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荣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论 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聂华林、马德山、高新才,赵更吉著,民族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是作者在其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 九五 规划重点项目 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课题成果基础上撰写的一部专著。全书三十万字,内容包括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着眼点,双层二元经济结构与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问题,工程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农业产业化与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两轮驱动 科教兴农与管理兴农、科教扶贫与管理扶贫,沙产业与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旱作农业和雨养农业可持续发展,绿洲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黄河经济与沿黄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扶贫攻坚培育高寒阴湿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条件等十三章。作者从基本理论、战略到对策建议、具体方案,多角度多层面对西北五省(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其研究视野宽阔,研究方法科学,且研究成果具有典型性,不仅对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综观全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作者通过考察中外关于可持续农业的学术观点,深入调查研究西北五省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就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总体而言,作者在对 生态农业 、 低投入农业 持否定态度。作者在对可持续农业内涵理性思考的基础上,阐明了 生态农业 、 低投入农业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农业。作者全面分析了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自然、经济、人文等因素,在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着眼点、战略选择及对策建议等方面提出了诸如 要追求一种以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可持续农业 、 努力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模拟水平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 建立 工程农业 、 工程运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原则 , 管理兴农、管理扶贫 等学术思想,进一步回答了 生态农业 、 低投入农业 为什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农业这一命题。作者这些全新的学术思想尽管从区域农业角度出发,尤其是从西北这样一个农业不发达的地区的研究所得,但其理论价值、学术价值已超出了区域的界限,对发达地区和全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无启迪。
二、作者不仅注重理论的探究,更注重对策措施和具体方案的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建议和实施方案。如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提出 正确处理市场导向和的关系,正确处理渐进积累与跳跃式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资源、产业与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劳动积累与全要素积累的关系,发展多种经营、全面推进组织创新 等建议,为西北有关省(区)的决策部门提供了制定农业产业化战略的思路和方向。如果说有些对策措施、建议是
(下转第62页)中之块磊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们在仕途不如意,情绪低沉时,往往喜读庄子的 逍遥游 和屈原的 离骚 ,李白的诗歌等。这些作品有利于他们消解不良情绪,调节心理平衡。另一方面, 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培根说: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秘书人员可以通过读书来克服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完善自己的性格,以便更好地适应秘书工作,更好地履行职责,最终使自己成为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优秀秘书人员。
注 释:
[苏]A.B.彼德罗夫斯基,M.T.雅罗舍夫斯基主编,赵壁如等译: 心理学辞典 ,东方出版社,第449页。
史记 平原君列传 。
转引自陈贤华: 秘书工作论 ,四川大学第三版,第255页。
事见 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 ,原文为 太史书曰: 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后汉书 冯异列传
史书 李将军列传
李欣主编: 中国秘书发展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36页。
晋书 卷五十八
水天同译, 论学问 见 培根论说文集 ,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作者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中文系 讲师) 责任编辑 冯雪红
(上接第54页)
指导性的,那么像工程农业、生态系统设计、沙产业、绿洲农业、黄河经济、高寒阴湿地区农业等则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更易于操作。如关于工程农业问题的研究成果已被甘肃、省在决策中采纳。作者这些对策、措施、建议、具体方案紧紧抓住了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实践性较强,易于被决策部门采纳和借鉴进而形成,,实践中也易为广大群众接受。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本书作者在社会科学研究如何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上所做的努力。作者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怎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一个思路,即不仅要研究理论,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更为重要的是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
三、作者的研究方法科学。像区域农业这样一个大课题,涉及西北五省(区)农业的方方面面,单靠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是不可能完成的。作者坚持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典型调查与宏观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借鉴系统工程理论、经济学、生态学、企业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从而保证了课题的研究质量,也使得反映这一成果的学术著作既有理论又不乏实证,显得有血有肉。除了研究方法的科学,像黄河经济带、绿洲农业经济特区、黄土高原区、高寒阴湿区等区域农业类型的专题研究和选题体现了作者研究视野的宽阔,使得沿国道经济带、西北地区区域农业的特色更加鲜明,使得西北地区区域农业的内涵更加丰富。
(作者 民族出版社 编辑) 责任编辑 刘茂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