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六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33:03
文档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六章

第六章传播过程第一节传播过程一、传播过程及其特征伯洛首先提出将传播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传播是由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过程。过程观结构观二、传播模式:用模式来表述传播的结构和运动过程。模式: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是理论的简化形式,课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文字模式、图表模式、数学模式传播模式的分类:1,基本模式:拉斯韦尔公式、申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模式:刺激与反应模式、两级传播模式、创新扩散模式……3
推荐度:
导读第六章传播过程第一节传播过程一、传播过程及其特征伯洛首先提出将传播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传播是由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过程。过程观结构观二、传播模式:用模式来表述传播的结构和运动过程。模式: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是理论的简化形式,课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文字模式、图表模式、数学模式传播模式的分类:1,基本模式:拉斯韦尔公式、申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模式:刺激与反应模式、两级传播模式、创新扩散模式……3
第六章

传播过程

第一节 传播过程

一、传播过程及其特征

伯洛首先提出将传播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

传播是由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过程。

过程观

结构观

二、传播模式:

      用模式来表述传播的结构和运动过程。

      模式: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是理论的简化形式,课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

       文字模式、图表模式、数学模式

传播模式的分类:

1,基本模式:拉斯韦尔公式、申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模式:刺激与反应模式、两级传播模式、创新扩散模式……

3,大众传播对宏观社会的影响模式:议程设置、依赖模式、沉默的螺旋……

4,受众中心模式:使用与满足模式……

5,大众媒介的内部体系和行为模式:媒介组织模式、守门人模式……

第二节 线性传播过程

一、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一)拉斯韦尔模式

表明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

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缺陷:过高估计了传播效果;忽视了反馈。

(二)申农—韦弗模式

        1949年,信息论创始人申农与同事韦弗提出通信的数学原理

五个正功能:

一个负功能:              

               讯息         发出的信号      所接收信号      讯息

二、线性传播模式的缺陷:

 a、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直线、单向的过程;

 b、忽略了外部环境,把传播理解为孤立、静态而不是系统的过程。

第三节  控制论传播过程

一、控制论观照下的传播过程

1948,维纳,《控制论》

控制论基本思想:运用反馈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

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过程的传播过程成为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即带有反馈回路的闭环控制系统。

反馈:原意指控制系统中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传播学认为,反馈就是受传者在接受信息后作出的各种反应。

德弗勒模式最重要的贡献:反馈机制的增加

二、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一)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由奥斯古德首创,施拉姆提出(1954)

特别适用于人际传播

传受双方互为传播过程的主客体,兼具编码、译码、释码功能。

编码:将意义或信息转化成符号的过程。编码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传播效果的好坏。

编码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的制约。

译码:将符号还原成信息或意义的过程,与编码过程相对应。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二)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该模式指出大众传播过程是经过选择的,且选择经若干阶段进行,说明了大众传播中的把关人和多重把关性。

指出了反馈的重要性。

(三)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的缺陷

1,认为传播过程是循环的、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

2,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的本体运动过程,忽视传播过程的社会背景。

第四节 系统传播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宏观系统认知

线性传播过程、控制论过程均关注于传播过程系统的内部微观要素与环节。

系统论观点:传播过程乃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赖利夫妇模式

二、系统过程传播模式

(一)马莱茨克模式

德国学者马莱茨克1963年提出

将大众传播过程细分为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社会过程。

(二)梅尔文·德弗勒模式(大众媒介的内部体系和行为的模式)

美国社会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条件

消费者中趣味不同的受众

投票等政治程序

保护

提供商品、服务、广告等

市场调查

消费

表述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与传播过程的关系;

支撑体系运行的是媒介的“低级趣味”内容,它是满足这个体系运转的首要财政条件的主要途径,这是自由市场原则支配下的大众传播体系。 

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的影响之模式

两级传播模式

大众传播对宏观社会的影响之模式

VIII、议程设置模式

X1

X2

X3

X4

X5

X1

X2

X3

X4

X5

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

使用与满足理论模式

(课本305页)

具有社会和心理根源的

需求,它们引起

对大众媒介或其他信源的期望,导致

媒介披露的不同形式

XI、怀特的守门人模式

一、基本模式线性模式拉斯韦尔五W模式

申农韦弗数学模式
控制论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系统论模式赖利夫妇模式
马莱茨克大众传播模式
二、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影响之模式两级传播模式
三、大众传播对宏观社会影响之模式议程设置模式
四、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使用与满足模式

五、大众传播媒介的体系与行为模式

德弗勒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
怀特守门人模式

文档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六章

第六章传播过程第一节传播过程一、传播过程及其特征伯洛首先提出将传播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传播是由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过程。过程观结构观二、传播模式:用模式来表述传播的结构和运动过程。模式: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是理论的简化形式,课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文字模式、图表模式、数学模式传播模式的分类:1,基本模式:拉斯韦尔公式、申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模式:刺激与反应模式、两级传播模式、创新扩散模式……3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