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湖镇汾水小学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学生姓名: 余思佳 班级: 五年级
辅导老师: 马桂香 地点 : 学校心理咨询室
家庭住址 : 休宁县蓝田镇南塘村五陵村民组 父母联系方式:电话
案例介绍:
婷婷,女,1 2岁,五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 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 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 语言表达能 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她的父母亲长年在外打工,跟随奶奶生活。
一. 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 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 自卑心理、 孤 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 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 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 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 给予及时的表扬, 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 并为之付出努力, 并用古今中外成 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同学关心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 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 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 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 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 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余 思佳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 三.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余思佳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 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 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 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奶奶反映 他不再孤僻、难管了。
四•辅导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2.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 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 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 功倍的作用。
个案二
一、 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刘某 性别:女 年龄:11岁
年级:四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小学
二、 主要问题
性格非常内向、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思维迟钝
三、 分析与诊断
刘某,因其父母是在外经商的,所以在家里除了奶奶到中午时回来做饭外, 她几乎是一个独处,父母只是匆匆的回来吃完饭,就匆匆的走了。因而,使得父 母和她缺乏沟通,父母对她的关爱也就非常少,她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 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门口随便玩玩, 并没有太多的激情,因而使得
她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这只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她的影响,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她父母的遗传因素, 通过与她父母的接触,我了解到她的父母 也是性格内向的人,这个遗传因素是几乎不可改变的,但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影 响来改变她,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肯定是占绝大部分的,而遗传因素非常小的。
另外,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只是中等水平,而在一年级到三年级却是名列前
茅,这就给了她一个打击,导致她的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自卑感。
其次,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比如:看见别的孩子在周末的时候,有爸妈带 着玩,而自己却一个人形影相吊,再看看父母,不是在卖东西(家里卖水果), 就是在玩牌,从而让她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缺少父母的爱,而在学习上特别是 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她的智力水平很 正常,说明在性格内向的影响下反应有些迟钝。
四、辅导过程
针对刘某出现的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思维迟钝,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虽性格内向的人和性格外向的人都各有优缺点, 但性格太内向对她以后的成长不 是很有利,处在竞争激烈,开放的社会。性格外向一些对她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就要想办法使他性格外向一些。
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 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因此,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 她,多与她交淡,多鼓励她,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她 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另外要她感到老师温和、亲切。因为性格内向的幼儿都不 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老师就应接近她。因而我与她的老师商量,平常在上课 时要不断地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其 次,作为辅导老师的我,尽量的与她交淡,玩游戏,让她能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 喜爱她,获得爱和安全感。还有引导她多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周末,只要我 有时间就带她到学校里和其它小学的孩子认识, 刚开始听她和陌生的外向孩子交 往,她有些不愿意,但在我强烈的要求下,她勉强的和别的孩子玩,在玩的过程 中,让外向的孩子带动她活泼起来,经过几次的这种交往我发现她愿意和陌生的 孩子玩了,也许是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她吧, 让她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 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从而逐渐的让她性格外向起来,当然这是在家长和老 师的积极的配合下。
通过让她与陌生的孩子(同龄)交往,还有在给她讲作业时,她的作业出错。 或做错什么事,我都鼓励她,给她一个宽松的做作业环境。她比以前活泼多了, 而且也变得自信了些,自卑感减少了许多。对于她的反应迟钝问题,在给她讲作 业时,我尽量的启发她,给她多做些她感兴趣的脑筋急转弯,猜迷语,还有做一 些有益智力发展的游戏,让她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并在游戏中给予鼓励,让她 在游戏中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她的反应敏捷起来,其实在与别的同龄孩子交 住时,反应也得到了一些提高。
五、辅导效果(评价)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我发现刘某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泼多 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她在平等,自由地发表各自的 见解的伙伴交往中,她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 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戏中她学会和同伴相处, 合作,而且她的一些不良的习惯 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约,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使得她的个性得到完善,性格也变得 开朗了许多,其次是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 通过家长和老师对了表扬,不约束 她。她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这样她的性格就相应的外向起来。使她变得自信,变 得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进步。
虽然,刘某的性格还不是很外向,不是很有自信,但只要给她积极的心理辅 导,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她会一天比一天会更有进步。
个案三
BBB女,1 1岁,四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 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提 问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较好完成,尤其 是作文,十次有八次都不能过关。父母工作经常需要早出晚归。周末在家,则常 会约上几个朋友打麻将,与她交流的时间很少。她的成绩在班上处于偏下,会被 一些自以为是的同学看不起,甚至嘲笑。
一、 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几个月深入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 孤独心理、压抑心理。只要老师耐心地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促使她改
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促进她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 也能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