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实验目的
1.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2.观察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
3.学习硅压阻力敏传感器的定标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液体的表面张力是表征液体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在物理和物理化学领域中有重要作用,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拉脱法、毛细管法和最大泡压法等。用拉脱法测量时,所测的液体表面张力在1 ×10-3 N 至1×10-2 N 之间,因而所用测力仪器必须量程范围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新发展的用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制成的半导体应变计,能满足这些要求,其灵敏度约为3 ×103mV/ N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高,并可使用数字信号显示。
1.组成和测量原理
测量一个已知周长的金属圆环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所需要的力,从而求得该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称为拉脱法。
使用金属吊环法,考虑一级近似可认为脱离力为表面张力系数乘上脱离表面的周长,即:
(1)
式中,为脱离力,分别为圆环的外径和内径,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半导体应变计又称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它利用半导体压阻效应,采用半导体的集成电路工艺和微细加工技术,使应变部分与感应膜部形成一体,并将输出信号放大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等集成在同一块芯片制成。因此,具有输出信号大,频率响应快,电路处理方便,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可用于压力、拉力、扭矩、位移、角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测量和控制,也可用于血压、颅压、心音、脉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量和控制系统中。
半导体应变计由弹性梁(金属薄片) 和贴在梁上的传感器芯片组成,如图1 所示:
图1 半导体应变器的位置 图2 传感器的内部电路
图中:1 为传感器芯片,2 为弹性梁,3 为挂钩。
传感器芯片由4 个硅扩散电阻集成一个非平衡电桥,如图2 所示。
当外界压力作用于弹性梁上时,在压力作用下,电桥失去平衡,此时将有电压信号输出,输出电压大小与所加外力成正比,即:
(2)
式中,为外力的大小,为半导体应变计的灵敏度,为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大小。
2.实验装置
实验仪器如图3 所示:
三、实验仪器
FD-NST-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一台,硅压阻力敏传感器一个,垂直调节台一架,铝合金吊环一个,吊盘一个,0.5g片码七只(硅压阻力敏传感器定标用),玻璃皿一套,镊子一把,温度计一个,游标卡尺一把
四、实验步骤
1.接通数字电压表,将仪器预热15 分钟。
2.清洗玻璃器皿和吊环。
3.在玻璃器皿内放入被测液体(水)并安放在升降台上。(玻璃器皿底部可用双面胶与升降台面贴紧固定)
4.在传感器梁端头小沟中,挂上吊盘,将数字电压表示值调为零。对力敏传感器定标:
在吊盘中依次加入0.5g的片码,并依次记录相应质量下数字电压表的读数,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出仪器的灵敏度。(安放砝码时应尽量轻)
5.用游标卡尺测量出铝合金吊环的外径和内径。(各测五次)
6.在使用NaOH 溶液去污后,将金属环用纯水和待测液体洗净后擦干,挂在传感器的小钩上,调节底板下的螺丝并使环的下沿和液面平行。
7.调节培养皿下的升降台,使其上升直至环的下沿全部浸没于待测液体中。然后反方向调节升降台,使液面逐渐下降,这时, 吊环和液面间形成一环形液膜,继续使液面下降,测出数字电压表在环形液面即将拉断时的读数和拉断后瞬间的读数。
在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过程中,可观察到液体产生的浮力和张力的情况与现象,并可观察吊环浸入液体中及从液体中拉起时的物理过程和现象。
8.将实验数据代入和式,求出该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硅压阻力敏传感器定标
| 物体质量m(g) | 0.500 | 1.000 | 1.500 | 2.000 | 2.500 | 3.000 | 3.500 |
| 输出电压V(mv) |
温度:t=
| 测量次数 | (mv) | (mv) | (mv) | (×10-3 N) | (×10-3 N/m)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1.吊环须严格处理干净。可用NaOH 溶液洗净油污或杂质后,用清洁水冲洗干净,并用热吹风烘干。
2.吊环水平须调节好,注意偏差,测量结果引入误差为0.5%;偏差,则误差为1.6%;。
3.在旋转升降台时,尽量使液体的波动要小。
4.实验室不宜风力较大,以免吊环摆动致使零点波动,所测系数不正确。
5.力敏传感器使用时用力不宜大于0.098N。过大的拉力使传感器容易损坏。
6.实验结束须将吊环用清洁纸擦干,并用清洁纸包好,放入干燥缸内。
7.在实验过程中,应防止灰尘和油污及其它杂质污染被测液体,特别注意手指不要接触被测液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