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构想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19:45
文档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构想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构想[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整合,是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国情需要的一项行动策略,也是新课改背景下,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针对网络技术在地理学科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结合福州三中地理组近年来多次反响极好的整合课,论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一些构想。[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地理、整合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然要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
推荐度:
导读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构想[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整合,是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国情需要的一项行动策略,也是新课改背景下,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针对网络技术在地理学科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结合福州三中地理组近年来多次反响极好的整合课,论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一些构想。[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地理、整合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然要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构想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整合,是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国情需要的一项行动策略,也是新课改背景下,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针对网络技术在地理学科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结合福州三中地理组近年来多次反响极好的整合课,论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一些构想。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地理、整合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然要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所学学科的有关资料,促进该学科的教与学。因此,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校园网络建设完善,教师拥有个人办公电脑,掌握相当信息技术的学校,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更是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后,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因此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粗浅地讨论一下信息技术如何与地理学科整合,以达到信息技术优势的呈现。

整合指的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里主要针对福州三中地理组近年来的几次代表性的整合课,讨论一下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

一、改变地理知识的呈现方式

信息技术在课程学科运用后,可以将原来的教师直接的口授讲解或绘图讲解等知识呈现途径单一化或只有有限的几种,转变为知识呈现途径的多样化或综合化。这种知识传授途径的多样化,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高效的学习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的显示功能,缩短板书所需时间,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在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为方便学生理解,有时要补充大量的知识,因此有时需要大量的板书内容。例如讲解“地质灾害”这一专题时,由于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为抽象,如果只靠口头讲述,容易出现词不达意,再再加上是短时记忆,学生印象不深,理解有相当的困难。而如果采用传统的板书,消耗大量的课堂时间,效果甚微。在这节整合课的处理中,福州三中地理组的车云等老教师在指导郑友强老师开课时,大胆提出了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制作“地质灾害”专题网站,融火山、地震等大量视频、图片于其中,多方位立体的展现主干知识,力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网络技术的整合,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动态教材,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课不仅在学校比赛中一等奖,本次课在参加福建省新课程教学改革比赛中也获得了一等奖,而且本节课的网站在参加全国多媒体软件大奖赛中也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可见,一堂好课,离不开多媒体的配合,一个生动的知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整合。

二、改革地理知识来源的相对单一化

学生受限于条件和时间的制约,地理知识的来源大多靠教师言传身教,来源相对单一。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实施整合后,单一的由教师作为知识来源的局面将被逐渐打破,学习者可以直接从信息化环境和数字资源中获取知识,同时信息技术的交流功能使得地理教师已不再是获得地理知识的唯一知识源。地理教师可以针对学科目标,合理设置问题,制作专题网站,让学生在网上进行讨论交流。这种形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来阐释自己的思想观点,并可及时借鉴他人的意见。学生可以通过访问网络上与地理知识相关的网站获取知识,通过参加BBS,互发E-mail等形式进行地理问题的讨论,另外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学习化社区、其他学习者、在线专家等方面获取学科知识,最终达到预期的甚至超出学习目标所规定的内容范围,即学生比教师懂得更多、更广、更深。教师就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地理教师应把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网上交作业、通过BBS发表想法、使用电子邮箱等。比如在省级公开课“天文大视野”这一节课中,车云老师在讲台讲解知识,郑友强老师则在天文台现场转播望远镜的操作技巧并将望远镜观测到的图像实时传输到教室,供师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在线和省青少年活动中心潘小清老师、省市科技馆的相关负责人讨论交流,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并将课堂拓展到了课外。学生遇到问题还可以通过“天文大视野”专题网站中提供的BBS进行交流。本节课得到了与会的100多位省内专家名师的一致好评,并在福建电视台、福州晚报、东南快报、海峡都市报等多家媒体上报到。同时,制作的“天文大视野”专题网站也成为了福州三中天文爱好者的官方网站,供历届天文爱好者交流学习。同时,该站也获得了省电脑作品大赛一等奖,并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中排名居前,成为国内十分有影响力的天文网站。

 

三、改革传统的课堂无差别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视同仁,实现无差别教学,从而影响学生个体的兴趣和发展。教育专家曾指出:“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差异之一在于:网络教育是强调自主学习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式学科。”个别化学习的意识、发展、手段、应用和创新都时时体现我们时代的特征。在地理学科中,信息技术可作为个别化学习的工具。

 

如在“九天揽月”专题学习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主动参与活动,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发挥出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个体发展得到充分体现。这种教学方式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从而实现改革无差别教学方式的目的。本节课不仅在课堂效果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时,网站也获得了省电脑作品大赛一等奖。并成为“天文大视野“校本课程的子课程,成为历届天文爱好者必学的一项知识,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提供资源支撑,促进多元化学习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提供资源环境。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渗透了各行各业及家庭生活,也已经向教育提出了挑战。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多媒体教育资源库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这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都是无法实现和不可想象的。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传播媒介交流多向,传递系统多媒体化,知识跨越时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资源都可以从internet上直接获取,信息技术可以为地理学科教学提供强大的资源环境。

如在“环境保护”这一专题学习中,不同学习水平、不同理解水平、甚至于学习兴趣取向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在“环境保护”专题网站,这个强大资源支撑环境,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获取这方面的知识。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将出现多元化,知识结构和构成也出现多元化的趋势,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上所提供的共有知识,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也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本节课参加由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组织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环境教育教学作品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这也是近年来,地理组一直致力于学校环境教育,他们不仅仅进行“关于环境的教育”,还要通过“在环境中的教育”来实现“为了环境的教育”的最终目的。

五、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工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在“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这一专题中,通过网页呈现学生作文中描写污染的一段,让全班学生富含感情色彩地齐声朗读,让他们仿佛置身于文章所描绘的情景中。(昔日的蓝天,已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在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共同“浇灌”下,城市里的河水变得“绚丽多彩”,城市垃圾“点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融会贯通。信息技术利用的一个目的就是用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用自己的思维学习地理.通过教学资料、信息的检索、分析、处理、归纳和综合,不断产生错误,不断纠正错误,这个过程有时要反复多次,最终获得正确的地理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有效地学习地理的基本特征,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比单纯由教师讲述来得深刻。

以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过程的几点做法是福州三中地理组关于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一些构想,两者之间的整合的切合点是多种多样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将不断深入到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逐渐将信息技术转化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成为获取知识和自我发展的有力手段,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组成部分,希望广大老师都能用好这个工具,不断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文档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构想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构想[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整合,是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国情需要的一项行动策略,也是新课改背景下,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针对网络技术在地理学科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结合福州三中地理组近年来多次反响极好的整合课,论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一些构想。[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地理、整合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然要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