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考标):
(1)知道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意义。
(2)知道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手段。
2、过程与方法:
关注网络和报刊杂志上现代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科学发展贡献的相关信息和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同科学家探求的曲折与乐趣,感受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探险索的精神,以及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2)感悟生命科学的价值和未来的美好前景,这初步形成投身科学研究的使命感打下基础。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知道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意义。
(2)知道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手段。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生命科学概念:(从生物含义:有生命物体引出)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涉及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
1、早期:描述法和比较法: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林耐《生物分类法则》;
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
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进化论。
主要研究手段:实验法。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揭示遗传规律
三、生命科学研究层次: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的建立,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
四、生命科学研究方向:
宏观:生态学研究
微观: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一种蛋白质)
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一种tRNA)。
五、其他科学史事件:
1、1997年,英国采用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培养出克隆羊 多利”,
2、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将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列为十大科学成就之首。
3、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1)人类基因组计划目标:测定组成人类DNA的30亿碱基对的序列;
识别人类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位置。(测定人体24条染色体,即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
(2)中国参与的基因组工作: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
即3号染色体上3000万个碱基对。
六、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
1、五大重要研究课题:
(1)、后基因组学:人类基因组的后续工作。
(2)、转基因技术:依据预先设计的蓝图,用人工方法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接合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DNA中并使其表达,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或创造出新生物类型的现代生物技术。
(3)、基因治疗:将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的目的。
(4)、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来源于各种各样生态系统的形形色色活的生物体,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重点。
(5)、脑科学: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
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主导学科
习题:
1、生命科学是研究 的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采用描述法与比较法, 渐成为主要研究手段。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 水平;18世纪 创立“生物分类法则”制定了生物命名的方法;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提出了“ ”; 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孟德尔用豌豆
实验揭示生物遗传规律;生命科学的研究向 两个方向发展。在微观领域,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的建立,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 水平。 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 (一种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一种 )。宏观领域已发展到 水平。
2、1997年,英国采用高度分化的 细胞成功培养出克隆羊 多利”,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将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列为十大科学成就之首。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是 。
课后反思:
第2节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知道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3)初步学会高倍镜和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方法。
(4)初步学会生物细胞图的绘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2)经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探究生物组织的过程
(3)感受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触带着问题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性。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考标) (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2)初步学会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显微测量方法。
2、难点: (1)显微测微尺的正确使用。
(2)生命科学探究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二课时)
引言:近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本上是从事生物领域的研究。
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1 以柳条鱼产仔条件的探究为例。实验探求的基本步骤。
背景:水族箱饲养柳条鱼三年。鱼儿活跃并开始产仔时间分别为4月17日、4月20日、4月15日。
提出问题:为什么柳条鱼在4月中旬产仔呢?
作出假设: 1、水温随季节变化升高,引起柳条产仔。
2、每日日照时间随着季节变化延长,引起柳条产仔。
设计实验:1、取材(生物材料和器材):引导分析研究什么(变量),其他条件的相同。
2、方法一:变量为温度。观察现象。
方法二:变量度日照时间。观察现象。
实施实验:按方法一和方法二进行实实验。
分析数据:记录实验数据中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肯定或否定假设。
新的疑问,再次循环上述过程。进一步探求。
2、强调自变量的设立形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中要研究的什么
如探求(证明)XX与什么有关。变量是有无XX;
如探求(证明)XX浓度与什么有关。变量是是不同的XX浓度。
除自变量后,其他对实验有影响的所有变量均视为无关变量,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并且实验
组与对照组相同。
3、找应变量:确定因变量及体现指标。如:特别的颜色、沉淀反应、有无气泡、气味的产生、
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生长发育速度。
自学阅读思考:“库鲁病”病原体的发现。盖都赛克与库鲁病。体验精神。
4、设计实验步骤:
1、取材(容器和生物材料),分组(消除个体差异)且编号(容器)
2、设置不同类型的对照,控制自变量且控制好同量;
3、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写出观察指标)。
4、(定量实验) 重复( )并求平均值。
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1、生命科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中要遵循操作规程、实验室规章制度、安全守则,周密观察、及时记录、科学分析
2、实验1、1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一):显微镜的使用:
1、取显微镜的方法: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
2、识别显微镜:物镜和目镜,调光装置及作用:反光镜(平、面镜)和遮光器(光圈大小);
3、低倍镜的使用方法:对光;观察;调镜筒时两眼须从显微镜 侧面注视,
高倍镜的使用方法:低倍镜观察(调粗-细准焦螺旋)-移动玻片至---转转换器(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调细准焦螺旋。
4、显微镜成像原理:成反像,例: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b,
玻片移动方向举例,图象在右下方仍向右下方移。
5、、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放大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例:(05、28)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連的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滿,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6、高低倍镜下的区别:
| 低倍镜 | 高倍镜 | |
| 目镜(不带螺纹) | 长 | 短 |
| 物镜 | 短 | 长 |
| 视野大小 | 大 | 小 |
| 视野亮度 | 明亮 | 暗 |
| 物像大小 | 小 | 大 |
| 细胞数量 | 多 | 少 |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
(二)、细胞大小的测量:
1、测量物像的大小时,只需使用目镜测微尺。
2、 注意数格数时一定要让宽度或长度与测微尺平行或重叠,如果斜了结果可能有误差。
方法:转动目镜,移动玻片。
3、 细胞所占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再乘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即得出细胞的实际长度和宽度
4、显微镜下放大倍数越大每格长度越小,格数越多。
高倍镜下物镜测微尺每格长度X放大倍数 =低倍镜下物镜测微尺每格长度。
高倍镜下物镜测微尺格数= 低倍镜下物镜测微尺格数X放大倍数。
例:显微测微尺是测量微小生物体或结构的有效工具。经标定安装于lO目镜中的目镜
测微尺在低倍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7um,在高倍镜(40)视野中每小格
长度为1.75um。如果在lO目镜和10物镜构成的视野中,一个酵母细胞在目镜
测微尺的测量下测得其细胞长度是5格,则该细胞的具体长度值是 微米;
习题、
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 → → 设计实验 → →分析数据 → 得出结论。
2、有关显微镜的使用
⑴ 低倍镜转高倍镜时,须将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的物像部位移至 ,然后转动转换器,转动时,两眼须从显微镜 注视,以防镜头与玻片相碰。
⑵ 低倍镜转高倍镜后,要使物像清晰,只能转动 ,如光线较暗,可调节 和 ,使视野明亮。
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时,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然后用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是物象比较 ,视野比较 ;且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比较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要将视野右下方物象移到,则应将玻片向 方向移动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从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或直径来考虑的。目镜为10×、物镜10×时为100倍,换物境40×后,应比原来放大了 倍,但视野也相应缩小 倍。
(5)若早10 X 10倍视野中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为8um,某细胞在此视野中测量得细胞长度是10格,那么在10 X 40的视野下,该细胞长度测得应该是 格,每小格的长度为 um
(6)、右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的操作过程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