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科生的学习障碍及其分析
如果要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该问题所涉及的概念务必要弄清楚。我们通常情况下所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学习障碍是指理论层面上的学习落后,而对于青年人所特有的学习障碍通常被称作学习困难。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什么是学习落后、学习障碍、学习困难?
学习落后从字面意义上去解释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落后,这是从结果出发得到的定义。如果从原因方面剖析,有三种情形会造成成绩落后,第一种是因智力落后而引起的成绩落后。像《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智商只有75,他需要到专门的特殊学校接受专门的教育。第二种是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情绪波动所引起的成绩落后。不良的家庭环境像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致使学生整天焦虑不安,无法专心学习;情绪波动像奶奶去世、父母出车祸、自己悉心经营的恋爱中断、挂科、被老师批评等造成的情绪低落致使成绩暂时下降。
第三种是因为学习障碍造成的。这类学生通常智力正常,家庭温馨,而且没有暂时的情绪波动,主要是因为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问题而导致的成绩落后。每个人在上学期间都会遇到这类学生,他们学习非常勤奋,学习时间可能比一般学生更久,但成绩平平或成绩落后,他们经常幻想能考上第一名,因而加倍努力,但实践证明他们永远都考不了第一名。他们并不是没有上进心,或者学习方法不对之类的,而是他们某一特殊学习能力方面出现了问题,致使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听不懂。这不是他们的过错,也不是父母遗传的结果,而是他们某一特殊学习能力的缺损。
所谓学习障碍,是指个体某种特殊学习能力或多种学习能力的缺失。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讲,是指个体在获得和应用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以及思维运算、逻辑推理等方面出现的认知加工困难。这种学习困难导致了学习成绩的落后。因此,我们可以说,学习障碍是个体内在的,固有的,基本心理过程的缺损。虽然学习障碍可与智力落后、家庭变故、情绪波动同时出现,但学习障碍并不是由这些因素所直接造成的。
在这里,有几点需要指出:1.学习障碍并不是由于学习不用功,或者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引起的。2.许多成绩非常优秀的智力正常的学生也存在学习障碍。像高三时,我们班80人,前15名中有10名男生,其中有8名男生英语成绩都很差,英语经常扮演着拉后腿的角色。还有一些文科的学生,数学成绩相当差(这里特指文科女生)。再比如大学生考英语四级,考前背了很多范文,模拟题也做了很多套,可四级依然考不过,他们不是没有努力,而是某些特殊的学习能力缺损导致的。
我们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学习障碍一般指的是小学生的学习障碍,因为小学生的人格正在建构,思维框架结构正在逐步形成,为了不使他们过早地形成某一方面的学习障碍,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干预。当然中学生、大学生等青年人也存在学习障碍,但是青年人的心理发展日趋成熟,他们有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而且青年人的心理问题常常是暂时性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失,所以我们常常把青年人的学习障碍归为学习困难,并不对其严加干预。
其实青年人的学习困难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对于部分文科生来说,数学阻碍了他们的发展,而对于理科生来说,语文、英语又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其结果是高考下线,大学里英语四级屡试不爽,数学年年挂科等等。像我们宿舍的一名室友,高考成绩数学142,理综269,而英语成绩不到60分,语文成绩平平。这样偏科的学生在大学里非常常见,我真担心他们今后的发展,因此我强烈呼吁关注偏科生,关注青少年学习困难者。这也是通才教育所必须要做到的,(按我理解,通才教育之会通古今、会通中外、会通文理),更何况英语日益咄咄逼人的今天。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有7种能力,包括逻辑—数学智力,言语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像学校里面仅仅考察到了数学、语文、英语等方面的部分智力,偏科的学生我们可以解释为其某些智力的实现和某些智力的缺失。
按照大脑机能定位学说,语言功能、言语、阅读、数算、逻辑推理等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而知觉空间定位、音乐、艺术、幻想等功能主要定位在右半球。是否是左半球的某种能力(英语或数学)过于强大,而压抑了另一种能力?是否是左半球或右半球的功能过于强大,而压抑了另一个大脑半球的功能?
按照我的理解,最能说服我解释偏科生学习困难的还是韦纳的习得性无助感理论。当人们接连不断地遭受挫折,会感到自己对一切事物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称之为习得性无助感。比如一名初中生,初次学习英语,第一次月考考得不理想,他第二个月会加倍努力,结果第二个月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然后他第三个月继续努力,反反复复,因为人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心理,不认为自己会永远失败,可当无数次的失败后,尤其是当大型的考试失败后,自尊心严重受挫,他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消极的认知,得到“以后也不可能成功”的期待,从此获得了习得性无助感。韦纳曾经说过,任何时候都把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努力并不合适,若更大的努力仍然不能带来进步,会使人陷入更大的无助感之中。像我周围一些没有考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常常说一些“我高中英语从来就没及格过”“我怎么努力也考不好”“我看英语就像看天书一样”等等这样的内心认知,他们的内心并没有自暴自弃,或许他们永远都不会自暴自弃,但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努力而离开学习障碍,他们的获得性无助感日益增强。
谁能给偏科生一点合理的解释?或者一点有益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