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析翻译目的论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29:14
文档

浅析翻译目的论

浅析翻译目的论作者:***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11期        摘要:作为功能翻译派的一分支,目的论有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背景。本文主要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产生,发展及完善过程出发,对目的论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对目的论所遵循的原则加以阐释。从而,为详尽学习目的论作了铺垫。        关键词:功能派翻译;翻译目的论;原则        中图分类号:G6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013-01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理论兴起于
推荐度:
导读浅析翻译目的论作者:***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11期        摘要:作为功能翻译派的一分支,目的论有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背景。本文主要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产生,发展及完善过程出发,对目的论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对目的论所遵循的原则加以阐释。从而,为详尽学习目的论作了铺垫。        关键词:功能派翻译;翻译目的论;原则        中图分类号:G6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013-01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理论兴起于
浅析翻译目的论

作者:***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11期

        摘要:作为功能翻译派的一分支,目的论有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背景。本文主要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产生,发展及完善过程出发,对目的论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对目的论所遵循的原则加以阐释。从而,为详尽学习目的论作了铺垫。

        关键词:功能派翻译;翻译目的论;原则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013-01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理论兴起于德国。目的论即为功能翻译理论的一个分支。目的论即skopos theory。有学者将功能派翻译理论等同于翻译目的论。笔者认为两者之间并不能完全画等号。读者可以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发展阶段一窥翻译目的论和功能翻译理论之间的关系。

        第一阶段:雏形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人是凯瑟琳娜·赖斯。赖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翻译策略同语言的功能和语篇类型相联系,提出翻译批评模式必须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这成为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赖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即在翻译的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译文的交际功能方面都应该与原文对等,但翻译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功能特征而非对等原则。

        第二阶段: 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人是汉斯·弗米尔(Vermeer)。目的论即出自汉斯·弗米尔(Vermeer),弗米尔提出翻译研究应该摆脱原文的束缚。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有其目的和结果。而这一翻译行为必须以原文为基础经过协商来完成。因此,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也就是说,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此外,翻译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前者指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在译文接受者看来是可理解的,后者指译文与原文之间也应该有连贯性。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代表人是贾斯塔·霍茨-曼塔里。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该理论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阶段:完善阶段。这一阶段代表人是克里斯汀娜·诺德。克里斯汀娜·诺德全面总结和完善了功能派理论。首次用英语系统阐述了翻译中的文本分析所需考虑的内外因素,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础上制定切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克里斯汀娜·诺德对功能派各学说进行了梳理,并且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从而完善了该理论。

        目的论遵循原则

        (1)目的原则(skopos rule)。目的原则是翻译过程中遵循的第一原则。目的原则指的是,翻译应以译入语语境文化为指导,满足译入语文化接受者的要求。另外,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翻译目的有多个。如译者翻译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目的论中的"目的"指的是译文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因此,翻译时,译者应首先确定翻译目的,再决定采用哪种翻译方法。

        (2)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连贯指的是语内连贯。即译文应为接受者所理解,在译入语文化中有其意义。忠实则类似于翻译理论中的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程度取决于译文交际目的以及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3)忠诚原则(loyalty principle)。为避免文化差异给译文带来的影响,诺德提出了忠诚原则。忠诚原则指的是如译文的交际目的与原文作者意图刚好相反时,应该舍弃忠诚原则,满足译文的交际目的。另外,在遵循目的原则时,译者应做到忠诚,即译者应考虑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客户等主观参与者。

        从上可见,翻译目的论有别于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属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全部。功能翻译理论又以翻译目的论为其奠基理论。笔者认为,翻译目的论可看作是由主客观因素互相影响下的翻译理论。就主观因素来讲,主要包括翻译者,译文接受者,中间商(翻译委托人)。客观因素主要指源文与译文。在翻译过程中,源文有所削弱,翻译者目的也有所削弱,而译文,译文接受者以及中间商(翻译委托人)的目的被加以烘托。功能派翻译理论除以目的论为其主要指导原则外,同时兼顾译文的功能,而目的论,从译者角度出发,主要强调译者期待译文达到何种翻译目的。两者之间关系可以看作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总之,以"目的论"为代表的功能派试图把翻译从原语的奴役中出来,从译入者的新视觉来诠释翻译活动。"

        参考文献:

        [1] 毛泳冰.翻译目的论综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 2012.10.

        [2] 诺德. 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10

        [3] 汤玉洁.浅析翻译目的论.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 2008.01.

        [4] 王锁栓.论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06.

        作者简介:

        侯崇莹(1983.6-)女,山东高唐,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翻译。

文档

浅析翻译目的论

浅析翻译目的论作者:***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11期        摘要:作为功能翻译派的一分支,目的论有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背景。本文主要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产生,发展及完善过程出发,对目的论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对目的论所遵循的原则加以阐释。从而,为详尽学习目的论作了铺垫。        关键词:功能派翻译;翻译目的论;原则        中图分类号:G6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013-01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理论兴起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