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培训内容:驾驶员安全教育 | |||
| 时间:2019年3月3日 | 地点:东北物供中心会议室 | ||
| 培训人员:张金良 | |||
| 教育目的:1、明晰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误区,提高安全意识 2、使驾驶员能做到防御性驾驶,最终成为安全型驾驶员 | |||
| 主要内容: 一、正确认识安全,提高安全意 1、认识安全意识: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必须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2、几种负面安全意识的类型 混沌型:认为目前的安全水平还过得去,浑浑噩噩地生产工作,思想深处存在“生死由命”的想法,这种安全意识与文化水平低下有直接关系。 自恃型:此类型多为技术熟练,专业工作年头多的“老”字辈员工,自恃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在工作中无所顾忌,人们发生事故可能性很大。 任务型:为了保生产,赶任务,加班加点连续作业,超负荷运转,以致安全意识每况愈下,导致发生事故。 2、驾驶员安全意识误区: 误区一:酒后驾车---我开车多少年都没有问题,也不差这一次。 释义: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可以不差钱,但是生命确是唯一的,我们不能不差命,而且生命不光是我们自己的。 血液中酒精浓度对驾驶人的影响 血液中酒精含量 | 状态 | 对驾驶人能力的影响 | |
| 0.03%以下 | 清醒 | 无明显影响 | |
| 0.03%~0.05% | 陶醉感 | 多数驾驶人心境逐渐变幻不定 视觉与反应灵敏度减弱 对速度及距离的判断力差 | |
| 0.05%~0.08% | 兴奋 | 反应迟钝 驾驶能力受损 理而不决或决而不行 | |
| 0.08%~0.15% | 错乱 | 判断力严重受受影响 体能与精神协调受损 驾驶人体能困难度增加 | |
| 超过0.15% | 麻痹 | 驾驶人视线模糊进行入恍惚状态 驾驶不稳定,判断力减弱 | |
| 超过0.5% | 昏睡 | 已无法开车 | |
误区二:不是我自己的车,碰点磕点没事
释义:当你容忍小事故发生时,那你离大事故不远了
根据统计学的原理,美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统计分析了55万其事故提出事故三角模型,得到安全界的普遍承认。
在每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
事故模型告诉我们:要消防一次死亡重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从根本上防止事故。所以说,当你在不断容忍或都习惯碰坏车灯,磕掉油漆等小事故发生时,你离大事故也就很近很近了。
误区三:侥幸心理
司机朋友在出车时一般会存在以下侥幸心理,而这些侥幸心理,往往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1、疲劳驾驶,由于没有合理调配而导致的连续工作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疲劳驾驶;
2、情绪不好开车,开车饮食或吸烟;
3、发现安全隐患仍旧出车,比如大雾等自然原因,灯光不好,制动不灵,方向失控等车辆状况原因;
4、未遵守安保规章,比如骑着摩托不戴头盔等;
误区四:习惯性的东西不好改,而且现在好好的,都没有出现会么安全问题。
释义:安全全教育的目的,就是逐步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逐步改善我们的行为,使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最终成为一名安全型员工。
二、如何做安全型驾驶员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统计表明,驾驶人安全意识的淡薄和防御性安全驾驶技能的缺失,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那么什么是防御性驾驶呢?
一般我们认为我开好我的车就好了,一般并没有主动的去防范可能的危险,而防御性驾驶,要求你主动的随时随地,把你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来减少意外的发生。
1、不要跟在有双排后轮的大货车或大客车车之前,如果前方有,那就主动的换到别一个车道去。为什么?因为双排后轮会夹住异物石头,很容易的会向后甩出,如果你跟在正后方,那你的危险几率就高很多了。
2、开在高速道路上,接近侧方入口时,或是开在一般道路上接近交岔路口时,还没接近时,你就应该主动地往左换一车道(如果是在最右道)如此可减少上来的车或转弯的车撞到的可能性。
3、不要和其他的车并排行驶,尤其是在两线道路上,一定要主动地留出一个给其他车子超越的通道。因为一旦你挡住了别人,虽然你是一切合法,但是会导致别人心急,要不他会紧跟后面没有安全距离,或是强行超车挤你而过,如此你就处于一个较危险的局面。
4、当你需要减速或停止时,要提前点刹车,让你后面的车子知道你要减速了,让他要不也减速,要不让他有机会超你车。绝对避免到最后时间才来急刹车。
| 总结:当你会安全,能安全时,你离安全型驾驶员就不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