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一物理复习提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20:08
文档

高一物理复习提纲

高一物理九月阶段性考试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一)考试范围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二节(二)第一章知识脉络,知识体系1、考点分析2、考点内容(三)考点解析【知识点1】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2.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知识点2】物体和质点1.实际物体:有一定的大小、形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不同。2.质点:(1)定义:用来的有质量而不考虑的点叫做质点.(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和____等因素不影响问题的研究时,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3)
推荐度:
导读高一物理九月阶段性考试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一)考试范围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二节(二)第一章知识脉络,知识体系1、考点分析2、考点内容(三)考点解析【知识点1】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2.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知识点2】物体和质点1.实际物体:有一定的大小、形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不同。2.质点:(1)定义:用来的有质量而不考虑的点叫做质点.(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和____等因素不影响问题的研究时,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3)
高一物理九月阶段性考试

 班级           姓名          小组________第____号

(一)考试范围

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二节

(二)第一章知识脉络,知识体系

1、考点分析

2、考点内容

(三)考点解析

【知识点1】机械运动

1.定义:物体的            随时间的变化。  2.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知识点2】物体和质点

1.实际物体:有一定的大小、形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不同。

2.质点:

 (1)定义:用来           的有质量而不考虑           的点叫做质点.

(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和____等因素不影响问题的研究时,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3)思维方法:突出问题的         方面(         ),忽略问题的         方面(         )。

质点是一个____的物理模型,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

【知识点3】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_____的      物体.(参考系,参照系,参照物)

2.说明

(1)参考系不能选        ,否则无法研究物体的运动。

(2)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        选,但      选。

(3)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得出的运动结果可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具有_______.

(4)参考系的选取是_____的,但应以观测方便和描述运动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_____为参考系.

(5)选来作为参考系的物体,要假设为         。

3.运动是         的,静止是         的。

【例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做质点                 

 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做质点

C.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都一定不能看做质点

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做质点,有时不能看做质点

【例2】下面是关于质点的一些说明,其中正确的有

A.体操运动员在做单臂大回环时,可以视为质点         

 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D.细胞很小,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例3】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两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分别描述了两种运动情景,那

么它们分别是以什么为参考系的?

【例4】教材P12第2题

【例5】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并列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眼睛紧盯着汽车车轮边缘上某一点(如粘着的一块口香糖),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

【例6】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是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 v乙                          D.以上说法均不对

【例7】(1)东汉时期的著作《尚书纬·考灵瞿》中谈到地球的运动时这样写道:“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即窗户)而坐,舟行不觉也。”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飞行员驾机飞行时,发现座舱外有一黑色小物体,他伸手抓过来一看,竟是一颗子弹头!飞行员为何没被子弹击伤?如果飞行员站在地面上,他还敢抓飞行中的子弹吗?

※【例8】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些条件是

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不能太大

【知识点4】坐标系

1.定义: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____及___________,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______.

2.分类:一维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______                     _______,

二维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________                    ___   

三维空间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                               .

【例9】以灯塔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某时刻一艘海轮的坐标为x=6 km,y=8 km,求该海轮距灯塔的直线距离为多少?

【知识点5】时间与时刻

1.时刻:时刻指的是某一        ,在时间坐标轴上用          表示. 

2.时间:时间间隔是两个            ,也是时间坐标轴上两个不同的点之差,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

物理学中简称时间.

3.一些习惯的说法:第5s末、第6s初、第4s内、前2s内…………

【说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物理学上说的“时间”一般指的是时间间隔.

【例10】 2005年10月17日凌晨,神州无眠,万众翘首,绕地球飞行5天共77圈的“神舟”六号飞船,载着我们巡天归来的英雄费俊龙、聂海胜,在凌晨4时33分平安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以下是有关“神舟”六号降落时的一组数据,其中指时刻的是__________,指时间的是__________.

①飞船在太空飞行近109个小时,费俊龙、聂海胜向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报告,“神舟”六号开始进行返回准备.

②17日3时43分,“远望”三号向飞船发出指令,飞船第一次调姿开始.

③17日3时44分,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     ④17日3时45分,第二次调姿制动.

⑤17日4时07分,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         ⑥17日4时13分,返回舱进入黑障区.

⑦3分后,在距地球约40公里处,“黑障”现象消失,着陆场测控设备发现飞船.

⑧17日4时19分,飞船主伞舱盖打开.

【知识点6】位置、位移与路程

1.位置:位置是质点在空间所对应的点,可由坐标确定.如右图所示,A、B为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2.路程:路程是物体              ,它是一个标量(关于标量的定义见下一个知识点).物体运动的轨迹可能是直线,可能是曲线,也可能是折线,路程就是直线、曲线或折线的总长度.

3.位移:

(1)物理意义: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如从A到B可以有不同的轨迹,路程不同,但位置的变动是相同。

(2)表示方法:可以用一根运动物体          指向         的         ,是矢量.

(3)位移方向,由质点运动的      指向运动的          。

(4)大小:有向线段的长短按一定的比例(标度)代表位移的大小.

4.路程与位移的大小关系:                                                                         

【说明】路程与质点的运动轨迹有关,而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因此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相等.

【知识点7】矢量与标量

1.矢量: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如位移等.

2.标量:只有       没有          的物理量.如质量、温度等.

3.矢量和标量的区别:

①矢量是有方向的.如在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只是说明该物体离我们所在处的远近,而不指明方向,就无法确定物体究竟在何处.标量没有方向,如说一个物体的质量时,只需知道质量是多大就行了,无方向可言.

②标量相加时,只需按算术加法的法则运算就行了.矢量则不然,不能直接相加减.

【说明】

1.矢量的“+”、“-”号不表示矢量的大小,只表示矢量的方向。

2.矢量与标量的本质区别在于运算法则的不同(矢量的运算法则将在第三章介绍)。

【知识点7】直线运动的位置、位移、路程之间的关系

1.位置:用坐标轴上的        来表示,如下图所示,图中的x1、x2就是表示A、B两位置的坐标.

2.位置与位移的关系:

  (1)分析以下情况从A到B的位置、位移、路程

   如图1所示,位置:x1=       , x2=       

       A→B的路程:S=                   

A→B的位移:S=                   

如图1所示,位置:x1=       , x2=       

       A→B→B的路程:S=                   

A→B→B的位移:S=                   

如图1所示,位置:x1=       , x2=       

       A→B的路程:S=                   

A→B的位移:S=                   

(2)结论:位移就是位置的          ,也即坐标的         。

即:l = Δx=        (    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其中;        表示位移的方向)

3.求位移的两种方法:                                       

4.变化量的含义:                     

【说明】物体的位置与位移是不同的,位置与坐标轴上的点对应,位移与坐标轴上的有向线段相对应,要严格加以区分.

【例11】一个小孩从A点出发,沿半径分别为3m和5m的半圆到达B点,如图所示,他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16m,方向从A向B;16m,方向从A向B        

B.16m;16m

C.8πm,方向从A向B;8πm,方向从A向B     

 D.16m,方向从A向B;8πm

【例1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其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例13】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取定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x甲=3m,x乙=-5m,因为甲的位移为正,乙的位移为负,所以x甲>x乙

B.甲、乙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50m,这两个物体的位移必定相同

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也是矢量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

【例14】一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如下表(质点在每一秒内都做单向直线运动).

时刻/s

01234
位置坐标/m

05-4-1-7
 (1)几秒内位移最大?                

A.1s内    B.2s内      

 C.3s内        D.4s内

(2)第几秒内位移最大?            

A.第1s内   B.第2s内     C.第3s内      D.第4s内

(3)几秒内的路程最大?             A.1s内        B.2s内        C.3s内         D.4s内

(4)第几秒内的路程最大?        A.第1s内      B.第2s内     C.第3s内     D.第4s内

【例15】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有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                            B.矢量一定具有方向

C.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标量                D.标量一定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

※【例16】一支长150米的队伍匀速前进,通讯兵从队尾前进300米后赶到队首,传达命令并立即返回,当通讯兵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了200米,则在此全过程中,通讯兵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多少?

※【例17】如图所示,实心长方体木块ABCD-A′B′C′D′的长、宽、高分别为a、b、c,且a>b>c.有一小虫自A点运动到C′点,

求:(1)小虫的位移大小;(2)小虫的最小路程.

 

【知识点8】速度(v)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          和              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运动的        跟             的比值,

3.定义式:v=          =             

【说明】速度也即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故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叫做速度.

4.方向:速度的方向即物体        的方向或与         方向相同,是矢量。

5.单位:m/s  km/h或km·h-1

【知识点9】平均速度()

1.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只能         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发生的位移Δ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3.公式:=

4.方向: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个矢量,其方向与该段时间内             的方向相同.

【说明】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是不同的,速度的平均值并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

【知识点10】瞬时速度

1.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只能         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大小:在公式v=中,如果时间Δt非常小,接近于零,可认为表示的是某一瞬时,这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极限的思想)

4.方向:即该时刻运动的方向。(也可从极限的思想理解)

【说明】通常所说的“速度”,往往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个含义,实际应用中要注意根据上下文来分析、判断“速度”的准确含义.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均指瞬时速度.

5.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如:速度计上的数值表示速率),但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叫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                                

6.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例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                  B.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这一段路上的平均速度

C.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D.子弹以速度v从口射出,v是指子弹从口射出时的瞬时速度

【例19】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与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                     B.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C.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D.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认为等于瞬时速度

【例20】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又以30m/s的速度从乙地运动到丙地,如下图所示,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汽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例21】某质点由A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s向东行了30m经过B点,又行了5s前进了60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s后又向西行,经历了6s运动120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所示,求:

(1)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知识点11】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质点的      随     的变化规律

2.图象特点分析(如右图)

                                               

                                               

                                               

                                                

【例22】试分析下列物体在各个时间段的运动特点

【例2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

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A.甲乙同时出发                      

B.乙比甲先出发

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   

 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例24】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两车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B.t1时刻两车瞬时速度相同

C.0~t1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D.0~t1时间内,乙车的瞬时速度总是大于甲车的瞬时速度

※【例25】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关于20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相等     

 B.甲和丙做的是曲线运动,乙做的是直线运动 

C.三个物体的路程相等                 

D.三个物体的路程关系x甲>x乙 = x丙

 

【例26】如图所示为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A.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B.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D.甲的路程等于乙的路程

【知识点10】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2.会用纸带求速度及根据v-t图象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

1.两种计时器的原理与使用

(1)电磁打点计时器

构造:线圈、永久磁铁、振片、振针、限位孔、复写纸、纸带等,如课本图所示.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电压在6V以下.

工作原理:接通交流电源后,线圈中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振片被磁化,其极性随线圈中磁场的变化而变化,于是振片和永久磁铁之间就产生周期性的引力和斥力,振片就上下振动,带动其上的振针上下振动.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打上一系列的点.

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

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通电以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接通电源后,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振针上下振动.

(2)电火花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是220V.

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如课本图所示.主要由脉冲输出开关、正负脉冲输出插座、墨粉纸盘、纸盘轴等构成.

 2.两种计时器的比较:

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
电源性质6V以下交流电源

220V交流电源(频率50Hz)

打点频率打点时间间隔0.02s、频率50Hz

打点时间间隔0.02s、频率50Hz

打点方式振针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打点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成点
阻力来源纸带与限位孔、限位盘的摩擦;

振针与纸带打点接触时的摩擦

纸带与限位孔、限位盘的摩擦
精确比较电火花计时器比电磁打点计时器更精确
3.测量速度的原理

(1)测量平均速度:测量打点计时器在打出某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刻度尺量(通常为毫米刻度尺)出这两点间的距离Δx(注意测量值应估读到0.1 mm),数出这两点间的点数n(包括两端点),则打这两点的时间间隔Δt=(n-1)T,即可由=算出平均速度.

(2)测量瞬时速度: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实际上是利用了一种极限逼近的方法.

如图所示,要测量C点的瞬时速度,可以选取较为靠近C点的两个点如B、E两点,根据B、E两点间的位移Δx和时间Δt,利用公式=计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C点时的瞬时速度.当然,如果包含C点在内的间隔取得小一些,例如取B、D两点,计算出的平均速度会更接近C点的瞬时速度,然而两点距离过小,测量误差就会增大,所以两点间位移太大或太小都不合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两个点,一般选取距C点最近的两个点来求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说明】实际上,如图所示的纸带B,

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不但能代表C点的瞬时速度,还能代表B,E间其他点的瞬时速度.

三、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步骤

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且压在纸带上面.

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6 V的低压交流电源上.

3.先接通电源开关,后用手水平拉动纸带(以后都是这种顺序),使它在水平方向运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点.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共有n个点,那么n个点的间隔数为n-1个,则纸带的运动时间Δt=(n-1)×0.02 s.     ( 注意计时点与计数点的区别 )

5.用刻度尺测量出从开始计数的点到最后的点间的距离Δx.(不宜每段分开测量,这样测量的偶然误差大)

6.利用公式=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把纸带上能看得清的某个点作为起始点O,以后的点分别标上A、B、C、D…作为“计数点”,如图所示,依次测出O到A、A到B、B到C…之间的距离x1、x2、x3….

四、数据处理

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则A、B、C、D…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A=、vB=、vC=、vD=….    根据数据判断纸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利用v-t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右图所示的v-t图象.

五、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简称速度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运动物体的       随     变化的规律

2.图象反映的物理量及图象的特点

(1)直接读出任一时刻的                     

                                               

                                               

                                               

                                                

(2)可以求出某段时间内物体发生的位移

3.v-t图象并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

五、误差分析

1.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自身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误差,应取以计数点为中心的较小位移Δx来求平均速度.

2.分段测量计数点间的位移x带来误差.减小此误差的方法是一次测量完成,即一次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计数点O的距离,再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3.计数点间的时间Δt搞错.计数点间涉及到n个打印点,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Δt=(n-1)×0.02 s.而非Δt=n×0.02 s.

4.作v-t图象不用坐标纸、尺子,坐标单位选定的不合理,作图粗糙带来误差.

【例27】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有如下操作步骤,其中错误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有遗漏内容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松开纸带后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悬挂适当的钩码

D.取下纸带

E.放手,使小车在平板上运动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合理的序号排列为____________.

【例28】如图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标为0、1、2、3、4、5、6…,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x1=5.18 cm,1、2间的距离x2=4.40 cm,2、3间的距离x3=3.62 cm,3、4间的距离x4=2.78 cm,4、5间的距离x5=2.00 cm,5、6间的距离x6=1.22 cm(f =50 Hz).

(1)根据上面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5点时的速度并填在下表中.

位置12345
v/m·s-1

(2)根据(1)中表格,在上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并说明小车速度变化特点.

【例29】试分析下列物体在各个时间段的运动特点

【知识点11】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

1.传感器:将        量转换为     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的仪器(如声控开关、光控开关等等)

2.运动传感器测速原理

(一)装置1

(1)不考虑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即从发出超声波开始计时,收到超声波结束计时

(2)x1=v声t1     x2=v声t2     △x = x2- x1        

解得: 

(3)t1、 t2可读,△t可调

(二)装置2

           △x = x2- x1         

    解得: 

【知识点12】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

1.气垫导轨的原理:滑块与导轨之间有一层薄的空气层,大大的减小阻力

2.数字计时器:

 (1)光源与光电管(光电门)    (2)可直接显示挡光时间△t

(3)  d越小,v越接近瞬时速度

【例30】某人看到闪电12.3 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音=速约为330~340 m/s,光速为3×108 m/s,于

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的位置到他的距离约为4.1 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

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

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的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

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  D.即使声速增大200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 

※【例31】如图所示,是一种运动传感器的原理图,这个系统由A、B两个小盒子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B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A盒固定在被测的运动物体上,测量时A向B同时 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即持续时间极短的一束红外线和一束超声波),B盒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收到超声波脉冲时计时停止。已知系统进行第一次测量的时间差为t1,经过短暂的时间Δt后,系统进行第二次测量的时间差为t2,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0,被测物体的运动是匀速运动,求被测物体的运动速度。(提示:红外线传播速度为光速,传播时间极短可忽略)

※【例32】如图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的速度为多少?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多少?

 

【例33】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图中MN是水平桌面,Q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让滑块d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2.5×10-2s和1.0×10-2s,小滑块d的宽度为0.5cm。可求出:

(1)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____m/s    

(2)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___m/s。

【知识点13】加速度

1.物理意义:为了描述物体运动_______     ___的物理量.

2.定义: ____________与                     的比值.

3.定义式:________=              .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或______.

5.矢量性:加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是矢量.由定义式a=可知,加速度a的大小即是的数值,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的方向相同(也就是速度增量的方向).如下列情况:

(1)

(2)

【知识点14】关于加速度的一些补充说明

1.速度的变化量

(1)速度变化量Δv:末速度vt与初速度v0的矢量差,即Δv=vt-v0.

(2)速度的变化量是矢量.      (3) 速度的变化量又叫速度的变化或速度的增量

2.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1)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v0的方向没有直接关系,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知,加速度a的方向总是和速度变化Δv的方向相同.

(2)在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vt-v0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v0相同,也可能相反.

①若物体做加速运动,则vt>v0,Δv=vt-v0>0,Δv的方向与v0的方向相同.

②若物体做减速运动,则vt<v0,Δv=vt-v0<0,Δv的方向与v0的方向相反.

思考:加速度为负值,该物体是否一定做减速运动?

【总结】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______;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3.对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加速度a的理解

(1)速度(v):速度是运动状态量,对应于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和方向.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速度变化量(Δv)

①速度变化量Δv=v-v0是运动过程量,对应于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位移),若取v0为正,则Δv>0表示速度增加,Δv<0表示速度减小,Δv=0表示速度不变

②速度变化量Δv与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量不一定就大 

(3)加速度(a):加速度a=也称“速度变化率”,表示单位时间的速度变化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及方向

(4)关系:

①加速度a的大小与速度v无直接联系,与Δv也无直接联系,v大,a不一定大;Δv大,a也不一定大.如飞机飞行的速度v很大,a也可能等于零;列车由静止到高速行驶,其速度变化量很大,但经历时间也长,所以加速度并不大

②v=0,Δv不一定为零;Δv=0则(也即a)= 0

a不变(不为零),v要不断变化(可能只是大小增大;可能只是大小减小;可能只是方向变化;可能大小、方向均变化)

a减小,v可能增加

4.加速度反映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不是速度变化的大小,也不是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5.从v-t图象看加速度

(1)v-t图象反映了物体的_____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在v-t图象中,从图线的倾斜程度(斜率大小)就能判断____________.倾角(图线与横坐标轴的夹角)越大,加速度______.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正负。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________直线,直线的_____表示加速度,即a=      =k(斜率),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_______,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______.

(4)如图所示,a1       a2        a3 ;a4        a 5         a6

【例3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例35】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小明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A.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B.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例36】根据给出的速度、加速度的正负情况,下列对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总结】

【例37】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原来v > 0,a > 0,x > 0,从某一时刻开始若加速度均匀减小至0然后方向增大,则

A.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0为止      B.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0为止

C.位移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0为止      D.位移继续增大,直到速度等于0为止

【例38】某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10 s内速度从5 m/s增加到25 m/s,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刹车,2 s内速度减为零,求这两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例3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

【例40】下列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整理内化

2.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难

文档

高一物理复习提纲

高一物理九月阶段性考试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一)考试范围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二节(二)第一章知识脉络,知识体系1、考点分析2、考点内容(三)考点解析【知识点1】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2.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知识点2】物体和质点1.实际物体:有一定的大小、形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不同。2.质点:(1)定义:用来的有质量而不考虑的点叫做质点.(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和____等因素不影响问题的研究时,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3)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