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进一步拓宽教师多元化、多渠道的培养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对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修订如下。
一、实践锻炼对象
1、承担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师;
2、由二级学院、系根据各部门专业发展需求情况进行有计划、有重点、分批次地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
二、实践锻炼形式
1、脱产到企业实践锻炼;
2、暑期到企业实践锻炼。
3、以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身份指导学生实习的同时开展自身的企业实践锻炼。(1个月及以上)
三、实践锻炼目的和任务
(一)实践锻炼目的
1、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企业调研,收集教学案例、实训项目等教学所需的素材并编写成为教学所需的案例、项目,提高教学与岗位需求之间的结合度。
2、了解现场生产、技术、设备、工艺或设计的现状和发展变化,参加实际操作,掌握企业岗位操作技术,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3、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提升服务企业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实践锻炼任务
脱产实践锻炼教师(含以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身份到企业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实践锻炼工作3个月及以上的专业指导教师)需在1个实践周期完成实践锻炼任务。
暑期实践锻炼教师(含以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身份到企业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实践锻炼工作1-2个月的专业指导教师)需在2个实践周期内完成实践锻炼任务。
实践锻炼任务包括以下1-5项和6-中的至少一项:
1、按照实践记录本的要求做好实践记录;
2、根据实践情况,撰写不少于1万字调查研究报告1份;
3、收集、整理形成相关专业的教学案例(不少于3个);
4、取得相关专业或行业中级及以上证书;
5、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与实践锻炼相关的专业或教改论文1篇;
6、主持或参与企业生产设备大修、扩(改)建等技术指导工作,有项目任务书或聘任文件以及相关过程、成果材料;
7、承担或主要参与实践企业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产品(工艺)技术分析工作,有项目任务书或聘任文件以及相关过程、成果材料;
8、承担实践企业横向课题1项或科技成果转换1项,有正式合同以及在企业完成的相关过程、成果材料。
四、实践锻炼组织管理
(一)实践锻炼有关要求
1、各二级学院、系部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和师资队伍的实际,制定本单位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计划,同时负责选派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和相关企业联系工作。
2、实践锻炼企业的选择本着就近原则(原则上限徐州地区),由各二级学院、系统一联系。对于个人联系的企业,二级学院、系要主动与企业进一步落实以保证实践质量。实践教师不得随意变更实践企业和实践时间。
3、对于二级学院选派的企业实践锻炼教师,应认真详细填写《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申请表》,要求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时间合理。各二级学院、系要做好审查把关和申报工作。
4、人事处负责审核各二级学院、系提交的《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申请表》,提出审核意见报学校审批同意后下文。
5、企业实践锻炼经历纳入到教师岗位任务,并作为年终考核、岗位分级、职务晋升的重要指标。实践期间,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实践单位有关制度和纪律。
6、对于脱产实践锻炼教师,实践结束后,人事处组织相关人员对教师提交的实践成果进行考核、认定。对于通过2个实践周期完成实践锻炼任务的,由本人提交相关材料,和当年脱产实践锻炼教师一并考核,认定实践经历。
7、考核等次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考核等次之间比例原则上为优秀:良好:合格=3: 4: 3。《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考核指标》中总得分低于总分60%的,为不合格;单项考核得分低于单项总分60%的,不得参与良好及以上格次的评定。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其岗位聘任、待遇等按照学校有关文件规定处理。
8、各二级学院负责对实践锻炼教师的过程管理工作,要求定期对实践锻炼教师进行检查,每个实践周期不少于2次,同时做好记录。人事处对实践锻炼的老师进行不定期抽查。共同确保实践效果和实践任务目标的完成。
9、各二级学院、系负责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专项档案,确保资料完备可查。
(二)实践锻炼期间有关待遇
1、工资待遇:
参加脱产实践锻炼的教师:视同完成额定工作量,工资、基础津贴等福利待遇正常发放。绩效津贴在实践锻炼教师回校考核合格后一次性发放,发放标准为平均绩效津贴×0.6。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扣发基础津贴30%部分,同时不予发放绩效津贴。
参加暑期实践锻炼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标准分别为市内20元/人/天、市外40元/人/天。考核合格后统一发放,考核不合格的不予发放。
以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身份到企业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开展实践锻炼工作的,经考核合格后,相关待遇按照《关于全程跟踪校外教学工作的意见》中有关规定执行。
2、差旅费:到徐州市以外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每月报销往返路费一次,按学校有关财务制度要求报销。企业不能提供员工宿舍的,经学校同意后,住宿费报销标准60元/人/天,报销时凭相关票据,超额部分个人自理。
3、对于实践锻炼的教师,系部或人事处等部门对其抽查不在岗的,一经查实缺岗一次,扣除当月院内岗位津贴的50%,缺岗二次的,扣发一个月院内岗位津贴,缺岗三次以上的,视为考核不合格。确因有事、病请假的,须经企业、系部同意报人事处备案后,方能生效。请假制度参照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4、脱产实践锻炼结束后,因各种原因离开学校的,应全额偿还其脱产实践锻炼期间的一切待遇,包括工资、津贴、补贴等。
五、本管理办法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件:
1、专业教师企业锻炼计划汇总表
2、专业教师企业锻炼申请表
3、专业教师企业锻炼考核鉴定表
4、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考核指标
2012年5月26日
附件2:
专业教师企业锻炼计划汇总表
| 序号 | 所属教研室 | 姓 名 | 学历学位 | 职称 | 专业方向 | 实践企业名称 及详细地址 | 实践企业联系人及电话 | 实践预期成果 | 实践时间 | 实践形式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附件2:
专业教师企业锻炼申请表
| 1、教师基本信息 | |||||||||
| 姓 名 | 学历/学位 | 职 称 | |||||||
| 所学专业 | 现专业方向 | 联系电话 | |||||||
| 2、企业基本信息 | |||||||||
| 企业名称 | |||||||||
| 企业地址 | |||||||||
| 企业联系人 | 联系人职务 | 办公电话 | |||||||
| 企业简介 | |||||||||
| 3、实践形式 | |||||||||
| 脱产□ 暑期□ 专业指导教师□ | |||||||||
| 4、实践时间 | |||||||||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 5、实践锻炼岗位及内容 | |||||||||
| 实践岗位: 实践内容: | |||||||||
| 6、实践锻炼预期成果 | |||||||||
| 根据《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文件中要求,将任务进一步明确。 | |||||||||
| 7、二级学院、系意见: | |||||||||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 |||||||||
| 8、企业意见: | |||||||||
同意接受该同志到我单位实践锻炼,拟安排工作岗位或从事工作项目为 。 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 |||||||||
| 9、学校意见: | |||||||||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 |||||||||
| 10、备注 | |||||||||
附件3:
专业教师暑期企业锻炼考核鉴定表
| 姓 名 | 学历 学位 | 职称 | |||||||||||
| 实践锻炼 企业名称 | 企业联系人及电话 | ||||||||||||
| 个人总结 | |||||||||||||
| 个人取得成果 | |||||||||||||
| 企业(车间、部门)鉴定部分 | |||||||||||||
| 导师姓名 | 出生年月 | (照片) | |||||||||||
| 学 历 | 专 业 | ||||||||||||
| 工作部门 | 职称、职务 | ||||||||||||
| 企业实践记录 | 起止时间 | 实践部门 | 实践内容 | 证明人签字 | |||||||||
| 企业鉴定意见 |
负责人签名: 盖章 年 月 日 | ||||||||||||
| 学校鉴定部分 | |||||||||||||
| 考核小组鉴定结果 | 考核总分: 鉴定格次: 盖 章 年 月 日 | ||||||||||||
附件4: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考核指标
| 序号 | 考核项目 | 要求或考核点 | 评分标准 |
| 1 | 实践记录本 (15分) | 量:每周不少于2次 | 量:完成计5分,缺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 |
| 质:记录认真详细,有分析总结 | 质:评价格次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分别计10分、8分、6分、0分。 | ||
| 2 | 实践调研报告 (10分) | 量:1篇,1万字以上 | 量:完成计5分,未完成计0分。 |
| 质:报告与实践锻炼关联程度、对企业深入调研,并形成对教育教学实际指导、可行性建议等。 | 质:评价格次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分别计5分、4分、3分、0分。 | ||
| 3 | 教学案例 (40分) | 量:不少于3个 | 量:完成计10分,少1个扣3.3分。 |
| 质:案例与实践锻炼关联程度、实用性、创新性、独创性等方面。 | 质:评价格次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分别计30分、20分、10分、0分。 | ||
| 4 | 资格证书和论文 (10分) | 取得相关专业或行业中级及以上资格证书 | 完成计5分,未完成不计分 |
| 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与实践锻炼相关的专业或教改论文1篇 | 完成计5分,未完成不计分 | ||
| 5 | 实践任务中6-中任一项 | 过程材料齐全10分 | |
| 实践成果实际效益和价值15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