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重庆初一初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42:13
文档

重庆初一初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重庆初一初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①
推荐度:
导读重庆初一初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①
重庆初一初中历史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3.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②家畜饲养战③聚落④宫殿⑤磨制工具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4.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七八千年前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 ) 

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B.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D.青铜器工艺精美
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孙中山先生这首诗歌颂的是( ) 

A.炎帝B.黄帝C.蚩尤D.大禹
6.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尧传位于舜B.舜传位于禹C.禹传位于启D.姬昌传位于姬发
7.夏朝、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B.周边部落日益强大
C.屡次迁都D.军事作战失利
8.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9.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 

A.“兼爱”“非攻”B.民贵君轻C.君主集权D.人定胜天
10.下列战役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

①牧野之战②城濮之战③马陵之战④桂陵之战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1.下图所示文物证明了我国哪个地区的青铜文明达到很高水平( )

A.黄河流域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 

A.夏朝B.商朝
C.西周D.秦朝
13.下列关于战国百家争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的根源是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B.所谓“诸子百家”是泛指,表示学派众多
C.各学派著书立说、激烈辩论,形成中国古代的思想活跃局面
D.儒家学派备受统治者的推崇
14.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 

A.大变革B.大一统C.民族政权并立D.皇权加强
15.根据史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D.适者生存
二、判断题

 阅读下表内容后判断:

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涂“B”;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涂“C”。

(1)夏朝存在的时间比商朝短100年左右                                     (    )

(2)成汤杀死伯益建立了商朝                                               (    )

(3)商朝统治的区域比夏朝更广阔。                                         (    )

(4)启和成汤都是贤明的国王。                                             (    )

(5)启是夏朝第一位国王                                                   (    )

三、填表题

1.(一)文物图:鉴赏文物,触摸历史,写出下列文物的名称

图一                                 图二

图一是(     )                               图二是(     )

2.写出《战国形势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名称: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四、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材料二 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3)你认为两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2)周天子分封的对象都有哪些人?

(3)这一制度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3.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创立了什么学派,该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记录孔子思想的著作是什么?孔子之后在战国时期,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哪两个?

(2)党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孔子的哪个教育观点最能体现报告精神?

五、问答题

 李白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秦王”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秦王扫六合”有什么意义

(3)秦王在“扫六合”后给了自己什么称号?

(4)为了确立集权他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重庆初一初中历史期中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B项符合题意;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距今约六七千年。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他们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会制造陶器,还会纺线、织布、制衣等。所以题干的三幅图片陶盆、半地穴式房子、纺轮与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相一致,ABC三项与图片不符,故选D。

3.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②家畜饲养战③聚落④宫殿⑤磨制工具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氏族聚落建立后,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使用磨制工具生产劳作。仔细审查①②③⑤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4.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七八千年前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 ) 

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B.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D.青铜器工艺精美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孙中山先生这首诗歌颂的是( ) 

A.炎帝B.黄帝C.蚩尤D.大禹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轩辕”可知,材料是孙中山对黄帝的赞扬。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等,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6.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尧传位于舜B.舜传位于禹C.禹传位于启D.姬昌传位于姬发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家天下代替公天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夏朝、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B.周边部落日益强大
C.屡次迁都D.军事作战失利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夏朝的末代国家桀统治残暴,引起人们不满,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灭;商朝的末代国君纣统治残暴,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被灭,由此分析夏朝、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专题复习夏商周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灭亡的共同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8.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朝;商代青铜冶炼技术高超,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清末发现的甲骨文记载了商朝政治、经济活动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由此分析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9.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 

A.“兼爱”“非攻”B.民贵君轻C.君主集权D.人定胜天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主张是加强君主集权,C项符合题意;“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主张;民贵君轻是儒家所学主张;人定胜天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下列战役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

①牧野之战②城濮之战③马陵之战④桂陵之战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灭商;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属于春秋时期;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属于战国时期;由此分析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下图所示文物证明了我国哪个地区的青铜文明达到很高水平( )

A.黄河流域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可知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族庚为祭司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黄河流域青铜文明达到很高水平,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 

A.夏朝B.商朝
C.西周D.秦朝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把文字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一种文字,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故选B。

13.下列关于战国百家争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的根源是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B.所谓“诸子百家”是泛指,表示学派众多
C.各学派著书立说、激烈辩论,形成中国古代的思想活跃局面
D.儒家学派备受统治者的推崇
【答案】D

【解析】D项不正确,战国时期各学派林立,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确定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属中档题。

考点: 百家争鸣

14.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 

A.大变革B.大一统C.民族政权并立D.皇权加强
【答案】A

【解析】A项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主要特征是大变革,故选A;B项以大一统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是秦汉时期    C项以民族政权并立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项皇权加强是两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15.根据史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D.适者生存
【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减少的原因是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强国每吞并一个弱小的国家,它的疆域就会扩大。国家就慢慢走上了统一的道路,说明了历史发展的统一的趋势。ABD项是对题干现象的概括,不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故选C。

二、判断题

 阅读下表内容后判断:

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涂“B”;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涂“C”。

(1)夏朝存在的时间比商朝短100年左右                                     (    )

(2)成汤杀死伯益建立了商朝                                               (    )

(3)商朝统治的区域比夏朝更广阔。                                         (    )

(4)启和成汤都是贤明的国王。                                             (    )

(5)启是夏朝第一位国王                                                   (    )

【答案】(1)A(2)B(3)A(4)C(5)A

【解析】(1)依据图表信息可知,夏朝存在的时间比商朝短100年左右,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此题题号后涂“A”;

(2)依据图表结合信息,成汤杀死伯益建立了商朝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意思,故此题题号后涂“B”;

(3)依据图表信息可知,商朝统治的区域比夏朝更广阔,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此题题号后涂“A”;

(4)依据图表信息可知,材料没有涉及启和成汤都是贤明的国王,故此题题号后涂“C”;

(5)依据图表信息可知,启是夏朝第一位国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此题题号后涂“A”。

三、填表题

1.(一)文物图:鉴赏文物,触摸历史,写出下列文物的名称

图一                                 图二

图一是(     )                               图二是(     )

【答案】图一:甲骨文拓片 图二:都江堰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末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图一是甲骨文拓片,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依据所学可知,图二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

2.写出《战国形势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名称: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答案】A秦国      B 楚国     C齐国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齐、楚、燕、韩、赵、魏、秦被称为战国七雄,按方位记忆是齐、楚、燕、秦、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故A是秦国,B 是楚国 ,C是齐国。

点睛:专题复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利用方位正确记忆七国的位置。

四、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材料二 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3)你认为两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

【答案】(1)春秋时期;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2)重农抑商(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影响: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或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或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3)都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或都具有远见卓识的目光、或都有积极进取之心,其他言之成理答案亦可得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实,“管仲相桓公”之后,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会盟诸侯,扩充疆界。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

(4)本题是开放性小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2)周天子分封的对象都有哪些人?

(3)这一制度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答案】(1)分封制;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2)有周王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3)作用:捍卫周王朝的安宁,有效管理和开发所辖地区。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于是封功臣谋士可知,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西周实行分封制;

(2)依据所学可知,周天子分封的对象都有周王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

(3)依据所学可知,分封制的实行,捍卫周王朝的安宁,有效管理和开发所辖地区。

3.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创立了什么学派,该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记录孔子思想的著作是什么?孔子之后在战国时期,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哪两个?

(2)党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孔子的哪个教育观点最能体现报告精神?

【答案】(1)儒家;“仁”。孟子(或孟轲);荀子(或荀况)(2)有教无类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思想言论被他的弟子记录在《论语》一书中;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

(2)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其教育理念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有教无类最能体现报告精神。

点睛:专题复习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问答题

 李白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秦王”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秦王扫六合”有什么意义

(3)秦王在“扫六合”后给了自己什么称号?

(4)为了确立集权他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答案】(1)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2)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皇帝(4)郡县制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30---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2)依据所学可知,嬴政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依据所学可知,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故自称皇帝;

(4)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确立集权,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由直接管辖。

文档

重庆初一初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重庆初一初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