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31:27
文档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名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研究学院名称:电子信息学院班级:电气类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6月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研究Powersystemtransientstabilitysimulation学院名称:电子信息学院班级:电气类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6月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地也出现了一些大的电力系统,这些系统通常具有范围广、强非线性的特点。随着电力市场化和区域联网的不断推进,电网运行状态越发复杂多变且接近其极限水平,在运
推荐度:
导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名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研究学院名称:电子信息学院班级:电气类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6月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研究Powersystemtransientstabilitysimulation学院名称:电子信息学院班级:电气类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6月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地也出现了一些大的电力系统,这些系统通常具有范围广、强非线性的特点。随着电力市场化和区域联网的不断推进,电网运行状态越发复杂多变且接近其极限水平,在运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研究

学院名称:电子信息学院

班    级:电气类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 6月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研究

Power system transient stability simulation

学院名称:电子信息学院

班    级:电气类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6月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地也出现了一些大的电力系统,这些系统通常具有范围广、强非线性的特点。随着电力市场化和区域联网的不断推进,电网运行状态越发复杂多变且接近其极限水平,在运行中,由于某种破坏性的原因,有时会引起电力系统崩溃的问题。

利用MATLAB 7.0电力系统工具箱为平台,通过SimPowerSystem建立电力系统运行中常见的单机—无穷大系统模型,设置的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单相接地故障,模型中采用快速切除故障、自动重合闸、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强行励磁等方法进行仿真,并证明了上述方法能够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

关键词: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单机无穷大系统,电力系统稳定器,MATLAB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echnology,some large power systems have been turned up in the world these years.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se systems are wide boundary and non-linear. With the impelling of  the marketiz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and the regional networking, the system operation are near its limit levels more and more. Sometimes the collapse of power system will be caused for the specific damage.

A Single Machine Infinite Bus System (SMIBS) is established via the Power System Block in the MATLAB,and the Single-phase ground short circuit fault is setted .The fast fault-clearing,automatic reclosing lock,the transformer neutral grounding via low resistance are adopted to simulate ,which are proved to improve the  the power system transient stability. 

Key words: Power System , Transient Stability , Single Machine Infinite Bus System , Power System Stabilizer , MATLAB     

                                     

1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概述

  1.1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及其意义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问题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大的扰动之后各发电机是否能继续保持同步运行的问题。对于某一特定的稳定运行状态,以及对于某一特定的扰动,如果在扰动后系统可以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稳定运行状态,则对此初始状态及此扰动而言,称之为暂态稳定。引起电力系统大扰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负荷的突然变化,如投入或切除大容量的用户等;

(2)切除或投入系统的主要元件,如发电机,变压器及线路等;

(3)发生短路故障

其中以短路故障的扰动最为严重,常以此作为检验系统是否具有暂态稳定的条件。

电力系统受到大的扰动时,表征系统运行状态的各种电磁参数都要发生急剧的变化。但是,由于原动机调速器具有较大的惯性,它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改变原动机的功率。这样,发电机的电磁功率和原动机的机械功率之间便失去了平衡,于是产生了不平衡转矩。在不平衡转矩的作用下,发电机开始改变转速,使各发电机转子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机械运动)。发电机转子相对位置,即相对角的变化,反过来又将影响到电力系统中电流、电压和发电机电磁功率的变化。所以,由大扰动引起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过程,是一个电磁暂态过程和发电机转子间机械运动暂态过程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过程。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一方面它必须时刻保证必要的电能质量及数量;另一方面它又处于不断的扰动之中,扰动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严重性均有随机性,扰动发生后的系统动态过程中一旦发生稳定性问题,系统可能在几秒内发生严重后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检查系统在大的扰动下(如故障、切机、切负荷、重合闸操作等情况),各发电机组间能否保持同步运行,如果能同步运行,并具有可接受的频率和电压水平,则称此电力系统在这一大扰动下是暂态稳定的。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等工作中都要进行大量的暂态分析。通过暂态分析还可以考察和研究各种稳定措施的效果以及稳定控制的性能,因此通过仿真来验证所求结果是否正确,即电力系统在某一状态时是否是稳定的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线系统稳定的破坏,往往会导致系统的解列和崩溃,造成大面积停电,所以保证电力系统稳定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判定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主要是在大扰动下检查系统中各发电机组间能否保持同步运行水平,并具有可以接受的电压和频率水平。对这项工作已深入多年,并在离线计算中有成熟的算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然而,随着电力市场化和区域联网的不断推进,电网运行状态越发复杂多变且接近其极限水平,同时,近年来国内外时有发生由于系统暂态稳定性不足且对策迟缓引起的大停电事故,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这些都提示着我们提高对电网稳定性分析的重视。只有更快速更准确地对系统处于的稳定水平进行判断,找到稳定性遭到威胁的环节才能进而有效地采取措施改善系统运行状态。为此,进一步深入研究改进原有暂态稳定分析方法,开拓新的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的难题,仍然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的互联,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电力系统的规模越大,引起系统事故的可能性也越大,系统中任一元件发生故障都有可能引起事故扩大。如果电网结构不够强壮,或者安全自动装置不够健全,或者管理失当,都有可能使系统陷入稳定危机,甚至大面积停电,乃至全网崩溃,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国内外大型电力系统的运行与规划都把电力系统的安全评定置于重要地位。

随着“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战略的全面实施,到2020年左右,我国将建成世界上罕见的跨区域和远距离传输巨大功率的超高压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不仅可以优化能源布局,充分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水力资源,还可以减少备用容量,进行区域间的相互功率支援和实现错峰效益。另一方面,互联电网的缺点是,由于对事故的连锁反应,可能出现大面积停电。1996年7月2日和8月l0日美国西部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关键特征是,解除一条线路后,其余线路被迫承担被解列线路的负荷,而失去一条线路的网络进一步过载,从而引起连锁反应和导致系统崩溃。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电力系统的重构和解除管制,在主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互联电网在区域间传输的功率将日益增长。这种需求进一步增加了输电系统的压力。因此,估计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几率还将增长。稳定破坏是电网中较为严重的事故之一,大电力系统的稳定破坏事故,往往引起大面积停电,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在我国 ,由于电网结构相对薄弱,重负荷长距离线路较多,因而稳定事故的发生较为频繁。据统计,平均全国每年有4.7次稳定事故,总损失电量为280.31万kWh,社会上由于停电造成的损失就更大了。

我国即将形成的大型互联混合输电系统在世界上是举世无双的,如何保证该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是一个极其重大和迫切的研究课题。在电力系统中,随着偶然事故的发生,电力系统能否经受住随后发生的暂态过程并过渡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是电力系统安全评定的主要内容。用暂态分析方法去评定系统能否经受住这种过渡过程属于动态安全分析的范畴。国内外电力系统稳定破坏事故统计表明,暂态稳定破坏的事故率居于首位,从而暂态稳定分析组成动态安全评定的主体。

对于我国电网来说,其覆盖面积大,结构薄弱,负荷密度极不均匀,而电源又往往远离负荷中心,单位装机容量分摊到标准输电线长度比发达国家的少得多。由于长期以来输电线路总长度年增长率只是总装机容量年增长率的40%左右,其累积效应进一步恶化了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三峡工程标志着全国性跨地区联网的开始,高效的远方大机组越来越重要,联络线的作用从紧急支援延伸到经济换电而接近稳定极限。人区电网互联在经济性和安全稳定性之间的最佳协调问题对有关算法的需求迫在眉睫。

因此,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不但在非线性理论方面,也在非线性系统的实践方面具有代表性。开发有量化和在线能力的TSA和VSA工具,以及相应的控制决策支持工具就显得非常迫切。

当前的中国已步入大电网、高电压和大机组的时代。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日益发展和扩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问题己成为最重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好电力系统实时安全分析方法和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电力生产、运行、科研和制造部门的重要任务,不管在任何情况下,电力调度运行部门都要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放在首位。国内外电力系统分析组成动态安全评定的主体,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分析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地也出现了一些大的电力系统,这些系统通常具有范围广、强非线性的特点。随着电力市场化和区域联网的不断推进,电网运行状态越发复杂多变且接近其极限水平,在运行中,由于某种破坏性的原因,有时会引起电力系统崩溃的问题,如发生在2003年8月14日的美加大停电,2012年7月30日的印度电网大停电。这都给我国的电网的运行带来了很多启示。

我们知道,美国的电网是错综复杂的,以前曾经认为电网越复杂就越安全,可是美加大停电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美国电网的每段输电线比较短,这就导致了有很多节点;另外,美国是个资本主义国家,电网在运行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经济因素,所以在美国电网中存在有比较破旧的设备。诸多因素导致了美加大停电,其实这也不是偶然现象了,在此之前美国已经出现过两次规模较大的停电了。

印度电网,印度同中国一样都是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装机容量和电压水平发展的也很迅速,但和我国还有较大的差距。印度发电量世界排名第五,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但印度的电力供应严重不足。2012年7月印度两天之内连续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是有史以来影响人口最多的电力系统事故,超过6.7亿人口受到了停电的影响。从事故前印度北方电网严重超载运行情况来看,线路跳闸前,电网已严重超过其稳定限额运行,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MATLAB仿真在国内外已经很成熟,但是,无论我们怎么考虑暂态稳定性都不为过。因为从全球来看,大面积停电并不罕见。所以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依然是个重要的课题。

 电力系统的互联,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长期以来,“分省平衡”的策略成为我国电力发展的重要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全国联网的进程明显滞后。同时,电网的互联使得电力系统的规模变大,从而引起事故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电网不够强壮,自动安全装置不够健全管理不得当,都有可能破坏系统的稳定,导致大面积停电,甚至全网崩溃。

 以厂网分开为主要内容的电力改革实施后,我国电网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并且根据我国电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了“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电网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跨区输电、跨区联网,其目标就是为了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截至到2006年,以三峡工程为核心,以华中电网为依托,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辐射联网的输电线路已基本建成。以北、中、南三大西电东送通道为主体南北网间多点互联、纵向通道联系较为紧密的全国电网互联的格局已基本形成预计到2010年,西电东送的规模将达到5500万kW;2020年将再增加到1亿kW以上。

“十一五”期间,除实施已经明确的三峡右岸至上海直流工程外,规划建设的主要工程还有西北至华北直流输电工程,西北与川渝联网工程,华中与华北背靠背联网工程,同时加大山西阳城送电华东的力度并实现华北与华东联网。“十一五”末期,配合三峡地下电站开发,建设向华北送电的支流输电工程,南北之间将形成以三峡为支撑的主干通道。

    目前我国发电机装机容量达10.6亿千瓦,居世界第二;年发电量达4.8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即便如此,我国的发电量还是不足的。近日,浙江三门核电站的建造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我国尚未出现大面积的停电,但事实上我们的居民生活中时常停电,特别是夏天和冬天,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电力部门主动做的拉闸限电,而非事先出现了什么故障,也就是说这是由于发电量不足造成的,所以我国的发电量还有待于提高,相对地,电网的暂态稳定性的研究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如此大规模的全国电网互联系统的形成将大大有利于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但是由于我国电网的网架相对薄弱、负荷与发电中心地理位置较远联络线负载较重,局部故障的发生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问题。因此,如何保证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难题。若能够实现对全国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甚至是超实时仿真,就能为在线预决策和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保证,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由于机电暂态仿真的计算量非常大,依据现有的条件,要对全国联网电力系统的机电暂态过程进行实时仿真目前还无法实现。而随着并行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可扩展、高性价比的PC集群系统的出现,使这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2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研究的内容

  2.1  电力系统机电暂态过程的特点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问题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大的扰动之后各发电机是否能继续保持同步运行的问题。

当电力系统受到大的扰动时,表征系统运行状态的各种电磁参数都要发生急剧的变化。但是,由于原动机调速器具有较大的惯性,它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改变原动机的功率。这样,发电机的电磁功率与原动机的机械功率之间就失去了平衡,于是产生了不平衡转矩。在不平衡转矩作用下,发电机开始改变转速,使各发电机转子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机械运动)。发电机转子相对位置,即相对角的变化,反过来又将影响到电力系统中电流、电压和发电机电磁功率的变化。所以,由大扰动引起的电力系统暂态过程,是一个电磁暂态过程和发电机转子间机械运动暂态过程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过程。

精确地确定所有电磁参数和机械运动参数在暂态过程中的变化是很困难的,对于解决一般的工程实际问题往往也是不必要的。通常,暂态稳定分析计算的目的在于确定系统在给定的大扰动下发电机能否继续保持同步运行。因此,只需要研究表征发电机是否同步运行的转子运动特性,即功角随时间变化特性便可以了。据此,我们找出暂态过程中对转子机械运动其主要影响的因素,在分析计算中加以考虑,而对于影响不大的因素,则予以忽略或作近似考虑。所以做出以下基本假设:

(1)忽略发电机定子电流的非周期分量和与它相对应的转子电流的周期分量

我们知道,在大扰动,特别是发生短路故障时,定子非周期分量电流将在定子回路电阻中产生有功损耗,增加发电机转轴上的电磁功率,在某些情况下(在发电机空载或轻载时),附加了非周期分量电流的损耗后,可能使发电机的电磁功率大于原动机的功率,从而使发电机产生减速运动。然而,一方面由于定子非周期分量电流衰减时间常数很小,通常只有百分之几秒,另一方面,定子非周期分量电流产生的磁场在空间是静止不动的,它与转子绕组直流(包括自由电流)所产生的转矩以同步频率作周期变化,其平均值很小,由于转子机械惯性较大,因而对转子整体相对运动影响很小。

采用这个假设后,发电机定、转子绕组的电流、系统的电压及发电机的电磁功率等,在大扰动的瞬间均可以突变。同时,这一假定也意味着忽略电力网络中各元件的电磁暂态过程。

(2)发生不对称故障时,不计零序和负序电流对转子运动的影响

对于零序电流来说,一方面,由于联接发电机的升压变压器绝大多数采用三角形-星形接法,发电机都接在三角形侧,如果故障发生在高压网络中(大多数是这样),则零序电流并不通过发电机;另一方面,即使发电机流通零序电流,由于定子三相绕组在空间对称分布,零序电流所产生的合成气隙磁场为零,对转子运动也没有影响。

负序电流在气隙中产生的合成电枢反应磁场,其旋转方向与转子旋转方向相反。它与转子绕组直流电流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转矩,是以近两倍同步频率交变的转矩,其平均值接近于零,对转子运动的总趋势影响很小。加之转子机械惯性较大,所以,对转子运动的瞬时速度的影响也不大。

不计零序和负序电流的影响,就大大地简化了不对称故障时暂态稳定的计算。此时,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仅由正序分量确定。不对称故障时网络中正序分量的计算,可以应用正序等效定则和复合序网。故障时确定正序分量的等值电路与正常运行时的等值电路不同之处,仅在于故障处接入由故障类型确定的故障附加阻抗.

应该指出,由于与负序及零序参数有关,故障时正序电流、电压及功率,除与正序参数有关外,也与负序及零序有关。所以,网络的负序及零序参数,也影响系统的暂态稳定。

(3)忽略暂态过程中发电机的附加损耗

这些附加损耗对转子的加速运动有一定的制动作用,但其数值不大,忽略它们使计算结果略偏保守。

(4)不考虑频率变化对系统参数的影响

在一般暂态过程中,发电机的转速偏离同步转速不多,可以不考虑频率变化对系统参数的影响,各元件参数值都按额定频率计算。

  2.2  大扰动后发电机转子的相对运动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若原动机输入功率为(在图2-1中用一横线表示),

发电机的工作点位点,与此对应的功角为。

短路瞬间,发电机的工作点应在短路时的功率特性上。由于转子具有惯性,功角不能突变,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即工作点)应由上对应于的点确定,设其值为。这时原动机的功率仍保持不变,于是出现了过剩功率>0,它是加速性的。

图2-1转子相对运动及面积定则

 在加速性的过剩功率作用下,发电机获得加速,使其相对速度>0,于是功角开始增大。发电机的工作点将沿着由向移动。在变动过程中,随着的增大,发电机的电磁功率也增大,过剩功率则减小,但过剩功率仍是加速性的,所以,不断增大(见图2-1)。

如果在功角为时,故障线路被切除,在切除瞬间,由于功角不能突变,发电机的工作点便转移到上对应于的点。此时,发电机的电磁功率大于原动机的功率,过剩功率<0,变成减速性的了。在此过剩功率作用下,发电机转速开始降低,虽然相对速度开始减小,但她仍大于零,因此功角继续增大,工作点将沿由向变动。发电机则一直受到减速作用而不断减速。

如果达到点时,发电机恢复到同步速动,即=0,则功角抵达它的最大值。虽然此时发电机恢复了同步,但由于功率平衡尚未恢复,所以不能在点确立同步运行的稳态。发电机在减速性不平衡转矩的作用下,转速继续下降而低于同步速度,相对速度改变符号,即<0,于是功角开始减小,发电机工作点将沿由点向点、变动。

以后的过程,如果不计能量损失,工作点将沿曲线在点和点之间来回变动,与此相对应,功角将在和之间变动(见图2-1虚线)。考虑到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震荡将逐渐衰减,最后在点上稳定地运行。也就是说,系统在上述大扰动下保持了暂态稳定性。

  2.3  等面积定则

当不考虑震荡中的能量损耗时,可以在功角特性上,根据等面积定则确定最大摇摆角,并判断系统稳定性。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在功角由变到的过程中,原动机输入的能量大于发电机输出的能量,多余的能量将使发电机转速升高并转化为转子的能量而存在于转子中;而当功角由变到时,原动机输入的能量小于发电机输出的能量,不足部分由发电机转速降低而释放的动能转化为电磁能来补充。

转子由到移动时,过剩转矩所做的功为

                  (2-1)

用标幺值计算时,因发电机转速偏离同步速度不大,,于是

               (2-2)

公式(2-2)右边的积分,代表平面上的积分,对于图的情况为画着阴影的面积。在不计能量损失时,加速期间过剩转矩所作的功,将全部转化为转子动能。在标幺值计算中,可以认为转子在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动能增量就等于面积。这块面积称为加速面积。当转子由变动到时,转子动能增量为

        (2-3)

由于<0,公式(2-3)积分为负值。也就是说,动能增量为负值,这意味着转子储存的动能减小了,即转速下降了,减速过程中动能增量所对应的面积称为减速面积,就是减速面积。

显然,当满足

          (2-4)

的条件时,动能增量为零,即短路后得到加速使其转速高于同步速的发电机重新恢复了同步。应用这个条件,并将,以及和的表达式代入,便可求得。式(2-4)也可写成

                      (2-5)

即加速面积和减速面积大小相等,这就是等面积定则。同理,根据等面积定则,可以确定摇摆的最小角度,即

             (2-6)

由图2-1可以看到,在给定的计算条件下,当切除角一定时,有一个最大可能的减速面积。如果这块面积的数值比加速面积小,发电机将失去同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当功角增至临界角时,转子在加速过曾中所增加的动能未完全耗尽,发电机转速仍高于同步速度,功角继续增大而越过点,过剩功率变成加速性的了,使发电机继续加速而失去同步。显然,最大可能的减速面积大于加速面积,是保持暂态稳定的条件。

  2.4  极限切除角

当最大可能的减速面积小于加速面积时,如果减小切除角,由图2-2可知,这既减小了加速面积,又增大了最大可能减速面积。这就有可能使原来不能保持暂态稳定的系统变成能保持暂态稳定了。如果在某一切除角时,最大可能的减速面积与加速面积大小相等,则系统将处于稳定的极限情况,大于这个角度切除故障,系统将失去稳定。这个角度称为极限切除角。

                              

                                                   

                                                

                                                           

                                             

                                       

                                    

                                                   

图2-2极限切除角的确定

由图2-2可得

        (2-7)

求出公式(2-7)的积分并经整理后可得

        (2-8)

式中所有的角度都是用弧度表示的。临界角

                    (2-9)

为了判断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还必须知道转子抵达极限切除角所用的时间,即所谓切除故障的极限允许时间(简称为极限切除时间)。为此,可通过求解故障时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来确定功角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如图2-3 所示。

                        

 

                  

                   

                   

 

                                             

图2-3极限切除时间的确定

当已知切除角时,可以由曲线上找出对应的继电保护和断路器切除故障的时间。比较与由面积定则确定的极限切除角,若<,系统是暂态稳定的,反之则不稳定。也可以比较时间,由面积定则确定的极限切除角,在上求出相对应的极限切除时间<,系统是暂态稳定的,反之是不稳定的。

3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研究方法

  3.1  分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线性方法

分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线性方法主要有三类,即:时域仿真法(也称为逐步积分法)、直接法、人工智能法。此外,不少学者将小波变换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在电力系统中取得实际应用的暂态稳定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类,即时域仿真法和直接法。下面简单介绍其中几种。

(1)时域仿真判定法

时域仿真法是利用某种数值解法,以系统的潮流解为计算初值,对电力系统的机电暂态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然后根据仿真结果来分析在指定扰动下的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时域法是将电力系统各元件模型根据元件拓扑关系形成全系统模型,这是一组联立的微分方程组和代数方程组,然后以稳态工况或潮流解为初值,求扰动下的数值解,即逐步求得系统状态量和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根据发电机功角值大于某一特定阀值来判别系统能否在大扰动后维持暂态稳定运行。它是求解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的主要方法。时域仿真法具有数学模型详尽、能提供系统状态变量随时间相应的特点,所以适应于各种复杂模型和各种复杂扰动方式,但是计算量大、耗费机时、不适应于实时稳定控制,并且不能提供系统稳定程度的信息。

为了弥补以上的缺点,现今正在研究一种超快速的时域仿真法,即借助于新的计算硬件包括并行处理机的方法。此法在计算方法上要求并行发电机方程、控制器方程及网络方程,对中等规模网络的仿真可达到实时的效果。这种方法的是不易给出稳定的定量信息和对系统关键参数的灵敏度分析信息。

(2)直接法

直接法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早期引入电力系统中的等面积定则也属于直接法的一种。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研究者们致力于数学上构造一种能反映电力系统暂态特征的严格的利亚普诺夫函数。其中,在忽略转移电导的情况下,采用波波夫准则构造的Lure型比Lyapunuov函数得到较大发展,但由于在确定临界切除时间过于保守,在模型方面,由于采用经典模型,负荷以恒定阻抗表示,当网络化简时,负荷阻抗被吸收到导纳矩阵中。因此当忽略转移电导时,会带来很大误差。由于这些问题未得到解决,直接法的发展一度处于低潮。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Athay和Kakimo等人的工作为直接法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在确定稳定域方面,涉及了故障的实际轨迹和转移电导的影响,并构造了一个更能反映系统物理性的暂态能量函数,极大地克服了早期直接法的保守性。随后,直接法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产生了很多新方法。

直接法的分支结构分为复杂模型和经典模型两种。

经典模型有Lyapunuov函数和能量函数法两种,能量函数法又可分为全局能量函数法(RUEP法、PEBS法、BCU法、加速度法等),局部能量函数法(单机能量函数法IMEF,扩展等面积法EEAC、动态扩展等面积法DEEAC,时间尺度解耦法TSD等)。下面简单介绍其中几种方法

1)扩展等面积法(EEAC)是由我国学者薛禹胜博士于1986年提出来的,此方法将现代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思想与古典的等面积定则结合,具有快速、直观的特点。作者在研究失稳模式后指出,对于一个给定的扰动,可以把多机系统分解为临界机群和剩余机群两部分,然后按部分角度中心概念变换为一个等值的两机系统,进一步又可以将这个等值的两机系统变换为一个等值的单机无穷大系统,从而可以使用等面积定则来求取临界切除时间。EEAC法引入如下假设:

, 

, 

式中:S代表临界机群:A代表剩余机群。这个假设的实质是认为机组的失稳只与两群之间的群际能量有关,而与各群之间的群内动能和势能无关。各群的群内能量与群际能量之间不会产生能量交换。

EEAC法对于两群失稳模式较明显的情况能够得到非常精确的结果,而且由于避免了数值积分,因此计算速度很快,但对于两群模式不明显的情形,则往往会引起较大的误差。其误差的原因就在于忽略了群际能量与群内能量之间的转化。

2)加速度法      

 加速度法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在故障初期加速度与惯性常数之比最大的机组最容易失去稳定,从这个假设出发,可求出近似的UEP:

                 (3-1)

然后以近似的UEP处的能量作为临界能量:

                                                   (3-2)

在故障期间,还可以通过对临界机组的辨识对进行必要的修正。但由于机组失稳模式的复杂性,在故障初始时加速度最大的机组不一定失稳,因此要对临界机组群进行修正。随着故障的发展及故障切除后,到底哪些机组最终变成临界机组群,加速度法不能确定。所以,加速度法只是一个经验性的粗略方法,现在一般将它作为判别候选临界机群的“过滤器”。

(3)人工智能判定法

人工智能方法可进行非模型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判别,具有在线计算速度快、容易生成决策用的启发规则等优点,因此与传统暂态稳定分析方法构成了良好的互补。目前,人工智能方法主要有:模式识别、专家系统法、模糊理论、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法。现将几种常用的人工智能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模式识别法

通过离线计算各种运行方式在预想事故下的暂态稳定性从而获取知识样本,并通过对样本的“学习”,选取有用的知识,直接建立适应于在线应用的简单计算器模型,即分类器。然后,将待分析的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的特征送入分类器,即可“识别”该运行状态是暂态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分类器在使用过程中可不断地被修改,使识别错误率不断减少。

模式识别法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很快,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选择样本集和识别函数,以保证足够的精度。此外离线计算量很大,而且识别函数受系统结构的影响。

2)专家系统法

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很多问题,或由于计算量太大,或由于缺乏完善的数学模型,或由于缺乏必要的状态量,使单纯的数值方法难以胜任或不能满足实时要求。通过专家系统,可以模拟人类专家思维和求解问题的方法,以知识作为信息处理的对象,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目前,专家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许多明显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如知识自动获取的困难、自学能力差等。

  3.2  人工神经网络法

目前提出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有50多种。    ANN是通过模仿生物神经网络(人脑)所具有的大规模并行处理、分布式存储、强的容错性、联想能力、自组织和学习能力等。有多个人工神经元相互连接而成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其结构通常分为单层和多层两类。人工网络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分类和联想,某一特定的功能是由网络中各连接系数及各神经元的激活函数决定的。神经网络用于暂态稳定分析时,一般作为稳定与不稳定模式的分类器或作为产生稳定指标的函数模拟器。为了对某一神经网络模型赋予特定的功能,必须经历学习和记忆两个阶段。

人工神经网络的优点是不需建立数学模型,不需求解非线性方程,回忆速度快,可以模拟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而其训练精度较高,而且可以进行自学,因而能弥补专家系统的不足。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选择有限数量的样本构成样本集,以便概括引出所需结果。

  3.3  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方法

由于大扰动后,发电机机械功率和电磁功率的差额,即加速功率是导致系统暂态稳定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暂态稳定,应从减小发电机转轴上的不平衡功率、减小转子相对加速以及减少转子相对动能变化量等方面着手。根据这种原则,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措施从两方面来考虑,增加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和减小原动机的机械功率。

(1)增加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动重合闸装置:重合闸成功可以增加减速面积,从而提高暂态稳定。

电力系统中架空输电线路的短路故障,大多数是由闪络放电造成的,再切断线路,经过一段电弧熄灭和空气去游离的时间后,短路故障便完全消除了。这时,如果再把线路重新投入系统,它便能继续正常工作。若重新投入输电线路是由开关设备自动进行的,则称之为自动重合闸。自动重合闸成功,对暂态稳定和事故后的静态稳定,都有很好的作用。图3-1用等面积定则说明了自动重合闸对暂态稳定的影响。当线路不重合时,系统不能保持暂态稳定。如果在瞬间将线路重合上去,恢复双回路运行,则可保持暂态稳定。

没有重合闸            重合闸成功

图3-1 自动重合闸对暂态稳定的影响

电力系统中瞬时性短路故障比例很大,重合闸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因此,采用重合闸措施,可显著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暂态稳定性。当然,不成功的重合闸,则不利于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2)快速切除故障:

减轻电气设备因短路电流产生的热效应等不良影响,而且加快切除故障可以减小切除角,这样既减小了加速面积,又增大了减速面积,对于提高暂态稳定起着决定作用。应该指出的是,切除故障时间是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和开关接到跳闸脉冲到触头分开后电弧熄灭为止的时间总和。

                     

图3-2快速切除故障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应该指出的是,减少故障切除时间对提高暂态稳定的效果,与短路故障的类型有很大关系。

3)变压器中性点经小阻抗接地:

电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只对接地短路起作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情况,对发生接地短路时的暂态稳定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为了提高接地短路(两相短路接地、单相接地)时的暂态稳定,变压器中性点可经过小电阻再接地。

从物理概念上来说,短路时零序电流通过接地电阻时消耗有功功率,其中的一部分由发电机来负担,因而使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增加,从而减小了加速功率,提高暂态稳定。

如何选择中性点接地电阻值,是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电阻值过小,电阻上消耗的功率过小,作用不大;电阻过大,消耗功率太大,有可能使发电机在第二个摇摆周期失去稳定。对典型系统计算表明,电阻值以4%(以变压器额定容量为基准)左右为宜。

4)发电机采用电气制动:

电气制动就是当系统中发生故障后,在送端发电机上迅速投入电阻,以消耗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增大电磁功率),减小发电机转子上的过剩功率,其接线图如图3-3。投入的电阻称之为制动电阻。制动电阻有两种接入方式(如图3-4),当电阻串联接入时,断路器正常时是闭合的,投入制动电阻时将断路器断开;并联接入时,开关正常时是断开的,投入制动电阻时将其闭合。

   

图3-3电气制动接线图   

                 

              R

 

                       ×××    G         ×××

                                             R

    

图3-4制动电阻接入方式

图3-5用等面积定则来说明电气制动的作用。是系统正常运行是的功角特性曲线,是发生故障时有电气制动的功角曲线图,是发生故障时无电气制动的功角曲线图。那么,从图3-5中易得,无电气制动时,加速面积是,减速面积是;有电气制动时,加速面积是,减速面积仍然是。由于>,所以采用电气制动,减少了加速面积,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图3-5电气制动功角特性图

制动电阻的大小及其投切时间对电气制动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作用的发挥非常重要。合适的制动电阻和投切时间,则可显著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否则,存在欠制动和过制动。欠制动时,制动电阻太大,会使制动作用不足,系统照样失步;过制动时,制动电阻太小,发电机虽在第一次振荡中没有失步,但在故障切除和切除制动电阻之后的第二次振荡中失步了。欠制动和过制动都不能保持系统的暂态稳定。因此,要通过认真计算后,确定出合适的制动电阻数值。

制动电阻的切除时间,也要通过详细的计算,求出不同输送功率下制动电阻数值的上下限和投切时间,然后选择一个合理的时间。

5)强行励磁

一般的发电机自动调节励磁系统都具有强行励磁装置。当由于外部短路而使发电机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85%时,低电压继电器动作,并通过一中间继电器将励磁装置的调节电阻强行短接,使励磁机的励磁电流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电机电动势。增加了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减小了转子的不平衡功率,提高了暂态稳定性。

(2)减少原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

1)对于汽轮机采用快速的自动调速系统或者快速关闭气门。

2)联锁切机,即在切除故障的同时,联锁切除送端发电厂中的一台或两台发电机。

3)采用机械制动,即采取转子直接制动的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利用当发生故障电磁功率减小时,通过减少原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减少作用在转子上的剩余功率,提高其暂态稳定性。

  3.4  研究设计的内容

应用MATLAB 进行电力系统仿真的主要步骤是:

(1)建立系统模型:建立的是单机无穷大系统(SIMB)。

单机—无穷大系统认为功率无穷大,频率恒定,电压恒定,是工程上最常用的手段,也是电力系统模拟仿真最简单、最基本的的运行方式,即对现实进行近似处理,以简化模型,更有利于得出结论,简化计算过程。

                    图3-6无输电线的单机—无穷大系统原理图

    假定联络阻抗为纯电感,则由发电机向无穷大系统送出去的有功功率的P为:

                                               (3-3)                                        

式中—包括发电机阻抗在内的发电机电动势到无穷大系统母线的总阻抗;

     —功角;—发电机电势;—系统母线电压。

由图1可得MATLAB单机无穷大仿真模型可能用到的模块:

PSB电力系统工具箱:

    1)Electrical Sources中的Three-Phase Source(三相电源)模块

    2)Elements 中的Three-Phase Parallel RLC Load(三相负载RLC并联)模块用来仿真输电线路,和Ground(交流接地)模块 ,Three-Phase Fault (三相故障整流器)模块用来仿真短路故障,Three-Phase Transformer(Two Windings)(三相变压器绕组)模块用来仿真变压器,

3)Machines里Synchronous Machine pu Standard(标么标准同步电机)模块用来仿真同步发电机

(2)设置仿真参数

(3)进行动态仿真

增加提高暂态稳定的模型,分别进行快速切除故障,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改变强励倍数,记录结果。

(4)结果分析

    仿真之后,分析所得的图形。从电压图、转速图和功角图着手分析是否能够提高暂态稳定。

4  电力系统常用仿真简介

  4.1  常用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用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研究,可用来确定规划设计方案、拟定运行方式、整定自动装置的控制参数、进行事故分析和辅助运行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此外,还可用于教学和培训。现代化的电网迫切需要现代化的分析手段,对软件的功能、精度、规模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最新成就分析和处理电网的实际问题。目前,国际上有多种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包,在各国电力系统的实践和研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有:

(1)MATLAB产品族它们的一大特性是有众多的面向具体应用的工具箱和仿真块,包含了完整的函数集应用来对图像信号处理、控制系统设计、神经网络等特殊应用进行分析和设计。它具有数据采集、报告生成和MATLAB语言编程产生C/C++代码等功能。MATLAB产品族具有下列功能:数据分析,数值和符号计算,工程与科学绘图,控制系统设计,数字图像信号处理,财务工程,建模、仿真、原型开发、应用开发和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等。MATLAB产品族被广泛地应用于信号与图像处理、控制系统设计、通讯系统等诸多领域。开放式的结构使MATLAB产品族很容易针对特定的需求进行扩充,从而在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推出的电路分析仿真软件,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应用最广的电路设计软件,1998年被定为美国国家标准。1984年,美国MicroSim公司推出来基于SPICE的微机版PSPICE(Personal-SPICE)。现在用得较多的是PSPICE6.2,可以说在同类产品中,它是功能最为强大的模拟和数字电路混合仿真EDA软件,在国内普遍使用。最近推出了PSPICE9.1版本。它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电路仿真、激励建立、温度与噪声分析、模拟控制、波形输出、数据输出,并在同一窗口同时显示模拟与数字的仿真结果。无论对哪种器件哪些电路进行仿真,都可以得到精准的仿真结果,并可以自行建立元器件和元器件库。

(3)EWB(Electronic Workbench)软件是Interactive ImageTechnologies Ltd在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电路仿真软件。目前普遍使用的是EWB5.2,相对其它EDA软件,它是较小巧的软件。但它对模拟电路的混合仿真功能却十分强大,几乎100%地仿真出真实电路的结果,并且它在桌面上提供了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扫频仪、逻辑分析仪、数字信号发生器、逻辑转换器和电压表、电流表等仪器仪表。它的界面直观,易学易用。它的很多功能模仿了SPICE的设计,但分析功能比PSPICE稍少一些。

(4)Protel是PROTEL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推出的CAD工具,是PCB设计者的首选软件。它较早在国内使用,普及率最高,有些高校的电路专业还专门设有Protel课程,几乎所有的电路公司都要用到它。早期的Protel主要作为印刷版自动布线工具使用,现在普遍使用的是Protel99SE,它是个完整的全方位电路设计系统,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绘制、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混合信号仿真、多层印刷电路板设计(包含印刷电路板自动布局布线),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图标生成,支持宏操作等功能,并具有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同时还兼容一些其它设计软件的文件格式,如ORCAD、PSPICE、EXCEL等)。使用多层印刷线路板的自动布线,可实现高密度PCB的100%布通率。Protel软件功能强大、界面友好、使用方便,但它最具代表性的功能是电路设计和PCB设计。

以上各个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它们各自的应用领域也有所侧重。

  4.2  MATLAB简介

MATLAB 一词是Matrix Laboratory (矩阵实验室)的缩写。20世纪70年代后期,时任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的Cleve Moler 教授为减轻学生编程负担,为学生设计一组调用LLINPACK 库程序的“通俗易用”的接口,此即用Fortran编写的萌芽状态的MATLAB。此后,MATLAB软件的功能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MATLAB是美国MATH WORK公司1984年开始推出的一种简洁的工程计算语言,它是以矩阵计算为基础,把计算、可视化、程序设计融合到一个交互的工作环境中。

在国际学术界,MATLAB已经被确认为准确、可靠的科学计算标准软件。MATLAB将数值分析、矩阵运算、信号处理、图形功能和系统仿真融为一体,使用户在易学易用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如同书写数学公式一样,避免了传统的复杂专业编辑。

Simulink 是在MATLAB 环境下用于动态建模和仿真应用最广泛的软件包之一,意思是仿真链接。该软件有两个特别明显的功能:仿真与链接。也就是说,可以直接利用鼠标在模型窗口中划出所需要的控制系统模型,然后再利用该软件提供的功能来对控制系统直接进行模拟,很明显,这可以将一个原本很复杂的系统变得相当容易输入。

SIMULINK是一种强有力的仿真工具,它能让使用者在图形方式下以最小的代价来模拟真实动态系统的运行。SIMULINK准备有数百种预定义系统环节模型、最先进有效的积分算法和直观的图示化工具。依托SIMULINK强健的仿真能力,用户在原型机制造之前就可建立系统的模型,从而评估设计并修补瑕疵。SIMULINK具有如下特点:

(1) 建立动态系统的模型并进行仿真。SIMULINK是一种图形化的仿真工具,用于对动态系统建模和控制规律的研究制定,SIMULINK几乎可分析任何一种类型的真实动态系统。

(2)以直观的方式建模。利用SIMULINK可视化的建模方式,可迅速地建立动态系统的框图模型。只需在SIMULINK元件库中选出合适的模块并拖放到SIMULINK建模窗口,鼠标点击连接就可以了。

(3)增添定制模块元件和用户代码。SIMULINK模块库是可定制的,用户也可以修改已有模块的图标,允许用户把自己编写的C、FORTRAN、Ada代码直接植入SIMULINK模型中。

(4)快速、准确地进行设计模拟。SIMULINK优秀的积分算法给非线性系统仿真带来了极高的精度。SIMULINK的求解器能确保连续系统或离散系统的仿真高速、准确的进行。

(5)分层次地表达复杂系统。根据需要,各种模块可以组织成若干子系统。在此基础上,整个系统可以按照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的方式搭建。

(6)交互式的仿真分析。这种交互式的特征可帮助用户快速评估不同的算法,进行参数优化。

SimPowerSystems库是SIMULINK下面的一个专用模块库,是在SIMULINK环境下进行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和仿真的先进工具。SimPowerSystems库提供了一种类似电路建模的方式进行模型绘制,在仿真前自动将仿真系统图变化为状态方程描述的系统形式,然后在SIMULINK下进行仿真分析。它为电路、电力电子系统、电机系统、发电、输变电系统和配电计算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法,尤其是当设计开发内容涉及控制系统设计时,优势更为突出。PSB(Power System Blocket)是一个图编辑器,在Simulink环境下能建立系统原理并进行仿真计算。PSB库提供了电力系统仿真通用的原件和装置,包括RLC支路和负载、变压器、传输线、避雷器、电机、电力电子装置等。只需通过点击和拖放PSB库内的模型即可建立用户所需要的电力系统仿真原理图,并利用模型元件的对话框来设置相关参数,使用Simulink提供的示波器模型,可现实仿真结果及其波形。

  4.3  MATLAB保存图形

(1)模型图的保存

模型图建立完后,点击Edit,出现下拉菜单,选择Copy Model To Clipboard,就将模型图复制成功了,在建立的文档中粘贴即可。

(2)波形图的保存

运行之后,打开scope,得到图形,在matlab指令窗口输入:

>> set(0,'ShowHiddenHandles','on')

>> set(gcf,'menubar','figure')

然后按下回车,则在scope窗口会出现菜单栏。点击Edit,选择下拉菜单中的Axes Properties,即可修改图形的背景颜色和波形的颜色等其它属性:选择下拉菜单中的Copy Figure,即把整个波形图和坐标复制成功,只需在建立的文档中粘贴即可。

5  基于SIMULINK的单机无穷大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仿真

  5.1  单机-无穷大系统的建模

单机无穷大系统原理图如图5-1.

 

               G          T                                 S

                                                      

                    

图5-1单机无穷大系统原理图

 

根据图5-1建立的单机无穷大系统仿真原理图如图5-2.

图5-2单机无穷大仿真原理图

图中使用到的基本模块有:

示波器scope,逻辑加,增益gain,电机测量模块Machines Measurement Demux,同步电机(标幺值单位)模块Synchronous Machine pu Standard,励磁系统Excitation System,通用电力系统稳定器Generic Power System Stabilizer,三相并联RLC负载Three  Phase  Parallel RLC Load,双绕组三相变压器Three-Phase Transformer(Two  Windings),电压测量模块Voltage Measurement,分布参数线路模块Distributed Parameters Line,三相电源Three-Phase Source,三相故障Three-Phase Fault,POWERGUI

运行经验表明,在110KV及以上的大接地电流系统的高压架空线路上,短路故障中70%以上短路故障都是接地短路,尤其在220-500KV的架空线路上,由于线间距离大,其中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几率高达90%以上,所以仿真时的故障采取的是单相接地短路。仿真模型中,发电机采用的是标幺制的同步电机,设置的有功是900MW;变压器采用的是双绕组三相变压器,有功也是900MW,频率均设置为我国电力的工频50Hz。

  5.2  采用的模块及其参数设置

1.Machines Measurement Demux(电机测量模块)

图5-3电机测量模块参数设置窗口

2.Synchronous Machine pu Standard(同步电机(标幺值单位)模块)

图5-4同步电机(标幺值单位)模块参数设置窗口

3.Excitation System(励磁系统)

图5-5励磁系统参数设置窗口

4.Generic Power System Stabilizer(通用电力系统稳定器)

图5-6通用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设置窗口

5.Three  Phase  Parallel RLC Load(三相并联RLC负载)

图5-7 三相并联RLC负载参数设置串口

6.Three-Phase Transformer(Two  Windings)(双绕组三相变压器)

图5-8双绕组三相变压器参数设置窗口

7.Voltage Measurement(电压测量模块)

图5-9电压测量模块参数设置窗口

8.Distributed Parameters Line(分布参数线路模块)

图5-10分布参数线路模块参数设置窗口

9.Three-Phase Source(三相电源)

图5-11三相电源参数设置窗口

10. Three-Phase Fault(三相故障)

图5-12三相故障参数设置窗口

11. POWERGUI

   

图5-13POWERGUI参数设置窗口

  5.3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

为了便于观察不同条件下的电力系统的波形,可以将仿真图扩展为如下

图5-14单机无穷大仿真图扩展图

(1)改变发电机强励倍数

改善发电机的励磁系统,是提高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强行励磁对提高暂态稳定性的作用,取决于发电机电势上升的速度,这与励磁机电压上升速度有关。改变发电机的强励倍数可以增加发电机的电磁功率,从而使原动机的机械功率和发电机的电磁功率之差减少,也即减小了加速功率,更有利于电力系统的稳定。

强励倍数分别为1、1.5。经运行,得到波形图5-15,图5-16和图5-17,实线代表强励倍数为1.5,虚线代表强励倍数为1。

图5-15 功角图a

图5-16电压图 a

图5-17转速图 a

结论分析:故障是在5s发生,强行励磁的系统稳定的时间是在7s,调节时间是2s,超调量是2.67%;没有强行励磁的系统稳定时间是在9s,调节时间是4s,超调量是7.31%.所以强行励磁能够减少调节时间,降低超调量,更有利于系统的稳定。

(2)变压器经小电阻接地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情况,对发生接地短路时的暂态稳定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为了提高接地短路(两相短路接地、单相接地)时的暂态稳定,变压器中性点可经小电阻后再接地。

从物理概念上说,短路时零序电流通过接地电阻Rg时要消耗有功功率,其中的一部分可由发电机来负担,因而使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增加,转轴上的不平衡功率减小,从而减小发电机的相对加速度,提高了暂态稳定。如何选择中性点接地电阻值,是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典型系统计算表明,电阻值以4%(变压器额定容量为基准)左右为宜。

建立的模型如图5-17

 

图5-18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仿真图

图5-17中的两个单机无穷大系统,其中一个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另一个未经小电阻接地,其余条件相同。经过运行得到,波形图5-19,图5-20和图5-21,虚线代表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实线代表变压器中性点未经小电阻接地。

图5-19 电压图b

图5-20功角图b

    

图5-21转速图b

结论分析:当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时,调节时间是2.2s,超调量是1.0%;当变压器中性点未经小电阻接地时,调节时间是3.6s,超调量是4.4%。所以,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能够减少调节时间,降低超调量,更有助于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

(3)快速切除故障

快速切除短路故障,除了能减轻电气设备因短路流产生的热效应等不良影响外,对于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还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加快切除速度,可以减小切除角.这样既减小了加速面积,又增大了可能的减速面积,从而提高了暂态稳定性。建立的模型图如图5-21.

图5-22快速切除故障仿真图

Three-Phase Fault中的参数Transition times 分别为(5 , 5.15)和(5 , 7)表示的意思是运行5s是发生故障,分别在5.15s和7s将故障切除,其余条件相同。

经过运行得到波形图5-23,图5-24和图5-25,虚线代表切除时间是5.15s,实线代表切除时间是7s。

图5-23功角图c

图5-24转速图c

图5-25电压图c

结论分析:在5.15s切除故障时,调节时间是1.8s,超调量是7.3%;在7s切出故障时,调节时间是3.3s,超调量是122.2%。显然,快速切除故障可以减少调节时间,降低超调量,更有助于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4)自动重合闸

建立的原理图如图5-25。在线路上装设单相断路器,在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只把发生故障的一相断开,而未发生故障的两相任然继续运行,然后在进行单相重合,就能够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如果线路发生的是瞬时性故障,则单相重合成功,即恢复三相的正常运行。如果是永久性故障,单相重合不成功,再次切除后并不再进行重合,至于再次切除故障一相或三相则需要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确定。必须着重指出,如果故障不是闪络放电而是永久性的,重合闸时系统会再次受到短路故障的冲击,这将大大恶化,甚至破坏系统的稳定性。

图5-26自动重合闸仿真图

经过运行得到波形图5-27,图5-28和图5-29,实线表示有自动重合闸,虚线表示没有重合闸。

图5-27功角图d

图5-28转速图d

图5-29电压图d

结论分析:由图5-27功角图,图5-28转速图和图5-29电压图可以得到,自动重合闸成功,调节时间是2.0s,超调量是0.1%;没有重合闸,调节时间是3.7s,超调量是4.37%。自动重合闸成功,会使减速面积增加,从而可以减少调节时间,降低超调量,更有助于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自动重合闸成功,对暂态稳定和事故后的静态稳定,都有很好的作用。如果自动重合闸不成功,将会对系统造成再一次的冲击。但是,事实上,电力系统中瞬时性短路故障比例很大,重合闸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

6  结论

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复杂的电力控制系统在技术和安全对电网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可能遇到的多种情况正在考验着电力运行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期间自动化技术的进步正在弥补这这种巨大落差,更好地对电网系统各种故障的检测和分析成为了当前热门的研究课题,更具有非常实用的现实意义。

论文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研究领域的故障判断分析,以MATLAB/Simulink为电力系统仿真应用平台,基于MATLAB语言的电力系统工具箱,非常方便地搭建了电力系统各种模型,并且将这些模型保存起来,最终建立了较复杂的系统仿真模型。采用强行励磁、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快速切切除故障、自动重合闸等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方法进行仿真,对电力系统运行中易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调试和分析,验证可该方法的正确和可行性,总之,利用MATLAB强大的计算功能和编程技术,提高仿真计算的灵活性和效率,为仿真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晓春,郭小进,邹登海,等. 基于MATLAB语言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仿真[J]. 湖北电力,2000,03:9-10+14.

[2]李玉梅,马伟明,张波涛. PSB——基于SIMULINK的一种新型电力系统仿真工具[J]. 电工技术杂志,2001,08:5-7.

[3]谢小荣,唐义良,崔文进. MATLAB在电力系统仿真中的应用[J]. 电工技术,2000,09:4-5.

[4]都伟杰,张俊芳,刘鹏,等.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研究[J]. 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01:17-20.

[5]时宇琳,王宝华.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仿真实验与分析[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4:40-43.

[6]华梁,史志平.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J]. 硅谷,2010,11:63+55.

[7]糜作维,周遥,王林. 电力系统仿真工具综述[J]. 电气开关,2010,04:8-10+14.

[8]陶海英.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稳态仿真分析[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80-82.

[9]李广凯,李庚银.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综述[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03:61-65.

[10]彭建飞,任岷,王树锦. MATLAB在电力系统仿真研究中的应用[J]. 计算机仿   真,2005,06:193-196.

[11]全宇文,李宝兴,李慧敏.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方法的探讨[J]. 西北电力技术,2005,06:28-30+33.

[12]盛义发,唐耀庚,苏泽光,等.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故障的仿真分析[J]. 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04:45-47+51.

[13]张颖,金维香.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仿真研究[J]. 大电机技术,2004,01:46-48.

[14]樊艳芳,蔺红. MATLAB/SIMULINK在电力系统仿真中的应用[J].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205-207.

[15]盛义发,洪镇南. MATLAB在电力系统仿真中的应用[J]. 计算机仿真,2004,11:197-199.

[16]周兆庆,陈星莺. Matlab电力系统工具箱在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中的应用[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04:51-55.

[17]蔡克红,李升. MATLAB PSB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中的仿真应用[J]. 江西电力,2006,03:4-7.

[18]曾江华,陈晓明,金伟,等. MATLAB在电力系统仿真中的运用[J]. 人民长江,2006,11:41-42.

[19]王辉,衡卫华. MATLAB在电力系统仿真中的应用和研究[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01:61-66.

[20]陶海英,杜琴. 基于MATLAB/SimPowerSystems的电力系统暂态仿真分析[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46-48+60.

[21]孙联喜,牛文东. 基于Matlab工具的电力系统故障分析[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18-22.

[22]李晨,蒋德珑,程生安.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方法的现状与发展[J]. 现代电子技术,2012,16:-94.

[23]许允之,刘昊,冯宇,等. Matlab在电力系统仿真实验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01:103-105+125.

[24]李道文. MATLAB/SIMULINK在电力系统工程仿真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8.

[25]刘笙.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能量函数方法[J]. 电网技术,1995,02:11-17.

[26]王荔芳,周晓华,沈明秀. 基于MATLAB/SPS的电力系统短路故障仿真与分析[J]. 昆明学院学报,2012,06:84-87.

[27] 何仰赞,温增银. 电力系统分析[M].北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28]孟祥萍,高嬿. 电力系统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致谢

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指点迷津,帮助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也感谢四年来,各位任职任责的老师们的谆谆教导!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 感谢亲爱的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爱护和支持!

文档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名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研究学院名称:电子信息学院班级:电气类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6月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研究Powersystemtransientstabilitysimulation学院名称:电子信息学院班级:电气类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6月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地也出现了一些大的电力系统,这些系统通常具有范围广、强非线性的特点。随着电力市场化和区域联网的不断推进,电网运行状态越发复杂多变且接近其极限水平,在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