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45:08
文档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沁园春·雪》习题精选一、基础巩固1、给加粗的字注音: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略输()稍逊()成吉思汗()今朝()2、填空:本文作者为,其中《沁园春》是,《雪》是。3、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⑴惟余莽莽()A、只有我B、只剩C、只有⑵惟余莽莽()A、景色迷茫B、草木茂盛C、无边无际⑶顿失滔滔()A、立刻B、停顿C、安顿⑷须晴日()A、必须B、须要C、等到⑸引无数英雄竞折腰()A、弯腰B、折服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⑹稍逊风骚()A、文学才华B、妇女举止轻佻C、指“国风”《
推荐度:
导读《沁园春·雪》习题精选一、基础巩固1、给加粗的字注音: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略输()稍逊()成吉思汗()今朝()2、填空:本文作者为,其中《沁园春》是,《雪》是。3、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⑴惟余莽莽()A、只有我B、只剩C、只有⑵惟余莽莽()A、景色迷茫B、草木茂盛C、无边无际⑶顿失滔滔()A、立刻B、停顿C、安顿⑷须晴日()A、必须B、须要C、等到⑸引无数英雄竞折腰()A、弯腰B、折服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⑹稍逊风骚()A、文学才华B、妇女举止轻佻C、指“国风”《
《沁园春·雪》习题精选

一、基础巩固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沁园春(  )  莽莽(  )  红装素裹(  )  折腰(  )

    略输(  )   稍逊(  )  成吉思汗(  )  今朝(  )

  2、填空:本文作者为     ,其中《沁园春》是     ,《雪》是     。

  3、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 惟余莽莽( )A、只有我 B、只剩 C、只有

   ⑵ 惟余莽莽( )A、景色迷茫B、草木茂盛 C、无边无际

   ⑶ 顿失滔滔( )  A、立刻 B、停顿 C、安顿

   ⑷ 须晴日( ) A、必须 B、须要C、等到

   ⑸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A、弯腰 B、折服 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

   ⑹ 稍逊风骚( ) A、文学才华 B、妇女举止轻佻 C、指“国风”《离骚》

二、能力演练

4、本文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举例。

5、本词上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写出了祖国江山的美丽;下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写出了对历代帝王的看法。抒情贯穿本词的始终。

6、词中哪几句是作者想像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7、词中点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写出来并说说含义。

8、你还知道哪些咏雪的诗歌?请举两三例。

三、拓展延伸

  阅读诗文并回答问题:

   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9、请将本词与《沁园春雪》比较,说明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10、前三句点明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11、“看”字统领了哪几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12、“鹰击长空”和“鱼翔浅底”中的“击”“翔”好在哪里?说明理由。

 

13、本词上下阕最后一句各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一、阅读《沁园春》,进行阅读实践

  1、选择正确的理解,将字母填在括号里: ⑴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

⑵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 )⑶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

⑷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A、写静景B、写动景C、既写动景又写静景D、写实景E、写想像中的景象

2、填空:

⑴ “沁园春”是      名,“雪”是词的      。 ⑵ 《沁园春·雪》这自词写于     年,在写法上它用了       、       、       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⑶ 《沁园春·雪》一词中点题的句子是            ,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直接抒发对祖国赞美之情的句子是      。

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⑴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⑵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

⑶ 欲与天公试比高      (   )

4、句中“望”字的含义与作用是( )A、登高远眺,领起以下各句至“试比高”。B、从远处向下观望,只关涉到本句“长城内外”。C、向远处眺望,领起以下各句至“顿失滔滔”。

D、观望,领起以下各句至“试比高”。

5、“红装素裹”一句的意思是( )A、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B、指雪地里有的妇女身着红色艳装,有的妇女身着素淡之装。

C、形容雪后红艳的太阳使妇女们衣装更艳,地上的白雪映照着妇女们洁白的肌肤。

D、形容雪后天上是红艳的太阳,地上是素静的白雪。

6、“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娇娆”这几句的描写角度是( )

A、实写雪后之景,展现出绚烂多彩的美丽图景。B、是想像,虚写雪后之景,展现出绚丽的美景。

C、通过回忆,写过去的雪后之景,展现出美丽的图景。D、联想到以往雪后之景,展现美丽的图景。

二、阅读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⑴ 竞折腰:                             ⑵ 略输文采:

 ⑶ 数风流人物:                            ⑷ 惜秦皇汉武:

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惜”是针对什么人而言?

                                  。

  5、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数一数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都过去了,真正开创未来的只有当今的英雄。

B、真正称得上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C、真正的英雄人物,只有当今的社会才会出现。

D、真正称得上才华出众的人物,要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6、从全词看,下阕是( )

A、是全词的重点段。B、是全词的辅助段。C、与上阕平行关系,一个主题的平列两部分。

D、上阕是重点,这段是引申、发挥的辅助段落。

7、评价这些历史人物的角度是什么?

                                 。

三、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沁园春·长沙》

  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填这首词时,全国范围的大风暴因为一九二五年五月上海工人反英反日大罢工而爆发了。面对的大好形势,怀着极大的激情填写了这首词。

1、给下列字注音:

    怅(  )  峥嵘(  )(  )  遒(  )  遏(  )

 2、解释词语:舸──                 遒──                   遏──

3、本词运用了象征、比喻的写法,请写出下列句子的象征和比喻意义:

⑴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⑵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⑷ 浪(头)──

⑸ 飞舟──

4、旧体诗词不仅讲究押韵,而且有些地方还讲究对偶,请从词中找出三组对偶的句子:

   ⑴                         。

   ⑵                         。

   ⑶                         。

5、分别概括上下两阕的内容,并指出总领全词的句子。

                                  。

【自主探究】

诗词中的数词运用十分巧妙。往往一个数词就能表现出一种意境、气魄。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十万工农下吉安”“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木霜天红烂熳,天兵怒气冲霄汉”等句子视野开阔,气势磅礴,极具美感。建议将诗词中巧用数词的诗句积累在一起,形成一个语言板块。

《陈涉世家》练习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       (朝代)著名           家,           家,          家。

 2、本文出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共       篇,五大部分:        、         、         、       、            。

 二、语音

 涉        夏        佣        辍        鹄        闾        适         度        数     

 将         罾         谏        间         篝         恚         笞        宁        铚     

 三、通假字

 发闾左适戍渔阳                          为天下唱                                

 将军身被坚执锐                          卜者知其指意                             固以怪之矣                             

 四、古今异义

 卒中往往语  (古义:                 今义:                  )

 楚人怜之    (古义:                 今义:                  )

 夜篝火      (古义:                 今义:                  )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              今义:                  )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              今义:                )

 借第令毋斩     (古义:               今义:                 )

 今亡亦死        (古义:              今义:                 )

 五、解释下列词语(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     王:                   2、天下苦秦久矣       苦:                   

 3、尉果笞广           笞:                    4、皆指目陈胜         目:                   

 5、夜篝火             夜:                   6、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7、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                    锐:                    8、忿恚尉             忿恚:                   

 六、解释下列词语(一词多义)

会 会天大雨                        

    皆来会计事                   

  道 道不通                   

    伐无道                   

  等 等死,死国可乎                   

    公等遇雨                   

  数 扶苏以数谏故                   

    数言欲亡                   

  故 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将 上使外将兵                   )

    项燕为楚将                   

    陈胜自立为将军                   

  然 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指 卜者知其指意                   

    皆指目陈胜                   

  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得鱼腹中书                   

  所 置人所罾鱼腹中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令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令辱之                   

    召令徒属                   

       陈守令皆不在                   

  与 尝与人佣耕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之 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杀之                   

  上 辍耕之垄上                   

    上使外将兵                   

  应 佣者笑而应曰                   

    宜多应者                   

  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不当立                   

    当此时                   

  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乃行卜                   

 行收兵                   

 以 扶苏以数谏故                   

 或以为死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以激怒其众                   

 欲 广故数言欲亡                   

 从民欲也                   

 号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号为张楚                   

 为 若为佣耕                   

 为天下唱                   

 七、重点词语解释

 1、屯大泽乡 屯:                                     

 2、会天大雨 会:           

 3、或以为亡 亡:                                    

 4、举大计亦死 举大计:           

 等死:   等:                                     

 6、扶苏以数谏故 数: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           

 9、辍耕上垄上 之:           

 10、怅恨久之 怅:            之:                   

 11、苟富贵,无相忘 苟:           

 八、朗读节奏

 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九、理解性默写

 1、的直接原因:                                                                        。

 2、的根本原因:                                   

 3、为所作准备:                                             

 4、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

 5、陈胜、吴广的策略是:                                                                  

 6、陈胜为做了哪些准备(宣传工作)? 

                                          ;                                           

 7、文中写陈涉发动“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

 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

 9、陈涉揭竿,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10、的导火线是                                       。

 十、重点语句翻译

 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十一、课文内容理解

 1、“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2、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以及为做准备及发动中,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

 样的品质?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           的

 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十二、开放性试题——对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名句翻译或解释

 鸿鹄之志:                                               

 篝火狐鸣:                                               

 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1~5题。(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陈涉世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度已失期 度 : ②为天下唱 唱:          ③今或闻无罪 或:     ④乃丹书帛曰 书: 

   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陈胜、吴广发动的导火索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①: 

   ②: 

   4、陈胜、吴广为做了哪些准备?(2分)

   答:①        

       ②       

   5、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段的大意。(2分)

 

《唐睢不辱使命》练习

1、按注音填空正确的字

(1)唐睢不rǔ ____使命 (2)秦王fú ___然怒 (3)免冠徒xiǎn ____ 

(4)以头qiāng ____地 (5)休jìn ____降于天 (6)天下gǎo ___素 

(7)秦王色náo ____ (8)huì ____星袭月 (9)好收吾骨zhàng ___江边 

(10)天上宫què ____ (11)三年jī ____旅客 (12)低qǐ ____户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字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2)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  (    )

(3)岂直五百里哉!(   )(   )(4)长跪而谢之曰(    )(5)万籁此都寂(   )(6)今日又南冠(    )

3、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扑于殿上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C、大王尝闻布之怒乎?D、秦王不悦。

4、填空。

1、《战国策》是____末年___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____篇。

2、唐睢是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奏国的使命。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____;聂政之刺韩傀也,____;要离之刺庆忌也,____。

 5、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1)仓鹰击于殿上(     ) (2)长跪而谢之(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

 出师表·同步训练

1.给加粗的字注音。

(1)中道崩殂(      )   (2)裨补阙漏(     )(3)行阵和睦(     ) (4)以彰其咎(      )

(5)陟罚臧否(      )   (6)以遗陛下(     )(7)庶竭驽钝(     ) (8)猥自枉屈(      )

(9)咨诹善道(      )   (10)夙夜忧叹(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以光先帝遗德(       )       (2)引喻失义(       )(3)以遗陛下(        )           (4)悉以咨之(       )

(5)猥自枉屈(        )           (6)斟酌损益(        )(7)咨诹善道(        )           (8)以彰其咎(        )

(9)先帝不以臣卑鄙(       )      (10)遂许先帝以驱驰(         )

3.翻译下列句子。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文中“先帝”指________,“陛下”指________,“天下三分”指天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

5.请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建议?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上文字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请写出两例。

一、基础巩固1、qìn mǎnɡ ɡuǒ zhé shū xùn hán zhāo 2、 词牌名 题目 

  3、⑴ B 点拨:根据语境,“余”在词中应理解为“剩下,剩余”。

   ⑵ C⑶ A ⑷ C ⑸ C ⑹ A 点拨:“风骚”的本义是国风、《离骚》,本文章中特指文学才华。

 4、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偶: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5、描写 议论6、“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借助想像把人引领到一个辉煌的境界,现出一派新气象。用“分外妖娆”来结束上半阕,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使人油然而生一种热爱祖国的情感。

  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将几千年封建历史及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风流人物。他们不仅超越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出更伟大的业绩。这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表达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8、(唐)柳宗元《江雪》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9、结构框架相同,字数相同,上阕13句,下阕12句。

 10、寒秋 橘子洲头 “我”看湘江北去。11、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景图。12、“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轻快,像在空中飞翔一样的特点。13、上阕:设问,引出下文,自问自答。下阕:反问,含在问话中并回应前文。

【参】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1、⑴ C⑵ A ⑶ D ⑷ E2、⑴ 词牌 题目⑵ 1936年 描写 议论 抒情

 ⑶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江山如此多娇。 3、⑴ 夸张 ⑵ 比喻、对偶 ⑶ 拟人 4、A 5、A6、B二、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1、D2、⑴ 鞠躬、倾倒;有称赞、赞赏的意思。 ⑵ 差的意思。⑶ 比较出来最突出的。⑷ 可惜。3、B 4、针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而言的。5、B 6、A 7、对秦汉唐宋四代皇帝,从反面指出其文治方面的不足,对成吉思汗,从正面指出其武功方面的业绩。三、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1、怅(chàng)  峥嵘(zhēng)(róng)  遒(qiú)  遏(è)2、舸:船。 遒:刚劲有力。 遏:阻止。3、⑴ 象征着燎原的之火。 ⑵ 象征着波澜壮阔的潮流。⑶ 象征着饥寒交迫的奴隶挣脱枷锁,成为天下的主人。⑷ 浪(头)比喻反的恶势力。⑸ 比喻力量。

4、⑴ “鹰击长空”对“鱼翔浅底”⑵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对“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⑶ “指点江山”对“激扬文字”

5、上阕描写山水的景色及引起的联想。下阕写的是回忆当年旧游情形。总领全句的是首句:“寒秋《陈涉世家》精细阅读答案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2、本文出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语音

 涉(shè)   夏(jiǎ)   佣(yōng)   辍(chuò)   鹄(hú)   闾(lǘ)   适(zhé) 度(duó)   数(shuò)

 将(jiàng)   罾(zēng)    谏(jiàn)   间(jiàn)  篝(gōu)恚(huì)   笞(chī)   宁(nìng)   铚(zhì) 

 三、通假字

 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指“被流放”)为天下唱(“唱”通“倡”,可译为“倡导”)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可译为“穿着”)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可译为“意图”“意思”)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可译为“已经”)五、古今异义词

 四、古今异义

 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惜,怜爱)

 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是动词“会”与“计”的连用意为聚会商议/今义:〔kuàijì〕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借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设,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今亡亦死(古义:逃亡/今义:死)

 五、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3、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打。4、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看

 5、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 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 

 6、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

 7、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8、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六、一词多义

会 会天大雨(会:副词,可译为“适逢”“恰巧”)皆来会计事(会:动词,可译为“聚集”“集合”)

  道 道不通(道:名词,可译为“道路”“路”)伐无道(道:名词,可译为“道义”)

  等 等死,死国可乎(等:副词,可译为“相同”“一样”) 公等遇雨(等:代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复数)

  数 扶苏以数谏故(数:读shuò,副词,可译为“多次”“屡次”)数言欲亡(数:读shù,数词,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故 扶苏以数谏故(故:名词,可译为“缘故”“原因”) 广故数言欲亡(故:副词,可译为“故意”“特意”)

  将 上使外将兵(将:动词,可译为“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名词,可译为“将领”“带兵的人”)

    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双音节名词,可译为“带兵的人”“将领”)

  然 吴广以为然(然: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转折连词,可译为“然而”)

  指 卜者知其指意(指:同“旨”,名词,可译为“意图”“意思”) 皆指目陈胜(指:动词,“用手指着”的意思)

  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动词,可译为“写”)得鱼腹中书(书,名词,可译为“书信”)

  所 置人所罾鱼腹中(所: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的东西”)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所:名词,可译为“处所”)

  令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令:动词,可译为“派”“派遣”)  令辱之(令:动词,可译为“让”“使”)

    召令徒属(令,动词,可译为“号令”) 陈守令皆不在(令:名词,指“县令”)

  与 尝与人佣耕(与:连词,可译为“和”“同”“跟”)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与:同“举”,副词,可译为“全”“都”)

  之 辍耕之垄上(之:动词,可译为“去”“到”) 怅恨久之(之:结构助词,无实义,附在时间副词后面,可译为“全”“都”)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二世杀之(之:代词,“他”,指扶苏)

  上 辍耕之垄上(上:方位名词,可译为“上面”)上使外将兵(上:名词,指“皇上”)

  应 佣者笑而应曰(应:动词,可译为“答应”“回答”)宜多应者(应:动词,可译为“响应”)

  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动词,“按顺序排列”的意思,可译为“编次”)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动词,指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当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当:介词,“应当,应该”的意思)不当立(当:助动词,可译为“应当”)当此时(当:介词,相当于“正在……的时候”)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读háng名词,可译为“行列”“队伍”)

 乃行卜(行:读xíng,动词,可译为“往”“去”)

 行收兵(行:读xíng,动词,可译为“行军”)

 以 扶苏以数谏故(以:介词,可译为“因为”)

 或以为死(以:和“为”组成动词“以为”,可译为“认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介词,可译为“用”“拿”“把”)

 以激怒其众(以:连词,可译为“来”“以便”)

 欲 广故数言欲亡(欲:助动词,可译为“想要”“想”)

  从民欲也(欲:名词,可译为“欲望”“愿望”)

 号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动词,可译为“号令”“命令”)

  号为张楚(号:名词,可译为“国号”“称号”)

 为 若为佣耕(为:读wéi,动词,可译为“做”)

   为天下唱(为:读wèi,介词,可译为“替”)

 七、重点词语解释

 1、屯大泽乡 屯:停驻               2、会天大雨 会:适逢 3、或以为亡 亡:“逃亡”;                             

 4、举大计亦死 举大计:发动 5、等死:同样             6、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暗中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难道 9、辍耕上垄上 之:去,往10、怅恨久之 怅:失望 之:音节助词,无意义           

 11、苟富贵,无相忘 苟:倘使

 八、特殊句式

 1、陈胜者,阳城人也 判断句                           2、此教我先威众耳 判断句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判断句                            4、号为张楚 判断句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被动句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省略句

 九、朗读节奏

 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十、理解性默写

 1、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所作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4、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陈胜为做了哪些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7、文中写陈涉发动"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

 9、陈涉揭竿,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吏

 10、的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十一、重点语句翻译

 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如果我们这些人冒称公子扶 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何况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去十分之六七。

 十二、课文内容理解

 1、“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2、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做准备及发动,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

 十三、开放性试题——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名句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答: 文言文阅读参 

   1、解释(2分)① 度 :估计 ② 唱 :同“倡”,倡导  ③ 或:有人  ④ 书: 写 

   2、翻译。(4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面去带兵。

   3、(2分)①导火索是戍卒在开赴渔阳途中遇雨失期,依法当斩。

   ②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4、陈胜、吴广为做的准备是:(2分)① :置书鱼腹。②篝火狐鸣

   5、文段的大意是: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并为作准备的过程。(2分)

答案:《唐睢不辱使命》

一、(1)辱    (2)怫    (3)跣      (4)抢    (5)祲    (6)缟      (7)挠   (8)彗   (9)瘴    (10)阙    (11)羁      (12)绮

二、(1)用,交换    (2)派遣,出使    (3)难道,只是      (4)道歉    (5)一切声响(6)囚徒   

三、C  

四、1、西汉    刘向    33    2、安陵有胆有识    3、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仓鹰击于殿上

五、1.(1)“仓”同“苍”,青色。(2)道歉。

2.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 (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5. 示例:(1)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2)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3)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答案 :  1.(1)cú (2)bìquē(3)háng(4)jiù(5)zhì pǐ(6)wèi(7)shù(8)wěi(9)zōu(10)sù  2.(1)发扬光大(2)适宜、恰当(3)给予(4)询问(5)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6)减少(7)询问(8)表明、显扬(9)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0)奔走效劳3.(1)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2)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3)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4)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收效。(5)先帝不因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委屈降低了自己的身份。(6)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并不希求获得显达的诸侯之名。

4.刘备  刘禅  魏  蜀  吴  5.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指出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6.开张圣听;陟罚减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7.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刘禅亲贤的恳切感情。作者把亲贤和“汉室之隆”联系在一起,是意味深长的,因为能亲贤才能纳谏,能亲贤才能远小人,这样才能贯彻执行正确的,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以大事”。9.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参】

”。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21课   陈涉世家

一、熏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阳夏jiǎ      辍chuò耕       怅chàng恨       zhé戍

度duó已失期    以数shuò谏故       陈胜王wàng

罾zēng       忿恚huì尉        笞chī            宁nìng有种乎

蕲qí         柘zhè         谯  qiáo           社稷jì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辍耕之垄上   辍:停止。 之:去,往。(2) 苟富贵                   苟:如果。

(3) 等死,死国可乎 等:同样。 死国:为国事而死。(4) 楚人怜之                 怜:爱戴。   或:有人。

(5)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用朱砂。书:写。 王:称王。(6) 忿恚尉:使尉恼怒。   恚:使......恼怒。

(7) 并杀两尉                 并:一齐。(8) 藉第令毋斩          藉:即使,假若。

(9) 为坛而盟                 盟:盟誓。(10) 比至陈                  比:等到。

⑾尝与人佣耕   佣耕:被雇佣耕地。⑿怅恨久之     怅:失望。

⒀若为佣耕     若:你。⒁太息:长叹。⒂嗟呼:感叹词,相当于“唉”。

⒃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矩浅的人。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⒄闾左:用来指代贫苦人民。⒅九百人屯大泽乡     屯:停驻。⒆皆次当行      次:编次。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⒇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21)今亡亦死   亡:逃走。(22)不当立   立:指立为国君。(23)以数谏故   数:屡次。   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24)今诚以吾众 诚:如果,果真。(25)卜者知其指意   指意:意图。(26)念鬼   念:考虑、思索。(27)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鱼网。这里作动词,就是用网捕。(28)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29)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次所:这里指驻扎的地方。驻地。

(30)篝火:用笼罩着火。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

篝:笼。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笼罩着”。

(31)旦日:第二日。(32)往往:到处。(33)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34)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35)公等遇雨   公:对对方的敬称。(36)死者固十六七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37)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宁:难道。(38)蕲下   下:攻下,攻克。(39)徇蕲以东   徇:攻占(土地)。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40)豪杰:这里指当地有声望的人。(41)与皆来会计事   会:集会。计:商议(42)身被坚执锐   坚:指铁甲。执:紧握着。锐:指武器。(43)社稷:国家。(44)号为张楚   号:宣称。(45)刑其长吏   刑:惩罚。(46)杀之以应陈涉    以:来。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发闾左    適 戍渔阳     適  通谪    解释为    戍,强迫去守边(2) 为天下唱     唱通倡     解释为首发

(3)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    解释为已经(4) 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    解释为穿着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   重点语句翻译

(1)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帐恨久之。

译: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译: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依法都要杀头。

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译:陈胜协助吴广,一齐杀了两个军官。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译:何况大丈夫不死也就罢了,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译:(他们)(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6.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7.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8.上使外将兵。          译: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译:(陈胜)又暗中叫吴广去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10.苟富贵,无相忘。     译: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了。

1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现在逃跑是死,发动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13.陈胜、吴广喜,念鬼, 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译: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朝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补充:关键问题

1、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 2、 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文中陈胜、吴广的策略是:今诚以吾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陈胜为做了哪些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取得了什么效果?“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 陈胜在分析当时的形势和的前途时得出“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根据主要有两条,具体是(1)天下苦秦久矣  (2)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6、用文中的词语组成两个4字短语,概括陈胜、吴广利用鬼神来威众的两件事:

(1)鱼腹藏书(2)篝火狐鸣      

7、《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卓越的宣传能力和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 陈胜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农民的领袖,在他身上具有超出当时一般农民的进步思想,请把文中表达这一思想的原句写出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也是道出千古壮士之心声、展现千古壮士之胸襟的名句 。  

9“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

答:表明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表明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

10.发动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样发动的?

答:获得众人支持;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②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③号令徒属,坚定众人的信念 ,为坛而盟,组成农民的队伍

11..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

答:①敏锐的洞察时局的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②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③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2.陈胜、吴广的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九百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

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13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14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5、陈涉“召令徒属”时,向封建统治者挑战,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22课     唐睢不辱使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jū   怫fú然   跣xiǎn   以头抢qiāng地

韩傀guī    休    jìn    缟gǎo素    谕yù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加惠:给予恩惠。易:交换。(2) 岂直五百哉           直:只,仅仅。

(3) 以头抢地耳           抢:撞。(4) 秦王色挠             挠:屈服。

(5) 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6) 寡人谕矣            谕:明白,懂得。

⑺唐雎不辱使命   辱:辱没、辜负。⑻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⑼故不错意也 错意:置意。⑽请广于君   广:扩充。

⑾轻寡人与?   与:疑问语气助词。⑿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⒀庸夫:平庸的人。⒁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⒂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⒃天下缟素   缟素:这里指穿丧服。

⒄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即使如此。⒅徒以有先生也   徒:只

⒆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也: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⒇岂直五百里哉 哉:疑问语气,想当于“呢”,表反问。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    解释为错意,置意(2) 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这是小看我吧?

(2)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安陵君从祖先手里继承了这块封地只想守住它,即使是方圆一千里土地也不敢换,哪里为的是仅有五百平方里呢!

(3)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的愤怒,只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而已。

(4)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好汉真的发起怒来,就有二人尸首倒地,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都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赵等12策。

⒈本文选自哪部作品? 《战国策》

⒉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⒊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⒋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

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⒌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⒍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第23课     隆中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乐yuè毅   徐庶shù    诣yì   因屏bǐng人 猖蹶jué    沔miǎn    吴会kuài    殆dài   存恤xù    胄zhòu    箪dān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谓为信然    谓:说。信然:确实这样。(2) 将军宜枉驾顾之     枉驾:屈尊。顾:拜访。

(3) 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拜访。(4) 度德量力           度:估计。

(5) 君谓计将安出   计:计策。 出:产生。(6) 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7) 将军既帝室之胄     胄:后代。(8) 将军岂有意乎?      岂:是否。

⑼亮躬耕于陇亩     躬:亲自⑽好为《梁父吟》 好:喜欢

⑾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同意⑿先主器之     器:器重,重视。

⒀谓先主曰     谓:对……说,告诉⒁此人可就见    就:接近、趋向

⒂不可屈致    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⒃凡三往     凡:总共 

⒄因屏人曰   因:于是、就此;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⒅汉室倾颓   倾颓:崩溃、衰败。

⒆遂用猖蹶   遂:就。用:因此。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⒇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非惟:不仅。

抑:而且。(21)此诚不可与争锋 诚:确实。争锋:争强,争胜。(22)利尽南海 利:物资;尽:全部取得(2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殆:大概。资:资助、给予。(2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兴旺富裕;

存恤:爱抚、爱惜(25)总揽英雄 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26)保其岩阻   岩阻:险阻,指地势险要的地方。(27)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身:亲自(28)秦川   川:平野。

(29)百姓孰敢箪食壶浆    孰:谁;   箪:用箪盛饭,壶:用壶盛浆(30)以迎将军 以:来(31)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一天天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   解释为伸张(2)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解释为表示时间的界限

第24课     出师表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崩殂cú   恢弘hóng    陟zhì罚    臧否pǐ   裨bì    费    yī    以遗wèi陛下补阙quē 

驽nú钝    猥wěi自枉屈    以彰zhāng 其咎jiù    咨zī诹zōu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引喻失义    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2)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给予。   简拔:选拔。

(3) 性行淑均         淑:善。均:平。(4) 以彰其咎          彰:表明、显示。

(5) 猥自枉屈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6) 咨诹善道                诹:询问。

⑺崩殂: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⑻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这里是“时”。⑼盖追先帝之殊遇     盖:原来是。

殊遇:优待,厚遇。⑽开张圣听: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⑾恢弘: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⑿陟罚臧否 陟:奖。罚:惩。臧否:善恶。

⒀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刑:罚。⒁悉以咨之   咨:询问。⒂后值倾覆   倾覆:兵败。⒃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⒄庶竭驽钝 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⒅攘除:排除,铲除。

⒆斟酌损益   损:除去。益:兴办、增加。⒇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21)察纳雅言   纳:接受。雅言:正言。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 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开放、扩大; 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2)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恶劣。

(4) 由是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  今义:由衷感谢。

(5) 先帝知臣谨慎 古义:认真、慎重;今义:做事小心。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违犯法律。计日而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点拨:任选三个即可,其他也可。)陆游称赞《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第25课     词五首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斜晖脉mò脉   白     pín   羌qiāng   擎qíng 舴zé艋měng     霹pī雳lì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 老夫聊发少年狂      聊:姑且,暂且。(2) 会挽雕弓如满月      会:定将。

(3) 也拟泛轻舟          拟:打算。(4) 马作的卢飞快       作:像……一样。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1)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2)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3)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4)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5)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梦江南》温庭筠

《梦江南》绮丽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儿的相思之梦。其中表达女主人公两句表现女子盼夫早归,望眼欲穿的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洲。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具体表现: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渔家傲•秋思》中 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往返,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的句子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②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是: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江城子·密州出猎》:

① 抒写主人公老当益壮-------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②用典,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③主旨句,表达作者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武陵春》采取夸张性的比喻,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愁苦之深重的句子 

(创意独特):_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①与“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义相近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眷恋疆场)

②描写军旅生活: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军中豪迈的生活),沙场秋点兵(肃穆威严)。

③-比喻修辞写激烈的战斗生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④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感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句子:  可怜白发生! 

(5)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出无尽感叹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比喻写愁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单元汇总一、解释加点字词

屯大泽乡( 驻   扎) 会天大雨( 适逢,正赶上 ) 度已失期(估计   ) 等死( 同样     )

吴广素爱人(平时,向来) 比至陈(等到) 藉第令毋斩(即使 )      以大易小(  交换   )

岂直五百里( 只,仅仅) 寡人谕矣( 明白) 谓先主曰(对……说   ) 枉驾顾之(拜访 )

作奸犯科(法律条文) 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 陟罚臧否(提拔 ) 此殆天所以……(大概  )

二、通假字適戍渔阳:適  通 谪          为天下唱:  唱 通  倡       固以怪之矣: 以   通   已   

被坚执锐: 被    通  披      故不错意也: 错  通  措     轻寡人与:  与   通 欤   

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 苍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  通 伸   自董卓已来:  已   通  以  

三、古今异义词楚人怜之 古:  爱戴 今: 可怜      卒中往往语 古: 到处    今:  经常,常常   

以头抢地 古: 撞    今:  抢劫     休  降于天 古: 吉祥    今:  休息       

长跪而谢之 古: 道歉  今: 感谢    抑亦人谋 古: 而且      今:  抑制        

利尽南海:古: 物资   今: 利益    开张圣听:古: 扩大     今:  商店开始营业    

引喻失义:古: 恰当   今: 意义    叹息痛恨:古: 痛心遗憾 今:  极度的憎恨      

遂用猖獗:古: 因此   今: 使用    遂用猖獗:古: 失败     今: 凶猛而放肆    

卑鄙:古: 地位低下,学识浅陋      今:   品行恶劣     

四、词类活用法皆斩(依法  )死国可乎(为……而死  )此教我先威众耳(树立威信 )陈胜王(称王  )

皆刑其长吏(惩罚 )天下缟素(穿丧服   )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 )箪食壶浆(用箪盛)

亲贤臣( 亲近  )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优劣得所(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人)被坚执锐(铁甲)

五、一词多义辍耕之垄上期     )   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     间令吴广之次所(暗中,偷着 )

怅恨久之(助词,无义 )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

鸿鹄之志(的    )   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     时时而间进(  偈尔、偈然   )

苟富贵   ( 如果   )   谓为信然( 这样   )     皆次当行(编次  )

苟全性命于乱世( 苟且  )   衣食所安   (  养   )     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

扶苏以数谏故(多次,屡次)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怎么 )     若为佣耕(你  )

卒数万人( 几   )   今诚以吴众诈自称( 果真   )     非若是也(  像  ) 

谓为信然(  确实)   此诚不可与争锋( 确实,实在)    若跨有荆益( 如果  )

欲信大义于天下( 伸张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用来,拿来)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 )

信义著于四海(  诚信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  每与臣论此事( 谈论    )    

文档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沁园春·雪》习题精选一、基础巩固1、给加粗的字注音: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略输()稍逊()成吉思汗()今朝()2、填空:本文作者为,其中《沁园春》是,《雪》是。3、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⑴惟余莽莽()A、只有我B、只剩C、只有⑵惟余莽莽()A、景色迷茫B、草木茂盛C、无边无际⑶顿失滔滔()A、立刻B、停顿C、安顿⑷须晴日()A、必须B、须要C、等到⑸引无数英雄竞折腰()A、弯腰B、折服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⑹稍逊风骚()A、文学才华B、妇女举止轻佻C、指“国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