面砼浇筑时无施工通道 | |
| 砼养护、同条件试件未放置或放置 不到位,标识不全 | 未放置扣2分,放置不到位扣1分,无标 识扣0.5分 | |
| | 试块留置 | 现场未留取试块,留取试块记录与实际浇 筑时间不吻合,试块上无标识制作日期和 代表的结构部位;同条件试块未和代表的 结构部位同条件养护 | |
| 楼层柱墙水平施工缝浮浆清理 | 楼层柱墙水平施工缝未凿毛,浮浆、建渣 清理不到位 | |
| 楼面、屋面(含地下车库顶板)、 露台等结构板砼收面 | 屋面露台板面未收光,楼面收面浮浆多、 质量差 | |
| 5.11施工缝、 后浇带 | 施工缝、后浇带处钢筋保护层厚度 | 施工缝、后浇带处钢筋保护层偏差超过标 准1.5倍 | |
| 5.12出屋面 (地下车库顶 板)烟风道一次 性浇筑 | 未一次性浇筑 | 出屋面(地下车库)烟风道未一次浇筑 | |
| 出屋面和露台部分浇筑高度未超 过防水泛水高度,出车库顶板部分 浇筑高度2150mm | 出屋面(地下车库)烟风道浇筑高度不足 | |
| 别墅洋房出屋顶、出车库顶板防水 套管未安装到位 | 别墅洋房出屋顶、出车库顶板防水套管未 一次浇筑 | |
| 5.13板、剪力 墙、柱内暗埋管 道、预留盒 | 预留线盒过大、或在结构受力集中 部位且未得到设计同意,造成受力 钢筋外露或对结构受力产生不良 影响,线管直径不超过板(墙)厚 1/3 | 线管直径不超过板(墙)厚1/3 | |
| 5.14出屋面、 地下室顶板和 露台管道必须 设刚性防水套 管 | 是否漏设 | 出屋面(地下车库)管道未设刚性防水套 管(高层除外) | |
| 高度是否够 | 出屋面(地下车库)刚性防水套管高度不 足 | |
| 5.15混凝土实 测实量:垂直 度、平整度、板 底极差、截面尺 寸 | 平整度:W8mm | 1、得分=合格率X15分; 2、合格率<65%实测实量不得分; 3、合格率二合格点/实测点X100%。 | |
| 垂直度:W8mm (层高W5m) W10mm (层高>5m) | |
| 板底极差:15mm | |
| 截面尺寸:+8, -5mm | |
| 6.1材料 | 砂浆 | 砂浆的配合比标识不清;抗压试件数量不 够;试块未标明所代表的部位 | |
| 6.砌筑及 二次结构 | 内外墙材料用错 | 内墙、外墙未按要求使用不同璧厚的砖 | |
| 干砖上墙 | 未按规范规定提前浇水后砌筑 | |
| 6.2组砌方式 | 三线实心砖,砌筑通缝 | 砌体底部未按规范设置三线实心砖,出现 竖向通缝 | |
| 水平孔 | 外墙砌块出现水平孔 | |
| 灰缝不均匀、不饱满、外墙透明缝 | 砌筑灰缝不均匀、平顺、有透明缝,砌筑 质量差 | |
| 6.3顶砌 | 顶砌间歇时间不足 | 顶砌间歇时间不足14天 | |
| 顶砌质量 | 顶砌灰缝不饱满、质量差,或细石混凝土 不饱满,斜梁下口顶砌方向错误 | |
| 外墙顶砌呈内外交叉方向 | 外墙补砌砖未内外交错 | |
| 6.4砌筑砂浆 | 自拌砂浆配合比 | 自拌砂浆现场无配合比或配合比错误 | |
| 楼层砂浆垫板 | 楼层砂浆直接堆放在楼板上 | |
| 现场加水、已初凝 | 砂浆存放时间长已超过初凝,现场加水, 或已初凝还上墙 | |
| 6.5灰缝 | 砂浆饱满度 | 砌筑砂浆不饱满、外墙竖向出现透明缝 | |
| 6.6拉结筋 | 长度及牢固度、间距、数量 | 砌筑拉结筋长度不足,或植筋不牢固、间 距、数量不合格 | |
| 6.7构造柱 | 是否先砌砖后浇构造柱 | 出现先浇筑构造柱后砌砖 | |
| 是否设投料斗、外墙构造柱支模时 是否设对拉螺杆 | 浇筑构造柱未设投料斗,构造柱不到顶; 支模时未设对拉螺杆,采用步步紧等固定 措施 | |
| 成型质量 | 构造柱成型质量差 | |
| 6.8过梁 | 是否漏设 | 应设过梁处未设过梁 | |
| 制作及安装 | 过梁制作质量差,无安装方向标示、制作 时间、搁置长度不足、无座浆 | |
| 6.9门窗洞口 偏大时收口 | 窗框与墙体间隙大于30mm时用细 石混凝土收口 | 门窗洞口误差较大时未按要求收口 | |
| 6.10 高度24m 砌体墙现浇带 | 是否漏设 | 高度24m砌体墙漏设现浇带 | |
| 6.11外窗窗台 压顶 | 是否漏设 | 外窗窗台压顶漏设 | |
| 端头伸入墙体长度是否2100 | 窗台压顶两端伸入墙体长度不足 | |
| 6.12门窗洞 口、栏杆预埋预 制砼块、实心砖 | 是否漏设 | 门窗洞口、栏杆未设预制砼块、实心砖(用 于固定门窗框) | |
| 位置是否合理 | 门窗洞口、栏杆预制块位置不合理 | |
| 6.13导墙 | 是否漏设 | 应设导墙处未设导墙,(特别注意外墙线 条、空调机位、露台等位置) | |
| 高度是否够 | 导墙设置高度不足 | |
| 结合面是否剔凿清理 | 导墙浇筑前结合面未剔凿,凿毛清理差 | |
| 支模稳固度 | 导墙支模不稳固 | |
| 支模内撑措施 | 导墙用木块、砖块等内撑,或用铁丝穿模, 或使用普通螺杆,模板安装稳固差 | |
| 振捣及成型质量 | 导墙振捣、成型质量差 | |
| 6.14箱、盒体 的二次预留预 埋 | 箱(盒)体上墙应在墙体表面灰饼 实施和标高线完成后实施 | 箱(盒)体上墙未在墙体表面灰饼实施和 标高线完成后实施 | |
| 6.15管线二次 预留预埋 | 保持管壁间隔不小于20毫米,管 线通道内应填实细实混凝土 | 保持管壁间隔不小于20毫米,管线通道 内应填实细实混凝土、挂网 | |
| 在砼结构上开槽不应破坏钢筋 | 在砼结构上开槽破坏钢筋 | |
| 在砌体墙上水平开槽 | 水平开槽长度大于500mm | |
| 6.16风井砌筑 | 风井随砌随抹灰 | 风井的灰未随砌随抹,抹灰质量差,不 平顺 | |
| 6.17堵孔 | 是否封堵 | 外墙孔洞未有效封堵 | |
| 封堵质量 | 外墙孔洞封堵质量差 | |
| 6.18砌体实测 实量:平整度、 垂直度 | 垂直度:W5mm | 1、得分二合格率x15分; 2、合格率<65%实测实量不得分; 3、合格率二合格点/实测点X100%。 | |
| 平整度:W8mm | |
| 房间开间(进深)大小头:W20mm | |
| 7.屋面、露 台 | 7.1防水基层 | 基层清理、修补 | 防水施工前基层未清理、修补 | |
| 阴角八字脚 | 防水施工前阴角未抹八字脚,抹八字脚质 量差 | |
| 7.2防水材料 | 合格证、复验报告 | 有合格证、复验报告合格 | |
| 防水涂膜厚度、卷材厚度 | 防水材料厚度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 |
| 7.3防水附加 层 | 附加层是否漏做 | 防水附加层漏做 | |
| 附加层构造及范围大小 | 防水附加层构造及范围大小不符合要求 | |
| 7.4防水施工 | 卷材铺贴方式 | 卷材渊•铺有空鼓起包; 涂料涂刷遍数不够,起包或有褶皱 | |
| 卷材搭接长度 | 卷材搭接长度不足 | |
| 防水泛水范围、高度 | 防水范围及高度不符合要求 | |
| 防水收头处理 | 防水收头处理不符合要求 | |
| 7.5防水成品 保护 | 堆放重物或杂物,防水层上作行人 通道 | 防水保护层未施工前,表面堆放重物或杂 物,防水层上作行人通道 | |
| 成品破坏 | 防水存在成品破坏 | |
| 防水保护层 | 防水层上未做砂浆保护层 | |
| 刚性层质量 | 网片筋绑扎间距不均匀,垫块,成型收面, 分格缝质量 | |
| 7.6变形缝 | 按图施工 | 未按图施工 | |
| 渗漏隐患 | 构造和施工造成渗漏隐患 | |
| 7.7屋面瓦、挂 瓦条 | 挂瓦条 | 防腐木、不锈钢钉固定 | |
| 屋面瓦 | 屋面瓦质量、成品保护 | |
| 7.8屋面套管 | 是否预留 | 套管未预留 | |
| 防水做法 | 出屋面套管防水做法错误 | |
| 7.9雨排口 | 是否预留 | 侧排口或雨水地漏未预留,只能后凿 | |
| 预留位置、高度 | 雨排口位置、高度不合理 | |
| 7.10檐口排水 措施 | 是否预留 | 有积水隐患时未设排水措施 | |
| 8.顶棚、烟 风道 | 8.1顶棚修补、 打磨 | 裂缝是否有效修补 | 顶棚裂缝在地暖、地面施工前未有效修补 | |
| 模板皮等杂物是否清理 | 砌筑前顶棚模板皮等杂物未清理 | |
| 8.2烟风道层 间卸载 | 层间卸载数量是否足够 | 烟风道未按地方标准卸载,且卸载层数超 过3层 | |
| 撑补砼质量 | 撑补砼开裂、不密实,滴漏水 | |
| 9.内外墙 面装修 | 9.1外墙孔洞 封堵 | 是否有效封堵 | 抹灰前外墙体孔洞未有效封堵 | |
| 9.2结构缺陷 处理及基层处 理 | 结构缺陷是否在挂网、抹灰前处理 | 错台等结构缺陷未在挂网、抹灰前处理 | |
| 9.3管线开槽 | 在砼结构上开槽不应破坏钢筋 | 在砼结构上开槽破坏钢筋 | |
| 在砌体墙上水平开槽 | 在砌体墙上水平开槽长度超过300mm | |
| 补槽质量 | 挂网、细石混凝土补槽 | |
| 9.4窗框塞口 | ★内外墙抹灰前,窗框单独用防水 砂浆或石粉后塞口 | 钢副框抹灰前未塞口 | |
| 塞口质量 | 钢副框塞口不密实 | |
| 9.5不同墙体 材质交界面抗 裂钢丝网 | 有否抗裂钢丝网 | 不同材质墙面抹灰前未挂抗裂钢丝网 | |
| 丝径、宽度、镀锌 | 钢丝网丝径小于0.7mm,或宽度小于 300mm,或未镀锌 | |
| 钢丝网锚固 | 钢丝网锚固方式错误或不牢固 | |
| 9.6必须分层抹 灰,每层不超过 10mm;总厚度超 过35mm时,应 加设钢丝网加 强; | 是否分层抹灰 | 一次性抹灰厚度超过20mm | |
| 抹灰总厚度超过35mm时,是否加 设钢丝网 | 抹灰总厚度超过35mm时,未加设钢丝网 | |
| 9.7界面处理, 灰饼冲筋,基面 清理 | 砼墙面抹灰前甩浆或刮软糙 | 砼墙面抹灰前未甩浆、刮糙, | |
| 基面清理、甩浆质量差 | 基面清理不干净、甩浆质量差 | |
| | 抹灰前是否打灰饼、冲筋 | 抹灰前未打灰饼、冲筋 | |
| 9.8抹灰层养 护,起砂、阴阳 角,抹灰面露网 | 抹灰层是否存在裂缝、起砂,阴阳 角不顺直、大小头 | 抹灰层存在裂缝(0.3mm);因强度不足 起砂,阴阳角不顺直、大小头 | |
| 抹灰层养护 | 未进行洒水养护 | |
| 抹灰面露网 | 抹灰面露网 | |
| 9.9护角 | 室内墙面、柱面和门窗洞口的阳角 两侧,做1:2水泥砂浆2000mm高 50mm宽的暗护角 | 不符合要求 | |
| 9.10抹灰砂浆 | 自拌砂浆配合比 | 自拌砂浆现场无配合比或配合比错误 | |
| 楼层垫板 | 楼层砂浆直接堆放在楼板上 | |
| 现场加水、已初凝 | 砂浆现场加水 | |
| 9.11阳露台处 抹灰不能一次 下底 | 防水上翻高度范围内应先抹灰找 平,待防水及刚性层完成后,再抹 灰卜底 | 不符合要求 | |
| 9.12外窗台排 水坡度不小于 10% | 排水坡度是否符合要求 | 外窗无明显排水坡度或倒坡 | |
| 9.13外窗应做 滴水线(槽); | 是否做滴水线(槽) | 外窗未做滴水线(槽),倒坡勾木 | |
| 9.14外墙抹灰 防流挂措施 | 女儿墙顶部应有防流挂措施 | 女儿墙顶部无防流挂措施(无砼压顶) | |
| 9.15外窗台外 挑部分严禁全 部用苯板制作 | 外窗台外挑部分严禁全部用苯板 制作 | 线条外挑宽度超过80mm时严禁全部用苯 板制作 | |
| 9.16保温材料 及铺贴 | 材料、厚度、防火1隔离带 | 材料、厚度、防火1隔离带不合格 | |
| 粘贴面积、拼缝、锚栓、托架 | 粘贴面积、拼缝、锚栓、托架不合格 | |
| 防火隔离带 | 防火1隔离带未按规范及设计图进行施工 | |
| 燃烧性能 | 燃烧性能不合格 | |
| 9.17保温抗裂 层及细部构造 | 收头、网格布包封和抗裂层 | 收头、网格布反包不合理,抗裂层厚度不 合格、开裂,有开裂、渗漏隐患 | |
| 锚栓 | 锚栓数量,质量不合格 | |
| 9.18涂料 | 色差、污染,工序间成品保护 | 色差、污染,成品保护不到位 | |
| 分隔缝 | 分隔缝是否按要求设置,是否顺直,均匀 | |
| 9.19外墙面 砖、文化石 | 瓷砖质量、粘贴、勾缝、是否泛碱、 污染 | 瓷砖质量差;粘接勾缝是否密实,瓷砖未 用专用粘结剂粘结、泛碱、污染 | |
| 9.20石材 | 石材质量 | 破损、厚度 | |
| 龙骨质量及固定、连接;焊点防锈 处理 | 龙骨质量差;固定或连接方式不牢固;焊 点防锈处理不合格 | |
| 勾缝、是否泛碱、污染 | 石材幕墙勾缝用胶错误、泛碱、色差、污 染 | |
| 9.21抹灰实测 实量: | 垂直度:W4mm | 1、得分二合格率X15分; 2、合格率<65%实测实量不得分; 3、合格率二合格点/实测点X100%。 | |
| 平整度:W4mm | |
| 净高偏差:W20mm(地面面层完成 后测量) | |
| 房间开间(进深)大小头:W20mm | |
| 10.门窗、 栏杆、金属 幕墙、百叶 | 10.1窗台或窗 防护栏杆净高 离可蹬踏面不 小于0.9米 | 防护高度满足要求 | 防护高度不满足要求 | |
| 10.2栏杆垂直 杆件净距不大 于 110mm | 栏杆垂直杆件净距不大于110mm | 栏杆垂直杆件净距不满足要求 | |
| 10.3砌体墙上 门窗框严禁用 射钉固定 | 砌体墙上是否用射钉固定门窗框 | 砌体墙上严禁用射钉固定门窗框 | |
| 10.4窗框与钢 副框间发泡胶 饱满 | 窗框与钢副框间应打发泡胶 | 窗框与钢副框间未打发泡胶 | |
| 发泡胶施工质量 | 发泡胶不饱满、凝固后切割 | |
| 10.5中性硅酮 胶顺直,色泽一 致,无污染 | 是否为中性硅酮胶 | 外门窗外侧打胶须为中性硅酮密封胶 | |
| 打胶质量 | 打胶外观质量(顺直、色泽一致、无污染) | |
| 10.6外门窗、 栏杆金属幕墙、 金属百叶防雷 构造符合设计 和规范要求; | 防雷接地符合要求 | 防雷接地符合规范要求;施工工序正确 | |
| 10.7门窗成品 保护到位; | 成品保护到位 | 门窗成品保护到位 | |
| 10.8栏杆焊点 防腐处理到位; | 焊点做防腐处理 | 栏杆焊点防腐处理到位 | |
| 10.9栏杆扶手 及立柱固定质 量 | 栏杆扶手及立柱固定质量合格 | 栏杆扶手及立柱固定质量不合格 | |
| 10.10门窗、栏 杆刚度 | 刚度满足规范要求 | 栏杆、栏板刚度满足规范要求 | |
| 11.楼地面 | 11.1厕浴间与 相邻房间的高 差/降板应符合 设计要求 | 厕浴间是否降板 | 厕浴间地面结构降板不符合设计要求 | |
| 11.2穿楼板管 洞撑补/封堵到 位 | 撑补是否合格 | 1、撑补刚度足够;2、底模不能为聚苯板 等柔性材料 | |
| 11.3★板裂纹 修补 | 板裂缝是否有效修补 | 板裂纹在地面施工前未有效修补 | |
| 11.4有水房间 (含管井)做防 水 | 是否存在应做防水而未做防水部 位 | 是否存在应做防水而未做防水部位 | |
| 11.5防水施工 质量 | 基层处理 | 基层清理、修补 | |
| 附加层施工 | 是否抹八字脚;是否设置附加层;附加层 质量 | |
| 防水涂膜厚度 | 防水涂膜厚度是否足够 | |
| 11.6有水房间 烟风道底部混 凝土封包 | 是否封包 | 烟风道底部是否用砼封包 | |
| 混凝土封包质量 | 烟风道底部砼封包质量 | |
| 11.7防水层上 返高度 | 高度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 高度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 |
| 11.8卫生间门 槛处防渗漏构 造 | 卫生间门槛处防渗漏构造是否合 理 | 防水涂膜是否伸过门槛处 | |
| 11.9楼面面层 施工前基层处 理 | 凿毛处理,润湿 | 凿毛处理是否到位,施工前是否进行润湿 | |
| 11.10地暖管 道安装 | 无接头、管卡间距 | 末端地暖管中间有接头、管卡间距未满足 规范要求 | |
| 11.11地采暖 房间按规范和 施工图留设分 隔缝 | 分隔缝留置是否合理 | 房间四周、门洞口、长房间中间是否设置 分隔缝 | |
| 11.12楼面找 平及保温层或 细石混凝土层 不空鼓、起砂、 裂缝 | 拉毛及收面效果 | 干水泥收面,收面效果差,拉毛不1顺直 | |
| 是否开裂、空鼓 | 楼面是否开裂,空鼓(按房间数) | |
| 是否起砂 | 楼面是否起砂(按房间数) | |
| 12、安装 | 12.1明敷管道 管卡、支吊架 | 管道支、吊、托架安装 | 应位置正确,防腐处理到位,埋设平整牢 固;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紧密,固定牢固; 塑料管道采用金属支架时,应在管道与支 架间加衬非金属垫或套管。 | |
| | 管卡位置 | 采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的金属管道立 管管卡安装应符合: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 5m,每层必须安装一个;楼层高度大于 5m,每层不的少于2个;管卡安装高度距 离地面为1.5m-1.8m。 | |
| 12.4预留预埋 孔洞 | 给排水管道预留孔洞位置合理 | 厨房、卫生间、空调平台等部位,预留孔 洞位置合理。无漏留、无多留、无错留等 不合理现象。 | |
| 12.2阳露台排 水设施 | 地漏、雨水斗设置;阳露台地坪排 水坡向远离住宅室内; | 地漏标高未满足彳低于阳台地坪完成面 10〜20毫米、地漏排水管径 | |
| 12.3管道穿墙 壁和楼板套管 | 管道穿墙壁和楼板套管安装 | 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宜设置金属或塑料 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 出装饰地面201^;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 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 | |
| 12.4电梯基坑 防水与消防电 梯基坑排水设 施 | 电梯基坑内无渗水、积水。消防电 梯集水井 | 电梯基坑的渗水、积水。消防电梯井未 按规范设集水井。 | |
| 12.5室外给水 管安装 | 管道埋地敷设深度 | 管道应当位于冰冻线以下,必须在冰冻线 以上时,应做可靠保温防潮措施。在无冰 冻地区,管顶覆土厚度不得小于500mm, 穿越道路部位不得小于700mm。 | |
| | 给水系统井室要求 | 给水系统各种井室内的管道安装,如设计 无要求,井壁距法兰或承口的距离:管径 小于等于450mm时,不得小于250mm;管 径大于450mm时,不得小于350mm。 | |
| 12.6室内给 水、加热盘管安 装 |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及保护 | 室内给水管道连接规范;沿楼板敷设有可 靠保护措施;明装管道成排安装时,直线 部分应相互平行。 | |
| 给水立管垂直度偏差应满足规范 | 钢管每米不超过3mm,5m以上不超过8mm; 塑料和复合管每米不超过2mm,5m以上不 超过8mm。 | |
| 加热盘管 | 加热盘管埋地部分不应有接头;弯曲部分 不得出现硬折弯,曲率半径符合:塑料管 不小于管道外径的8倍,复合管不应小于 管道外径的5倍。 | |
| 12.7室内排水 管安装 | 管道坡度及位置 | 排水管道坡度符合设计要求;管道位置合 理,无与其他管道或建筑冲突现象。 | |
| 管道附件齐全 | 排水塑料管道伸缩节、检查口、阻火圈等 设置合理,满足要求。 | |
| 立管垂直度满足规范 | 钢管每米不超过3mm,5m以上不超过 10mm;塑料管每米不超过2mm,5m以上不 超过8mm。 | |
| 通气立管出屋面高度 | 通气立管应高出屋面300顿,但必须大于 积雪厚度;上人屋面通气立管应高出屋面 2m。 | |
| 12.8给排水设 备 | 水泵基础尺寸 | 卧式水泵基础尺寸比水泵底座的外形尺 寸轴向每边各增加50-100mm,两侧每边 各增加约100顿;立式水泵基础外形尺寸 比水泵底座或连接板外形尺寸每边各增 加 75-125mm。 | |
| 橡胶接头 | 可曲饶橡胶接头应处在自然状态下安装, 不应使其挠曲或产生位移,不应承担管道 重量。 | |
| 水泵减震器 | 立式水泵的减震器不应采用弹簧减震器。 | |
| 12.9电气配 管、预埋、桥架 线槽安装 | 导管、底盒预埋 | 现浇混凝土板、墙体内配管需固定牢固, 管连接处需紧固,管材无破损、扭曲。 | |
| 导管保护 | 导管出楼板面易受机械损伤的一段应采 取保护措施;暗配导管与建筑物表面距离 不应小于15mm,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 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 抹面,厚度大于151^。 | |
| 导管与底盒、箱体连接 | 导管应通过敲落孔或专用开孔器开孔后 进入底盒或箱体,与底盒、箱体连接处采 用专用锁扣。 | |
| 明配导管 | 明配导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 安装牢固;在终端、弯头中点等处需设有 管卡。 | |
| | 桥架、线槽支架 | 电缆桥架、线槽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为 1.5m--3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 2m。 | |
| 12.10防雷接 地 | 卫生间等电位联结 | 等电位联结扁铁焊接牢固、位置正确、等 电位联结盒设置位置合理 | |
| 金属线槽、导管接地 | 金属线槽、导管必须接地或接零可靠,金 属电缆桥架及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 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 | |
| 避雷针、避雷带 | 避雷针、避雷带应位置正确,焊接固定的 焊缝饱满,焊接部分补刷防腐油漆;避雷 针、避雷带必须与屋顶外露的其他金属物 体连成一个整体。 | |
| 12.11开关插 座、配电箱配线 | 配线要求 | 同一建筑物各相电线绝缘层颜色选择应 一致;插座相线零线连接正确。 | |
| 柔性导管连接长度 | 刚性导管经柔性导管与电气设备、器具连 接,柔性导管的长度在洞里工程中不大于 0.8m,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 | |
| 开关插座标高 | 户内开关、插座标高应一致,普通插座底 边距地宜为0.3--0.5m。 | |
| 配电箱要求 | 照明配电箱内,同 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 于2根,放松垫圈等零件齐全;应分别设 置零线和保护接地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 接地线经汇流排配出。 | |
| 12.12通风及 设备 | 金属风管连接 | 风管板材拼接的咬口缝应错开,不得有十 字型拼接缝。中、低压系统风管法兰的螺 栓及铆钉孔距不得大于150mm,矩形风管 法兰的四角部位应设有螺栓孔。 | |
| 非金属风管连接 | 法兰螺栓孔距不得大于120mm,法兰与风 管板材的连接应可靠,其绝热层不得外 露。 | |
| 风管支吊架 | 直径或边长尺寸小于等于400mm,间距不 应大于4m;直径或边长大于400mm,不应 大于3m;支架距风管末端不应大于 1000mm,距水平弯头的起弯点不应大于 500mm,设在支管上的吊架距干管不应大 于1200mm;水平主、干风管长度超过20m 时,应设置防晃支架。 | |
| 风管加固 | 风管加固应符合:圆形风管直径大于 800mm,且其管段长度大于1250mm,应采 取加固措施;矩形风管边长大于630mm, 管段长度大于1250mm,应采取加固措施。 | |
| 通风设备 | 固定通风机的地脚螺栓应拧紧并有防松 动措施;传动装置的外露部位及直通大气 的进、出口必须设置防护罩(网)或采取 其他安全设施。 | |
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表
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表检查大项检查项检查子项质量缺陷列举检查结果1、基坑支护、地基处理、桩基工程1.1基坑支护基坑开挖分段分层控制,挖土后及时支护深基坑未分层开挖,或开挖后未及时支护按规范要求进行基坑变形监测深基坑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基坑变形监测深基坑周边安全防护栏杆符合要求深基坑周边安全防护栏杆设置不符合要求基坑稳定,支护有效,不出现垮塌基坑支护出现垮塌或失稳控制点水准点和控制桩无可靠的保护降水排降水措施不得力,降水井点无安全维护,降水不及时基坑明排水基坑内四周明排水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基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