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题组】
高频点1 雅典民主政治
| 考情统计 | 3年10考 | ||
| 城邦与公民(2) | 民主政治的内涵(4) | 对民主政治的评价(4) | |
| 考题 汇总 | 2014·新课标全国ⅠT32 2014·山东T21 | 2014·福建T18 2013·广东T18 2013·四川T8 2013·新课标全国ⅠT26 | 2013·安徽T19 2013·重庆T10 2013·江苏T13 2013·新课标全国ⅡT32 |
| 命题 分析 | 结合近三年的命题点,本高频点备考时注意: 1.从纵横对比的角度认识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与差异。 2.结合民主政治实施的情境或时人论述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地位。 | ||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解析】选A。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公民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等级,每个等级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同的。但题干中为牺牲的战士树立墓碑而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说明对生命平等的尊重,超出了公民等级的范畴,A正确。具体解析如下:
| 选项 | 与正确答案 的对应度 | 判断理由 |
| A | 正确选项 | 不写明他们的家世是对公民生命平等的尊重 |
| B | 干扰选项 | 对战士的尊重能体现对军事的重视,但该选项不是核心信息的反映 |
| C | 干扰选项 | 题干没有涉及宗教信仰 |
| D | 错误选项 | 随着雅典民主化改革的推进,血缘在城邦中的作用逐渐淡化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解析】选C。古代雅典留给人类文明最大的成果是其民主政治,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的程度,故A错误。雅典城邦不禁止自杀,而是自杀行为须得到城邦的允许,故B错误。公民试图自杀是个人行为,但这一个人行为必须得到允许,这说明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故C正确。D与题干材料无关。
3.(2013·重庆文综·T10)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议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解析】选A。B表述不准确,古代雅典民主是公民的直接民主;C是近代西方的间接民主形式;D错在居民,古代雅典民主是少数公民的民主。
4.(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卷·T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解析】选A。具体分析见下面的思维导图:
【备选真题】
1.(2014·福建文综·T1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以维护民主
【解析】选D。材料信息显示,古代雅典所有公职人员都要受到民主机构的严格监督,违法者被惩处,这里强调了民主机构运作和法律制度存在的意义。据此,可以判断只有D最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D。
2.(2013·安徽文综·T19)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解析】选C。A与材料中强调信仰的统一和政治主张要保持一致无关;B不准确,当时仍然存在不同信仰者;D没有明确伯利克里时代和伯利克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2013·广东文综·T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解析】选C。不利于民主的行为才有可能被流放,“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是获取个人政治资本,对民主是不利的,故选C。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是普遍存在的。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维护本邦的公民权利,是民主的行为。
高频点2 罗马法
| 考情统计 | 3年11考 | |
| 罗马法的发展(6) | 罗马法的内涵及价值(5) | |
| 考题 汇总 | 2014·新课标全国ⅡT32 2014·江苏T12 2014·广东T19 2013·浙江T20 2012·江苏T12 2012·海南T9 | 2014·海南T9 2014·四川T9 2012·安徽T19 2012·新课标全国T34 2012·天津T7 |
| 命题 分析 | 结合近三年的命题点,本高频点备考时注意: 1.考查罗马法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渐进性。 2.考查罗马法对近现代仍有影响的内容,突出其地位与价值,以及对中国依法治国借鉴。 | |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解析】选D。题干中没有反映出希腊司法制度的相关信息,故A错误;材料主要介绍的是审判程序,与B无关;司法程序的完备与政体没有关系,故C错误;材料中“法定程序”“陪审团参与审判”等信息说明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性,故D正确。
2.(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卷·T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解析】选B。据所学知识,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平民利益得到保护。但罗马法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仍是贵族意志的体现,故A、D不正确。由题干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成果,故C不正确。
3.(2014·广东文综·T1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解析】选D。由题干中“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可以看出古罗马具有重视法律的传统,可见D正确。《社会契约论》为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著,排除A;B不符合题意;C中的“君权神授”题干没有涉及。
4.(2014·四川文综·T9)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解析】选A。本题比较简单,万民法、公民法和十二铜表法均是人定法,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精神和理念。
(2014·江苏单科·T12)“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解析】选A。材料中“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说明A正确。万民法的产生一般说在公元前3世纪,建国初的罗马还未产生万民法,B错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C错误。居民不一定是罗马公民,D错误。
【模拟题组】
1.(2015·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则有它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它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它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
A.自主的城邦特征 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
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 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解析】选A。希腊城邦没有共同的政治组织,体现的是小国寡民的特点,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之一是自主的城邦特征,另外也有地理环境等因素。
2.(2015·山西诊断)亚里士多德说:“一个雅典城邦公民权的获得一方面要看其父母是否都是本邦公民……本邦人如果从事工商业达到一定期限也会被取消其公民资格。”这说明古代雅典( )
A.民主的基础不具广泛性 B.大力推行重农抑商
C.妇女不能参加政治活动 D.工商业者没有公民地位
【解析】选A。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一个城邦居民是否能获得公民权,既要看其父母是不是本邦公民,同时也要看其从事工商业的时间期限,说明其民主的基础不具广泛性。
3.(2015·苏州模拟)雅典公民大会曾依据“陶片放逐法”将民主派领袖执政官泰米斯托克利逐出雅典。后世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少数贵族独享民主
C.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D.公民缺乏参政热情
【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在雅典民主制下,实行“陶片放逐法”的弊端,这是直接民主制存在的弊端的表现。
4.(2015·邯郸摸底)《十二铜表法》规定,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A.维护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
C.保留罗马法注重形式的传统
D.维护罗马法律的权威性
【解析】选B。《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在于维护买卖双方的利益,而不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A错误;《十二铜表法》买卖程序的规定,有利于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故B正确;可见这一规定并非形式主义,故C错误;材料这一规定是用罗马法规范市场行为,而非维护罗马法律的权威性,故D错误。
5.(2015·晋冀豫三省联考)近代欧洲曾出现“罗马法复兴”现象,如在法国兴起了的“罗马法学派”;在荷兰则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研究罗马法。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 )
A.基本内容仍有其生命力
B.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C.某些原则仍具借鉴意义
D.成为史学研究理论指导
【解析】选C。材料中体现了近代社会对罗马法的推崇,说明罗马法的现实意义,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知识拓展】罗马法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1)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2)罗马帝国疆域辽阔,最强盛时地跨三洲,被征服的国家和地区都无一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进罗马法的影响。
(3)罗马法的发展是罗马统治者重视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
(4)罗马法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法理精深,有利于它的发展和传播。
6.(2015·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曾任中国大学校长的法学家徐显明教授认为:罗马法堪称世界范围内最伟大的法典,它对法学的精神性的贡献,跨越了时空。据此,罗马法的最突出贡献是( )
A.构建了一些法律分类模式,如习惯法、成文法
B.提供了制度性的样板,如债务制度、侵权制度
C.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如平等、自由、自治
D.设计了一般性的原则,如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
【解析】选C。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其蕴含的天赋的自然法思想,二是其提出一系列法律制度和法制原则对近代以来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影响深远。
(2015·太原模拟)古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是古代西方留给后世的重要文明遗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作为常设机构),每部落抽签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雅典民主政治初探》
材料二 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则成为法国大时期的《宣言》基本原则。
(1)公民大会的存在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五百人议事会遵循的政治运作方式哪些为近代西方社会所借鉴?
(2)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根据材料二对该观点加以论证。
(3)据所学知识对罗马法作一概括性介绍(要求表述成文,100字以内)。
【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体现了人民主权。第二小问雅典民主政治运作方式提供了比例代表制、差额选举制、议会制、任期制等借鉴。第(2)题根据材料二“成为法国大时期的《宣言》基本原则”首先概括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其次说明《宣言》的性质;再次说明《宣言》的继承性。第(3)题对罗马法的介绍讲清罗马法的形成过程、内涵、作用及影响即可。
答案:(1)特点:主权在民(人民主权)、直接民主。借鉴:民主选举、议会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
(2)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如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作为资产阶级最基本价值观体现的《宣言》也有这样的规定。(答题说明:一要说明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上的继承性,二要说明《宣言》的资产阶级性质。)
(3)罗马法是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法制建设成就的统称。开始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成熟于公元6世纪。其内容丰富,并形成了严肃的法学体系。罗马法对于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起了重要作用,也成为近代西方社会的立法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