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
一、名词解释(5*10)
干酪根 生物化学气 气顶气 储层 初次运移 圈闭 油气田 油气系统 地层圈闭 储量
二、问答
1、有机质向油气转化阶段及一般模式(15’ P62)
2、火山岩储集层类型、特点(15’ P118)
3、地层油气藏与岩性油气藏对比(17’ P249 P261)
三、论述
1、在被动边缘前陆盆地石油地质条件(23’ P314 图)
2、据目前国际形势分析我国石油发展的策略与(30’)
2011年
一、生物化学气 干酪根 储层 油气藏 初次运移 渗透率 非烃气 页岩气 砂岩储气层
二、1、油气生成阶段及条件
2、控制二次运移及圈闭的构造作用
3、碳酸盐岩储层类型
三、1、连续性油气藏特点(前沿)
2、板块构造理论论述,有利于油气聚集盆地类型及石油地质条件(三大盆地,课本后面)
注意:北京大学石油地质学参考书目为《石油地质学—第四版》,不设考试大纲,不提供往年考题。
以下给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的考试大纲,做一下参考,根据以往考试的经验,石油大学的考试大纲值得一看,比较全面。当然还是要以课本为主。
《石油地质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石油的成分和性质;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油田水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空隙类型;孔隙度概念;渗透率概念;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酸盐岩的孔隙类型的成因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排替压力概念;盖层的类型及封闭机理。
第三章: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基本类型;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
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干酪根及其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有机质演化的阶段;天然气成因类型、特征及鉴别;烃源岩特征及其地球化学研究。
第五章:石油天然气运移
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和运移模式;二次运移的相态和动力;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输导体系;影响二次运移方向的主要地质因素;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石油天然气的聚集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油气藏破坏的地质因素;异常压力;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类型和特征;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第七章:油气聚集和分布单元
油气田的概念;油气聚集带的概念;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第八章: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基本特征(包括盆地的概念、构造特征、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藏分布模式);盆地中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