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
1.2.08×0.63的积是( )位小数;0.42÷12的商有( )位小数。
2.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李红坐在第2列第6行,用( )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列第( )行。
3.计算时,可以转化为( )÷( )。
4.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学》课本的规格为“210毫米×148毫米”。那么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 )平方米。(保留两位小数)
5.一份文稿有a个字,小明每分钟打b个字,打了9分钟。用式子表示还没有打的字的个数是( );如果这份文稿共900字,小明每分钟打50个字,还剩( )个字没打。
6.盒子里有4个红球,7个蓝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球的可能性小。
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cm、4cm、5cm,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cm2,6.10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8.如图,拉动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后,它的面积会发生变化。把平行四边形拉成( )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 )平方厘米。
9.下图中的梯形,上底是2.8厘米,下底是4.3厘米,高是2厘米,沿着腰的中点连线剪开后通过旋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厘米,高是( )厘米。
10.一根木头长15m,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6分钟,锯完一共要花( )分钟。
11.下面的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A.4.2×0.58 B.4.2×1.14 C.4.2×0.999 D.4.2×1
12.1.25×8.08=( )。
A.11 B.10.1 C.10.01
13.小丁和他3位同学在班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小丁、小亮、小刚、小军,跟小丁同一列的是( )。
A.小亮 B.小刚 C.小军
14.有甲、乙、丙、丁四个图形(如下图),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丙的面积最小,甲的面积最大 B.甲的面积是丙的2倍 C.乙和丁的面积一样大
15.王大伯有一块靠墙的梯形菜地,他用15米的篱笆将菜地围了起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 )平方米。
A.28 B.56 C.105 D.52.5
16.巍巍宝塔共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塔尖若有n盏灯,七层共需灯几盏?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一座七层的宝塔,从上到下每层灯的数量都是上面一层的2倍.如果最上面塔尖这一层有n盏灯,那么这座宝塔一共有( )盏灯.
A.2n B.7n C.49n D.127n
17.口算。
7.5+9.2= 9-2.7= 2.6×0.3= 4.5÷0.9= 7.6×4=
4.5÷3= 0.65÷0.1= (1.5+0.25)×4= 3×0.2×0.5= 12-6.5-3.5=
18.列竖式计算。
9.99+2.15 5.5×0.28 3.38+2.6 8.3-2.63
19.解方程。
(1)0.3x=8.1 (2)5x+1.9=2.1 (3)(x-4.2)×0.3=5.4
20.李奶奶家每天需要2袋牛奶,零买一个月(一个月按30天计算)比整月订贵多少钱?
21.看图回答问题。
下面是外卖员李叔叔从悦来饭店出发的送餐路线图。
(1)悦来饭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A小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
(2)李叔叔下一单要去咖啡店取餐,咖啡店在图上的位置是(7,4),请在图中标出咖啡店的位置。
(3)B小区在悦来饭店的( )偏( )( )°的方向上,距离为( )米。
22.修路队叔叔为我们村子修公路,如果每天修3.5千米,那么25千米的公路,至少需要几天修完?
23.两列火车从相距540km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经过2.7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05km,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先写出等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
24.四边形ABCG、DEFG为长方形,AB=7厘米,AG=4厘米,DE=2厘米,EF=10厘米,那么三角形BCM比三角形DEM的面积大多少平方厘米?
25.马路的一边每相隔9米栽有一棵柳树(两端都栽),张军乘汽车5分钟共看到501棵树。问汽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26.“植树问题”有两端植、一端植、两端都不植三种情况。画图并配上文字,说明三种情况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7.(1)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充电问题日益突出,某大学为解决校园内充电难、乱停乱放问题,决定在校园安装10个充电区,每个充电区安装的长度都是45米,每隔0.9米安放一个充电桩(两端都安)。每个充电区要安装多少个充电桩?
(2)一般电动车每小时充电用电量是0.14度电,9小时左右充满。如果每度电收费1.6元,充5小时需要多少钱?
一、填空题
1. 四 三
【解析】
(1)2.08×0.63积的末位数字是4,因数中一共有四位小数,则积是四位小数;
(2)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时,要在被除数的个位数字上面商0,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再继续往下除,据此计算。
2.08×0.63的积是( 四 )位小数;0.42÷12的商有( 三 )位小数。
【点睛】
掌握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以及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 (2,6) 5 2
【解析】
根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据此解答即可。
由分析可知:
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李红坐在第2列第6行,用(2,6)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5列第2行。
【点睛】
本题考查用数对表示位置,明确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是解题的关键。
3. 4.8 24
【解析】
根据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先将除数的小数点移动将其变成整数,那么这个除数小数点需要用右移动101位,那么被除数的小数点也需要向右移动101位,所以这个除法可以转化成4.8÷24。
计算时,可以转化为4.8÷24。
【点睛】
本题考查了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时,先将除数小数点移动变成整数,同时除数小数点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移动几位,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
4.03
【解析】
课本的规格为“210毫米×148毫米”, 将毫米变换单位为“米”,再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面积。
210毫米=0.21米,148毫米=0.148米
0.21×0.148≈0.03(平方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小数乘法的应用,解答此题应注意单位不同。
5. a-9b 450
【解析】
每分钟打字的速度乘打字的时间,表示出小明已经打了的字数,用总的字数减去已经打了的字数等于还没有打的字数;用字母表示出来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已经打的字数:9×b,还没有打的字数:a-9×b=a-9b;
当a=900,b=50,代入得900-9×50=900-450=450(个)。
【点睛】
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以及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化简与求值。
6. 蓝 红
【解析】
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哪种情况的数量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大;哪种情况的数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小。据此判断。
因为7>4,蓝球的数量比红球多,所以任意摸一个球,摸到蓝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
【点睛】
根据事件数量的多少可以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7. 6 0.01 610
【解析】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最长,所以3cm、4cm是两条直角边长,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再根据对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填空即可。
6.10是两位小数,整数部分是6,十分位上是1,百分位上是0,因此6.10的计数单位是0.01,它有610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点睛】
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和面积计算方法,熟练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
8. 长方形 24
【解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小于4厘米,则它的面积小于6×4=24(平方厘米)。当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拉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它的邻边的长,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即可求出它的面积。
6×4=24(平方厘米)
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24平方厘米。
【点睛】
明确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的大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 7.1 1
【解析】
切拼旋转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变成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梯形的高的一半即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据此作答。
2.8+4.3=7.1(厘米)
2÷2=1(厘米)
【点睛】
此题的解题关键是利用平面图形的切拼,找到梯形的各条边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的关系,为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作铺垫。
10.24
【解析】
把一根木头平均分成5段需要锯5-1=4下,每锯下一段需要6分钟,利用乘法计算得出结果即可。
4×6=24(分钟)
【点睛】
抓住“锯的次数=锯出的段数-1”即可解答此类问题。
11.B
解析:B
【解析】
在小数乘法中,正数乘一个比1大的数,结果比原数大,正数乘一个比1小的数,结果比原数小。
四个选项中,,,。
A.4.2×0.58,
B.4.2×1.14,
C.4.2×0.999,
D.4.2×1,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解题的关键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的选项。
12.B
解析:B
【解析】
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求出积,再看被乘数和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的末尾出现0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划去;
1.25×8.08=10.1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也可以将8.08分解成8+0.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
13.C
解析:C
【解析】
根据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数,如果第一个数字相同,表示在同一列,如果第二个数字相同,表示在同一行。
由分析可知:
由于小丁和小军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则表示他们在同一列。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明确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是关键。
14.A
解析:A
【解析】
观察图形分别求出四个图形的面积,再判断即可。
甲:4×4=16
乙:3×4=12
丙:5×4÷2=20÷2=10
丁:(3+4)×4÷2=28÷2=14
A.丙的面积最小,甲的面积最大,说法正确;
B.甲的面积不是丙的2倍,说法错误;
C.乙和丁的面积一样大,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多边形的面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梯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5.A
解析:A
【解析】
围起来的图形为一直角梯形,高与上下底垂直,所以梯形的高是7米,篱笆长是15米,说明梯形的上底+下底+高=15米,即上底+下底=15米-高。再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算出结果。
通过分析:梯形的上底+下底=15米-高,即梯形的上底+下底=15米-7米=8米。
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8×7÷2=28平方米。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的解题关键是计算出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再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结果。
16.D
解析:D
【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可知:每层比上一层多n盏灯,一共7层,假设最上边的一层是n盏灯,则:n+2n+4n+8n+16n+32n+n=127n
故正确答案是D.
17.7;6.3;0.78;5;30.4;
1.5;6.5;7;0.3;2
【解析】
18.14;1.54;5.98;5.67
【解析】
根据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直接列竖式计算。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数位一定要对齐,避免算错。
9.99+2.15=12.14; 5.5×0.28=1.54; 3.38+2.6=5.98; 8.3-2.63=5.67
19.(1)x=27;(2)x=0.04;(3)x=22.2
【解析】
(1)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0.3即可;
(2)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减1.9,再同时除以5即可;
(3)先化简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26,再同时除以0.3即可。
(1)0.3x=8.1
解:0.3x÷0.3=8.1÷0.3
x=27
(2)5x+1.9=2.1
解:5x+1.9-1.9=2.1-1.9
5x=0.2
5x÷5=0.2÷5
x=0.04
(3)(x-4.2)×0.3=5.4
解:0.3x-1.26=5.4
0.3x-1.26+1.26=5.4+1.26
0.3x=6.66
0.3x÷0.3=6.66÷0.3
x=22.2
20.2元
【解析】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据此求出零买一个月的钱数,然后再减去整月订奶需要的钱数即可。
0.95×2×30-55.8
=57-55.8
=1.2(元)
答:零买一个月比整月订贵1.2元。
【点睛】
本题考查单价、数量和总价,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1.B
解析:(1)(3,3);(2,1)
(2)见详解;
(3)东;北;45;800
【解析】
(1)数对的表示方法:(列数,行数),分别找出各场所在方格中对应的列数和行数,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2)数对的表示方法:(列数,行数),根据数对找出咖啡店在方格中的对应位置,并在图中标注咖啡店的名称。
(3)地图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悦来饭店为观测点,B小区在悦来饭店的东偏北45°的方向上或北偏东45°的方向上,距离为800米。
(1)悦来饭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3,3),A小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2,1)。
(2)咖啡店的位置如图所示:
(3)B小区在悦来饭店的东偏北45°的方向上或北偏东45°的方向上,距离为800米。
【点睛】
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并根据数对准确找出对应的位置是解答题目的关键,同时根据方向、角度、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也是考查的重点。
22.8天
【解析】
用路的总长25千米除以每天修的3.5千米,利用“进一法”将商保留到整数部分,求出至少需要几天修完。
25÷3.5≈8(天)
答:至少要8天修完。
【点睛】
本题考查了工程问题,掌握“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是解题的关键。
23.等量关系式: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95千米
【解析】
相遇时两车所行的路程之和就是两地之间的路程,根据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假设乙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那么两车的速度和是(105+x)千米,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方程即可。
等量关系式: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解:设乙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
(105+x)×2.7=540
(105+x)×2.7÷2.7=540÷2.7
105+x=200
105+x-105=200-105
x=95
答:乙车每小时行95千米。
【点睛】
本题考查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解题关键是掌握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利用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列方程解答即可。
24.3平方厘米
【解析】
如图,将BC延长至H点,求三角形BCM比三角形DEM的面积大多少平方厘米,直接用三角形BEH的面积-长方形CDEH的面积即可。
10-7=3(厘米)
4+2=6(厘米)
3×6
解析:3平方厘米
【解析】
如图,将BC延长至H点,求三角形BCM比三角形DEM的面积大多少平方厘米,直接用三角形BEH的面积-长方形CDEH的面积即可。
10-7=3(厘米)
4+2=6(厘米)
3×6÷2-3×2
=9-6
=3(平方厘米)
答:三角形BCM比三角形DEM的面积大3平方厘米。
【点睛】
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梯形CMEH是公有的部分,三角形BEH的面积-长方形CDEH的面积正好将其抵消。
25.54千米
【解析】
501-1=500(棵)
9×500=4500(米)
4500÷5=900(米)
900×60=54000(米)=54(千米)
答:汽车每小时走54千米。
解析:54千米
【解析】
501-1=500(棵)
9×500=4500(米)
4500÷5=900(米)
900×60=54000(米)=54(千米)
答:汽车每小时走54千米。
26.见详解
【解析】
根据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时,棵树=间隔数+1;一端栽时,棵树=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时,棵树=间隔数-1,据此作答即可。
1.两端植:
棵树=间隔数+1
2.一端植:
棵树=间隔数
3
解析:见详解
【解析】
根据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时,棵树=间隔数+1;一端栽时,棵树=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时,棵树=间隔数-1,据此作答即可。
1.两端植:
棵树=间隔数+1
2.一端植:
棵树=间隔数
3.两端都不植:
棵树=间隔数-1
【点睛】
本题考查植树问题,明确两端植、一端植、两端都不植三种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7.(1)51个;(2)1.12元
【解析】
(1)用充电区安装长度除以间隔长度,求出间隔个数。因为两端都安充电桩,则用间隔个数加上1,即为充电桩个数。
(2)用每小时充电用电量乘充电时间,再乘每度电的
解析:(1)51个;(2)1.12元
【解析】
(1)用充电区安装长度除以间隔长度,求出间隔个数。因为两端都安充电桩,则用间隔个数加上1,即为充电桩个数。
(2)用每小时充电用电量乘充电时间,再乘每度电的钱数,即可求出充电花费的总钱数。
(1)45÷0.9+1
=50+1
=51(个)
答:每个充电区要安装51个充电桩。
(2)0.14×5×1.6
=0.7×1.6
=1.12(元)
答:充5个小时需要1.12元。
【点睛】
第一小问考查植树问题,关键是明确充电桩个数=间隔数+1。第二小问考查经济问题,注意充电时间是5小时而不是9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