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教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36:08
文档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教师

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奇妙的对联【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尝试对对联。【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2.尝试对对子。【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预习案自主学习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一、知识链接——对联知识对联雅称楹联,俗叫对子。对联的单位叫副,因它分上下联互相对称,以区别于文章叫篇、诗词叫首、日记或新闻叫则。上联叫出句,下联叫对句。对联艺术是中华民
推荐度:
导读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奇妙的对联【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尝试对对联。【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2.尝试对对子。【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预习案自主学习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一、知识链接——对联知识对联雅称楹联,俗叫对子。对联的单位叫副,因它分上下联互相对称,以区别于文章叫篇、诗词叫首、日记或新闻叫则。上联叫出句,下联叫对句。对联艺术是中华民
高一语文必修1

                                  

导学案

奇妙的对联 

【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尝试对对联。

【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2.尝试对对子。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习案 自主学习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一、知识链接——对联知识

对联雅称楹联,俗叫对子。对联的单位叫副,因它分上下联互相对称,以区别于文章叫篇、诗词叫首、日记或新闻叫则。上联叫出句,下联叫对句。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据史料记载,后蜀广正二十七年(公元九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chǎng)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到来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副,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一副春联。明太祖朱元璋喜欢舞文弄墨,常常自作春联。一年除夕,他突然下令南京城家家户户门前必须挂一副春联,并且微服察访,看看有哪一户不挂。在他的带动下,明代题联之风更加盛行。清康熙、乾隆年间,这种风习达于极盛。凡遇大典,楹联如林。如康熙皇帝六十寿辰,从大内 (今故宫)经西直门至西苑路,搭起许多牌楼坛宇,每座都挂着为他的楹联。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婚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歇后联、药联等)等。楹联的字数,无一定数,从两个字到几百字的都有。但以七字至十五字的居多。清代以来兴长联之风,最长的当数清朝“长联圣手”钟云舫撰写的《江津临江楼联》,上下联长达1612字,被称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对联必须是上下两联相对,上下联字数要完全相等,而且上下联要结构相同,断句一致。如:文辞——气味;真比——还同;丰年玉——幽壑兰。

2.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上下两联位置相同的词语的词性要一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

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等。

和        风   吹     柳     绿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细       雨    润    花     红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3.平仄相对,音调和谐。

传统对联要求仄起平收。古音分为“平、上、去、入” 四声,“上、去、入”为“仄”声,现代汉语的四声分为“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必须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必须用平声。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声调对仗,音调和谐,读起来极上口。对联要求:仄起平收   古代对联讲究仄起平收。(上仄下平)古代习惯从右边读起,所以面对大门,左边的为下联,右边的为上联。以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准,上联末字为“仄声”,即“三、四声”,下联末字为“一、二声”。贴春联,贴春联,从左到右,一二三四。

4.内容相关,上下联系。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联系,不能是毫不相关的两个事物,但又不能完全重复。从内容的关联性上可把对联分为三类:

(1)正对。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比如:树一代新风,立百年大计。

(2)反对。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总之,字数相等,断句一致。(用字不重复)词性相对,位置相同。结构相当,停顿相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仄起平收)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二、师生共同探讨,欣赏教材中的名联

1.欣赏、品味下面的书院学堂联。

①傍百年树;读万卷书。此联是李秀峰(一说为朱熹)为白鹿书院题写的一副对联。“傍百年树”既指书院有苍翠的古树,又用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下联“读万卷书”即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对仗工整,内涵丰富,劝勉后学诸子勤奋读书,立志成才。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写读书不忘救国,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下联对仗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琅琅书声。

2.欣赏、品味下面与文学家相关的名联。         

①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此联是清朝张鹏翮(hé)题四川眉山三苏祠联,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此联颂赞了三苏在诗词文章方面的巨大成就和影响。

②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宵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此联是陕西韩城司马迁祠联,作者不详。上联是说司马迁不顾个人安危,据直为李陵辩争,凛然一身正气。下联是说他忍受“宫刑”的奇耻大辱,发愤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巨著《史记》,开创了中国和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后世历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欣赏、品味下面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名联。                                  

①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甫吟。这是郭沫若先生为成都武侯祠题的联。《梁甫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后人多用于抒发志不得伸的感叹。此联写诸葛亮立志出师一统天下,却难以实现远大志向的感慨。

②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杭州岳王庙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前的楹联。忠骨指岳飞的尸骨,佞臣指奸臣秦桧等。上联写此地以能埋忠臣岳飞而感到有幸;下联写岳飞坟前无辜之白铁,因铸造成秦桧夫妇像而日夜为人所唾骂。 “青山有幸”“白铁无辜”,天地万物仿佛都有了灵性,此联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人们仰慕英雄痛斥败类的心声。

4.欣赏下面的名胜联,谈谈你的体会。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清朝赵藩为成都武侯祠撰写之联。上联高度概括诸葛亮在四川七擒孟获,用兵贵在“攻心”的特点,赞叹其文治武功。下揽诸葛亮审时度势、宽严有度治理四川的特点,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启迪后人。这副对联,语意简明,怀古喻今,寓理于情,阐明了治国的道理。

5.欣赏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是清朝窦垿为湖南岳阳楼撰写的著名长联,全联一百零二字,以问句始,以问句终,上联咏史,借助名人典故、诗文名句、传说逸事,追昔抚今,无限感慨。下联写景,描绘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突出了岳阳楼的雄伟奇特。这副对联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湖、江、山、城,经过许多朝代兴亡,许多人事沧桑,但却不因此而改变它们的风貌,依然或潴、或流、或峙、或镇。比起大自然看不出的缓慢变化,朝代的兴替、个人的得失多么渺小,实在算不了什么。不以个人的坎坷遭遇耿耿于心。这种感受,有几个人能真正领会呢? 

三、检测

1.对联由    和  组成,要求      ,      。

2.对仗的要求是       ,       ,       。

3.对联讲究平仄,         ,            。

4.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名词,      ,       ,         等。

5.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               ,          等。

6.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      、    两种,仄声包括         、        两种。

7.运用上面提到的有关对联知识,指出下面对联的错误并改正。

A.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时雨润物长城内外百花香

B.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雪融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C.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随旧岁离去  下联:春风习习新气象随新年来到

8.下面几副对联已经打散,请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划对应线)

A.人梯巧搭登攀路        水深不乏破浪舟

B.学海无涯勤可渡        阵阵渔歌卷春风

C.山高自有人行路        雨滋桃杏万户红

D.风吹杨柳千门绿        书山有径志能攀

E.点点轻舟腾巨浪        心血勤浇栋梁材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2004年全国Ⅰ】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树一代新风或树世纪新风) 祖国江山好,(大地气象新或神州大地新)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或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2.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2004年全国Ⅱ】

第一题①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 )  ②科学能致富(勤劳可兴家)

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

3.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2004年全国Ⅲ】

 第一题

1爆竹声声脆(祖国日日新) ②满园春色好(神州面貌新)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4.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2004年全国Ⅳ】

第一题  ①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②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荣)

第二题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5.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2004年福建卷】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下联: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6.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2004广东卷】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答案】例如: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    

7.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井拟出恰当的横批。【05福建】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横批:振兴中华

8.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副对联。【2008年高考重庆卷】

【答案】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碧空彩虹有心祝奥运成功。

9.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09安徽卷】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上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下联: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桃李满园春绣锦     下联:芝兰绕阶座凝香

小组讨论完成

1.对联的种类繁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名胜类、     、     、     、     、

    、   等。

2.妙联撷趣(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奇联共欣赏)

哀挽联:①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洒泪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②千古奇冤莫须有   百战忠魂归去来

③恩泽曾为天下雨   来仪不愧古人风

④此志得舒   为民舍予

谐讽联:①昔具盖世之德   今有罕见之才②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行业联:①闻香下马    知味停车②由此登堂入室    任君平步青云

③虽为毫末技术    却是顶上功夫④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    东南西北四方宾至如归

集句联:君子之交淡如    醉翁之意不在

其他:①曹孟德兵败赤壁刘欢孙悦    汉高祖封侯洛阳萧红韩寒②闲人免进    盗者休来

训练案巩固理解—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一)补对联——知名人

1.北京大学吴小如教授曾为茅盾纪念馆作了一副对联,其中巧用了茅盾的小说篇名。请你补全对联:

一代文章推(子夜),毕生心血似(春蚕)。

2.把下面悼念鲁迅的挽联补充完整。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二)读对联,猜人物:

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司马迁)

2.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项羽)

3.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诸葛亮)

4.披上战甲,踏上霜花,将一腔热血抛出,沙场里傲那些英雄好汉;洗了征尘,妆了水粉,把双目柔情施尽,人世间活他个万紫千红(花木兰)

(三)赏对联,游名胜:

1.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黄鹤楼)

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

4.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亭)

(四)朗读《笠翁対韵》和《声韵启蒙》的部分内容。

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节选自《声韵启蒙》

(五)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上联进行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弃之可惜;下联: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课内拓展:“读你千遍不厌倦”——趣联妙联绝联欣赏

1.清朝才子纪晓岚是作对联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见纪晓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纪晓岚见皇帝直猜到他心里,非常激动,马上叩头谢恩,以下联道谢:“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2.一次乾隆和和珅、纪晓岚在一起,乾隆一高兴便出了上联:四方台台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和珅非常聪明,也特别能拍乾隆马屁,随即对出下联:万岁爷爷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3.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见到一户农家正在操办喜事,乾隆一时兴起,便派人送去几个铜板和一副上联“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贪财。”他满以为这半联会使对方难堪。没想到这家的大人还没来得及回答,只见一个十一二岁的顽童上前答道“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则好吃。”回答的工整巧妙,反而使乾隆举足不前,左右为难。

4.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是山海关孟姜女庙上的一副对联,此联的“朝”“长”都是多音字,因断句不同有多种读法:

①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②海水潮,朝朝潮,朝朝潮落;浮云涨,长长涨,长长涨消。

③海水朝朝潮,朝潮朝朝落;浮云长长涨,长涨长长消。

④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浮云长涨,长长涨,长长消。

⑤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浮云涨,长涨,长涨,长长消。

⑥海水潮!潮!潮!潮!朝潮朝落;浮云涨!涨!涨!涨!长涨长消。

此联不但读法奇妙,而且寓意深刻。表面上看是描述海水潮涨潮落,浮云常涨常消,揭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可变的,实际上反衬出孟姜女的忠贞不变,精神永存。

5.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淡水湾,苦农民,戴凉笠,弯酸腰,顶辣日,流咸汗,砍甜蔗,养妻教子育儿孙

(上联集七色彩四方位于一体,下联以味觉相对,“凉”不当;“妻子儿孙”对“北南东西”也不工整,但能对出来,已属不易。)

6.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上联以五行偏旁字出对,下联也以五行偏旁字应对,妙绝。)

7.寂寞寒窗空守寡,惆怅忧怀怕忆情

(上联全用宝盖头体字,下联全以竖心旁字对,十分工整,且内容也紧密相关。)

8.鸟在笼中欲张飞,望孔明,无奈关羽

(此联镶嵌三国三位名人之名,竟十分妥帖,难倒众多对家。)

9.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此联将诸葛亮名、字嵌入十分恰当,“孔明”一语双关,既指诸葛亮的字,又指纱窗因月照而明亮;“诸葛亮”谐音为“逐个亮”,此联堪称绝对。)

10.烟沿檐烟燕眼

(此联全用同音字,只在声调上有变化,描绘的景象生动有趣,烟雾沿着房檐飘散,迷了燕子的眼睛。此联至今无佳对相应)

11.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此联运用回环的修辞手法,正念反念完全相同,有人对出“北京飞龙谷龙飞京北”“山西悬空寺空悬西山”“湖南连云山云连南湖”,修辞相同,可词性对应不工整,内容不协调。)

12.架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支三四片蓬,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此联将十个数字巧妙嵌入,描述生动,要找出十个与之相对应的事物较为困难,且内容描述要与之工整相对,实难对出)

赠语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不苦不累,高中没味;不拼不搏,人生白活。

作业:1.请你从“勤学”、“立志”等词语中任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2.继续收集好的对联。

材料补充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文档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教师

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奇妙的对联【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尝试对对联。【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2.尝试对对子。【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预习案自主学习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一、知识链接——对联知识对联雅称楹联,俗叫对子。对联的单位叫副,因它分上下联互相对称,以区别于文章叫篇、诗词叫首、日记或新闻叫则。上联叫出句,下联叫对句。对联艺术是中华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