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评价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实验室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质控,保证质量。
2.临床实验室布局与流程安全、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
3.开展检验项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目录,不开展淘汰和未经批准的项目。特殊实验室取得审批许可。
4.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
5.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对床旁检验项目按规定进行严格比对和质量控制。
6.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7.遵守检验项目和检测仪器操作规程,定期校准检测系统,并及时淘汰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不使用未经批准的设备与试剂。
8.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部门服务满意。
(二)相关评价指标:
1.血、尿、便常规检验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2.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3.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4.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5.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6.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90%。
(三)检验科质量考核标准
| 项 目 | 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 | 评分方法 |
| 质量管理 | 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管理,不开展淘汰和未经批准的项目。 | 实验室是否有生物危险标识、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等标识,无相关标识扣5分; |
| 技术准入 | HIV检测项目已取得规定的验收合格证; HIV、大型生化仪检测工作人员均取得相关项目上岗证; | 1.查工作人员的上岗证和相关项目的检验报告单,1人无上岗证人员扣10分; |
| 服务质量 | 建立标本接收登记、核对制度并落实,报告发放实施签字制度; 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测服务;急诊检测报告及时,能做到一般项目≤30分钟、其它项目≤2小时。 血、尿、便常规检验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 1.因制度未履行造成标本遗失或检验结果错误,每次扣20分,造成纠纷按相关规定扣罚。 2.从在院急诊留观病历和临床危重病人病历中抽查检测结果报告单,看检测报告是否及时,1份急诊检测报告超时扣10分;1份其他项目的报告超时扣5分;24小时内存在脱岗扣20分; 3.查检验科文件,看医院是否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临床科室和检验科对照查看),1例报告不规范或登记不规范扣10分; |
| 质量保证 | 临床科室设置的实验室不得出具临床检验报告。 检验科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 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程序和室内、室间管理程序;有分析和持续改进措施;室内质控结果和检测精密度在质控范围内方可发出检测报告; 病房建立检验前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程序; 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 1.查看现场和抽查临床科室病历,看临床科室设置的实验室是否出具临床检验报告;发现有临床科室设置的实验室出具临床检验报告扣该临床科室10分; 2.查阅文件资料,看是否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程序和室内、室间管理程序;现场检查室内质控图和室内质控品数量、各专业室间质评成绩合格证书,室内质控1项不符合要求扣10分,室内质控品数量不足扣10分;室间质评成绩1项不合格扣10分; 3.查阅室内、室间总结、分析记录本,无总结分析及纠正措施扣10分;纠正措施落实无成效扣10分; 4.查看病房标本留取、送检注意事项,并抽查3个病区各1名护士,1名护理人员掌握不准确扣5分; |
| 技术规范 | 所有检测项目有标准操作程序; 细菌培养阳性率≥30%,尿干化学分析镜检率为100%、尿沉渣分析仪复检率为60%;血液分析镜检率符合要求; | 1.检查资料,操作程序缺一项扣5分; 2.现场查看细菌、尿液和血液分析检测结果登记本,并统计、分析其阳性率和镜检率,看需油镜复检(有特殊报警和白血病患者)的标本已实行复检的比例是多少,1项阳性率或镜检率不符合要求扣10分; |
| 检验报告 | 检验申请单、报告单书写规范(中文形式、字清、注正常范围、检验复核签名),报告及时,有免责声明等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诊断性临床检验报告由执业医师签发; | 1.从每个检验室各抽查5份检验报告单和10份骨髓检验报告单进行评价1张报告单不规范扣5分; 2.从10份骨髓检验报告单,发现1张非执业医师签发的报告扣10分; |
| 试剂耗材 | 使用的试剂和耗材检定合格、有注册证、生产许可证及批准文件.(暂未批准的试剂有质量证明文件);定性或半定量试剂应标明“临界值”的说明,有相关的质检程序 ;使用“批批检”试剂; | 1.现场抽查5种试剂,并核查证件,发现1种试剂或耗材缺“三证”扣10分;发现使用过期试剂扣10分; 2.抽查暂未批准的试剂,发现1种试剂无质量证明文件扣10分; 3.查看检测的原始记录,发现1种试剂未标明“临界值”或质检程序扣5分; 4.现场抽查5种”批批检”试剂,1种试剂缺 “批批检”扣5分; |
| 仪器校验 | 所有仪器设备有校准计划(本实验室校准、厂方校准、计量、检定单位校准等)和维护程序文件;国家规定强制性检定的仪器按规定送检; | 1.是否按要求维护、有无校准记录,无校准记录一次扣5分; 2.查强制性检定的仪器合格证书,发现一件未强检仪器扣5分; |
| 比对试验 | 不同仪器或方法开展同一检测项目有比对试验;比对结果相对偏差不超过1/2PT可接受范围;床旁检验项目每季有检查和结果比对; | 1.查看比对试验原始数据记录本,现场测试不同仪器和方法的同一标本结果,发现1种应开展比对试验的检测项目而未进行比对试验或无原始数据记录扣5分;发现1种比对试验不符合要求扣5分; 2.检查床旁检验原始记录和比对资料,无床旁检查记录和比对资料扣5分; |
| 生物安全 | 制定并执行生物安全工作制度和试验操作规程;有实验标本及实验所需的菌(毒)种的管理规定; 配备个人防护用具(工作服、手套、口罩、护目镜、洗眼装置等)。 配置消毒灭菌及空气消毒设备(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设备、压力蒸气灭菌器、化验单消毒设备)并有使用记录;压力蒸气灭菌器定期进行灭菌效果监测,有记录。 废物废弃标本管理符合《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分类放置,有专用利器盒,专人收集;含有病原体的标本、培养基、菌种、毒种须压力蒸气灭菌或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 1.查看文件资料,无制度或操作规程扣5分; 2.查看文件资料,无菌种管理规定或实验操作流程不规范扣5分;现场检查看毒菌种保管不符合规范扣5分,无专人保管扣5分; 3.现场查看未按要求使用防护用品,每次扣5分; 4.现场查看灭菌器效果监测登记,无定期监测记录每次扣10分; 5.现场查看发现实验废物处理工作流程不符合规范扣10分; |
| 医疗服务安全和指令性任务 | 1.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科室医疗服务安全教育,提高医疗服务安全意识。 | 少开展一次扣分; |
| 2.及时报告、妥善处理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纠纷。 | 未及时报告和处理扣分; | |
| 3.认真完成指令性及卫生支农任务,积极参加组织的社会公益性活动。 | 未完成指令性及卫生支农任务扣分; | |
| 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 1.医院的科室质量管理专业性强、技术复杂,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科主任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室的质量水平。除同行专家评审,作为一般业务行政职能部门是没有能力直接控制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终末质量控制、评价是科主任及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责及经常性工作。 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组织本科室各级人员落实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本科室的质量教育、检查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收集汇总本科质量管理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并定期向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质控科汇报质量管理工作。 | 科室所发生的质控扣分,质控小组成员承担50%。 年终质控扣分,末五名扣除该科科主任院长基金的35% |
|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 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 | 科室所发生的院感扣分,院感小组成员承担50%。 年终院感扣分,末五名扣除该科科主任院长基金的15% |
| 相关指标 | 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90%。 | 每半年到临床各科对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满意度每下降1%扣5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