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30:07
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第一次是宋代商业,第二次是明清商业,第三次是近代商业,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的是()2、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C.嘉定是世界著名的丝织业中心D.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3、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
推荐度:
导读1、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第一次是宋代商业,第二次是明清商业,第三次是近代商业,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的是()2、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C.嘉定是世界著名的丝织业中心D.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3、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
1、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第一次是宋代商业,第二次是明清商业,第三次是近代商业,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的是(  )

2、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C.嘉定是世界著名的丝织业中心D.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3、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下列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4、《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这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

5、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下面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

B. 坊市分隔制度消灭,可以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行买卖交易

C. 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集镇

D. 商帮捐资,建设会馆

6、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这材料体现了(  )

7、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8、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等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候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加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进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A. 发展规模受到B. 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C. 商业经管观念落后D. 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9、“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各种时令水果、吃食饮品”,这一现象说明了(  )

10、 宋太宗时期,有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11、北宋末年的《鸡肋编》中记载,“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呼香菜门”。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居民,弥望皆菜园”。这反映宋代(  )

12、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  )

13、袁州在韩愈任刺史的元和年间,被誉为“民俗淳厚”,当时只有17,266户;到了民风尚讼的北宋,已达132,299户,净增115,073户。杨侃说袁州“壤沃而利厚,人繁而讼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5、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这也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一社会景象出现在(  )

A. 战国       B. 两汉       C. 隋唐        D. 两宋

16、 据《松窗梦语》记载:歙县的“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者逐什一之利”。歙人潘侃曾说:“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这反映出(  )

17、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旧族中选择儿媳。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蔡襄语)。这反映出宋代(  )

18、 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了唐代都城长安的质库帐历和课钱帐历。这些不完整的质库帐历记录了近三十位城市中下层民众以物质钱的活动,其中女性占了11人。课钱帐历记录了一百多人参加的608次交易活动,其中152次是由至少三十位妇女进行的。这反映出唐代(  )

19、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这说明了宋代(  )

20、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材料三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的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答案

1、D2、A3、D4、B5、D6、B7、D8、B9、C10、C11、D12、D13、B14、B15、D16、B

17、B18、B19、A

20、(1)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

(2)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

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传统经济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农商并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商并重可以达到国家治理的最好状态。

(3)现象:江浙成为全国市场的中心;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江浙成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

原因: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4)因素:社会主流制约;商人社会地位有限;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

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第一次是宋代商业,第二次是明清商业,第三次是近代商业,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的是()2、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C.嘉定是世界著名的丝织业中心D.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3、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