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释意理论促进口译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29:52
文档

释意理论促进口译教学的实践研究

项目来源: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HNSK0903);海南省教育厅项目(编号:Hjsk2010-26)收稿日期:2010-04-12作者简介:王净(1963-),女,重庆人,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口译教学。2010年第3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32010第23卷JOURNALOFHAINANNORMALUNIVERSITYGeneralNo.107(总107期)(SocialSciences)Vo1.23释意理论促进口译教学的实践研究王净(海
推荐度:
导读项目来源: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HNSK0903);海南省教育厅项目(编号:Hjsk2010-26)收稿日期:2010-04-12作者简介:王净(1963-),女,重庆人,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口译教学。2010年第3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32010第23卷JOURNALOFHAINANNORMALUNIVERSITYGeneralNo.107(总107期)(SocialSciences)Vo1.23释意理论促进口译教学的实践研究王净(海
项目来源: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HNSK 0903); 海南省教育厅项目(编号:H jsk2010-26) 收稿日期:2010-04-12

作者简介:王净(1963-),女,重庆人,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口译教学。

2010年第3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 .32010第23卷J OURNAL OF HA I N AN NOR M AL UNI VERS I TY

GeneralN o .107

(总107期)

(Soci al Sciences)V o1.23

释意理论促进口译教学的实践研究

王 净

(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摘 要:!释意理论∀是口译研究历史上的主流理论之一,对口译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文章从释意学派的理论出发,探讨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语言功底的同时,使学生!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在不同

的语境下能较好地理解和阐释口译目的语的意义,帮助其提高口译学习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释意理论;口译教学;意义传递

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0)-03-0167-03

随着全球化意识的不断增强,尤其是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的颁布,国际间的交流必将与日俱增,对口译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在培养外语师范生基本的语言和教学技能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和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并用于实际交际(尤其口译)之中显得愈加紧迫。如何把握和理解翻译理论并附注于口译教学之中是丞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和玛丽亚娜#勒代雷所创建的释意学派理论为依据,结合口译教学中的实际,对口译教学展开思考。

一 口译思维的基本特征及释意理论

口译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口译指的是用一种语言(译入语)把另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与源语发言人几乎同步的速度或连续传译的形式准确表达的一种口头翻译方式∀,即是指!对口头表达

的信息及文本进行的口头翻译∀。[1]

口译思维不是一般意义的抽象思维,译员接收的不是!直接现实∀,而是译出语的语言信息系统,是其系统的表层信息符号(言语链)。其深层概念(所指事物)的产生需要译员根据表层信息系统的符号或言语链,通过大脑积极迅速地整合、分析、判断与推理,并在认知系统的不间断参与下最终解决词语语义系统中的各类关系。而翻译工作是发生于社会语境中的一种交际过程,这种交际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和发送的动态过程。受话者在听到信息后必须启动记忆中贮存的信息,进而对信息加以理解,这意味着记忆与编码、解码、内部言语之间的三个支持性循环过程。但是,言语理解过程还需要必要的感知环境和心理

条件,即言语发生的场合、交际的主体和内容、短时记忆等。例如:!他不是个东西。∀需要辩识的是东西,不是用的东西,也不是吃的东西,而是指他为人处事的一种态度。

由此可见,成功翻译的背后是对篇章的阐释和语言外知识的参与。口译教学中需要一种理论作为指导,以便促使教学实践得到更有效的拓展。

1968年,法国著名口译专家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发表∃国际会议译员%%%会话与交际问题&一文,被视为释意理论的奠基之作。1984年,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D an ica Se l eskovitch)和玛丽亚娜#勒代雷(M arianne L e derer)教授合作出版了∃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标志着

释意理论的确立。[2]

释意理论又称释意学派翻译理论,释意理论建立在对口译现实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其研究对象不再只是语言,而是解剖口译的意义传递现象。!我们是将翻译作为交际行为而不是作为交际结果进行研究的,翻译首先是人类的交际行为。在自然的交际活动中,语言主要起工具性作用,因此,我们强调,翻译对象应该是信息内容,是意义,而不是语言。∀[3]释意理论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字译和句译称为语言翻译,话语篇章翻译称为释意翻译。释意翻译是意义对等翻译,语言翻译是字词对应翻译。意义对等建立于篇章间,词语对应建立于语

言间,即字词、音义段、固定的语法或表达形式间。[4]5,36,37

而口译是指!对口头表达的信息及文本进行的口头翻译∀,译员的工作对象是讲话,即讲话人借以表达意图的话语行为。篇章参数在口语表达时得以全部呈现:即交

167

(二)释意学派翻译理论的翻译程序是:理解原文,脱离原语语言外壳(d verba llisati on),用另一语言表达已理解的内容和情感。[4]1释意理论坚持认为,翻译是有人的认知参与的交际行为。通过翻译程序的三角模型(如:图1),释意理论说明,在!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意义产生的重要阶段,即!脱离原语语言外壳∀阶段,如不经历该阶段,意义不能产生,真正的翻译便无法实现。

图1 释意理论的三角模型[5]183

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不是语言符号之间直接进行对等的转换,而必须经过!语言符号转化为思想∀和!思想转化为另一语言符号∀这两个程序。例如,在交替传译过程中,如果180个词/分钟的讲话频率计算,3分钟为翻译单位,译员听这3分钟内容同时进行记忆,他记忆的自然不可能是几百个单字,也不是几个句子,而是相对脱离了语言形式的交际意义。[6]交际意义是语义与其他知识及交际特定环境的交合产物。

(三)口语转瞬即逝,其含义与有声语言一同消失,但是意义却存留在讲话对象的记忆中。!理解就是释意。∀[4]8在口译中,呈现的自然是篇章意义,尤其在即席翻译中,意义不仅是译员理解和翻译的内容,而且是唯一能在话语消失后留存在记忆中的内容。言语的重要特征是,意义随着语言符号和言语链的消失而产生,这一特征出现在所有讲话者身上,这在口译中尤为明显。

当然,口译过程中除了释意翻译、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翻译外,在意义传递的基本过程中,其语境因素、认知因素以及文化迁移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二 释意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根据刘和平(2005)等口译研究者的观点,口译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意识,也就是应该培养译员(学生)集中全部注意力以捕捉讲话人的欲说之意,译员要忘掉语言等值,把全部字词结构看作是信息的传递物,一旦译员掌握了这些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用目的语将这些意思表达出来。我们知道,口译是一种高智力和高技能的活动,要在瞬间把握两种语言的转换,当场得到预期的反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口译课是一门与口语、笔译、听力等课程紧密联系,但又有明显区别的课程。因此,技能化口译教学是根据口译职业技能、口译心理思维过程、口译方的特点及规律,以技能训练为主,语言训练为辅,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意识及自觉运用口译理论、技能规范与原则指导实践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以释意理论作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技能意识为重点来展开教学。

(一)听力理解

翻译行为(interpr tation)的目的在于!理解∀(com prendre)!话语篇章∀(d iscourse),然后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expri m er)这一话语篇章的行为过程。而话语篇章从根本上说是语言知识同语言外知识结合的产物。话语篇章即是翻译的对象,也是翻译存在的理由,即话语的篇章意义。(话语输出/接收)如果停留在字或句上,语义(字词含义)会战胜认知(意义理解),而且仅有涵义重新处于意识形态中。所以学生翻译时,当话语不断进行时,如果停留在涵义上就会使意义出现造成困难。学口译的学生,尤其初学口译的学生,有时碰到某个词不会翻译,这时,教师应助他们一臂之力,嘱咐他们自发地表达讲话者的意思,而不是翻译其使用的字词。翻译速度较快的译者了解速度中断的危险,精力集中在符号上就会转移对应该表达的意义的注意力。[4]3-15这在涉及到数字口译时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我们在做听取!SLEEP AND STRESS∀一文的信息时,可以给学生下列问题作为提示,帮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篇章的意义上。例如:A cco rd i ng t o expe rts,what is the re l ationsh i p bet w een S l eep and S tress?W ha t i s a good n i ght∋s sleep H ow should one pre pare for sleepi ng?

我们在做听力理解训练的时候,应该尽量让学生启动认知知识,学会根据语境、交际环境和交际主题等听取信息,理解篇章意义,并教授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交际环境对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地整合和综合分析。听取的信息如何在大脑中贮存对口译过程的延续是相当重要的。

(二)信息存贮

成功的口译与教学实践揭示这样一个道理:讲话由话语组成,但讲话的意义却并非语言单词相加之和。其奥秘是:言语链发布时,信息接受者大脑语言区受到刺激,他会立即借助先前存贮在大脑中的相关信息对语音进行辩识、阐释、推理、综合和分析,并将结果以内部言语的形式记忆存贮起来,为后面的言语理解服务。[7]11在口译过程中,如何将理解后的信息贮存在大脑中以备后用,记忆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口译记忆训练,特别是短期记忆训练(STM)旨在加深理解并充分传译原语信息。理解是口译成功的第一步,而口译又是一种以短期记忆为中心的活动,其信息的存储主要有三种形式:声音解码、视觉解码和语码。例如:当学生听到!Iraq∋s N ew G overn m ent M ee ts a m i dst M o re V iolence∀的叙述时,教师可以提醒他们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字词上,而是在自己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想象的画面,使之形成一个图像,贮存在记忆之中。根据仲伟合(2006)说明,人类记忆具有以下特点:原语复述、目的语复述、归类分组、总结、比较法、描述、影子练习、助记法

168和逻辑整理训练。口译记忆训练的展开亦可以如此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尽管如此,在连续传译中,有些场合,陈述者为了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清楚,有时会连续讲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才停下来让译员进行翻译;有时讲话中会出现很多数字、人名、专有名词等情况,此时译员要完全靠记忆力把发言人的意思完整而准确地传达出来显得很难。因此,译员还需要依靠适度的笔记来辅助记忆,以帮助目的语的重构。

(三)信息重组

Basil&lan(2005)曾说明!翻译工作是发生于社会语境的一种交际过程,涉及语篇的产出者与接收者之间意义的协调。∀译员表达的内容不是原语的语言词汇对应,而是已经通过大脑加工并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内容。因为双语译者也是双语文化使者,他能够凭借自己的语言知识,当然也凭借对这个!世界∀的了解,看到两种不同语言的文章所描述的特定世界,看到异国世界,并对它加以表达,让不了解的人们了解这个世界。

释意翻译即篇章理解翻译,同其他人类活动一样是主观的。篇章的表达虽是主观的,但对篇章的释义却是客观的,也就是说,同样一篇文章或讲话由两个译员翻译永远不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译文。[7]83由此可见,重构目的语的时候,要想做到言出达意,不仅要调动已知世界的语言知识,还应该进一步拓展自己对异国世界的认知及语言外知识。

(四)脱离原语语言外壳

很显然,语言不是惟一的思维载体,译员的思维仅仅依靠语言是难以顺利完成的。在目的语表述上,反映着其他非语言载体与语言载体并存的状况。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口译活动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国际语境,接触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者,涉及各式各样的主题和专业。例如,我们在做!H awa ii∀这篇短文的口头翻译时,将近95%的学生未能准确地传达其中的!Sun Y a t-san∀曾在H awa ii工作的意义。这时,译员要准确地传达篇章的意义,需要了解其文化背景,明白!Sun Y a t-san∀与H a w a ii 之间存在的关系,而不是仅仅凭借篇章中的语言信息,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它所传递的意义,也就是要脱离语言外壳,作到释意。

综上所述,在口译(尤其连续传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及时向学生讲述理解意义、传递意义在口译中的重要性,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摆脱原语语言形式的束缚,要求学生尽量连贯、准确地表达所理解的内容,使释意翻译真正能作到忠实于讲话者,忠实于目的语,忠实于受话者。同时,以释意理论作为指导,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适当的口译教学模式和训练方式,以促进口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英语口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龚龙生.释意理论对我国口译研究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7:155-166

[3]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法)L ede rer,M.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刘和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5]塞莱丝柯维奇,勒代雷.口笔译概论[M].孙慧双,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6]吕.口译与口译教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责任编辑:李 莉)

A Practical Study of the Theory of Sense on the

Pro moti on of Interpretati on T eachi ng

WANG Ji n g

(S c hool of Fore i gn Languages,H a i nan N orma l Un i versit y,H aikou,571158,China)

Abst ract:!The theo r y o f sense∀is one o f the m ost i m portant theory i n the h istory o f i n terpretati o n study wh ich plays a si g nificant role as gu i d ance and pr o m o ti o n to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i n interpretation. Th is paper,based on the theory o f sense,deals w ith the discussion o f!deverba lizati o n∀in the co m prehen si o n and expressi o n ofm ean i n g i n the target language i n different contex ts as w ell as the cu lti v ation of pro f o und lingu istic kno w ledge i n t h e process of i n ter pretation teach i n g.Through the d iscussi o n,better resu lts w ou l d be expected to be attained for the i m prove m ent o f our i n terpretati o n teach i n g.

K ey w ords:t h eory of sense;i n ter pretation teach i n g;trans m ission o fm eaning

169

文档

释意理论促进口译教学的实践研究

项目来源: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HNSK0903);海南省教育厅项目(编号:Hjsk2010-26)收稿日期:2010-04-12作者简介:王净(1963-),女,重庆人,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口译教学。2010年第3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32010第23卷JOURNALOFHAINANNORMALUNIVERSITYGeneralNo.107(总107期)(SocialSciences)Vo1.23释意理论促进口译教学的实践研究王净(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