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04肠胃病方(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27:17
文档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04肠胃病方(上)

D04腸胃病方(上)1、半夏瀉心湯經方:半夏半升黃芩3兩乾薑3兩人參3兩甘草3兩黃連1兩大棗12枚黃煌:半夏6~12g黃芩6~12g乾薑6~12g黨參6~12g炙甘草3~6g黃連2~6g大棗15~30g1.本方為胃病專方,治療痞證、心下痞、滿而不痛(上腹不適)上消化道之炎症、潰瘍(例如: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瀰漫性胃炎、反瘤性胃炎、12指腸潰瘍….)抗幽門螺旋桿菌,參與免疫調節,保護黏膜,通降,止血為古時“苦辛法”代表方,治療中虛熱痞(心煩、口苦、口乾、腹瀉)苦辛法—苦瀉辛開苦~清熱(黃
推荐度:
导读D04腸胃病方(上)1、半夏瀉心湯經方:半夏半升黃芩3兩乾薑3兩人參3兩甘草3兩黃連1兩大棗12枚黃煌:半夏6~12g黃芩6~12g乾薑6~12g黨參6~12g炙甘草3~6g黃連2~6g大棗15~30g1.本方為胃病專方,治療痞證、心下痞、滿而不痛(上腹不適)上消化道之炎症、潰瘍(例如: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瀰漫性胃炎、反瘤性胃炎、12指腸潰瘍….)抗幽門螺旋桿菌,參與免疫調節,保護黏膜,通降,止血為古時“苦辛法”代表方,治療中虛熱痞(心煩、口苦、口乾、腹瀉)苦辛法—苦瀉辛開苦~清熱(黃
D04腸胃病方(上)

1、半夏瀉心湯

經方:半夏半升  黃芩3兩  乾薑3兩  人參3兩  甘草3兩  黃連1兩  大棗12枚

黃煌:半夏6~12g  黃芩6~12g  乾薑6~12g  黨參6~12g  炙甘草3~6g  黃連2~6g  

 大棗15~30g

1.本方為胃病專方,治療痞證、心下痞、滿而不痛  (上腹不適)

上消化道之炎症、潰瘍(例如: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瀰漫性胃炎、反瘤性胃炎、12指腸潰瘍….)

抗幽門螺旋桿菌,參與免疫調節,保護黏膜,通降,止血

為古時“苦辛法”代表方,治療中虛熱痞(心煩、口苦、口乾、腹瀉)

苦辛法—苦瀉辛開  

苦~清熱 (黃連、黃芩) ; 辛~開濕、理氣 (理中湯-人參、甘草、乾薑、白朮)

(此方病人服後不覺苦因為方組加入甘棗, 以及病人本身口苦)

2.伴有消化道症狀(噁心、嘔吐、心下痞、腹瀉)之神經症:失眠、心律不齊、醉酒 黃連除煩)

3.本方方證多見於體質較好之中青年男子,其紅唇,舌紅(苔黃膩),伴有睡眠障礙(少眠失眠、易醒),大便易拉

面有菜色者較無效

舌苔黃膩:消化道有熱且較髒

唇與消化道黏膜特性相關

脈:無特別脈象

因為飲食及體質等種種原因,此方亞洲人使用機會較高 (歐美人舌苔較乾淨)

4.服本方有效後,需小劑量守方長服(約3個月),慢性病猶然;停藥後~日常則服用薑棗湯保養

5.原方為佳,不必加減,免失療效

6.常用加味法則:

(1)加肉桂3~10g (交泰丸):治療胃病久治不癒,面色晦暗,舌淡紅 

(2)加山梔子6~12g、連翹15~30g:治療咽喉痛(咽喉通紅)、胸悶 (肺胃有熱)

(3)加制大黃3~10g: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然嚴重、出血、瀰漫性胃炎

2、黃芩湯

經方:黃芩3兩  芍藥2兩  甘草2兩  大棗12枚

黃煌:黃芩10~20g  白芍10~20g  生甘草3~10g  大棗15~30g

(黃芩→出血性疾病;芍藥、甘草→痛、痙)

1.本方多用於下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腸胃炎、菌痢(拉白凍、紅凍→土方 馬齒莧、車前草)、肛裂(會有灼熱感)、痔瘡出血、潰瘍性結腸炎(拉黏液)、便血

2.【患者唇色多深紅如朱、舌質多暗紅、脈多滑數(內有伏熱)】→黃芩體質

3.加減:

(1)重用黃芩可至30g:出血粘稠、量多、有血塊

(子宮、月經出血→可單用黃芩:子芩丸)

(2)重用芍藥可至30g:腹痛嚴重者

(3)加大黃3~10g:腹痛拒按

(4)加黃連3~10g:腹瀉、煩熱

(5)加阿膠(止血)10~20g:出血多

(6)加半夏、生薑各6~12g:嘔吐

3、葛根芩連湯(味苦)

經方:葛根半升  甘草2兩  黃芩3兩  黃連3兩

黃煌:葛根20~60g  生甘草3~6g  黃芩6~12g  黃連6~12g

1.本方適用急性腸炎、熱痢、細菌性痢疾  (黃連→腹瀉)

(比土黴素佳,小兒恐因味苦不食 黃連可減至 6g)

2.亦可治糖尿病、酒後腹瀉或醉酒(醉酒綜合症),黃連大約使用6~12g,若量少不行

黃連可降血壓,為治療消渴之成分  (可研究唐朝方劑,多為文明病)

葛根亦可降血糖,可擴張血管,為古代解酒藥,治口渴

在半夏瀉心湯基礎上加葛根亦可,不過黃連量要增加

3.體質:狀實、肌肉發達、大便不成型、腹瀉、身困重、項背強痛不舒,好飲酒之人本方證多見

4、甘草乾薑方

經方:甘草4兩  乾薑2兩

黃煌:甘草10~20g  乾/炮薑6~20g

1.本方為治療寒性腹瀉基礎方 (寒性~視分泌物,如清稀;甚至膽汁亦可)

薑:驅寒暖胃  (仲景常用)

2.本方應用以分泌物/排泄物增多、清稀為特點

(例如:上消化道潰瘍、小兒流涎,唾液過多, 過敏流鼻水)

3.本方可用於誤用下劑、涼藥,所致陽氣受損

4.本方可用於咳喘、肺氣腫,特徵:嘔吐、咳吐大量清稀痰液

(同見於小青龍湯)

5.兩者劑量比例可調,如: 甘草2 : 乾薑4  (千金方)  → 治療吐逆

5、理中湯(仲景:人參湯)

經方:人參3兩  乾薑3兩  甘草3兩  白朮3兩

黃煌:黨參10~20g  乾薑10~20g  炙甘草6~20g  白朮10~20g

1.本方為溫熱性胃腸調節劑,用於虛寒胃腸

 (急慢性胃腸炎、消化不良、潰瘍、癌症化療後調養)

 癌症化療症候群:噁、嘔、瀉

2.本方證大便多見溏湯,排便時先乾(似便秘)後溏→不可用大黃,貧血,面部浮腫黃暗

3.加桂枝→人參桂枝湯:治療心悸、腹痛

加黃連→連理湯:治療口腔潰瘍、瘡、拉稀 (寒熱夾雜)

加附子→附子理中湯:治療脈微弱、全身狀況差、萎靡

文档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04肠胃病方(上)

D04腸胃病方(上)1、半夏瀉心湯經方:半夏半升黃芩3兩乾薑3兩人參3兩甘草3兩黃連1兩大棗12枚黃煌:半夏6~12g黃芩6~12g乾薑6~12g黨參6~12g炙甘草3~6g黃連2~6g大棗15~30g1.本方為胃病專方,治療痞證、心下痞、滿而不痛(上腹不適)上消化道之炎症、潰瘍(例如: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瀰漫性胃炎、反瘤性胃炎、12指腸潰瘍….)抗幽門螺旋桿菌,參與免疫調節,保護黏膜,通降,止血為古時“苦辛法”代表方,治療中虛熱痞(心煩、口苦、口乾、腹瀉)苦辛法—苦瀉辛開苦~清熱(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