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㊁注意 错误 非错误ꎬ需要灵活应用
作业能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思维体现出来ꎬ虽然很多时候学生的作业看似 错误 ꎬ但是并非真正的错误ꎬ属于学生的自我见解和创新.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生成中ꎬ需要对学生尊重ꎬ尊重学生的思路ꎬ尤其是在作业批改时ꎬ要基于不同的视角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ꎬ尤其是要从解题思路和能力以及习惯㊁品质和情感等方面ꎬ作为学生评价的综合元素ꎬ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ꎬ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ꎬ强化师生沟通的同时ꎬ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课堂的教学生成在教学预设中本身就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比如在本文中前面提到的是应用学生的错误作业来生成教学ꎬ初衷是以真正的错误来生成教学ꎬ而实际更多
的是看似 错误 而并非错误的资源来进行教学的生产ꎬ这样才能更好地从传统的惯性思维的束缚中走出来ꎬ教师需要灵活地应用各种生成资源ꎬ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效课堂的打造ꎬ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ꎬ从而更好地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ꎬ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ꎬ作为高中数学教师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生成ꎬ在进行初步预设的基础上ꎬ结合课堂环境的变化和实时生成的教学资源ꎬ针对性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和优化.未来的工作中ꎬ需要在注重经验总结的基础上ꎬ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ꎬ比如通过翻转课堂来实施生成教学ꎬ抓住作业的关键点ꎬ能更好地利用作业生成的各种 错误 资源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ꎬ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㊀㊀
参考文献:
[1]胡如军.砥砺高中数学课堂错误资源的厚重[J].数学学习与研究ꎬ2018(21):41.
[2]胡大妹. 错题集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ꎬ2018(14):126.
[3]韩静.创设 示错情景 ꎬ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ꎬ2018(24):75-76.
[责任编辑:李克柏]
3+1+2 高考新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改革策略
卢从研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城中学㊀225200)
摘㊀要:江苏省于2019年4月宣布在考试形式上采用 3+1+2 组合科目的新高考方案ꎬ考试内容采用全国卷ꎬ这一方案与江苏以往的 3+1+1 方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ꎬ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高考改革后的数学试题结构和分值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ꎬ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 3+1+2 高考新模式ꎬ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改革ꎬ以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ꎬ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 3+1+2 模式ꎻ新高考ꎻ高中数学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9)33-0003-02
收稿日期:2019-08-25
作者简介:卢从研(1979-)ꎬ男ꎬ江苏省东台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㊀㊀ 3+1+2 模式不是对以往 3+1+1 模式的否定ꎬ而是为了适应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ꎬ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的进一步改革ꎬ在 3+1+2 模式中ꎬ 3 是指语文㊁数学㊁英语必考的三科ꎬ 1 是指从历史和物理学科中任意选一科ꎬ最后的 2 是指从政治㊁化学㊁地理㊁生物和除了已经选择 1 中以外的历史或物理这5个科目中任
意选择2个科目ꎬ学生的选择更加的丰富ꎬ弥补了以往 3+1+1 模式学生自主选择少的弊端.因此ꎬ笔者结合 3+1+2 高考新模式ꎬ谈几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㊀㊀
一㊁立足基础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相对于 3+1+1 模式下的江苏高考试题ꎬ 3+1+
3
2 高考新模式下的数学试题文科分值由原来的160分下降到150分ꎬ理科分值更是由原来的200分下降到150分ꎬ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ꎬ题型也增加了选择题ꎬ降低了填空题的比例ꎬ体现出新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ꎬ减少了学生的数算量ꎬ这也是新高考注重数学思想方法ꎬ轻记忆㊁运算的具体体现.因此ꎬ高中数学教学要立足基础ꎬ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ꎬ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全国2卷第4题ꎬ以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后ꎬ通过中继星 鹊桥 实现通讯为背景ꎬ并渗透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ꎬ试题中给出的内容比较丰富ꎬ涉及到很多的字母ꎬ这就要求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ꎬ将试题中的各种条件进行转化ꎬ构建数学模型ꎬ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分析不难发现ꎬ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数学建模㊁数算和逻辑推理能力ꎬ需要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程思想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ꎬ体现出新高考的创新意识.㊀㊀
二㊁注重生成ꎬ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
高中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和复杂ꎬ单一的学习模式已
经不能满足学生素养的发展ꎬ也与高考考查的趋势相背离.因此ꎬ在江苏实行 3+1+2 高考改革之际ꎬ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ꎬ思维能力的培养ꎬ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ꎬ并对数学试题进行变形拓展ꎬ开阔学生的视野ꎬ从多层面㊁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ꎬ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ꎬ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生的参与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ꎬ感染学生的情感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ꎬ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比如在进行 数列 知识学习的过程中ꎬ教师可以设置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ꎬ理解等差㊁等比数列的概念ꎻ(2)探索并掌握数列前n项和公式ꎻ(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等差㊁等比关系ꎬ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ꎻ(4)体会数列通项及前n项和与函数的关系.从上述主题教学目标设置来看ꎬ较为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ꎬ具有较强的操作性㊁简洁性ꎬ强调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ꎬ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ꎬ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的培养ꎬ使得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到发展ꎬ将知识目标㊁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进行整合.既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又使得课堂教学有侧重点ꎬ避免了课堂的盲目性.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获得ꎬ有过程有方法ꎬ有态度有责任ꎬ有利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㊀㊀
三㊁注重应用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1+2 高考新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
考查ꎬ单纯的知识点考查基本很少ꎬ尤其是一些大题ꎬ往往将几个知识点结合到一起ꎬ让学生综合地运用数学知识㊁原理和思想进行分析和解决.与 3+1+1 模式相比ꎬ 3+1+2 新模式取消了文理分科ꎬ在试题综合难度上有所下降ꎬ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ꎬ在试题中加入了数学分析㊁数学建模㊁探究活动等实际应用问题.同时ꎬ在数学文化价值方面ꎬ常常将数学知识与文化融合起来ꎬ通过史料挖掘数学中的文化ꎬ发挥高考文化导向的作用.
比如2019全国高考2卷16题ꎬ以中国悠久的金石文化代表 印信 为载体ꎬ并展示独孤信的 半正多面体 印信(如图左).给出半正多面体的概念ꎬ并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ꎬ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所有顶点都在一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表面上(如图右)ꎬ问该半正多面体共有
个面ꎬ棱长为
.
本题通过金石文化代表 印信 给学生展示了数学的对称美ꎬ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对于第一问ꎬ可以通过上下底各一个面ꎬ中间三层每层8个面即可求解ꎬ第二问通过做辅助线ꎬ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轻松得出答案.再如2019年全国1卷20题ꎬ讨论函数f(x)=2x3-ax2+b的单调性和满足函数在区间0ꎬ1[]上有最值的a㊁b的取值.试题综合性比较强ꎬ对学生的数学思想运用ꎬ知识综合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此ꎬ在 3+1+2 高考新模式下ꎬ教师更要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ꎬ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ꎬ体现新模式高考的导向作用ꎬ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而言之ꎬ 3+1+2 高考新模式更加地符合新课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ꎬ更符合高校选拔人才的机制. 3+1+2 高考新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ꎬ充分发
挥学生的个性化㊁自主化学习需求ꎬ高中数学作为高中一项基本科目ꎬ在不分文理科的情况下ꎬ教师更应该进行数学理念的转变ꎬ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ꎬ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综合解决能力ꎬ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㊀㊀
参考文献:
[1]熊丙奇. 3+1+2 高考改革方案评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ꎬ2019(03):25-28.[2]杨智慧.关于 3+1+2 新高考的几点思考[N].
常德日报ꎬ2019-5-23.
[责任编辑:杨惠民]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