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提高学生解决物理实验题的能力
a) 2公式、p=F/S P=ρgh ρ=m/v
| 授课内容: 提高题 一、压强的比较 1.甲、乙、丙三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若要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分别在甲、乙、丙上放置质量为m1、m2、m3的物体,则m1、m2、m3的大小关系是………………… ( ) A. m1>m2>m3 B. m1 A p甲<p乙。 B p甲=p乙。 C p甲>p乙。 D 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两个实心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其上部相同高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 ) A P甲=P乙 B P甲 C P甲> P乙 D 不能确定 4.三个高度相同,分别由铜、铁、铝制成的均匀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压强最大的是(已知ρ铜>ρ铁>ρ铝)…………………………………………( ) A.铝圆柱体。 B.铁圆柱体。 C.铜圆柱体。 D.无法确定。 4.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三块物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若把它们都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三个正方体剩下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 ( ) A. p甲=p乙=p丙 B. p甲<p乙<p丙 C. p甲>p乙>p丙 D. 以上都有可能 5.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ρ甲<ρ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体各切除质量相同的一部分,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则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6、如图13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 ) A.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B.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C.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D.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7.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正确的推理是 ( ) A.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B.如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C.如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D.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8.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后,使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变为p甲>p乙,则 ( ) A 可能是截去相同的质量。 B 一定是截去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C 可能是截去相同的体积。 D 一定是截去相同高度。 二.压强计算 1. 如图1所示,A、B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体积为1.25×10-4米3,B的底面积为4×10-4米2,A的密度为8×103千克/米3,B的重力为0.49牛顿, 求: 一、物体 A 的质量mA。 二、(2) 物体 B 对地面的压强pB。 (3) 若要使两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可在哪个正方体上叠放一个重为多少牛的物体? 2、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1米和0.2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物体B的质量为6千克,求: ①物体A的质量。 ②物体B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③小华设想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选择某一物体从右侧沿竖直方向切去厚度为L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另一物体上,使二者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请通过计算分析小华的设想是否有可能实现,若有可能,求出L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3、一个边长为0.1米、密度为2×103千克/米3的均匀正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求: (1)正方体的质量m。 (2)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3)为了改变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小明和小华同学设想沿竖直方向切去任意厚度A,如图11(a)所示,并将其分别置于剩余部分的下面或上面,如图11(b)、(c)所示。小明认为图11(b)的放法可使压强减小,小华认为图11(c)的放法可使压强增大。 请判断,小明的设想是______的,小华的设想是______的。(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4、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1米和0.2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B的质量都为6千克。求: ① 物体A的密度ρA。 ② 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B。 ③ 小华设想在两物体中选择某一物体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定厚度L、并置于另一物体上部后使二者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请通过计算分析小华的设想是否有可能实现,若有可能,求出L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5、如图10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为牛,A的边长为0.2米,B的边长为0.3米。 ①求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②求正方体A. B的密度之比ρA:ρB ③若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1和PB1.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h的取值范围. 三.实验题 1.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内三次实验时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之间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小,第二组次之,第三组最大。(1)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 初步表明: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的大小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还可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将两块高度、截面积、重力均不同的长方体铁块甲、乙分别置于细沙面上,如图12(a)所示,观察到沙面凹陷程度不同,由此,他们提出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物体的高度、受力面积以及压力有关。他们继续实验,选取器材如下:重力不同、形状不同的物体若干,如图12(b)所示,海绵和器壁标有刻度线的玻璃容器,并将海绵置于容器中,如图12(c)所示。实验时,他们分别将不同的物体置于海绵上后,仔细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海绵的凹陷程度等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表二 实验序号 | 压力(N) | 受力面积(cm2) | 高度 (cm) | 凹陷程度(cm) | 实验序号 | 压力(N) | 受力面积(cm2) | 高度 (cm) | 凹陷程度(cm) | |
| 1 | 1 | 20 | 10 | 0.2 | 5 | 1 | 10 | 10 | 0.4 | |
| 2 | 2 | 40 | 10 | 0.2 | 6 | 2 | 20 | 10 | 0.4 | |
| 3 | 2 | 40 | 5 | 0.2 | 7 | 3 | 30 | 5 | 0.4 | |
| 4 | 4 | 80 | 5 | 0.2 | 8 | 2 | 20 | 5 | 0.4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或2、6或3、8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或1、8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三、本次课后作业: |
| 四、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 特别满意 ○ 满意 ○ 一般 ○ 差 学生签字: |
| 五、教师评定: 1、 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2、 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教师签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