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空调专业术语的定义
1.房间空气调节器
对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里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及空气流动速度(简称“空气四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等处理,以满足一定的要求的设备,称为房间空气调节器;包括制冷系统、通风系统、电气控制三部分。
2.制冷(降低气温)
通过从室内高温空气中吸收热量并向室外放热,使得室内环境温度下降到所要求的温度,以达到凉爽舒适的目的的手段。
3.制热(热泵——升高气温)
通过从室外低温空气中吸收热量并向室内放热,使得室内环境温度上升到你所要求的温度,以达到暖和舒适的目的的手段。
4.抽湿(除去湿度)
在制冷的过程中,空气经过比其露点温度低的蒸发器时,其中的水蒸气就冷凝下来,起到把空气中过多的湿气带走的目的的手段。
5.送风(改变风速)
强制使室内空气得到循环流动,相当于风扇用。
6.自动(模糊控制)——根据室内温度与你所设定的温度之差自动地提供冷量或热量,随时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以上②—⑥点为普通空调器的五个基本的运行模式。
二.空调器基本原理及其结构概述
1. 空调器的工作原理
1.制冷循环(如上左图所示)
进行制冷运行时,来自室内机蒸发器的低压低温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气体,排入室外机冷凝器,通过轴流风扇的作用,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成为中温中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过毛细管的节流降压、降温后进入蒸发器,在室内机的贯流风扇作用下,与室内需调节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成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气体,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2.制热循环(如上右图所示)
当进行制热运行时,电磁四通换向阀动作,使制冷剂按照制冷过程的逆过程进行循环。制冷剂在室内机换热器中放出热量,在室外机换热器中吸收热量,进行热泵制热循环,从而达到制热的目的。
3.送风循环
室外机压缩机和风机全关,只开室内送风风机进行强制循环送风。
2.空调器的结构概述(将空调器比作“人”来描述)
1.制冷剂——空调器的“血液”。
a、作用:通过它把房间的热量“搬”出去(制冷)或把室外大气的热量“搬”进屋来(制热);
b、别名:雪种、冷媒、氟里昂、工质等;
c、普通的有R22;环保的新冷媒有R134a,R410a,R407c。
2.压缩机——空调器的“心脏”。
a、通过压缩机的运转来实现制冷剂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循环。
b、房间空调器使用全封闭压缩机,包括往复式、旋转式(单转子、双转子)、涡旋式;
3.热交换器及配管——“血管”与“肌肉”的作用。
a、分为室内侧热交换器(通常称作“蒸发器”、低压部件)和室外侧热交换器(通常称作“冷凝器”、高压部件);
b、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的热量传递是通过热交换器的管壁和翅片来进行的。
4.节流机构——“毛细血管”
a、毛细管细而长,制冷剂流经时克服摩擦力,被节流降压;
b、PMV电子膨胀阀(0—2000步脉冲调节范围),通过调节其脉冲步数,调节制冷剂的流量大小。
5.风机风道系统
a、强制使得空气流过换热器,加速热交换的进行。
b、电机的分类:铁壳、塑封;直流(无刷)、交流;同步、异步;抽头调速、带反馈可控硅调速;单轴、双轴。
c、风轮(扇)分类:离心、轴流、贯流。
d、风道:直接影响到换热效果(风量的大小)、出风均匀性(凝露)、噪音和振动等——风道的优化是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
6.(干燥)过滤器——“胆囊”
a、过滤系统可能存在的杂质,避免堵塞毛细管,影响制冷效果;
b、新冷媒对水分的要求特高——还需带干燥功能的过滤器。
7.电气控制系统——“大脑”
a、机械控制方式(温控器、主令开关、过载保护器);
b、微电脑(MCU)控制方式;(遥控、线控:正常自动控制、自动安全保护、故障自诊断和显示、自动恢复)。
8.辅助功能
a、电辅热(电加热管、翅片管、PTC);
b、换气(室内自带、换气机);
c、过滤部件(精细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光触媒过滤网+HEPA酶滤网)等。
三.空调器的分类与型号表示方法
⒈空调器的分类
1.按结构形式分类——整体式(窗式、移动式和抽湿机等)和分体式(挂壁式、落地式、吊顶式、落地式、嵌入式和天顶式等)
2.按主要功能分类——冷风型、热泵型、电热型、热泵辅助电热型。
| 类 型 | 特 点 |
| 冷风型空调器 | 夏季降温,带有除湿功能,能在梅雨季节或潮湿的天气用于除湿。 |
| 热泵型空调器 | 具有制冷、制热、除湿等功能,夏季可用于降温,冬季用于供暖,雨季可用于除湿。 |
| 电热型空调器 | 加热稳定、维修方便,但制热效率低。(耗电量大) |
| 热泵辅助电热型空调器 | 弥补环境温度过低时制热效果差的缺点,采用热泵、电热相结合的办法,来保证在环境温度较低时也有足够的热量。 |
说明:
1、气候类型代号T1一般省略不标出;
2、结构类型:分体式用F表示;整体式用C表示;
3、功能类型:冷风型不标出;热泵型用R表示;电热型用D表示;
热泵辅助电热型用R表示,斜杠后面用D表示;
4、额定制冷量只标出百位以上的数字,其额定制冷量为2600W(以上型号为例);
5、室内机的结构形式:挂壁式—G;落地式—L;吊顶式—D;嵌入式—Q;天井式—T;等等。
6、室外机代号;整体式不标;分体式为W;
7、斜杠“/”后面的表示设计序列号与辅助功能等:C1—表示第C1代;Y—表示遥控方式;BP—交流变频;BP2—直流变频;D—电辅热;N1—新冷媒R410A;N2—R407C;N3—R134A;S—三相等。
四.空调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⒈制冷量——在某工作环境(“工况”)下,空调器在单位时间内从密闭房间里所除去的热量总和。空调器实测制冷量不应小于额定制冷量的95%;对应的输入功率称为制冷消耗功率,空调器实测制冷消耗功率不应大于额定制冷消耗功率的110%;
2.制热量——在某一工况下,空调器在单位时间内(一般为每小时)向密闭房间里送入的热量总和,空调器实测制热量不应小于额定制热量的95%;对应的输入功率称为制热消耗功率,空调器实测制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额定制热消耗功率的110%;
⒊循环风量——室内侧蒸发机组的循环风量,其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空调器在新风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每小时流过蒸发器的风量。
⒋电源参数——使用的电源一般为电压额定值的±10%范围。
⒌能效比(EER)——在额定工况或规定的条件下,空调器进行制冷时,制冷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W/W来表示。
⒍性能系数(COP)——在额定工况(高温)或规定的条件下,空调器进行制热时,制热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W/W来表示。
⒎热冷比——额定制热量与制冷量之比,用“%”来表示。
8.噪声——空调器在运行时的杂声,其单位为dB(A)。
五.选用空调器的基本知识
1、室内冷量的计算
空调房间所需冷量与房间用途、房间朝向、所处楼层以及房间面积等因素有关。一般用单位面积负荷乘以房间面积进行计算。
单位面积耗冷量我们可以取以下经验值150—220W。具体请参照下表:
各类空调房间单位面积耗冷量
| 各类空调场所 | 单位面积耗冷量(W/m2) |
| 普通房间 | 116—150 |
| 客厅、饭厅 | 145—174 |
| 小型办公室 | 145—168 |
| 一般办公室 | 174—186 |
| 理发室 | 220—348 |
| 博物馆、图书馆 | 145—174 |
| 珠宝店、服装店 | 162—203 |
| 百货商场 | 174—220 |
| 银行大厦 | 168—197 |
| 会议室、茶座 | 348—441 |
| 幽雅餐馆 | 191—220 |
| 戏院、电影院(每人计) | 279—299 |
| 房内电器设备(以W计) | 1.0 |
1、加热时所需能量为冷却时的1.2—1.4倍,故选择冷暖机时,请以制热量为主计算。
2、建议选择能力稍大于计算值。
3、选择错时,会出现过冷或冷不下来的情况,请考虑周到,正确选择。
4、空调器的匹数与其制冷量(瓦)的对应关系可理解为:标准1匹=2500W。但在产品宣传方面则按下表准则:
| 马力(匹) | 制冷量(W) | 美的空调制冷量(W) |
| 3/4 | 1760—2050 | 1800/2000 |
| 1 | 2100—3000 | 2300/2500/2600/2700/2800 |
| 1.5 | 3000—4000 | 3000/3200/3300/3500/3600 |
| 2 | 4180—5560 | 4300/4500/4800/5000 |
| 2.5 | 5860—6500 | 6000/6100 |
| 3 | 6500—9080 | 7000/7100/7500 |
| 4 | 9080—11000 | 10000 |
| 5 | 11000—13000 | 12000 |
| 7 | 14700—18500 | 16000 |
| 额定制冷量(W) | 适用面积(m2) | |||
| 家庭 | 办公室 | 商店 | 饭店 | |
| 2000 | 8-15 | 7-12 | 6-10 | 6-8 |
| 2300 | 10-18 | 9-15 | 8-12 | 5-9 |
| 2500 | 12-20 | 10-16 | 9-13 | 8-11 |
| 2600 | 12-21 | 10-17 | 9-14 | 7-12 |
| 2800 | 13-23 | 11-18 | 9-15 | 9-13 |
| 3000 | 14-24 | 12-19 | 10-16 | 10-15 |
| 3200 | 14-25 | 13-20 | 11-17 | 10-16 |
| 3600 | 16-27 | 15-23 | 13-20 | 11-18 |
| 4300 | 20-32 | 18-26 | 15-23 | 14-21 |
| 5000 | 25-36 | 20-32 | 18-30 | 18-26 |
| 6100 | 34-55 | 30-50 | 28-42 | 22-30 |
| 7500 | 40-65 | 40-60 | 32-45 | 25-35 |
| 12000 | 70-100 | 60-80 | 50-70 | 30-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