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血压的表现与血压下降的急缓、幅度、持续时间、患者的基础状态有关。
(一)一过性低血压的表现
病人可在一个短时间内,如几小时、几天中表现头痛、头晕、疲乏、无力。有人早上一起床即感到眩晕和精神不振、四肢酸软无力,活动后可好转,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加重,这种疲累感与患者实际工作或活动所消耗的体力不相称,即都是非疲劳过度引起的。原因可能与一时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颈椎病发作,药物服用不当等引起的低血压有关。
(二)持续性低血压的表现
1.头痛、头晕在低血压病的患者中,头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诉,其头痛往往在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较为明显,头痛性质和程度不一,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头晕轻重不一,轻者两眼发黑、眩晕,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晕厥在地,常在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站立时发生。
此外,在长时间静止工作的条件下也好发。头痛和头晕可能与血压低造成脑部血液灌注不足有关
2.心前区隐痛或不适低血压病患者不少具有心前区隐痛,不仅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出现,在安静时也可发作,甚至引起心绞痛样表现,尤其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这种情况不仅见于低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而且血压过低本身也能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而产生上述症状。
3.神经功能障碍低血压供血不足可降低神经的反应性。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若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患者可有多汗、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手脚麻木。
4.内分泌功能减退的现象尤其是身体应激状态下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减弱,表现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类物质分泌不足,部分患者血糖不稳,易发生低血糖和性功能衰退。
5.其他还有一些低血压患者可表现为整体状态欠佳、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血中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因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染等现象。严重者可能导致脑梗死和心肌梗死,诱发直立性低血压病,这种患者每当体位变换时,血压即迅速下降以至晕厥,常常被迫卧床不起,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问题。
血压偏低的生理因素
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血压的基础水平,有些人受其影响基础血压就偏低,在确定是否为低血压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常见的影响因素如下:
1.年龄一般年纪轻者,血管弹性好,基础血压的平均值相对较低,大多在理想血压范围内波动;年龄大者血管弹性渐差,如果一个老年人血压低于13.3/9.3千帕(100/70毫米汞柱),可视为低血压。
2.性别一般女性因皮下脂肪丰富,血管阻力小于男性,正常时血压基础值大多较低,容易产生低血压;男性则不然,肌肉发达,皮下脂肪少,所以正常血压的总体水平常常高于女性。
3.体质一般体质差、瘦小无力者,因血管细、周围脂肪少,弹性相对不足,因此血压的稳定性低于体质强健、经常从事剧烈运动或强体力劳动的人,容易有血压偏低的情况出现。
4.血压调节能力 一般低血压会使人的各个脏器和肢体出现供血不足。但因不同人对低血压的调节和耐受能力不同,其自我感觉与临床症状也大相径庭,尤其是处于临界低血压状态者,有的人明显不适,有的人却安然无恙。
由此可见,不宜简单地根据血压测量值来判断低血压及其危害,但大致可以认为,血压越低、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健康的危害就越大,而对于每个低血压患者,则应根据其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其危害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