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佳肴( ) 2、虽有佳肴( )
3、虽有佳肴( ) 4、不知其旨也( )
5、虽有至道( ) 6、虽有至道( )
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8、教然后知困( )
9、然后能自反也( ) 10、然后能自强也( )
11、然后能自强也( ) 12、教学相长也( )
13、教学相长也( )
14、学学半( ) 15、学学半( )
16、其此之谓乎( ) 17、不知其旨也( )
18、弗食( ) 19、不知其善也( )
20、《兑命》曰( )
(二)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虽有佳肴 古义: 今义:
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教学相长也 古义: 今义:
(三)翻译句子。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6、其此之谓乎?
(四)填空。
1、《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朝代) (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 》《 》《 》。
“五经”是指《 》《 》《 》《 》《 》。
3、《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系统性的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等。
4、本文的中心句是( )。
5、该文中有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6、《虽有嘉肴》一文集中论述了 的关系,说明了
的道理。
7、你同意上述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这一观点的?(论证思路)
8、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9、“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10、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11、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何作用?
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12、想一句与课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 )( ) (2)吾忘持度 ( )( )
2、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四)1、《小戴礼记》,儒,西汉,戴圣
2、《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礼记 第一篇 教育学(或 教育、教学活动) 教学相长
4、本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也 5、教学相长 6、教与学 教学相长
7、同意。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8、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作铺垫。
9、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10、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文章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用“佳肴”作喻,由浅入深,引出要论证的道理。
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11、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8.(2分)1、量长短 2、量好的尺码
19.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自己量好脚的尺度,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20.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